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0547发布日期:2021-02-20 16:3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微生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有时候需要通过微生物检测装置对微生物进行检测,但现有的微生物检测装置整体携带不便,同时内部除湿和散热不便,会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微生物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检测装置整体携带不便,同时内部除湿和散热不便,会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携带组件,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除湿槽,除湿槽的内部设置有除湿剂放置架,除湿剂放置架的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滑块,除湿槽中部的两侧对应滑块的位置处设置有滑道,除湿剂放置架与除湿槽之间通过滑块和滑道活动连接,除湿剂放置架的内部设置有除湿剂放置板,除湿槽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除湿剂放置架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抽拉把手,除湿剂放置架的外侧与除湿槽之间通过卡扣连接,除湿剂放置架与除湿槽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05]
优选的,所述携带组件包括把手隐藏槽、隐藏把手、旋转轴和旋转轴套,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隐藏槽,把手隐藏槽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把手,隐藏把手的底端设置有旋转轴,把手隐藏槽的内部顶端对应旋转轴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旋转轴套,隐藏把手与把手隐藏槽之间通过旋转轴和旋转轴套活动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隐藏把手的中部套接有防滑套。
[0007]
优选的,所述把手隐藏槽的深度和隐藏把手的厚度相同。
[0008]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静电纤维条。
[0009]
优选的,所述除湿剂放置板的上开设有防滑纹。
[0010]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除湿剂放置在除湿剂放置架的除湿剂放置板上,然后通过抽拉把手,利用滑块和滑道,将除湿剂放置架推进除湿槽中,通过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然后通过卡扣固定,这时通过通气孔可以将除湿槽的空间与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连通,既可以对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除湿,相反的,在需要散热时,将除湿剂放置架移出即可利用通气孔进行散热,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以及通过旋转轴和旋转轴套可以将隐
藏把手旋转出把手隐藏槽,这时通过两侧的隐藏把手可以便于整体的携带。
附图说明
[001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通气孔的开设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剂放置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实施例,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检测装置本体 1,检测装置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外壳2,外壳2的两侧均设置有携带组件3,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除湿槽4,除湿槽4的内部设置有除湿剂放置架5,除湿剂放置架5的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滑块6,除湿槽4中部的两侧对应滑块6的位置处设置有滑道7,除湿剂放置架5与除湿槽4之间通过滑块6和滑道7 活动连接,除湿剂放置架5的内部设置有除湿剂放置板8,除湿槽4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9,除湿剂放置架5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抽拉把手10,除湿剂放置架5的外侧与除湿槽4之间通过卡扣11连接,除湿剂放置架5与除湿槽4 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2,使用时通过将除湿剂放置在除湿剂放置架5的除湿剂放置板8上,然后通过抽拉把手10,利用滑块6和滑道7,将除湿剂放置架5推进除湿槽4中,通过橡胶密封圈12进行密封,然后通过卡扣11 固定,这时通过通气孔9可以将除湿槽4的空间与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连通,既可以对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除湿,相反的,在需要散热时,将除湿剂放置架5移出即可利用通气孔进行散热,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0018]
携带组件3包括把手隐藏槽13、隐藏把手14、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外壳2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隐藏槽13,把手隐藏槽13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把手14,隐藏把手14的底端设置有旋转轴15,把手隐藏槽13的内部顶端对应旋转轴15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旋转轴套16,隐藏把手14与把手隐藏槽13 之间通过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活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可以将隐藏把手14旋转出把手隐藏槽13,这时通过两侧的隐藏把手14 可以便于整体的携带。
[0019]
隐藏把手14的中部套接有防滑套17,通过防滑套17,便于提高隐藏把手14使用时的防滑性。
[0020]
把手隐藏槽13的深度和隐藏把手14的厚度相同,可以保证两侧的平滑性。
[0021]
外壳2上设置有防静电纤维条18,通过防静电纤维条18,便于提高整体的抗静电性。
[0022]
除湿剂放置板8的上开设有防滑纹,通过防滑纹,可以提高除湿剂放置板8的防滑性。
[0023]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将除湿剂放置在除湿剂放置架5的除湿剂放置板 8上,然后通过抽拉把手10,利用滑块6和滑道7,将除湿剂放置架5推进除湿槽4中,通过橡胶密封圈
12进行密封,然后通过卡扣11固定,这时通过通气孔9可以将除湿槽4的空间与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连通,既可以对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除湿,相反的,在需要散热时,将除湿剂放置架5移出即可利用通气孔进行散热,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携带组件3包括把手隐藏槽13、隐藏把手14、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外壳 2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隐藏槽13,把手隐藏槽13的内部设置有隐藏把手14,隐藏把手14的底端设置有旋转轴15,把手隐藏槽13的内部顶端对应旋转轴 15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旋转轴套16,隐藏把手14与把手隐藏槽13之间通过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活动连接,使用时通过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可以将隐藏把手14旋转出把手隐藏槽13,这时通过两侧的隐藏把手14可以便于整体的携带。
[0024]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除湿剂放置在除湿剂放置架5的除湿剂放置板8上,然后通过抽拉把手10,利用滑块6和滑道7,将除湿剂放置架5推进除湿槽 4中,通过橡胶密封圈12进行密封,然后通过卡扣11固定,这时通过通气孔9可以将除湿槽4的空间与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连通,既可以对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除湿,相反的,在需要散热时,将除湿剂放置架5 移出即可利用通气孔进行散热,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以及通过旋转轴15和旋转轴套16可以将隐藏把手14旋转出把手隐藏槽13,这时通过两侧的隐藏把手14可以便于整体的携带。
[002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