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性聚烯烃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0817发布日期:2022-09-09 23:1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聚烯烃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性聚烯烃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聚烯烃是在生活和工业中都使用的非常广泛的聚合物,其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等性能,可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因此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3.在一些使用环境中,聚烯烃产品的表面容易滋养细菌,不仅降低聚烯烃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容易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提高聚烯烃的抗菌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有相关研究是通过挤出工艺将一些具有抗菌性能的官能团接枝到聚烯烃上,但是由于聚烯烃非极性的特征,使得接枝效率非常低,因此得到的产品的抗菌性也非常的低。因此制备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的聚烯烃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制备具有稳定性好且抗菌性高的聚烯烃,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性聚烯烃组合物。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性聚烯烃组合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性聚烯烃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烯烃树脂60-70份,抗氧化剂0.1-0.3份,加工助剂0.1-0.3份,增韧剂2-4份,改性贝壳粉5-10份,所述改性贝壳粉经过贝壳粉负载纳米银颗粒改性制得。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贝壳粉中具有甲壳素等物质使得贝壳粉能够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真菌性,添加到聚烯烃中能够赋予聚烯烃良好的抗菌性能。纳米银可以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贝壳粉经过纳米银颗粒的改性后,能够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从而能够使得聚烯烃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
7.可选的,所述贝壳粉制备步骤如下:将贝壳清洗干净后,放置于碱液中进行浸泡,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并烘干,并进行研磨,研磨完后过50-100目筛;将上述得到的粗贝壳粉中加入粗贝壳粉末重量分数的2%的聚乙烯醇,然后使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300目筛,得到所需的贝壳粉。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贝壳经过经适当的碱液处理和机械力学作用,能够使得贝壳中的大分子链间原有的一些键和基团被破坏,表面暴露出大量的羟基活性官能团,提供改性时候的反应位点,使得贝壳粉更加有助于后期的表面改性,另外最后在粉碎机中粉碎前,贝壳粉中加入到聚乙烯醇混合后再进行粉碎,能够减少粉碎过程中颗粒之间发生团聚的情况,有利于后期贝壳粉的改性。
9.可选的,所述改性贝壳粉制备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数计,将10份的巯基聚乙二醇羧基加入到100份的清水中,并在上述溶液中添加得到的贝壳粉并搅拌均匀,将贝壳粉过滤取出并在180-200℃的条件下烘干,得到巯基聚乙二醇羧基表面改性的贝壳粉;(2)配置
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银溶液,并将步骤(1)中得到的贝壳粉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并搅拌均匀,过滤取出,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柠檬酸钠溶液并加热至70-80℃,将上述得到的贝壳粉加入到柠檬酸钠溶液中,最后将贝壳粉过滤取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巯基聚乙二醇羧基上的羧基容易和贝壳粉表面的羟基反应生成酯键,从而将聚乙二醇羧基接枝于贝壳粉的表面,由于巯基聚乙二醇羧基具有巯基,能够和银离子络合,从而将银离子固定于贝壳粉表面,最后经过柠檬酸钠的还原,从而在贝壳粉的表面固定上银颗粒,并且在巯基的络合作用下能够将银离子稳定的连接与贝壳粉的表面。
11.可选的,还包括有1-3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对贝壳粉的表面改性效果好,使得贝壳粉和聚烯烃的相容性更佳。
13.可选的,所述硝酸银溶液中还添加有2份的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经过研磨烘干的贝壳粉为多孔结构,并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使得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能够被吸附于贝壳粉上,从而使得贝壳粉上还含有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从而提高了贝壳粉的抗菌性能。
15.可选的,所述贝壳在使用前先经过木瓜蛋白酶进行浸泡处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贝壳在经过木瓜蛋白酶的处理后,能够将贝壳粉中更多的甲壳素暴露出来,甲壳素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从而提高贝壳粉的抗菌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
18.可选的,所述加工助剂为硬脂酸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酚类抗氧剂抗氧化效果好,硬脂酸锌能够作为润滑剂提高聚烯烃的加工性能。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经过纳米银颗粒改性的贝壳粉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作用下使得贝壳粉和聚烯烃有很好的相容性,从而制备得到具有抗菌性能好的聚烯烃。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技术所用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22.贝壳粉的制备;选取蛤蜊壳,并用清水洗净,烘干,用木瓜蛋白酶液进行浸泡处理,酶液的处理步骤如下:准备缓冲液,缓冲液为亚硫酸钠溶液,缓冲液的浓度为0.25mol/l,然后将木瓜蛋白酶加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从而使得酶处理液,木瓜蛋白酶的重量为缓冲液重量的10%,然后将洗净烘干的贝壳加入到酶处理液中,在40℃的温度条件下不断搅拌,酶处理8h后过滤取出,烘干,得到酶处理过的蛤蜊壳。
