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

文档序号:4941285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是以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菌源、以对菌种无害的水为载体,并配以菌种所需的营养源制备出复合微生物除臭剂,然后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兑同等量的清水配成菌液,再把菌液以雾化状态直接喷洒于垃圾物料中即达到除臭的目的。通过实施本发明,复合型微生物除臭液的制备工艺简单,通过室温培养即可复壮成功,复壮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质。除臭剂在应用过程中是先通过较大的比表面积吸收气体中的恶臭物质再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将恶臭物质转化为其它无臭物质。实施本发明所用菌种是取得国家颁发的正式登记证书,菌种对环境和周围生物都是无害的,因此使用复合生物除臭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负荷低。
【专利说明】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近1.5亿吨,且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有近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困境。至今,许多城市的垃圾仍采取市效裸露位置堆放处理,无任何防护措施,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0003]垃圾的臭味因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由细菌分解而产生,生活垃圾中有75?80%是有机物,主要有果皮、菜叶菜梗、剩饭、剩菜,家禽、动物及鱼类的皮、毛、内脏、脂肪、粪便、下脚料、血水。树叶、废纸、花草和动物的机体等有一定的水分,在自然消化的过程中,经有好氧、厌氧发酵等作用下,产生恶臭。圾的臭味有氨气、硫化氢、有机胺、有机硫、挥发性脂肪酸
坐寸ο
[0004]恶臭是一种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它不仅使大量传播疾病的细菌滋生繁衍,而且直接通过嗅觉系统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站是产生恶臭气体的主要场所。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髙,恶臭污染治理已经非常迫切。以前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燃烧法、化学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和联合法。这些方法大都具有投资高、所需设备庞大、运行困难,工艺复杂等缺点,在实际除臭过程中难以广泛应用。目前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用微生物过滤的方法除去恶臭物质,但是目前公开的方法中恶臭物质的去除率较低,并且投资运行成本较大,亦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及方法存在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具体包括:以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菌源、以对菌种无害的水为载体,并配以菌种所需的营养源制备出复合微生物除臭剂,然后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兑同等量的清水配成菌液,再把菌液以雾化状态直接喷洒于垃圾物料中即达到除臭的目的。通过实施本发明,复合型微生物除臭液的制备工艺简单,通过室温培养即可复壮成功,复壮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质。除臭剂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先通过较大的比表面积吸收气体中的恶臭物质再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将恶臭物质转化为其它无臭物质。实施本发明所用菌种是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正式登记证书,菌种对环境和周围生物都是无害的,因此使用复合生物除臭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负荷低。
[0006]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鸿生源牌微生物发酵菌剂,该菌种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光合菌等有效活性微生物,有效活菌数> 0.50亿/g。该菌种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正式登记证,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06)准字(0304)号。该菌种富含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能快速腐熟作物秸杆等有机废弃物,使秸杆中所含的有机质和磷、钾等元素成为作物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1、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技术方案包括:制备复合微生物除臭剂以及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
[0009]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制备方法如下:
[0010](I)制备的菌种原液:选择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菌源载体,并按常规方法制备出菌数不少于I亿个/毫升、菌液的PH不小于6.5的菌种原液;
[0011](2)制备营养液:糖200克、磷酸二氢钾50克、蛋白胨30克、硫酸镁20克、水10000
毫升,先将水加热至50?60°,然后把上述各种原料添加至温水中,并搅拌至原料完全溶解于水中而得营养液;
