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49028发布日期:2022-08-31 12:1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丙烯简称pp,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固体物质。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聚丙烯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相对密度小、耐应力、耐化学腐蚀、耐磨性好、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同时,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均衡、加工性能好,抗挠曲性及电绝缘性好,也是通用树脂中耐热性最好的产品。这使得聚丙烯自问世以来,便迅速在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建筑、纺织、包装、农林渔业和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而且由于其良好的可塑性,聚丙烯材料正逐步替代木制产品、金属产品等。另外,聚丙烯还具有良好的接枝和复合功能,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共混改性。聚丙烯不论从产量和用量上,还是从性能来看,都是塑料中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
3.但是,聚丙烯中存在有不稳定的叔碳原子,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只需要很小一部分能量(如热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就可将叔碳原子上的氢脱除,使之成为叔碳自由基。叔碳自由基非常活跃,它能使分子链发生各种反应,如链增长、链降解等,从而使聚丙烯丧失原有性能,出现光氧老化现象,进而导致聚丙烯发生老化、黄变,其不仅导致聚丙烯力学性能大幅降低,还导致聚丙烯的使用寿命的大幅衰减。
4.现有技术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向聚丙烯材料中添加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等原料助剂,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改性的方式,改善聚丙烯材料的抗光氧老化性能。但是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向聚丙烯材料中添加的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等原料助剂,会影响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抗冲击性能等;无法在改善聚丙烯材料抗光氧老化性能的同时,提升聚丙烯材料的拉伸强度,以及抗冲击性能。
5.由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聚丙烯材料抗光氧老化性能、抗紫外线辐射性能的同时,提升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聚丙烯材料的发展、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克服添加的原料助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能够在有效改善聚丙烯抗光氧老化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聚丙烯材料的拉伸强度、抗冲击性能。
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一次混料、二次混料、造粒。
8.所述一次混料的方法为,将预定份数的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投入至混料机内,在50-70℃温度条件下,以700-9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10-20min,制得一次混合物;然后将一次混合物投入至低温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条件下,在2-5℃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一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辐射剂
量率为1-2kgy/h,控制总吸收剂量为20-30kgy,制得一次混合料;所述一次混料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的重量份比值为60-70:10-15:5-10:20-30:1-1.5;所述一次混料中,均聚聚丙烯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熔体流动速率为25-40g/min;所述一次混料中,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9.所述一次混料中,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铈和氧化镧投入至高速搅拌机内,在40-70℃温度条件下,以800-10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5-10min,制得混合稀土氧化物;然后将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投入至2-4倍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内,在40-50℃温度条件下,超声分散20-40min后,滤出固体物;将所述固体物投入至真空度为0.05-0.08mpa环境下,95-105℃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3%,制得改性稀土氧化物;所述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中,氧化铈与氧化镧的重量份比值为2-3:1;所述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中,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0-60:1-2:0.5-1:0.2-0.5;所述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中,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30-40%。
10.所述一次混料中,增强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前处理、改性、后处理;所述一次混料中,增强剂的制备中,前处理的方法为,将硅酸铝纤维投入至5-8倍体积的丙酮水溶液中,升温至30-40℃,保温,超声震荡30-4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7-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升温至40-50℃,保温,200-400rpm搅拌20-40min后滤出;然后采用10-15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淋洗一次;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3-0.06mpa,80-95℃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5wt%,制得前处理物;所述丙酮水溶液中,丙酮的质量分数为10-20wt%;所述超声震荡的操作为,控制超声震荡的频率为35-50khz,功率为500-600w。
11.所述一次混料中,增强剂的制备中,改性的方法为,将前处理物投入至2-5倍体积的改性处理液中,以20-6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同时进行微波处理10-25min,微波处理过程中,当温度达50-60℃后,维持温度恒定;微波处理结束后,停止搅拌,滤出固体物,制得改性物;所述微波处理过程中,控制微波频率为2.0-2.5ghz,微波处理功率800-1200w;所述改性处理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所述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15:20-30:5-7:2-4:90-100。