23.配置4%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并将上述洗净的蛤蜊壳放入碱液中进行浸泡5h,浸泡时碱液能够完全浸没过蛤蜊壳,浸泡完毕后将蛤蜊壳取出并使用清水洗净,然后在150℃的温度下烘干2h,烘干完毕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使用研磨设备进行研磨,研磨完毕后过100目筛,得到粗贝壳粉。接着在粗贝壳粉中添加聚乙烯醇(聚乙烯醇选自peg-2000),按重量分数计,聚乙烯醇重量占粗贝壳粉的2%,将粗贝壳粉和聚乙烯醇混合后,加入到纳米粉
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过300目筛,得到细贝壳粉。
24.改性贝壳粉的制备;步骤(1):按重量分数计,将10份的巯基聚乙烯醇羧基(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500)加入到100份的清水中并搅拌均匀,将上述制备得到的细贝壳粉加入到巯基聚乙烯醇羧基溶液中,并搅拌10-30min,将贝壳粉过滤取出,并在180℃的条件下烘干10min,得到巯基聚乙烯醇羧基改性的贝壳粉;步骤(2):配置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银溶液,并将10份的步骤(1)得到的贝壳粉、2份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加入到50份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30min,过滤取出,配置100份质量分数6%的柠檬酸钠溶液,并加热至70℃,将上述的贝壳粉烘干后加入到柠檬酸钠溶液中,反应10min后过滤取出,清水洗净烘干。
25.实施例1称取70kg的聚烯烃树脂(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共混物,且质量比为1:1),抗氧剂(抗氧剂1010)0.2kg,加工助剂(硬脂酸锌)0.2kg,3kg增韧剂(三元乙丙橡胶),改性贝壳粉5kg,将上述的物质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得到聚烯烃材料。
26.实施例2称取70kg的聚烯烃树脂(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共混物,且质量比为1:1),抗氧剂(抗氧剂1010)0.2kg,加工助剂(硬脂酸锌)0.2kg,3kg增韧剂(三元乙丙橡胶),2kg的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贝壳粉5kg,将上述的物质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得到聚烯烃材料。
27.实施例3称取65kg的聚烯烃树脂(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共混物,且质量比为1:1),抗氧剂(抗氧剂1010)0.2kg,加工助剂(硬脂酸锌)0.2kg,3kg增韧剂(三元乙丙橡胶),2kg的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贝壳粉7kg,将上述的物质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得到聚烯烃材料。
28.实施例4称取60kg的聚烯烃树脂(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共混物,且质量比为1:1),抗氧剂(抗氧剂1010)0.2kg,加工助剂(硬脂酸锌)0.2kg,3kg增韧剂(三元乙丙橡胶),2kg的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贝壳粉10kg,将上述的物质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得到聚烯烃材料。
29.实施例5本实施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贝壳粉没有经过巯基聚乙烯醇羧基改性。
30.对比例1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贝壳粉表面没有负载银颗粒。
31.对比例2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蛤蜊壳在使用前没有经过木瓜蛋白酶进行酶液处理。
32.对比例3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没有添加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33.对比例4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硝酸银溶液中没有添加十二酰胺丙基甜菜碱。
34.对比例5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添加改性贝壳粉。
35.对比例6本对比例和实施例3的制备工艺、原料组分以及原料的用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粗贝壳粉加入纳米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时,没有添加聚乙烯醇。
36.性能测试抗菌性能测试:参照b/t2591-2003中的抗菌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5的抗菌性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如下表1。
37.表1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6的抗菌率和拉伸性能的测试结果 大肠杆菌抗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实施例197.6%98.1%实施例298.1%98.5%实施例398.9%99.3%实施例498.3%98.9%实施例596.3%97.5%对比例189.1%89.5%对比例296.7%97.1%对比例393.3%94.1%对比例498.1%98.6%对比例500对比例695.8%97.1%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5,可以得出在添加了改性贝壳粉之后,能够使得聚烯烃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从而提高了聚烯烃产品的使用范围。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看出,添加了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后,聚烯烃产品能够有更好的抗菌性,主要是因为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作用下能够提高改性贝壳粉和聚烯烃之间的相容性,从而使得改性贝壳粉能够在聚烯烃产品中分布的更加均匀,因此得到的抗菌性能更加稳定。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5可以看出,贝壳粉经过巯基聚乙烯醇羧基改性后,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主要是因为银颗粒能够被巯基固定于贝壳粉的表面,并且不容易脱落,从而使得银颗粒和贝壳粉的共同抗菌下,从而提高抗菌的效果。
38.通过对实施例3和对比例1可以得出,贝壳粉没有经过表面负载纳米银颗粒,贝壳粉也能够赋予聚烯烃产品抗菌性能,但是贝壳粉的抗菌效果有限,经过表面负载银颗粒后,能够大大提高聚烯烃产品的抗菌性能。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2可以看出,经过木瓜蛋白酶的处理后,能够将贝壳中的甲壳素等物质暴露出来,从而能够提高贝壳粉的抗菌性能。通过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例6可看出,可能是因为在对贝壳粉进行研磨时,加入聚乙烯醇能
够减少贝壳粉之间的团聚,从而使得贝壳粉能够更加的分散,使得后期团聚较少的贝壳粉能够更好的进行负载银颗粒,从而提高抗菌效果。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