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7927发布日期:2021-03-02 15:1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


背景技术:

[0002]
循环式通风发酵通过发酵物与发酵液混合在循环的过程中发酵液获取氧气消耗,发酵液往罐体底部的进液管通入,通过发酵罐内的分散板将发酵物质搅拌并将氧气扩散,使得发酵物质充分与氧气反应,搅拌时发酵液液面比罐体内部的套筒高时,发酵液沿着套筒通过返回罐底;现有技术中发酵物质通过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发酵处理时,由于部分的发酵物为圆形固体状,当发酵物不断受到液体的推力往上浮动,发酵物受到自身的重力往下沉淀,易堆在进液管顶端,导致发酵液不断受到发酵物固体的阻挡,发酵液断断续续通入,致使发酵速度减慢。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发酵物质通过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发酵处理时,由于部分的发酵物为圆形固体状,当发酵物不断受到液体的推力往上浮动,发酵物受到自身的重力往下沉淀,易堆在进液管顶端,导致发酵液不断受到发酵物固体的阻挡,发酵液断断续续通入,致使发酵速度减慢,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其结构包括支架、罐体、电机,所述罐体垂直焊接在支架顶部,所述电机垂直安装在罐体顶部中心位置。
[0005]
所述罐体设有进液管、出液管、分散板、套筒、推动机构,所述进液管贯穿罐体底部左侧,所述出液管位于进液管右侧,所述分散板设置在罐体内底部,所述套筒位于分散板上方,所述推动机构嵌套在进液管顶端。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机构设有套环、支撑管、开口、推板,所述套环位于推动机构底端,所述支撑管垂直安装在套环顶部,所述开口贯穿支撑管外壁和内壁,所述推板水平固定在支撑管顶端,所述支撑管为橡胶材质,所述开口设有六个,围绕在支撑管中部位置。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板设有底板、顶置板、推条、喷孔、限位块,所述底板位于推板下方,所述顶置板通过推条安装在底板顶部,所述喷孔贯穿底板上下表面,所述限位块嵌固在底板顶部,且位于喷孔之间,所述喷孔设有三个,且由下往上的直径逐渐缩小。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置板设有板体、轴承、凹槽,所述板体中部连接位置通过轴承衔接连接,所述凹槽凹陷在板体底面,所述板体顶部为凹陷的弧面状。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设有支撑环、摆动板、中轴、弹条,所述支撑环位于开口外侧,所述摆动板通过中轴衔接连接在支撑环中部往左内壁,所述弹条安装在摆
动板与支撑环之间,所述弹条设有四个,呈上下对称分布。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动板设有板条、弹簧、推杆,所述板条位于摆动板底端,所述推杆通过弹簧与板条顶端相连接,所述板条顶端设有凸块。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设有框架、隔板、推球、推牙,所述框架位于推杆外部,所述隔板水平嵌固在框架内中部,所述推球设置在框架内部,所述推牙固定在框架右侧面,所述框架左侧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0012]
有益效果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1、由于发酵物受到自身的重力往下沉淀,易堆在进液管顶端,导致发酵液不断受到发酵物固体的阻挡,通过推动机构将进液管顶部滞留的发酵固体推动,减少固体堆在进液管顶端,有利于发酵液持续通入,加快发酵速度。
[0015]
2、由于罐体内部的发酵液易往开口倒流至进液管中,通过开口内部的摆动板与发酵液活动配合,有利于对罐体内部的发酵液阻挡,减少发酵液倒流至进液管内部,有利于保持罐体内部适量的发酵液,加快发酵液与发酵物质混合发酵。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一种罐体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一种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一种推板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一种顶置板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一种开口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一种摆动板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一种推杆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支架-1、罐体-2、电机-3、进液管-21、出液管-22、分散板-23、套筒-24、推动机构-25、套环-a1、支撑管-a2、开口-a3、推板-a4、底板-s1、顶置板-s2、推条-s3、喷孔-s4、限位块-s5、板体-d1、轴承-d2、凹槽-d3、支撑环-e1、摆动板-e2、中轴-e3、弹条-e4、板条-r1、弹簧-r2、推杆-r3、框架-t1、隔板-t2、推球-t3、推牙-t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6]
