一种洋酒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603发布日期:2019-04-30 19:00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洋酒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洋酒生产线,尤其是蒸馏系统。



背景技术:

制作洋酒的工艺过程一般为:选材-加工发酵-过滤蒸馏-储存。蒸馏的主要目的是除去酒液中的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

发酵是通过发酵罐实现,酒类发酵过程是一个无菌、无污染的过程,发酵罐采用了无菌系统,避免和防止了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和产品的纯正。在酒类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的控制尤其重要。如果发酵温度达不到,不易发酵,从而需要发酵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发酵质量,如果发酵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整罐发酵液变质,而且对于洋酒来说,其制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粉碎、发酵、蒸馏、储存,由于洋酒对于纯度要求比较高,发酵后酒液会存在杂质,如果直接进行蒸馏,会降低洋酒的纯度。专利文献CN201520956455.0,公开日为2016年4月27日,其公开了一种果酒温控发酵罐,包括发酵罐本体,所述发酵罐本体设置有进料口、温控装置、空气搅拌装置、排污管、出酒管、出渣口和滤板,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发酵罐本体的顶部,所述冷却水系统安装在所述发酵罐本体内部,该发酵罐只是简单地通过过滤板对发酵后的酒液进行过滤,对于酒液中存在的小粒径分子无法进行过滤,从而无法提高洋酒的纯度,发酵罐罐体不具有保温功能,当处于天气比较炎热的地区时,由于外部温度较高,从而使得发酵罐内需要更低的冷却温度才能进行冷却,提高能耗。

蒸馏器是利用蒸馏法分离物质的器具。在中国古代,蒸馏器它一般用于炼丹术、制烧酒、蒸花露水等。蒸馏器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形制和起源。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1391905.6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缓冲池塔式连续蒸馏器,包括:蒸馏桶、加热器、多级连续缓冲池、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冷凝器。多级连续缓冲池安装于蒸馏桶内,多级连续缓冲池包括多层缓冲池组,每一层包括多个缓冲池单元;多层缓冲池组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以使所有的缓冲池单元串联;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待蒸馏的酒液冷料可从第二流道的入口进并

被第一流道的蒸汽加热后进入蒸馏桶;第二换热器用于将经过第一换热器加热的酒液冷料进一步加热;冷凝器用于将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却的蒸汽进一步冷却成液体。本发明可实现连续进料蒸馏排出废料的操作,实现快速蒸馏,极大的减少了冷却水的使用,热效率利用最大化。

上述结构虽然产生了有益效果,但是经过一个连续蒸馏器不能将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进行较为彻底的清除。另外,酒液冷料经冷料进管进入到第一换热器内,酒液冷料进入到第一换热器内的过程中,酒液冷料的流动不会受到限制,因此,热交换能量相对较少,不利于充分利用酒蒸汽中的热量,也不利于对酒蒸汽进行冷却,能量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另外,当酒蒸汽形成后,需要将酒蒸汽冷却成液体,而上述发明不能对酒蒸汽进行较为彻底的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洋酒生产线,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提高洋酒的纯度,且能降低能耗;对能量的利用率高,对酒蒸汽的冷却更加的充分,避免从蒸馏系统中输出的酒液中含有蒸汽,同时能较为彻底的去除酒液中的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洋酒生产线,按照生产流程依次包括粉碎机、酒类发酵装置和蒸馏系统;

酒类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发酵罐的底部设有第二出酒口,还包括冷冻沉淀罐,所述的冷冻沉淀罐包括带支脚的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出酒口、第一排污口、第一温度控制装置、第一冷却装置,第一进料口设置在第一罐体顶部,第一出酒口和第一排污口设置在第一罐体底部,发酵罐的第二出酒口通过管路与冷冻沉淀罐的第一进料口相连,第一罐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层;

