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03184发布日期:2019-09-03 22:58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玻纤网布涂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纤网布涂层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存在热黏冷脆的缺点,在稀疏的轻克重玻纤平纹网格布单面涂层时存在节点强度低、定位不牢、乳液容易渗透到网布背面以及在后道工序用定型好的玻纤网布辊涂vae乳液粘贴巴沙木板材存在粘辊子、脱网和断网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核、壳乳液单体35%-58%、引发剂0.2%-0.5%、乳化剂0.3%-1.2%、缓冲剂0.2%-0.8%、热熔胶微粉5%-15%、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0.55%、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核、壳乳液单体包括核层乳液单体和壳层乳液单体,所述核层乳液单体占核、壳乳液单体总质量的55%-65%,所述壳层乳液单体占核、壳乳液单体总质量的35%-45%。

优选的,所述核层乳液单体由质量百分比为50%-55%的丙烯酸酯软单体、5%-10%的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以及35%-45%的丙烯酸酯硬单体构成。

优选的,所述壳层乳液单体由质量百分比为35%-45%的丙烯酸酯软单体、35%-45%的丙烯酸酯硬单体、5%-15%的亲水性单体以及5%-10%的交联单体构成。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所述丙烯酸酯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亲水单体为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交联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优选的,所述缓冲剂为碳酸氢钠。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由非离子乳化剂np-10和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按重量比1:1-2:1的比例组成。

优选的,所述热熔胶微粉为pa或pes,所述热熔胶微粉的粒径0-50μm。

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核层预乳化:向预乳化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核层乳液单体搅拌均匀,进行预乳化,制得核层预乳化液;

s2、壳层预乳化:向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和乳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壳层乳液单体搅拌均匀,进行预乳化,制得壳层预乳化液;

s3、乳化:向乳化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缓冲剂搅拌均匀,升温至65-70℃滴加引发剂、核层预乳化液,继续搅拌滴加引发剂和核层预乳化液,整个过程1.5-2h完成,将温度升高至80-85℃保温0.5h,继续搅拌滴加引发剂、壳层预乳化液,1h滴完,壳层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将温度升高到82-87℃保温1-1.5h,向乳化釜中补加剩余引发剂,继续保温25-35min;

s4、保温结束后,降温至30-35℃时加入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和热熔胶微粉搅拌均匀,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7.2-7.8,用滤网过滤出料,即得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所述s1至s4中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核、壳乳液单体35%-58%、引发剂0.2%-0.5%、乳化剂0.3%-1.2%、缓冲剂0.2%-0.8%、热熔胶微粉5%-15%、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0.55%、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核、壳乳液单体包括核层乳液单体和壳层乳液单体,所述核层乳液单体占核、壳乳液单体总质量的55%-65%,所述壳层乳液单体占核、壳乳液单体总质量的35%-45%。

优选的,所述s1和s2中预乳化的温度为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核壳乳液粒子结构,粘接力强,定位效果好。

(2)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加入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和低tg点的热熔胶微粉,使得平纹稀疏玻纤网布涂层后更柔韧,不黏连,不易断,结点强度高,180°对折拉伸断裂强度更高,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相比,有更好的适配性,不粘辊,与巴沙木板材粘接剥离力更高。

(3)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组分如下表1:

表1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组分

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核层预乳化:向预乳化釜中加入去离子水3.437kg和乳化剂0.6588kg(乳化剂:np-10为0.439kg,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293kg),搅拌均匀后加入核层乳液单体,具体为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0.366kg、丙烯酸丁酯3.655kg、甲基丙烯酸甲酯1.98kg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0.091kg,搅拌均匀,温度升高到40℃,转速300r/min左右搅拌20min,进行预乳化,制得核层预乳化液,然后转移到乳液滴加釜中待用;

