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7088发布日期:2021-02-09 21:1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


背景技术:

[0002]
发酵罐,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其主体一般为用不锈钢板制成的主式圆筒,用于好气发酵(如生产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的发酵罐因需向罐中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并为考虑通入空气的利用率,故在发酵罐结构上较为复杂,常用的有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鼓泡式发酵罐和气升式发酵罐;
[0003]
现有用于生物医药制备的发酵罐,特别是针对气液发酵形式的医药试剂,在通过发酵罐进行制备过程中,气液残留易因流动状态的气液原料,沉积于罐体内空间底部,在影响气液混合发酵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气液原料的通过效率,且给发酵罐的内部清洁造成了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包括发酵罐体;
[0006]
所述发酵罐体顶端螺纹连接有罐口盖,所述罐口盖中部贯穿设置有上通气管,所述发酵罐体内侧上端开槽设置有环流腔,所述环流腔中部固定设置有环流斗;
[0007]
所述环流斗底部贯通设置有通口塞,所述环流斗与环流腔之间卡接有发酵床;
[0008]
所述发酵罐体中部套接设置有连接管节,所述连接管节内侧下端设置有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环流腔互通,所述导流腔右下端贯通设置有循环管口,所述循环管口贯穿于发酵罐体,所述循环管口外插接有循环泵;
[0009]
所述发酵罐体底端焊接有罐体底座,所述罐体底座中部贯穿设置有下通阀口,所述下通阀口内贯通设置有升气筒,所述升气筒设置于导流腔内侧中部,所述升气筒上端与导流腔互通。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上通气管与下通阀口均为单向管路结构。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环流斗内空间呈上扩下拢斗式结构,所述环流斗上端与上通气管纵向对齐。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通口塞表面均匀分布有网状液口,所述通口塞与环流斗连接处填充有密封圈。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升气筒与导流腔之间形成有斗式管路。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床为耐腐蚀金属基板,所述发酵床表面贯通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发酵床分隔设置于环流腔与导流腔之间。
[0015]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方案中的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该种发酵罐结构,基于气升式发酵罐发酵原理,在高速空气通过下通阀口进入导流腔后,随着气体的冲入,液体与气体混合后产生的密
度变化,将使气体沿升气筒上端筒口冲出,并沿筒壁表面环形下流进入导流腔,在发酵液原料不断通过上通气管、环流斗下流时,气液将在导流腔与环流腔连接处,发酵上进行混合接触,并随着时间推移与气液混合原料中氧传递作用,产生微生物床,实现医药原料的发酵,相比传统发酵罐发酵方式,该种发酵罐结构另设置有分隔密封的通口塞配合环流斗完成环流气、液的分流与集中混流,避免了局部气液残留的沉积,进而保证了该发酵罐的发酵效果。
[0017]
2.本方案中的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该种发酵罐结构在其中气、液原料分流形成的导流腔与环流腔间,通过循环泵与循环管路来连接发酵过程中的上通气管与导流腔,将沿升气筒环形下流的未混合高速气体以循环管路送入环流腔,提高了该发酵罐在发酵制备过程中气体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中,1-发酵罐体、2-连接管节、3-罐口盖、4-上通气管、5-循环管口、6-罐体底座、7-下通阀口、8-环流腔、9-环流斗、10-通口塞、11-发酵床、12-升气筒、13-循环泵、14-导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2]
结合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医药发酵罐,包括发酵罐体1;
[0023]
发酵罐体1顶端螺纹连接有罐口盖3,罐口盖3中部贯穿设置有上通气管4,发酵罐体1内侧上端开槽设置有环流腔8,环流腔8中部固定设置有环流斗9,上通气管4与下通阀口7均为单向管路结构,上通气管4为发酵原料液输入管道,原料液体通过上通气管4输入至环流斗9中,随着环流斗9充盈于环流腔8;
[0024]
环流斗9底部贯通设置有通口塞10,环流斗9与环流腔8之间卡接有发酵床11,环流斗9内空间呈上扩下拢斗式结构,环流斗9上端与上通气管4纵向对齐,通口塞10表面均匀分布有网状液口,通口塞10与环流斗9连接处填充有密封圈,发酵床11为耐腐蚀金属基板,发酵床11表面贯通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发酵床11分隔设置于环流腔8与导流腔14之间,气体通过导流腔14冲入环流腔8时,与其中环流斗9、环流腔8内液体混合后造成混合气液与未混合液体的密度差,使混合气液将沿环流斗9外壁汇流于发酵床11表面,发酵床11表面分布的通孔用于保证发酵床11上下面气液之间的氧气流动,形成微生物发酵床;
[0025]
发酵罐体1中部套接设置有连接管节2,连接管节2内侧下端设置有导流腔14,导流腔14与环流腔8互通,导流腔14右下端贯通设置有循环管口5,循环管口5贯穿于发酵罐体1,循环管口5外插接有循环泵13,操作人员可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13出口与上通气管4,在气液混合过程中沉积气体将通过循环管口5、循环泵13沿上通气管4回流至环流腔8中,二次与液体混合;
[0026]
发酵罐体1底端焊接有罐体底座6,罐体底座6中部贯穿设置有下通阀口7,下通阀
口7内贯通设置有升气筒12,升气筒12设置于导流腔14内侧中部,升气筒12上端与导流腔14互通,升气筒12与导流腔14之间形成有斗式管路,导流腔14中气体具体由下通阀口7连接高速供气管路,气体沿升气筒12冲入导流腔14后,气液混合造成的原料密度变化将使气体先后沿升气筒12环形下流,直至待混合气液不饱和,并沿导流腔14腔壁上升。
[0027]
工作原理:
[0028]
原料液体通过上通气管4输入至环流斗9中,随着环流斗9充盈于环流腔8,高速空气通过下通阀口7进入导流腔14后,随着气体的冲入,液体与气体混合后产生的密度变化,将使气体沿升气筒12上端筒口冲出,并沿筒壁表面环形下流进入导流腔14,在发酵液原料不断通过上通气管4、环流斗9下流时,气液将在导流腔14与环流腔8连接处,发酵床11上进行混合接触,并随着时间推移与气液混合原料中氧传递作用,产生微生物床,完成发酵,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13出口与上通气管4,在气液混合过程中沉积气体将通过循环管口5、循环泵13沿上通气管4回流至环流腔8中,二次与液体混合。
[0029]
此处,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