蒸馏系统包括二个以上的蒸馏器,所述的蒸馏器包括冷却换热装置和蒸发装置,所述的冷却换热装置包括底座、蒸馏容器和热交换管;所述的蒸发装置包括蒸发容器、设在蒸发容器内的加热管和连接在蒸发容器上端的酒蒸汽管;其特征在于:底座内具有腔体,在底座上靠近底座的底部设有与腔体连通的冷却水进水管,在底座上靠近底座的顶部设有与腔体相通的出水管;所述的蒸馏容器包括二个以上的容器和连接相邻容器之间的颈部,容器的横截面从下到中部逐渐增大后向上逐渐减小,颈部连通相邻容器,最下面的容器连接在底座上,在最上面的容器上设有进酒口;热交换管的一端与酒蒸汽管的输出端连接,热交换管的另一端经过蒸馏容器后进入到腔体内然后伸出底座;蒸发容器与最下面的容器之间设有酒液管;相邻的蒸馏器之间连接有连通管,在连通管上设有排出管。

上述洋酒生产线的工作原理是:原料经过破碎机破碎后通过第二进料口进入到发酵罐内,经发酵的酒液从第二出酒口和第一进料口进入到冷冻沉淀罐内冷却沉淀后形成冷料酒液,冷料酒液通过进料管经进酒口进入到蒸馏器容器内,蒸馏器容器内的酒液从酒液管进入到蒸发容器中,加热管对蒸发容器中的酒液进行加热让酒液形成酒蒸汽,酒蒸汽经酒蒸汽管进入到热交换管,流经蒸馏容器内的热交换管内的酒蒸汽与蒸馏容器内的液压进行热交换,流经蒸馏容器内的热交换管内的酒蒸汽放热被预冷却,然后酒液进入到腔体内的热交换管内,在腔体内,酒蒸汽被冷却形成酒液,酒液的前段通过排出管排出,然后关闭排出管的阀门,让酒液从连通管进入到下一个蒸馏器内重复上述过程。

在上述工作原理中,通过在发酵罐后增加冷却沉淀罐形成发酵装置,使得经过发酵之后的酒液进入冷却沉淀罐进行冷却,由于在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从而使得经过发酵罐过滤后的酒液中含有的大粒径的分子沉淀,进而提高洋酒的纯度,另外由于在冷却沉淀罐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层,从而使得冷却沉淀罐受到外部环境温度影响小,进而降低能耗。酒液在蒸馏过程中,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位于酒蒸汽的很小的前段部分,因此,对于前段的酒蒸汽被冷却的酒液首先从排出管排出,达到除去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的目的,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多个相互连接的蒸馏器,因此,对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进行逐级去除,可去除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95%以上,提高了洋酒的质量。冷料酒液在通过进酒口进入到蒸馏容器内的过程中,由于设置了容器和颈部,容器为中部大两端小的鼓形容器,连接相邻容置的颈部通道横截面小于容器内中部的横截面,这样,酒液在蒸馏容器中流动时,由于上述结构,酒液的流动速度会减缓,这样,蒸馏容器内的酒液与酒蒸汽的热交换更加的充分,对酒液的预热效果更好,酒蒸汽的预冷却效果也更好,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由于设置了底座,冷却进水管设置在底座的下端,出水管设置在底座的上端,这样,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与酒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反,冷却的效果更好,减少在冷却的酒液中残留酒蒸汽。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冷却装置为设置在第一罐体内部且沿着第一罐体的顶部向底部设置的两个及以上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所述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固定在第一罐体上,且所述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周边的两个及以上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之间的两个及以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第一冷却装置分成多段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设置,且在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的周围以及相邻第一冷却管体之间都设有温度传感器反馈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周围以及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之间的不同温度,从而从冷却沉淀罐体的多个位置进行温度检测,然后对冷却沉淀罐体的多个区域上的酒液进行温度调整,从而能准确地控制冷却沉淀罐体内部温度,提高产品酿造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固定在第一罐体底部且第一支架与第一罐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支撑杆,通过在第一罐体内设有固定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的第一支架,从而使得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稳定固定在第一罐体内,防止由于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单纯固定在第一罐体内壁上导致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及以上第一温度传感器沿着第一罐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能严格掌控冷却沉淀罐体内位于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周围不同位置的温度,利于更加准确地控制冷却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包括带支脚的发酵罐罐体,所述发酵罐罐体设置有第二排污口、第二温度控制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二排污口设置在发酵罐罐体底部,所述的第二冷却装置为设置在发酵罐罐体内部且沿着发酵罐罐体的顶部向底部设置的两个及以上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所述的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固定在发酵罐罐体上,且所述的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周边的两个及以上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之间的两个及以上的第四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第二冷却装置分成多段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设置,且在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的周围以及相邻冷却管体之间都设有温度传感器反馈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周围以及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之间的不同温度,从而从发酵罐罐体的多个位置进行温度检测,然后对发酵罐管体的多个区域上的酒液进行温度调整,从而能准确地控制发酵罐罐体内部发酵温度,提高产品酿造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支架固定在发酵罐罐体底部且第二支架与发酵罐罐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支撑杆,通过在发酵罐罐体内设有固定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的第二支架,从而使得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稳定固定在发酵罐罐体内,防止由于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单纯固定在发酵罐罐体内壁上导致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支架包括两个及以上的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底部固定在发酵罐罐体的底部,第二支杆的外壁与第二螺旋冷却管体的外壁相连接,由于第二支架简单地包括两个以上第二支杆,且第二支杆的底部固定在发酵罐罐体的底部,从而使得第二支架的结构简单,且质量轻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两个及以上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的底部固定在第一罐体的底部,第一支杆的外壁与第一螺旋冷却管体的外壁相连接,由于第一支架简单地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支杆,且第一支杆的底部固定在第一罐体的底部,从而使得第一支架的结构简单,且质量轻便。所述第一罐体内下部设有用于除渣过滤的第一过滤板,所第一过滤板上设有供第一支杆通过的第一过孔,冷却沉淀罐内下部设置用于除渣过滤的第一过滤板,这样把残渣通过过滤留在第一过滤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的第二出酒口与冷却沉淀罐的第一进料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从而便于将发酵罐罐体第二出酒口的酒液导入到冷却沉淀罐的第一进料口内。