s2、壳层预乳化:向反应釜中加入离子水2.75kg和乳化剂0.4392kg(乳化剂:np-10为0.439kg,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293kg),搅拌均匀后加入壳层乳液单体,具体为丙烯酸丁酯1.563kg、甲基丙烯酸甲酯1.655kg、丙烯酸0.322kg、n-羟甲基丙烯酰胺0.138kg、丙烯酸羟乙酯0.689kg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0.23kg,搅拌均匀,温度升高到40℃,转速300r/min左右搅拌20min,进行预乳化,制得壳层预乳化液,然后转移到另外一个乳液滴加釜中待用;

s3、乳化:向乳化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21.45kg、缓冲剂碳酸氢钠0.107kg搅拌均匀,升温至65-70℃,机械搅拌速度150-200r/min左右,滴加引发剂过硫酸铵0.027kg和少量核层预乳化液(2.825kg),反应20min制得种子乳液,机械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继续滴加大部分引发剂(0.082kg)和剩下的核层预乳化液,整个过程1.5-2h完成,将温度升高至80-85℃保温0.5h,机械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继续滴加引发剂(0.028kg)和壳层预乳化液,1h滴完,壳层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将温度升高到82-87℃保温1-1.5h,向乳化釜中补加剩余引发剂,继续保温25-35min;

s4、保温结束后,降温至30-35℃时加入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0.275kg和pes热熔胶微粉2.5kg搅拌均匀,转速120r/min,时间15-20min,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7.2-7.8,用滤网过滤出料,即得50kg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将实施例1获得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涂覆于玻纤网布,取5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2:

表2实施例1性能测试

实施例2

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组分如下表3:

表3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组分

一种玻纤网布涂层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核层预乳化:向预乳化釜中加入去离子水3kg和乳化剂0.756kg(乳化剂:np-10为0.948kg,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312kg),搅拌均匀后加入核层乳液单体,具体为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0.394kg、丙烯酸丁酯4.57kg、甲基丙烯酸甲酯2.718kg、n-羟甲基丙烯酰胺0.197kg,搅拌均匀,温度升高到40℃,转速300r/min左右搅拌20min,进行预乳化,制得核层预乳化液,然后转移到乳液滴加釜中待用;

s2、壳层预乳化:向反应釜中加入离子水2.4kg和乳化剂0.504kg(乳化剂:np-10为0.439kg,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293kg),搅拌均匀后加入壳层乳液单体,具体为丙烯酸丁酯2.021kg、甲基丙烯酸甲酯2.14kg、丙烯酸0.416kg、n-羟甲基丙烯酰胺0.178kg、丙烯酸羟乙酯0.892kg、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0.297kg,搅拌均匀,温度升高到40℃,转速300r/min左右搅拌20min,进行预乳化,制得壳层预乳化液,然后转移到另外一个乳液滴加釜中待用;

s3、乳化:向乳化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14.6kg、缓冲剂碳酸氢钠0.088kg搅拌均匀,升温至65-70℃,机械搅拌速度150-200r/min左右,滴加引发剂过硫酸铵为0.022kg和少量核层预乳化液(3.365kg),反应20min制得种子乳液,机械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继续滴加大部分引发剂(0.064kg)和剩下的核层预乳化液,整个过程1.5-2h完成,将温度升高至80-85℃保温0.5h,机械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继续滴加引发剂(0.021kg)和壳层预乳化液,1h滴完,壳层预乳化液滴加完毕后将温度升高到82-87℃保温1-1.5h,向乳化釜中补加剩余引发剂,继续保温25-35min;

s4、保温结束后,降温至30-35℃时加入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0.275kg和pes热熔胶微粉3.5kg搅拌均匀,转速120r/min,时间15-20min,加入氨水调节ph值至7.2-7.8,用滤网过滤出料,即得50kg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将实施例2获得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涂覆于玻纤网布,取5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4:

表4实施例2性能测试

由实施例1和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核壳乳液粒子结构,粘接力强,定位效果好;因加入有机硅改性玻纤柔软剂和低tg点的热熔胶微粉,使得平纹稀疏玻纤网布涂层后更柔韧,不黏连,不易断,结点强度高,180°对折拉伸断裂强度更高,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相比,有更好的适配性,不粘辊,与巴沙木板材粘接剥离力更高。本发明提供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