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75775发布日期:2019-12-10 23: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微孔膜,所述下板、所述微孔膜以及所述上板由下至上依次叠放,所述下板设有进液通道,所述上板设有收集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收集通道通过所述微孔膜连接,所述微孔膜中微孔孔径的取值范围为4-7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在所述第一流道上布置的多个第一突腔结构,且在所述进液通道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收集通道包括第二流道和在所述第二流道上布置的多个第二突腔结构,且在所述收集通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且所述第一突腔结构与所述第二突腔结构对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腔结构的横截面宽度是所述第一流道横截面宽的1.5-3倍,所述第二突腔结构的横截面宽度是所述第二流道横截面宽度的1.5-3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腔结构的底面向上倾斜30°-60°,且所述第一突腔结构的底面向上抬升的垂直高度的取值范围为所述第一流道高度20%-8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总长度相等或小于所述第一突腔结构的总长度,所述第二流道的总长度相等或小于所述第二突腔结构的总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腔结构的形状为圆形或六边形,所述第二突腔结构的形状为圆形或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收集通道的长度均为3-5cm,宽度均为0.5-1.5mm,深度均为0.25-0.75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下板由环烯烃共聚物或聚苯乙烯制成,所述微孔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模具,分别将上板和下板注塑成型,并同微孔膜用等离子处理10-60秒;

将聚酯薄膜放置于上板和下板之间,加热或粘帖,并压制封装。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进液通道通入体液,从收集通道逆向通入缓冲盐溶液,两液流相对流动,从收集通道收集并离心富集微生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体液细菌与细胞分离的芯片、制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芯片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微孔膜,下板、微孔膜以及上板由下至上依次叠放,下板设有进液通道,上板设有收集通道,进液通道与收集通道通过微孔膜连接,进液通道与收集通道具有突腔结构,收集通道设有升流台;制作方法包括:制备模具,加热,并压制封装;本发明使用方法从进液通道通入体液,从收集通道逆向通入缓冲盐溶液,细菌可以通过微孔膜而被收集,而细胞则不能通过,实现细菌和细胞两者的被动式分离,这种分离方式不会对细胞活性、生物学形状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君;康禹;石兴;楚亚男;王建;孟庆仁;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19.12.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