进一步的,容器的横截面为圆形。位于蒸馏器容器内的热交换管为盘管;位于腔体内的热交换管为盘管。采用盘管结构,热交换面积更大,热交换效果好。酒蒸汽管自输入端到输出端截面逐渐减小。酒蒸汽管的输出端穿过最上面容器的下面一个容器。酒液在预热后会产生一定的气压,当在酒蒸汽管的上方预留了一个容器,这样,最上面的容器对酒液因预热向上溢出提供了空间,避免酒液从进酒口溢出。颈部为中空圆柱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沉淀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蒸馏器的示意图。

图5为蒸馏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洋酒生产线按照生产流程依次包括粉碎机(未示出)、酒类发酵装置300和蒸馏系统1000。

粉碎机为现有的设备,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粉碎机的作用是将原料粉碎。

如图1至图3所示,酒类发酵罐包括发酵罐2和冷却沉淀罐1,发酵罐2 与冷却沉淀罐1通过管路3连接,管路3上设有泵31,便于将发酵罐2的酒液导入冷却沉淀罐1中。

所述发酵罐2包括带支脚的发酵罐罐体21,所述发酵罐罐体21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2、第二出酒口23、第二排污口24、第二温度控制装置、第二冷却装置,第二进料口22设置在发酵罐罐体21顶部,第二出酒口23和第二排污口 24设置在发酵罐罐体21底部,第二冷却装置为设置在发酵罐罐体21内部的三个螺旋式第二冷却管体25,第二温度控制装置为设置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 周边不同位置的多个第三温度传感器26,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之间也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261。

三个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自发酵罐罐体21的上部到下部设置在发酵罐罐体21内部,第二螺旋式管体25设有第二冷媒入口2501和第二冷媒出口2502,第二冷媒入口2501和第二冷媒出口2502固定在发酵罐罐体21的同一侧壁上且露出在发酵罐罐体21外与冷媒管道(图中未示意出来)连接,每个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的第二冷媒入口2501设置在第二冷媒出口2502的上方,这样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的第二冷媒入口2501与第二冷媒出口2502靠近,从而便于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的连接,进而将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组成更大的需要调整温度的区域,从而便于更好地控制发酵罐罐体温度。