12.所述一次混料中,增强剂的制备中,后处理的方法为,将改性物投入至3-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20-3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8-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200-300rpm搅拌30-4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5-0.08mpa,75-85℃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5wt%;然后研磨至250-300目,制得增强剂;所述超声分散的操作为,超声频率为25-30khz,超声功率为500-600w。
13.所述二次混料的方法为,将预定份数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投入至混料机内,在50-60℃温度条件下,以600-7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
混料10-20min,制得二次混合物;然后将二次混合物投入至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下,在20-30℃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二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控制辐射剂量率为500-600gy/min,辐射处理时间为20-40min,制得二次混合料;所述二次混料中,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的重量份比值为30-40:3-5:0.2-0.5:0.2-0.3;所述二次混料中,共聚聚丙烯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基的摩尔百分比含量为3-4%,熔体流动速率为50-80g/min;所述二次混料中,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80nm。
14.所述造粒的方法为,将预定份数的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混合均匀,投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温度为190-220℃,挤出造粒,并干燥至水分含量为0.05-0.1wt%,制得聚丙烯材料;所述造粒中,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的重量份比值为10-15:10-15:0.05-0.08:0.1-0.15。
15.一种聚丙烯材料采用前述的制备方法制得,所述聚丙烯材料的拉伸强度为83.3-86.5mpa,弯曲强度为119.2-124.6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45.8-152.6j/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聚丙烯材料,通过特定共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纳米二氧化硅等原料的添加,各原料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克服所添加的原料助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聚丙烯的热稳定性,改善高温环境下聚丙烯的力学性能、抗光氧化性能;进一步的,通过纳米二氧化硅在聚丙烯光氧老化过程中的屏蔽作用,阻滞氧在聚丙烯中的扩散,并配合增强剂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以及增强剂对于聚丙烯热稳定性的改善作用;进一步配合特定的一次混料、二次混料工艺,在有效改善聚丙烯抗光氧老化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经检测,聚丙烯材料的拉伸强度为83.3-86.5mpa,弯曲强度为119.2-124.6mpa,弯曲模量为4326-4461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45.8-152.6j/m,热变形温度为166-169℃,耐紫外老化性能合格。
17.(2)本发明的聚丙烯材料,采用4根uva-351型紫外荧光灯管,控制紫外线辐射强度为180w/m2,40℃温度条件下,连续紫外光照射400h后,聚丙烯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9.4-63.2mpa,弯曲强度为85.6-92.1mpa,弯曲模量为3114-3257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03.9-114.6j/m,抗光氧老化性能好,有效保证聚丙烯材料制品的使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18.(3)本发明的聚丙烯材料,采用4根uva-351型紫外荧光灯管,控制紫外线辐射强度为180w/m2,40℃温度条件下,连续紫外光照射400h后,力学性能保持率超过70%,其聚丙烯材料制品能够满足高温、光氧老化环境下的长期使用要求,进一步拓展聚丙烯材料的应用领域。
19.(4)本发明的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洁,操作简便,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一种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1.一次混料将预定份数的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投入至混料机内,在50℃温度条件下,以7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10min,制得一次混合物;然后将一次混合物投入至低温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条件下,在2℃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一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辐射剂量率为1kgy/h,控制总吸收剂量为20kgy,制得一次混合料。
22.其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的重量份比值为60:10:5:20:1。
23.所述均聚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min(230℃、2.16kg)。
24.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25.所述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铈和氧化镧投入至高速搅拌机内,在40℃温度条件下,以8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5min,制得混合稀土氧化物;然后将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投入至2倍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内,在40℃温度条件下,超声分散20min后,滤出固体物;将所述固体物投入至真空度为0.05mpa环境下,95℃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制得改性稀土氧化物。
26.其中,氧化铈与氧化镧的重量份比值为2:1。
27.所述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0:1:0.5:0.2。
28.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30%。
29.所述增强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1)前处理将硅酸铝纤维投入至5倍体积的丙酮水溶液中,升温至30℃,保温,超声震荡3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7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升温至40℃,保温,200rpm搅拌20min后滤出;然后采用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淋洗一次;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3mpa,80℃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wt%,制得前处理物。
30.其中,所述丙酮水溶液中,丙酮的质量分数为10wt%。
31.所述超声震荡的操作为,控制超声震荡的频率为35khz,功率为500w。
32.2)改性将前处理物投入至2倍体积的改性处理液中,以2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同时进行微波处理10min,微波处理过程中,当温度达50℃后,维持温度恒定;微波处理结束后,停止搅拌,滤出固体物,制得改性物。
