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除臭菌种及其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8371发布日期:2019-04-17 06:14阅读:1119来源:国知局
复合除臭菌种及其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除臭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的复合除臭菌种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工业生产或者公共卫生间而言,会产生较多的气味难闻的气体,其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将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针对产生的臭气,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建设相应的环保设备,其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而对于公共卫生间而言则通常直接排放倒空气中,而不进行净化处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除臭菌种及其培养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除臭菌种,其由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和包含第二组分的菌种混合而成;

所述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光合细菌12-15%、醋酸杆菌8-15%、乳酸杆菌5-12%、枯草芽孢杆菌4-5%、假单胞菌7-10%、链球菌10-15%、酵母菌8-10%;所述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脱氮硫杆菌6-13%、苯胺降解菌5-8%、丝状真菌12-18%以及放线菌10-12%。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的改进,所述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光合细菌11-15%、醋酸杆菌8-13%、乳酸杆菌6-8%、枯草芽孢杆菌4.5-5%、假单胞菌8.5-10%、链球菌12-15%、酵母菌9-10%;所述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脱氮硫杆菌7.5-13%、苯胺降解菌6.5-8%、丝状真菌16-18%以及放线菌10-11%。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复合除臭菌种的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适于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培养的第一培养基,配制适于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培养的第二培养基;

s2、将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接种于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将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

s3、将接种有菌种的第一培养基和第二培养基放置于各自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s4、排放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废液,同时加入适于菌种附着的载体,获得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的培养方法的改进,所述第一培养基由马铃薯、红糖、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聚氧丙烯甘油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的培养方法的改进,所述第二培养基由马铃薯、红糖、葡萄糖、肽蛋白胨、牛肉膏粉、氯化钠、琼脂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的培养方法的改进,所述载体选自生化球或者多孔陶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借助复合除臭菌种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业生产或者公共卫生产生的臭气,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从而避免了空气污染,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的培养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除臭菌种,其由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和包含第二组分的菌种混合而成。其中,所述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光合细菌12-15%、醋酸杆菌8-15%、乳酸杆菌5-12%、枯草芽孢杆菌4-5%、假单胞菌7-10%、链球菌10-15%、酵母菌8-10%;所述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脱氮硫杆菌6-13%、苯胺降解菌5-8%、丝状真菌12-18%以及放线菌1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由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和包含第二组分的菌种混合而成。其中,所述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光合细菌11%、醋酸杆菌8%、乳酸杆菌6%、枯草芽孢杆菌4.5%、假单胞菌8.5%、链球菌12%、酵母菌9%;所述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脱氮硫杆菌7.5%、苯胺降解菌6.5%、丝状真菌16%以及放线菌10%。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由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和包含第二组分的菌种混合而成。其中,所述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光合细菌15%、醋酸杆菌13%、乳酸杆菌8%、枯草芽孢杆菌5%、假单胞菌10%、链球菌15%、酵母菌10%;所述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脱氮硫杆菌13%、苯胺降解菌8%、丝状真菌18%以及放线菌11%。

如图1所示,针对上述复合除臭菌种,本发明介绍一种复合除臭菌种的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适于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培养的第一培养基,配制适于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培养的第二培养基;

s2、将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接种于所述第一培养基中,将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照各自的重量百分比接种于第二培养基中;

s3、将接种有菌种的第一培养基和第二培养基放置于各自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s4、排放发酵过程中的培养废液,同时加入适于菌种附着的载体,获得本发明的复合除臭菌种。

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由马铃薯、红糖、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聚氧丙烯甘油组成。所述第二培养基由马铃薯、红糖、葡萄糖、肽蛋白胨、牛肉膏粉、氯化钠、琼脂组成。所述载体选自生化球或者多孔陶瓷。

综上所述,本发明借助复合除臭菌种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业生产或者公共卫生产生的臭气,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从而避免了空气污染,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复合除臭菌种及其培养方法,其中,所述复合除臭菌种由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和包含第二组分的菌种混合而成;所述含有第一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光合细菌12‑15%、醋酸杆菌8‑15%、乳酸杆菌5‑12%、枯草芽孢杆菌4‑5%、假单胞菌7‑10%、链球菌10‑15%、酵母菌8‑10%;所述含有第二组分的菌种按质量百分比包括:脱氮硫杆菌6‑13%、苯胺降解菌5‑8%、丝状真菌12‑18%以及放线菌10‑12%。本发明借助复合除臭菌种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业生产或者公共卫生产生的臭气,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从而避免了空气污染,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李晓;李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晖崟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09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