三个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固定在第二支架27上,第二支架为两根及以上圆柱形第二支杆2701,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杆的数量为2根,两根第二支杆 2701的底端固定在发酵罐罐体21底部,第二支杆2701的外壁与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的外壁焊接,这样能使得第二支杆与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之间连接可靠;且第二支杆2701与发酵罐罐体21内壁之间设有两根及以上加强支撑杆2702,这样使得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更加稳定地固定发酵罐罐体21内。

在发酵罐罐体21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28,第二排气口28安装有第二排气扇29,这样在工作人员进入发酵罐罐体21的内部工作时,保持空气流通。在发酵罐罐体21侧壁下部设有第二出渣口210,方便清理出残渣。第二排气口 28和第二出渣口210上安装有第二盖板211,第二盖板211用第二手轮212固定在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出渣口上,使用第二盖板211和第二手轮212配合,方便打开第二排气口28和第二出渣口210,而且密封性好。

发酵罐罐体21内下部设置用于除渣过滤的第二过滤板213,第二过滤板213 上设有与第二支杆2701相对应的第二过孔,第二支杆2701通过第二过孔固定在发酵罐罐体21的底部,由于在发酵罐罐体2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13,这样把残渣通过过滤留在过滤板213上。

所述冷却沉淀罐1包括第一罐体11,所述第一罐体11设置有第一进料口 12、第一出酒口13、第一排污口14、第一温度控制装置、第一冷却装置,第一进料口12设置在第一罐体11顶部,第一出酒口13和第一排污口14设置在第一罐体11底部,第一冷却装置为设置在第一罐体11内部的三个螺旋式第一冷却管体15,第一温度控制装置为设置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周边不同位置的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16,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之间也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1;第一罐体11的内壁1103与外壁1101之间设有保温层1102,保温层 1102为泡沫层或真空层。

三个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自第一罐体11的上部到下部设置在第一罐体 11内部,第一螺旋式管体15设有第一冷媒入口1501和第一冷媒出口1502,第一冷媒入口1501和第一冷媒出口1502固定在第一罐体11的同一侧壁上且露出在第一罐体11外与冷媒管道(图中未示意出来)连接,每个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的第一冷媒入口1501设置在第一冷媒出口1502的上方,这样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的第一冷媒入口1501与第一冷媒出口1502靠近,从而便于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的连接,进而将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组成更大的需要调整温度的区域,从而便于更好地控制冷却沉淀罐体温度。

三个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固定在第一支架17上,第一支架为两根及以上圆柱形第一支杆170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的数量为2根,两根第一支杆 1701的底端固定在第一罐体11底部,第一支杆1701的外壁与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的外壁焊接,这样能使得第一支杆与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之间连接可靠;且第一支杆1701与第一罐体11内壁之间设有两根及以上第一加强支撑杆1702,这样使得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更加稳定地固定第一罐体11内。

在第一罐体11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8,第一排气口18安装有第一排气扇19,这样在工作人员进入第一罐体11的内部工作时,保持空气流通。在第一罐体11侧壁下部设有第一出渣口110,方便清理出残渣。第一排气口18和第一出渣口110上安装有第一盖板111,第一盖板111用第一手轮112固定在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出渣口上,使用第一盖板111和第一手轮112配合,方便打开第一排气口18和第一出渣口110,而且密封性好。

第一罐体11内下部设置用于除渣过滤的第一过滤板113,第一过滤板113 上设有与第一支杆1701相对应的第一过孔,第一支杆1701通过第一过孔固定在第一罐体11的底部,由于在第一罐体1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13,这样把残渣通过过滤留在第一过滤板113上。

如图4和图5所示,蒸馏系统1000包括二个以上的蒸馏器100,相邻的蒸馏器100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00。

