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630802发布日期:2021-09-14 22:5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饲料“禁抗”,养殖“减抗、限抗”的情势下,益生菌制剂作为一种无毒害、无残留、无副作用的绿色环保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制剂常用菌种之一,具有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等一系列益生作用。
3.动物机体肠道内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微生物菌群在机体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对维持动物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乳酸菌是机体肠道内的优势菌群,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产生的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均具有抑菌作用。除此之外,乳酸菌还通过黏附素定殖在肠黏膜表面,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成分,竞争性排斥肠道内病原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定植。乳酸菌能够产生多种酶系,有助于动物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分解,从而显著提升食物的生物效价以及表观消化率。乳酸菌还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还可提高钙、磷等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乳酸菌能激活多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促进活性氧、溶酶体酶以及单核因子的分泌,加快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部分乳酸菌还具有抗氧化和抗毒素作用。当动物机体内自由基产生或清除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时,机体就会产生氧化应激损伤,而乳酸菌则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抑制脂质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4.以上可以看出乳酸菌益生效果显著,而有效的活菌数是其在动物肠道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市售的液态乳酸菌产品出厂时虽然活菌数较高,但在常温运输及贮存下活菌量下降迅速,导致在养殖端效果不佳,限制了液态乳酸菌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液态乳酸菌产品在常温运输及贮存时活菌量下降迅速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及其制备方法。
6.本发明的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按质量分数由玉米副产品1.5%~3.5%、糖1%~4%、无机盐0.65%~1.3%和余量的蒸馏水制备而成。
7.进一步限定,所述玉米副产品为玉米蛋白粉、玉米粉、玉米浆干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的混合物。
8.进一步限定,所述糖为葡萄糖、蔗糖、海藻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的混合物。
9.进一步限定,所述无机盐为硫酸镁、氯化钠、磷酸氢二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比的混合物。
10.进一步限定,所述稀释液按质量分数由玉米副产品1.5%、糖2%、无机盐0.9%和余量的蒸馏水制备而成。
11.本发明的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2.步骤1:向蒸馏水中加入玉米副产品,搅拌使其溶解,经4层纱布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糖和无机盐,搅拌使其溶解,得到混合液;
13.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高压灭菌锅中,于120~125℃下灭菌15min~25min,冷却后得到稀释液。
14.进一步限定,步骤1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60rpm~180rpm。
15.进一步限定,步骤2中于121℃下灭菌20min。
16.进一步限定,步骤2中所述稀释液于4℃保存。
17.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如下:
18.1)本发明可有效延缓常温下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速度,延长保存时间,确保货架期内产品中具有有效的活菌数。
19.2)本发明稀释液成分简单且用量少,各成分及其浓度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增效,使得稀释液延缓活菌数下降的作用达到最优,同时本发明的稀释液及其制备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成分复杂、配制工艺繁琐的缺点,在工业生产中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添加了实施例4的稀释液的乳酸菌发酵液在20℃及25℃下ph值变化曲线图;
21.图2为实施例1的乳酸菌发酵液在20℃及25℃下ph值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乳酸菌发酵液的制备
23.将植物乳杆菌(mdl1118)接种于mrs培养基(每升成分:蛋白陈10.0g,牛肉粉10.0g,酵母5.0g,葡萄糖20.0g,吐温80 1.0ml,柠檬酸氢二铵2.0g,磷酸氢二钾2.0g,乙酸钠2.0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中活化,活化后按2vol%接种于mrs培养基,37℃下培养24h后平板计数,经计算活菌数为7.8
×
10
11
cfu/ml。
24.实施例2:乳酸菌发酵液稀释液培养基筛选,过程如下:
25.采用如表1所示的l8(27)正交设计表,即以玉米浆干粉、玉米粉、葡萄糖、蔗糖、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进行7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1;
26.其中各组稀释液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7.步骤1:向蒸馏水中加入玉米副产品,160rpm下搅拌使其溶解,经4层纱布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糖和无机盐,160rpm下搅拌使其溶解,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到混合液;
28.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高压灭菌锅中,于121℃下灭菌20min,冷却后得到稀释液,所述稀释液于4℃保存。
29.实施例3:将实施例1的乳酸菌发酵液分别与实施例2的8组稀释液按质量比为1:9混合均匀,置于10毫升离心管中,封口膜封口,放于25℃恒温培养箱,在第3d进行活菌计数。
30.表1 l8(27)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及结果分析
[0031][0032]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延缓活菌数下降效果的影响顺序是:玉米浆干粉>玉米粉>蔗糖>氯化钠>葡萄糖>磷酸氢二钾>硫酸镁。
[0033]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一种在常温下延缓液态乳酸菌活菌数下降的稀释液按质量分数由玉米浆干粉1.5%、蔗糖2%、氯化钠0.9%和余量的蒸馏水制备而成。
[0034]
实施例5:将实施例1的乳酸菌发酵液与实施例4的稀释液按质量比为1:9混合均匀,置于10毫升离心管中,封口膜封口,分别存放于20℃和25℃,分别在第7、14、21、28、35天进行活菌计数并测定ph值,活菌数结果见表2~3,ph值结果见图1

2。
[0035]
表2 实施例1的乳酸菌发酵液在20℃及25℃下活菌数变化(cfu/ml)
[0036][0037][0038]
表3 添加了实施例4的稀释液的乳酸菌发酵液在20℃及25℃下活菌数变化(cfu/ml)
[0039]
时间20℃25℃7d1.67
×
10
13
3.20
×
10
13
14d2.03
×
10
13
1.37
×
10
13
21d7.2
×
10
11
7.0
×
10
10
28d2.9
×
10
11
1.08
×
10
10
35d2.86
×
10
10
2.45
×
108[0040]
从表2

3的结果可以得出,液态乳酸菌在常温下活菌数下降非常快,通过采用实施例4的稀释液进行稀释后,在前14d,乳酸菌活菌数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且其活菌数下降速度明显减慢,28d仍有十亿级以上的活菌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