33.其中,所述微波处理过程中,控制微波频率为2.0ghz,微波处理功率800w。
34.所述改性处理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其中,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0:20:5:2:90。
35.3)后处理将改性物投入至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2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8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200rpm搅拌3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
0.05mpa,75℃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wt%;然后研磨至250目,制得增强剂。
36.所述超声分散的操作为,超声频率为25khz,超声功率为500w。
37.2.二次混料将预定份数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投入至混料机内,在50℃温度条件下,以6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10min,制得二次混合物;然后将二次混合物投入至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下,在20℃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二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控制辐射剂量率为500gy/min,辐射处理时间为20min,制得二次混合料。
38.其中,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的重量份比值为30:3:0.2:0.2。
39.所述共聚聚丙烯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基的摩尔百分比含量为3%,熔体流动速率为50g/min(230℃、2.16kg)。
40.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50nm。
41.3.造粒将预定份数的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混合均匀,投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温度为190℃,挤出造粒,并干燥至水分含量为0.05wt%,制得聚丙烯材料。
42.其中,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的重量份比值为10:10:0.05:0.1。
43.实施例2一种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1.一次混料将预定份数的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投入至混料机内,在60℃温度条件下,以8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15min,制得一次混合物;然后将一次混合物投入至低温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条件下,在4℃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一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辐射剂量率为1.5kgy/h,控制总吸收剂量为25kgy,制得一次混合料。
44.其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的重量份比值为65:12:8:26:1.3。
45.所述均聚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min(230℃、2.16kg)。
46.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47.所述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铈和氧化镧投入至高速搅拌机内,在50℃温度条件下,以9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8min,制得混合稀土氧化物;然后将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投入至3倍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内,在45℃温度条件下,超声分散30min后,滤出固体物;将所述固体物投入至真空度为0.06mpa环境下,100℃干燥至水分含量为2.5%,制得改性稀土氧化物。
48.其中,氧化铈与氧化镧的重量份比值为2.5:1。
49.所述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的重量份比值为55:1.5:0.8:0.3。
50.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35%。
51.所述增强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1)前处理将硅酸铝纤维投入至6倍体积的丙酮水溶液中,升温至35℃,保温,超声震荡35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8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升温至45℃,保温,300rpm搅拌30min后滤出;然后采用12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淋洗一次;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5mpa,85℃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wt%,制得前处理物。
52.其中,所述丙酮水溶液中,丙酮的质量分数为15wt%。
53.所述超声震荡的操作为,控制超声震荡的频率为40khz,功率为550w。
54.2)改性将前处理物投入至3倍体积的改性处理液中,以4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同时进行微波处理20min,微波处理过程中,当温度达55℃后,维持温度恒定;微波处理结束后,停止搅拌,滤出固体物,制得改性物。
55.其中,所述微波处理过程中,控制微波频率为2.2ghz,微波处理功率1000w。
56.所述改性处理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其中,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2:25:6:3:95。
57.3)后处理将改性物投入至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25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9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250rpm搅拌35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6mpa,80℃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wt%;然后研磨至280目,制得增强剂。
58.所述超声分散的操作为,超声频率为28khz,超声功率为550w。
59.2.二次混料将预定份数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投入至混料机内,在55℃温度条件下,以65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15min,制得二次混合物;然后将二次混合物投入至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下,在25℃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二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控制辐射剂量率为550gy/min,辐射处理时间为30min,制得二次混合料。
60.其中,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的重量份比值为35:4:0.4:0.25。
61.所述共聚聚丙烯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基的摩尔百分比含量为3.5%,熔体流动速率为60g/min(230℃、2.16kg)。
62.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65nm。
