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渍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95317发布日期:2019-05-17 21:2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剂,具体涉及一种mbr膜丝的污渍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将中空纤维膜组件浸泡在膜生物反应池中,含污泥的水在膜表面通过负压抽吸,水浸入膜的内侧,污泥被截留在膜的外表面,清水通过清水管流入清水池,污泥截留在膜池内。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的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使活性污泥浓度大大提高,其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分别控制。

目前,含污泥的水在中空纤维膜组件间曝气循环流动,使用一段时间后,膜丝表面含滋生细菌和污泥垢,膜孔外表面出现污泥堵塞,使通水量下降,无法正常运行,需要进行清洗处理。现有的清洗技术采用次氯酸钠、柠檬酸或草酸进行清洗,在清洗中,膜丝易断,清洗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清洗效果,恢复不了膜的初始通量,而且清洗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污渍清洗剂,该污渍清洗剂具有清洗操作简单、清洗效果好、清洗时间短、清洗成本低、易恢复膜的初始通水量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污渍清洗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渍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次氯酸钠10-40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0-20份,苯扎溴铵30-45份,抗氧化剂10-25份,强力渗透剂8-30份,稳定剂1-5份,分散剂6-2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10份。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柠檬酸。

进一步地,所述强力渗透剂为醇聚氧乙烯醚。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锡。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渍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加热升温至38-42℃,在38-42℃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45分钟;

第二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次氯酸钠、配方量的苯扎溴铵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8-42℃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45分钟;

降温步骤:将反应釜的温度降温到30℃;

第三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稳定剂、强力渗透剂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45分钟;

第四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0-40分钟,最后降温到25℃,停止搅拌,制得污渍清洗剂。

进一步地,第一次搅拌步骤中,加热升温至40℃,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进一步地,第二次搅拌步骤中,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进一步地,第三次搅拌步骤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进一步地,第四次搅拌步骤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分钟。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污渍清洗剂由杀菌剂(如次氯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表面活性剂(如苯扎溴铵、十二烷基硫酸钠)、强力渗透剂、分散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组成,能快速渗透到粘泥菌团中,快速分散到mbr膜丝表面污渍中氧化分解放出气泡,结合杀菌剂活性作用,迅速使膜表面污泥粘泥剥离脱落,达到脱落和清洗的目的,使膜丝表面清洁,从而防止垢污保护膜丝的表面,恢复膜丝初始通水量。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步骤采用不同温度及多次搅拌,优化了工艺步骤及参数,使得制备得到的污渍清洗剂具有清洗操作简单、清洗效果好、清洗时间短、清洗成本低、易恢复膜的初始通水量的优点。

2、本发明的污渍清洗剂可以用于mbr帘式膜、mbr管式膜、mbr平板膜、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污泥粘板剥离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均可从市场购得。

一种污渍清洗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次氯酸钠10-40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0-20份,苯扎溴铵30-45份,抗氧化剂10-25份,强力渗透剂8-30份,稳定剂1-5份,分散剂6-2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10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抗氧化剂为柠檬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强力渗透剂为醇聚氧乙烯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一种污渍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加热升温至38-42℃,在38-42℃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45分钟;

第二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次氯酸钠、配方量的苯扎溴铵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8-42℃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45分钟;

降温步骤:将反应釜的温度降温到30℃;

第三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稳定剂、强力渗透剂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45分钟;

第四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0-40分钟,最后降温到25℃,停止搅拌,制得污渍清洗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次搅拌步骤中,加热升温至40℃,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次搅拌步骤中,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次搅拌步骤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四次搅拌步骤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分钟。

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

实施例1:

一种污渍清洗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次氯酸钠10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0份,苯扎溴铵30份,抗氧化剂10份,强力渗透剂8份,稳定剂1份,分散剂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份。

所述抗氧化剂为柠檬酸。所述强力渗透剂为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锡。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一种污渍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加热升温至40℃,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第二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次氯酸钠、配方量的苯扎溴铵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降温步骤:将反应釜的温度降温到30℃;

第三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稳定剂、强力渗透剂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第四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分钟,最后降温到25℃,停止搅拌,制得污渍清洗剂。

实施例2:

一种污渍清洗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次氯酸钠20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5份,苯扎溴铵35份,抗氧化剂15份,强力渗透剂15份,稳定剂3份,分散剂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份。

所述抗氧化剂为柠檬酸。所述强力渗透剂为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锡。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一种污渍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加热升温至40℃,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第二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次氯酸钠、配方量的苯扎溴铵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降温步骤:将反应釜的温度降温到30℃;

第三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稳定剂、强力渗透剂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第四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分钟,最后降温到25℃,停止搅拌,制得污渍清洗剂。

实施例3:

一种污渍清洗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次氯酸钠40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0份,苯扎溴铵45份,抗氧化剂25份,强力渗透剂30份,稳定剂5份,分散剂2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

所述抗氧化剂为柠檬酸。所述强力渗透剂为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锡。所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一种污渍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加热升温至40℃,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第二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次氯酸钠、配方量的苯扎溴铵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4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降温步骤:将反应釜的温度降温到30℃;

第三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稳定剂、强力渗透剂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40分钟;

第四次搅拌步骤:将配方量的分散剂加入反应釜中,在3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搅拌35分钟,最后降温到25℃,停止搅拌,制得污渍清洗剂。

性能测试:

分别采用实施例1-3的污渍清洗剂对mbr膜丝进行清洗,清洗方法为:将mbr膜丝浸泡在加入了污渍清洗剂的水中,浸泡45分钟后,mbr膜丝上的污垢会自动剥离。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