如图4所示,所述的蒸馏器1000包括冷却换热装置1a和蒸发装置2a。

所述的冷却换热装置1a包括底座11a、蒸馏容器12a和热交换管13a。底座11a内具有腔体111a,在底座11a上靠近底座11a的底部设有与腔体111a连通的冷却水进水管113a,在底座11a上靠近底座的顶部设有与腔体111a相通的出水管114a;在底座11a上靠近底座的底部的侧面上安装有三通管115a,三通管115a的一端安装在底座的侧壁上,三通管115a的第二端连接排出管(未示出),在排出管上设有阀,在图4和图5中,为了表示的需要示出了如图4和5 的三通管,实际上,三通管的第二端和第三段是水平设置的,这样方便被冷却的酒液流出。

所述的蒸馏容器12a包括二个以上的容器121a和连接相邻容器之间的颈部 122a。容器121a的横截面从下到中部逐渐增大后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容器121a的横截面为圆形,容器121a为鼓形,颈部122a连通相邻容器,颈部 122a为中空圆柱形,颈部的内径小于容器121a中部的横截面内径,这样,酒液在向下流动时,容器给予了酒液更大的空腔,最下面的容器连接在底座11a 上,底座11a与蒸馏容器不连通,在最上面的容器上设有具有进酒口123a的上颈部120a,在上颈部上位于进酒口123a处铰接有容器盖14a,在上颈部120a 上铰接有压杆,在上颈部120a与压杆铰接处相对的一侧铰接有螺杆,在压杆上设有卡槽,螺杆上啮合有螺母,该结构,如需要压紧容器盖,首先将容器盖盖上,然后让压杆横跨过容器盖的上方,让螺杆的部分卡入到卡槽内,然后通过螺母压紧压杆,实现容器盖的压紧,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在容器盖与上颈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热交换管13a的一端与酒蒸汽管的输出端连接,热交换管13a 的另一端经过蒸馏容器后进入到腔体内然后伸出底座与三通管连接;位于蒸馏容器内的热交换管为盘管;位于腔体内的热交换管为盘管,位于颈部内的热交换管为盘管;如图4所示,由于容器内的空间大于颈部内的空间,因此,容器内的热交换管与颈部内的热交换管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容器内的热交换管与腔体内的热交换管通过连接头连接,连接头为常用的管连接头,这样,能安装和拆卸热交换管,另外,位于容器内的热交换管的相邻盘管的外径与容器内的空间形状相对应,即从下到上,位于容器内的热交换管的相邻盘管的外径从小变大然后变小,这样,当酒液经过容器内时,小的外径的盘管对酒液的流动速度具有限制作用,而大的外径的盘管与酒液的热交换面积更大,因此,更加有利于热交换。在本实用新型中,盘管的外径是指螺旋式热交换管的外径。

所述的蒸发装置2a包括蒸发容器21a、设在蒸发容器内的加热管22a和连接在蒸发容器上端的酒蒸汽管23a。蒸发容器21a内具有盛装酒液的酒液腔体211a。加热管22a在酒液腔体中形成盘管,这样能对酒液进行均匀加热。加热管22a为热水管,通过向加热管的进水端通入热水会蒸汽给酒液加热,经过热交换的热水或蒸汽从加热管的出水管排出,为了加热的方便,可以在加热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设置产生蒸汽或热水的锅炉。酒蒸汽管23a的输入端连接在蒸发器21a的上端,酒蒸汽管23a的输出端连接在热交换管的一端,酒蒸汽管的输出端穿过最上面容器的下面一个容器。酒液在预热后会产生一定的气压,当在酒蒸汽管的上方预留了一个容器,这样,最上面的容器对酒液因预热向上溢出提供了空间,避免酒液从进酒口溢出。酒蒸汽管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截面逐渐减小,这样,酒蒸汽管23a的输入端便于接收更多的来自蒸发容器中的酒蒸汽,而当酒蒸汽管23a的截面逐渐变小后,可改变酒蒸汽在酒蒸汽管 23a的压力。