实施例1:
[0027]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8]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高传质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其结构包括支架1、罐体2、电机3,所述罐体2垂直焊接在支架1顶部,所述电机3垂直安装在罐体2顶部中心位置。
[0029]
所述罐体2设有进液管21、出液管22、分散板23、套筒24、推动机构25,所述进液管21贯穿罐体2底部左侧,所述出液管22位于进液管21右侧,所述分散板23设置在罐体2内底部,所述套筒24位于分散板23上方,所述推动机构25嵌套在进液管21顶端。
[0030]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25设有套环a1、支撑管a2、开口a3、推板a4,所述套环a1位于推
动机构25底端,所述支撑管a2垂直安装在套环a1顶部,所述开口a3贯穿支撑管a2外壁和内壁,所述推板a4水平固定在支撑管a2顶端,所述支撑管a2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有利于形变轻微带动推板a4上下移动,所述开口a3设有六个,围绕在支撑管a2中部位置,有利于增大发酵液的扩散面积,有利于发酵液充分与发酵物质混合。
[0031]
其中,所述推板a4设有底板s1、顶置板s2、推条s3、喷孔s4、限位块s5,所述底板s1位于推板a4下方,所述顶置板s2通过推条s3安装在底板s1顶部,所述喷孔s4贯穿底板s1上下表面,所述限位块s5嵌固在底板s1顶部,且位于喷孔s4之间,所述喷孔s4设有三个,且由下往上的直径逐渐缩小,有利于增大发酵液的喷射力度,加快顶置板s2受到发酵液的推力上下移动,且能够加快发酵液的通过速度。
[0032]
其中,所述顶置板s2设有板体d1、轴承d2、凹槽d3,所述板体d1中部连接位置通过轴承d2衔接连接,所述凹槽d3凹陷在板体d1底面,所述板体d1顶部为凹陷的弧面状,有利于减小阻力,加快堆积在顶置板s2顶部的发酵物固体沿着弧面流动,有利于减缓顶置板s2的承受力。
[0033]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4]
本发明中,将发酵物质往罐体2内部投放,发酵液通过进液管21输入,电机3带动分散板23转动将发酵物质与发酵液混合,随着发酵液的液面上升后,液体往套筒24进入后再次回到罐体2底部,当发酵液中的发酵固体物质上浮后下沉至进液管21顶部时,推动机构25的推板a4受到固体的推力往下轻微的移动,使得支撑管a2轻微的形变复位将推板a4反弹,发酵液则往开口a3排放至罐体2内部,当推板a4受到固体的推力时,推条s3和限位块s5复位将顶置板s2反推,且发酵液沿着底板s1的喷孔s4通过,使得顶置板s2的板体d1受到液体的推力以轴承d2为支点呈倾斜状,固体沿着板体d1的上表面流动掉落,通过推动机构25将进液管21顶部滞留的发酵固体推动,减少固体堆在进液管21顶端,有利于发酵液持续通入,加快发酵速度。
[0035]
实施例2:
[0036]
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
[0037]
其中,所述开口a3设有支撑环e1、摆动板e2、中轴e3、弹条e4,所述支撑环e1位于开口a3外侧,所述摆动板e2通过中轴e3衔接连接在支撑环e1中部往左内壁,所述弹条e4安装在摆动板e2与支撑环e1之间,所述弹条e4设有四个,呈上下对称分布,有利于摆动板e2受力均匀,加快摆动板e2摆动复位速度。
[0038]
其中,所述摆动板e2设有板条r1、弹簧r2、推杆r3,所述板条r1位于摆动板e2底端,所述推杆r3通过弹簧r2与板条r1顶端相连接,所述板条r1顶端设有凸块,有利于对推杆r3的移动距离限位,有利于推杆r3之间相互配合。
[0039]
其中,所述推杆r3设有框架t1、隔板t2、推球t3、推牙t4,所述框架t1位于推杆r3外部,所述隔板t2水平嵌固在框架t1内中部,所述推球t3设置在框架t1内部,所述推牙t4固定在框架t1右侧面,所述框架t1左侧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有利于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受到液体的推力摆动。
[0040]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41]
本发明中,当发酵液往进液管21输送时,液体沿着套环a1中部通过往开口a3喷射,液体将摆动板e2以支撑环e1和中轴e3为支点将弹条e4推动形变,而摆动板e2摆动之间呈打
开状,液体通过,随着输入液体的量减小,液体的推力小于弹条e4的推力时,弹条e4将摆动板e2推动复位,弹簧r2以板条r1为支点将推杆r3推动,使得摆动板e2之间紧密接触,减少液体倒流,推杆r3内部的推球t3在框架t1内部移动,使得摆动板e2震动,通过推牙t4将滞留在摆动板e2右侧的物质推动,通过开口a3内部的摆动板e2与发酵液活动配合,有利于对罐体2内部的发酵液阻挡,减少发酵液倒流至进液管21内部,有利于保持罐体2内部适量的发酵液,加快发酵液与发酵物质混合发酵。
[0042]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