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6431发布日期:2019-06-25 23:2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在进行模具加工时,需要一种适应于模具加工的高分子材料,因此,设计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及加工工艺是很有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及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硅酸钠、聚乙烯醇、乳化剂和固化剂,上述原料的组分配比为,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30~40%、玻璃纤维15~20%、滑石粉3~5%、硅酸钠3~5%、聚乙烯醇5~10%、乳化剂3~5%和固化剂3~5%。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物料;步骤二,破碎筛分;步骤三,计量;步骤四,混合;步骤五,加热搅拌;步骤六,浇注模具;步骤七,冷却静止;步骤八,挤压出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按照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40%、玻璃纤维20%、滑石粉5%、硅酸钠5%、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进行选取物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酸钠等固体物质使用球磨机进行破碎研磨,研磨后使用纳米级筛网进行还分,获取直径为0.4mm的颗粒粉末;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在筛分后,使用高精度的称量仪器,将各种材料称量分别放置;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四中,称量后,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和硅酸钠按照原料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五中,将混合后的物料放置在搅拌釜内部,同时向内部加水,并且高速搅拌,将搅拌釜内部的物料搅拌成胶状,搅拌的同时向搅拌釜内部添加聚乙烯醇和乳化剂,在搅拌完成的前2~3min加入固化剂;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六中,将高分子混合胶体胶浇筑在定型后的模具内部;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七中,浇筑完毕后,将胶膜静止放置,等待胶体温度达到80~120℃;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八中,胶体温度降低后,使用挤压模板,进行挤压定型,将较低平整的延模具塑形,然后待胶体温度将至常温后,进行脱模、出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固体材料进行反复研磨,且筛分后的材料收集后,重新放置球磨机进行研磨,直至全部研磨完毕。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将研磨后的材料进行称量,称量环境为干燥,阴凉的环境。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保证硅酸钠在混合前密封,不会发生氧化反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的同时,对搅拌釜进行加热,使得温度至200℃,且搅拌速度由快到慢缓缓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高分子模具材料按照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30~40%、玻璃纤维15~20%、滑石粉3~5%、硅酸钠3~5%、聚乙烯醇5~10%、乳化剂3~5%和固化剂3~5%配比后,按照步骤一,选取物料;步骤二,破碎筛分;步骤三,计量;步骤四,混合;步骤五,加热搅拌;步骤六,浇注模具;步骤七,冷却静止;步骤八,挤压出料,进行加工,加工出硬度强,耐氧化稳定性高的高分子模具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硅酸钠、聚乙烯醇、乳化剂和固化剂,上述原料的组分配比为,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37%、玻璃纤维15%、滑石粉5%、硅酸钠3%、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物料;步骤二,破碎筛分;步骤三,计量;步骤四,混合;步骤五,加热搅拌;步骤六,浇注模具;步骤七,冷却静止;步骤八,挤压出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按照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40%、玻璃纤维20%、滑石粉5%、硅酸钠5%、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进行选取物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酸钠等固体物质使用球磨机进行破碎研磨,研磨后使用纳米级筛网进行还分,获取直径为0.4mm的颗粒粉末;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在筛分后,使用高精度的称量仪器,将各种材料称量分别放置;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四中,称量后,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和硅酸钠按照原料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五中,将混合后的物料放置在搅拌釜内部,同时向内部加水,并且高速搅拌,将搅拌釜内部的物料搅拌成胶状,搅拌的同时向搅拌釜内部添加聚乙烯醇和乳化剂,在搅拌完成的前2~3min加入固化剂;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六中,将高分子混合胶体胶浇筑在定型后的模具内部;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七中,浇筑完毕后,将胶膜静止放置,等待胶体温度达到80~120℃;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八中,胶体温度降低后,使用挤压模板,进行挤压定型,将较低平整的延模具塑形,然后待胶体温度将至常温后,进行脱模、出料。实施例2: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硅酸钠、聚乙烯醇、乳化剂和固化剂,上述原料的组分配比为,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36%、玻璃纤维15%、滑石粉5%、硅酸钠4%、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物料;步骤二,破碎筛分;步骤三,计量;步骤四,混合;步骤五,加热搅拌;步骤六,浇注模具;步骤七,冷却静止;步骤八,挤压出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按照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40%、玻璃纤维20%、滑石粉5%、硅酸钠5%、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进行选取物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酸钠等固体物质使用球磨机进行破碎研磨,研磨后使用纳米级筛网进行还分,获取直径为0.4mm的颗粒粉末;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在筛分后,使用高精度的称量仪器,将各种材料称量分别放置;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四中,称量后,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和硅酸钠按照原料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五中,将混合后的物料放置在搅拌釜内部,同时向内部加水,并且高速搅拌,将搅拌釜内部的物料搅拌成胶状,搅拌的同时向搅拌釜内部添加聚乙烯醇和乳化剂,在搅拌完成的前2~3min加入固化剂;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六中,将高分子混合胶体胶浇筑在定型后的模具内部;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七中,浇筑完毕后,将胶膜静止放置,等待胶体温度达到80~120℃;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八中,胶体温度降低后,使用挤压模板,进行挤压定型,将较低平整的延模具塑形,然后待胶体温度将至常温后,进行脱模、出料。实施例3: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硅酸钠、聚乙烯醇、乳化剂和固化剂,上述原料的组分配比为,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35%、玻璃纤维15%、滑石粉5%、硅酸钠5%、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一种高分子模具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物料;步骤二,破碎筛分;步骤三,计量;步骤四,混合;步骤五,加热搅拌;步骤六,浇注模具;步骤七,冷却静止;步骤八,挤压出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按照环氧树脂20%、甲基丙烯酸甲酯40%、玻璃纤维20%、滑石粉5%、硅酸钠5%、聚乙烯醇10%、乳化剂5%和固化剂5%进行选取物料;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酸钠等固体物质使用球磨机进行破碎研磨,研磨后使用纳米级筛网进行还分,获取直径为0.4mm的颗粒粉末;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在筛分后,使用高精度的称量仪器,将各种材料称量分别放置;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四中,称量后,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滑石粉和硅酸钠按照原料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五中,将混合后的物料放置在搅拌釜内部,同时向内部加水,并且高速搅拌,将搅拌釜内部的物料搅拌成胶状,搅拌的同时向搅拌釜内部添加聚乙烯醇和乳化剂,在搅拌完成的前2~3min加入固化剂;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六中,将高分子混合胶体胶浇筑在定型后的模具内部;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七中,浇筑完毕后,将胶膜静止放置,等待胶体温度达到80~120℃;其中在上述的步骤八中,胶体温度降低后,使用挤压模板,进行挤压定型,将较低平整的延模具塑形,然后待胶体温度将至常温后,进行脱模、出料。各实施例性质对比如下表:甲基丙烯酸甲酯硅酸钠硬度耐氧化稳定性实施例一37%3%一般一般实施例二36%4%好好实施例三35%5%较好较好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以上三例实施例,在对高分子模具材料进行加工时,通过提高模具材料的硅酸钠含量,提高模具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耐氧化稳定性能,能够使得模具材料达到更好的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