蒸发容器21a与最下面的容器之间设有酒液管3a,酒液管3a的输入端连接在最下面的容器的靠近底部位置,酒液管3a的输出端连接在蒸发容器21a 靠近顶部的位置,这样,一方面让容器内的酒液更好的流入到蒸发容器21a内,另一方面可以在蒸发容器21a内盛装更多的酒液,在酒液管上设有阀门,这样,方便控制酒液是否要流入到蒸发容器21a内。

相邻的蒸馏器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00,连通管200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蒸馏器的三通管的第二端上,连通管200的另一端连接在相邻蒸馏器的进酒口。为了能让酒液进入到下一个蒸馏器内,在连通管200上设有泵201。

如图1所示,在第一出酒口13与第一个蒸馏器的进酒口之间设有进料管 400,进料管400上安装有泵401。

上述洋酒生产线的工作原理是:原料经过破碎机破碎后通过第二进料口进入到发酵罐内,经发酵的酒液从第二出酒口、管路3和第一进料口进入到冷冻沉淀罐内冷却沉淀后形成冷料酒液,冷料酒液从第一出酒口通过进料管经进酒口进入到蒸馏器容器内,蒸馏器容器内的酒液从酒液管进入到蒸发容器中,加热管对蒸发容器中的酒液进行加热让酒液形成酒蒸汽,酒蒸汽经酒蒸汽管进入到热交换管,流经蒸馏容器内的热交换管内的酒蒸汽与蒸馏容器内的液压进行热交换,流经蒸馏容器内的热交换管内的酒蒸汽放热被预冷却,然后酒液进入到腔体内的热交换管内,在腔体内,酒蒸汽被冷却形成酒液,酒液的前段通过排出管排出,然后关闭排出管的阀门,让酒液从连通管进入到下一个蒸馏器内重复上述过程。

在上述工作原理中,通过在发酵罐2后增加冷却沉淀罐1形成发酵装置,使得经过发酵之后的酒液进入冷却沉淀罐1进行冷却,由于在低温下分子运动减慢,从而使得经过发酵罐2过滤后的酒液中含有的大粒径的分子沉淀,进而提高洋酒的纯度,另外由于在冷却沉淀罐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层1103,从而使得冷却沉淀罐1受到外部环境温度影响小,进而降低能耗;另外通过将第一冷却装置分成多段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设置,且在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 15的周围以及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之间都设有温度传感器反馈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周围以及相邻第一螺旋式冷却管体15之间的不同温度,从而从第一罐体11的多个位置进行温度检测,然后对冷却沉淀罐1的多个区域上的酒液进行温度调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多个区域上的温度之后进行温度调整的控制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累述),从而能准确地控制冷却沉淀罐内部温度;同时通过将第二冷却装置分成多段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设置,且在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的周围以及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之间都设有温度传感器反馈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周围以及相邻第二螺旋式冷却管体25之间的不同温度,从而从发酵罐罐体21的多个位置进行温度检测,然后对发酵罐2的多个区域上的酒液进行温度调整(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多个区域上的温度之后进行温度调整的控制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累述),从而能准确地控制发酵罐内部发酵温度提高产品酿造质量。

酒液在蒸馏过程中,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位于酒蒸汽的很小的前段部分,因此,对于前段的酒蒸汽被冷却的酒液首先从排出管排出,达到除去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的目的,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多个相互连接的蒸馏器,因此,对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进行逐级去除,可去除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95%以上,提高了洋酒的质量。冷料酒液在通过进酒口进入到蒸馏容器内的过程中,由于设置了容器和颈部,容器为中部大两端小的鼓形容器,连接相邻容置的颈部通道横截面小于容器内中部的横截面,这样,酒液在蒸馏容器中流动时,由于上述结构,酒液的流动速度会减缓,这样,蒸馏容器内的酒液与酒蒸汽的热交换更加的充分,对酒液的预热效果更好,酒蒸汽的预冷却效果也更好,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由于设置了底座,冷却进水管设置在底座的下端,出水管设置在底座的上端,这样,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与酒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反,冷却的效果更好,减少在冷却的酒液中残留酒蒸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