63.3.造粒将预定份数的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混合均匀,投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温度为210℃,挤出造粒,并干燥至水分含量为0.08wt%,制得聚丙烯材料。
64.其中,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的重量份比值为12:15:0.06:0.12。
65.实施例3
一种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1.一次混料将预定份数的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投入至混料机内,在70℃温度条件下,以9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20min,制得一次混合物;然后将一次混合物投入至低温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条件下,在5℃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一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辐射剂量率为2kgy/h,控制总吸收剂量为30kgy,制得一次混合料。
66.其中,均聚聚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抗氧剂的重量份比值为70:15:10:30:1.5。
67.所述均聚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g/min(230℃、2.16kg)。
68.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69.所述改性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氧化铈和氧化镧投入至高速搅拌机内,在70℃温度条件下,以10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10min,制得混合稀土氧化物;然后将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投入至4倍体积的乙醇水溶液内,在50℃温度条件下,超声分散40min后,滤出固体物;将所述固体物投入至真空度为0.08mpa环境下,105℃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制得改性稀土氧化物。
70.其中,氧化铈与氧化镧的重量份比值为3:1。
71.所述混合稀土氧化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磷酸单酯、油酸的重量份比值为60:2:1:0.5。
72.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
73.所述增强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1)前处理将硅酸铝纤维投入至8倍体积的丙酮水溶液中,升温至40℃,保温,超声震荡4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升温至50℃,保温,400rpm搅拌40min后滤出;然后采用15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淋洗一次;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6mpa,95℃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wt%,制得前处理物。
74.其中,所述丙酮水溶液中,丙酮的质量分数为20wt%。
75.所述超声震荡的操作为,控制超声震荡的频率为50khz,功率为600w。
76.2)改性将前处理物投入至5倍体积的改性处理液中,以6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同时进行微波处理25min,微波处理过程中,当温度达60℃后,维持温度恒定;微波处理结束后,停止搅拌,滤出固体物,制得改性物。
77.其中,所述微波处理过程中,控制微波频率为2.5ghz,微波处理功率1200w。
78.所述改性处理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其中,乙二醇、草酸、氧化硼、过硫酸铵、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比值为15:30:7:4:100。
79.3)后处理将改性物投入至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中,300rpm搅拌40min后滤出;然后投入至真空干燥机内,在真空度为0.08mpa,85℃温度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wt%;然后研磨至300目,制得增强剂。
80.所述超声分散的操作为,超声频率为30khz,超声功率为600w。
81.2.二次混料将预定份数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投入至混料机内,在60℃温度条件下,以700rpm的搅拌速度,搅拌混料20min,制得二次混合物;然后将二次混合物投入至辐射装置内,在纯氮气气氛保护下,在30℃温度条件下,采用
60
co源对二次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控制辐射剂量率为600gy/min,辐射处理时间为40min,制得二次混合料。
82.其中,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光稳定剂uv-p、热稳定剂dltp的重量份比值为40:5:0.5:0.3。
83.所述共聚聚丙烯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基的摩尔百分比含量为4%,熔体流动速率为80g/min(230℃、2.16kg)。
84.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80nm。
85.3.造粒将预定份数的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混合均匀,投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控制挤出温度为220℃,挤出造粒,并干燥至水分含量为0.1wt%,制得聚丙烯材料。
86.其中,一次混合料、二次混合料、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的重量份比值为15:12:0.08:0.15。
87.对比例1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之处为:省略第1步一次混料步骤中,所采用的改性稀土氧化物、增强剂。
88.对比例2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之处为:省略第1步一次混料步骤;省略第2步二次混料步骤;将一次混料、二次混料中的原料直接与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钙混合均匀,然后投入至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
89.试验例1采用卧式注射机将实施例1-3、对比例1-2制得的聚丙烯材料,注射成型为试验样品,然后对各试验样品进行相关性能测试。
90.其中,注射成型工艺条件为,注射温度(加料口)170/175/185/180℃(喷嘴),注射压力60mpa,保压时间8s,冷却时间8s。
91.聚丙烯材料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拉伸强度测试,按照astm d-638标准进行测试;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测试,按照astm d-790标准进行测试;缺口冲击性能测试,按照astm d-256标准进行测试;热变形温度测试,按astm d-648标准进行测试;耐紫外老化性能测试,按ul f1标准进行测试;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的,对各试验样品进行光氧老化试验,具体试验方法为:采用非金属用加速老化试验仪(uv
‑ⅱ
型)进行光氧老化试验,试验过程参考astm gl54-00相关规定。
92.试验过程中,光源采用4根uva-351型紫外荧光灯管,控制紫外线辐射强度为180w/m2。将试样样品贴于专用金属板上,与水平面呈45
°
角放置于紫外荧光灯管下,在40℃温度条件下,进行紫外光照射。
93.在前述试验条件下,连续紫外光照射400h后,按照astm d-638标准测试拉伸强度;按照astm d-790标准测试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按照astm d-256标准测试缺口冲击性能。
94.具体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