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2784发布日期:2020-10-17 00: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属于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在某些诱导条件下可定向地向软骨细胞等中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分化,并适合自体移植,大量的体外实验已经获得成功,但仍出现诱导结果不理想的情况,目前的诱导方式是将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又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培养是将两种细胞混合在一起培养;而非接触式共培养,是将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别放置在transwell的上室和下室培养,两室的培养液分别穿过聚碳酸酯膜进行成分的互换,由于过滤膜只设于上室的底部,成分互换速度慢,导致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增大两个培养区中培养液之间的互换面积,具有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包括呈中空长方体状且上端开口的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内腔的底部设有蛇形板,所述蛇形板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培养皿相对的两个内壁连接,所述蛇形板与培养皿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所述蛇形板包括若干沿所述培养皿长度方向设置的短挡板和若干沿所述培养皿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挡板,所述短挡板和长挡板依次交错排列且首尾连接在一起,每一长挡板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的通孔,每一长挡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培养区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将长挡板上的每一通孔均覆盖住;

所述培养皿的外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培养区的进液管,所述培养皿的外侧设有连通的所述第二培养区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进液端设有第二过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均为聚碳酸酯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上的孔径均小于3μ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皿为透明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时,将软骨细胞培养于第一培养区,将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第二培养区,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内的培养液穿过长挡板上的通孔和第一过滤膜,进行成分的互换,由于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间被蛇形板隔开,因此第一培养区和第二培养区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

其二、进液管连通水泵,水泵吸取新鲜的培养液并输入第一培养区内,新鲜的培养液推动原有的培养液运动,增加第一培养区内的培养液穿过通孔和第一过滤膜的速率,为保持培养液的容积不变,多余的培养液会从出液管流走并统一回收,这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不仅能增加新的营养物质,带走细胞代谢产物,更好的模仿体内环境,由于第一培养区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过滤膜的速率大于第二培养区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过滤膜的速率,还能增强软骨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培养皿;2、蛇形板;21、短挡板;22、长挡板;221、通孔;3、第一培养区;4、第二培养区;5、第一过滤膜;6、进液管;7、出液管;8、第二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装置,如图1至图2所述,包括呈中空长方体状且上端开口的培养皿1,培养皿1内腔的底部设有蛇形板2,蛇形板2的高度比培养皿1的高度低,蛇形板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培养皿1相对的两个内壁连接,蛇形板2与培养皿1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培养区3和第二培养区4,蛇形板2包括若干沿培养皿1长度方向设置的短挡板21和若干沿培养皿1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挡板22,短挡板21和长挡板22依次交错排列且首尾连接在一起,每一长挡板22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一培养区3和第二培养区4的通孔221,每一长挡板22上靠近第一培养区3的一侧均设有第一过滤膜5,第一过滤膜5将长挡板22上的每一通孔221均覆盖住。

详细地,第一培养区3和第二培养区4呈梳子状相互交错插在一起,每块长挡板22上的通孔221和过滤膜能使培养液通过,增大了两个培养区中培养液的接触面积,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也会随着提高。

培养皿1的外侧设有连通第一培养区3的进液管6,培养皿1的外侧设有连通的第二培养区4的出液管7,出液管7的进液端设有第二过滤膜8。

详细地,进液管6的进液端连接有水泵(图中未示出),出液管7的出液端连接有收集桶(图中未示出),培养液被水泵吸出并在流到第一培养区3,再从第一培养区3穿过过滤膜进到第二培养区4内,最后从出液管7流走,第二过滤膜8可以保证细胞不会从出液管7流走,当然,进液管6进液的速率不能太快,只需造成一个缓慢流动的过程即可。

优选地,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8均为聚碳酸酯膜。当然,也可以是聚四氟乙烯膜,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8上的孔径均小于3μ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8上的孔径均为0.4μm,当然,也可以是小于3μm的任意值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保证细胞不能通过第一过滤膜5和第二过滤膜8,而培养液可以通过。

优选地,培养皿1为透明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培养皿1为透明塑料制成,当然,也可以是透明玻璃制成,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便于观察培养过程。

使用方法: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时,将软骨细胞培养于第一培养区3,将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第二培养区4,第一培养区3和第二培养区4内的培养液穿过长挡板22上的通孔221和第一过滤膜5,进行成分的互换,由于第一培养区3和第二培养区4间被蛇形板2隔开,因此第一培养区3和第二培养区4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

进液管6连通水泵,水泵吸取新鲜的培养液并输入第一培养区3内,新鲜的培养液推动原有的培养液运动,增加第一培养区3内的培养液穿过通孔221和第一过滤膜5的速率,为保持培养液的容积不变,多余的培养液会从出液管7流走并统一回收,这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不仅能增加新的营养物质,带走细胞代谢产物,更好的模仿体内环境,由于第一培养区3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过滤膜5的速率大于第二培养区4内的培养液通过第一过滤膜5的速率,还能增强软骨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