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豆生物发酵用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9305发布日期:2022-06-08 05:1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豆生物发酵用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豆生物发酵用储存罐。


背景技术:

2.大豆也叫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在对大豆进行加工时,需要用到大豆发酵用的储存罐。
3.大豆在发酵过程中,其加工步骤是将大豆倒进储存罐的内部并加入用于发酵大豆的酵母菌进行长时间发酵,发酵完毕后将发酵完产生的液体排出进行使用,而大豆发酵后的残渣还存留在罐体的内部,而目前大豆发酵用的储存罐没有排渣结构,往往需要通过人工将残渣排出,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大豆生物发酵用储存罐,通过排渣组件,液压杆输出端通过第一铰接座与支撑座铰接,进而通过液压杆使支撑座和罐体处于倾斜状态,通过转动的转板将堆积在罐体内部的大豆残渣进行排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豆生物发酵用储存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罐盖,所述罐盖与罐体螺纹连接,所述罐盖顶部设置有两个把手,所述罐盖顶部位于两个把手之间设置有气压表,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排渣组件;
6.所述排渣组件包括转杆,所述转杆设置在罐体内腔底部,所述转杆一端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部设置有多个转板,所述转杆一端延伸至罐体的一侧,所述转杆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
7.所述排渣组件具体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罐体底部,所述支撑座底部设置有多个液压杆,多个所述液压杆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液压杆输出端与第一铰接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压杆输出端通过第一铰接座与支撑座铰接。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每两个液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一端延伸至罐体的内部,所述搅拌杆两端均设置有多个搅板。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板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多个连接块,其中每两个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弹性绳。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板一端设置有刮板,所述搅板和刮板的连接处
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搅板通过第二铰接座与刮板铰接。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罐体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部设置有封门,所述封门与罐体铰接,所述罐体前侧设置有玻璃观察窗。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一端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一端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且所述输液管外部设置有阀门。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通过设置排渣组件,其中的两个液压杆将支撑座往上顶起,另外两个液压杆带动支撑座往下延伸,进而使支撑座处于倾斜状,而支撑座带动罐体实现倾斜,进而使罐体内部的大豆堆积在一处,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杆转动并通过转动块带动转板进行转动,通过转动的转板将堆积在罐体内部的大豆残渣进行排出,进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便于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洗;
16.2、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杆带动两端的多个搅板进行转动,进而提高大豆的发酵效率,通过弹性绳将连接块与搅板之间进行连接,使罐体内部的大豆从多个连接块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过渡出,避免大豆与大豆之间的相互挤压造成大豆破碎,通过搅板带动刮板转动并将附着在罐体内壁上的大豆刮落,第二铰接座将搅板与刮板之间的铰接设置,使刮板始终贴合在罐体的内壁,提高刮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机、搅拌杆、搅板以及刮板连接结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与排渣组件连接结构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杆与支撑座连接结构立体图。
22.附图标记为:1、罐体;2、罐盖;3、把手;4、气压表;5、转杆;6、转动块;7、转板;8、第一电机;9、支撑座;10、液压杆;11、第一铰接座;12、支撑板;13、第二电机;14、搅拌杆;15、搅板;16、连接块;17、弹性绳;18、刮板;19、第二铰接座;20、开口;21、封门;22、玻璃观察窗;23、输液管;2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大豆生物发酵用储存罐,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设置有罐盖2,罐盖2与罐体1螺纹连接,罐盖2顶部设置有两个把手3,罐盖2顶部位于两个把手3之间设置有气压表4,罐体1内部设置有排渣组件;
25.排渣组件包括转杆5,转杆5设置在罐体1内腔底部,转杆5一端设置有转动块6,转动块6外部设置有多个转板7,转杆5一端延伸至罐体1的一侧,转杆5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8;
26.排渣组件具体还包括支撑座9,支撑座9设置在罐体1底部,支撑座9底部设置有多个液压杆10,多个液压杆10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1,液压杆10输出端与第一铰接座11固定连接,且液压杆10输出端通过第一铰接座11与支撑座9铰接。
27.如附图1、2所示,支撑座9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两端分别与每两个液压杆10固定连接,支撑板12顶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14,以便于通过支撑板12给第二电机13提供支撑点,进而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搅拌杆14在罐体1内部实现转动。
28.如附图2所示,第二电机13输出端与搅拌杆14固定连接,搅拌杆14一端延伸至罐体1的内部,搅拌杆14两端均设置有多个搅板15,以便于第二电机13带动搅拌杆14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搅拌杆14带动两端的多个搅板15进行转动,可对罐体1内部的大豆实现充分搅拌,提高发酵效率。
29.如附图2、4所示,搅板15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多个连接块16,其中每两个连接块16之间设置有弹性绳17,以便于通过弹性绳17将连接块16与搅板15之间进行连接,进而搅板15在转动时,使罐体1内部的大豆从多个连接块16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过渡出,进而避免在对大豆进行搅拌时,大豆与大豆之间的相互挤压造成大豆破碎。
30.如附图2、4所示,搅板15一端设置有刮板18,搅板15和刮板18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9,搅板15通过第二铰接座19与刮板18铰接,以便于搅板15在进行转动时,带动一端的刮板18贴合在罐体1内壁进行刮动,进而将附着在罐体1内壁上的大豆刮落,同时第二铰接座19将搅板15与刮板18之间的铰接设置,使刮板18始终贴合在罐体1的内壁,提高刮动的效果。
31.如附图1、3所示,第一电机8输出端与转杆5固定连接,以便于通过第一电机8带动转杆5实现转动,罐体1后侧开设有开口20,开口20内部设置有封门21,封门21与罐体1铰接,以便于能够将封门21实现闭合,使罐体1内部处于封闭状态,罐体1前侧设置有玻璃观察窗22,以便于通过玻璃观察窗22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罐体1内部的大豆进行查看。
32.如附图1、3所示,罐体1一端设置有输液管23,输液管23一端延伸至罐体1的内部,且输液管23外部设置有阀门24,以便于通过输液管23将发酵后的大豆所产生的液体排出,通过阀门24能够控制液体流出的速度。
3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结合说明书附图1-5所示,首先打开罐盖2,将大豆倒进罐体1的内部进行发酵处理,大豆在发酵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搅拌杆14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杆14带动两端的多个搅板15进行转动,进而提高大豆的发酵效率,而大豆在搅拌过程中,通过弹性绳17将连接块16与搅板15之间进行连接,搅板15在转动时,使罐体1内部的大豆从多个连接块16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过渡出,避免大豆与大豆之间的相互挤压造成大豆破碎,同时搅板15带动刮板18贴合在罐体1的内壁进行转动,进而将附着在罐体1内壁上的大豆刮落,第二铰接座19将搅板15与刮板18之间的铰接设置,使刮板18始终贴合在罐体1的内壁,提高刮动的效果;
34.大豆发酵完成后,打开阀门24,通过输液管23将发酵后的大豆所产生的液体排出,而大豆发酵后产生的大豆残渣堆积在罐体1的内部。
35.由于多个液压杆10输出端通过第一铰接座11与支撑座9铰接,通过其中的两个液压杆10将支撑座9往上顶起,另外两个液压杆10带动支撑座9往下延伸,进而使支撑座9处于
倾斜状,而支撑座9带动罐体1实现倾斜,进而使罐体1内部的大豆堆积在一处,打开封门21,通过第一电机8带动转杆5转动并通过转动块6带动转板7进行转动,可将堆积在罐体1内部的大豆残渣进行排出。
3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