[0012](3)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制备方法:以体积百分比计,取I %?2%的菌种原液、4 %?6 %的营养剂,与92 %?95 %的水混合均匀,在室温是20?25 °条件下发酵48小时,即获得复合微生物除臭剂;
[0013]所述的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垃圾进行除臭时,其方法及过程如下:
[0014](I)将复合微生物除臭剂与同等量的清水配成除臭菌液;
[0015](2)将除臭菌液放置于喷雾器中,并以雾化状态直接喷洒于垃圾物料中,直至垃圾湿透。
[0016]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鸿生源牌微生物发酵菌剂。
[0017]3、所述的水为对微生物无害的自来水、井水、河水。
[0018]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本发明所提出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不但构思新颖,而且工艺实施简单易行、作用显著。
[0020]2、通过实施本发明,将菌种、水、营养剂以合理的配比制备出一种既能保证微生物活性,又能提高除臭效果的复合型微生物除臭菌液。将经雾化喷洒或直接喷洒于垃圾物料中,以达到除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站内恶臭气体的目的。
[0021]3、通过实施本发明,复合型微生物除臭液的制备工艺简单,通过室温培养即可复壮成功,复壮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质。
[0022]4、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先通过较大的比表面积吸收气体中的恶臭物质再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将恶臭物质转化为其它无臭物质,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技术来处理恶臭气体中的恶臭物质效率高,所以对恶臭气体中的恶臭物质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
[0023]5、传统的物理除臭和化学除臭所要求的条件十分苛刻,而且这些方法大都具有投资高、所需设备庞大、运行困难,工艺复杂等缺点,在实际除臭过程中难以广泛应用。通过实施本发明,仅利用复合微生物菌种即可以对恶臭物质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工艺非常简单,而且运营成本低。[0024]6、实施本发明所用菌种是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正式登记证书,菌种对环境和周围生物都是无害的,因此使用复合生物除臭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负荷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7]1、采集菌种:采集由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鸿生源牌微生物发酵菌剂为菌种。
[0028]2、采取对微生物无害的自来水、井水、河水为原料。
[0029]3、制备复合微生物除臭剂:(I)制备的菌种原液:用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鸿生源牌微生物发酵菌剂为菌种,并按常规方法制备出菌数不少于I亿个/毫升、菌液的PH不小于6.5的菌种原液;
[0030](2)制备营养液:糖200克、磷酸二氢钾50克、蛋白胨30克、硫酸镁20克、水10000
毫升,先将水加热至50?60°,然后把上述各种原料添加至温水中,并搅拌至原料完全溶解于水中而得营养液;
[0031](3)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制备方法:以体积百分比计,取I %?2%的菌种原液、4 %?6 %的营养剂,与92 %?95 %的水混合均匀,在室温是20?25 °条件下发酵48小时,即获得复合微生物除臭剂。
[0032]4、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垃圾进行除臭时的方法及过程如下:
[0033](I)将复合微生物除臭剂与同等量的清水配成除臭菌液;
[0034](2)将除臭菌液放置于喷雾器中,并以雾化状态直接喷洒于垃圾物料中,直至垃圾湿透。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制备复合微生物除臭剂以及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 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的菌种原液:选择复合微生物菌剂为菌源载体,并按常规方法制备出菌数不少于I亿个/毫升、菌液的pH不小于6.5的菌种原液; (2)制备营养液:糖200克、磷酸二氢钾50克、蛋白胨30克、硫酸镁20克、水10000毫升,先将水加热至50?60°,然后把上述各种原料添加至温水中,并搅拌至原料完全溶解于水中而得营养液; (3)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制备方法:以体积百分比计,取1%?2%的菌种原液、4%?6%的营养剂,与92%?95%的水混合均匀,在室温是20?25°条件下发酵48小时,即获得复合微生物除臭剂; 所述的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应用于垃圾进行除臭时,其方法及过程如下: (1)将复合微生物除臭剂与同等量的清水配成除臭菌液; (2)将除臭菌液放置于喷雾器中,并以雾化状态直接喷洒于垃圾物料中,直至垃圾湿透。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鸿生源牌微生物发酵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进行除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为对微生物无害的自来水、井水、河水。
【文档编号】B01D53/84GK103977704SQ20141017687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黄敏, 黄俊凯, 熊明飞, 郑克力, 赵荣权 申请人:广西北部湾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