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的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0528762阅读:1008来源:国知局
基于响应面法的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在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以滤纸酶活力(FPA)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麦麸6.27g/L,(NH4)2SO41.4g/L,KH2PO44.0g/L,MgSO4·7H2O 0.6g/L,CaCl2·2H2O 0.709g/L,FeSO4·7H2O0.005g/L,ZnCl20.0017g/L,CoCl20.002g/L,MnSO4·H2O 0.0016g/L,pH 5.5,31℃,150r/min,通气量4.0L/min,接种量5%,装液量3.5L,5-L发酵罐培养144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里氏木霉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的FPA酶活为60126.5±16.0U/mL。将纤维素酶粗酶液以10%添加量加入秸秆一步转化乙醇的5L发酵体系中,经过144h的发酵,乙醇产量达到7.05%(v/v)。通过响应面法提高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产量,提高秸秆纤维素的水解效率,改进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秸秆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专利说明】
基于响应面法的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秸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纤维素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将会为人类带 来巨大的收益。几十年来,人们对于纤维素的预处理及酶水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纤维素 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生成单糖,单糖再经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成燃料乙醇。纤维 素酶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废弃物,降解秸杆中的纤维素,开发新能源方面具 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0003] 目前木质纤维素主要的预处理方式包括酸水解、酶水解、热降解、机械降解、离子 辐射降解等途径。其中,化学法和物理法都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缺点,而酶促水解方法 具有污染少、效率高、利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纤维素类物质综合利用的主要途 径。但目前木质纤维素的酶促水解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水解速率慢、效率低都是制约其在 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纤维素酶的工艺水平,主要是产量和活性都不高,导致 发酵成本上升,制约了规模化生产乙醇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秸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通过响应面法提高里 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产量,提高秸杆纤维素的水解效率,改进秸杆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降低 生产成本,并减少秸杆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0005] 响应面优化法,即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包括试验 设计、建立模型、分析模型合理性和寻求最优解等众多试验与统计技术。响应面分析法是降 低开发成本、优化实验条件、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更为有效地方法。该法在 生物发酵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采用Design-Expert 8. 06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 设计法、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相结合的设计对里氏木霉进行发酵培养基的 优化,用于对秸杆纤维素乙醇的一步发酵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基于响应面法的秸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发酵:
[0009] a.菌种活化:
[0010] 将在-80°C冰箱中冷冻保存的里氏木霉划线接入到PDA斜面培养基上,30°C培养 5d ;
[0011] b.种子液制备:
[0012] 从PDA斜面上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装有lOOmLPDA液体培养基的500mL锥 形瓶中,在30°C、150r/min的摇床上培养至对数期中后期;
[0013] c.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
[0014] 前期通过单因素实验来确定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培养时间,以便得到有利于 产酶的培养基成分;
[0015] 后期在初步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design expert8. 06软件来进行设 计,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经初步优化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中筛选出对酶活具 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为麦麸、温度和氯化钙,之后针对这3个显著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正 负效应进行设计,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响应值,最后用响应面方法中的Box-Benhnken设 计进行试验,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响应面模型,最终确定实验条件,并进行验证;
[0016] 通过上述响应面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
[0017]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浓度为:麦麸6. 27g/L,(NH4) 2S041. 4g/L, ΚΗ2Ρ044· Og/L,MgS04 · 7H20 0· 6g/L,CaCl2 · 2H20 0· 709g/L,FeS04 · 7Η200· 005g/L, ZnCl20. 0017g/L,C〇C120. 002g/L,MnS04 · H20 0· 0016g/L,调节 pH 值为 5. 5 ;
[0018] 5-L发酵罐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 5L,转速150r/min,通气量4. OL/min,温度 31°C,pH值=5. 5,接种量5 %,发酵时间144h ;
[0019] d.粗酶液的制备:
[0020] 发酵完成之后,取出发酵液,温度4°C,5000Xg离心10min,将上清液装入无菌容 器中,即为粗酶液;
[0021] e.纤维素酶粗酶液酶活力测定:
[0022] 采用DNS法测定粗酶液的FPA酶活力,以确定纤维素酶活力大小;
[0023] DNS试剂配制:取6. 3g 3, 5-二硝基水杨酸和262mL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 加到500mL含有182g酒石酸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重蒸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 却后加蒸馈水定容至l〇〇〇mL,C:于棕色瓶中,7~10d后使用;
[0024] 取洗净烘干的15mL具塞试管,每个试管分别做好标记,包括底物空白,每个试管 做3个平行样,以求取平均值;
[0025] 将待测酶液稀释到合适浓度后,除底物空白的试管外,向每只试管中加入0. 5mL 经稀释过的酶液,加入1. 0mL pH4. 8的柠檬酸缓冲溶液,底物空白加入1. 5mL的柠檬酸缓冲 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lcmX 6cm的长方形重量约为50mg的滤纸条,底物空白也加入滤纸 条,将每只试管放入50°C的水浴锅中预热2-3min,将滤纸逐一戳入试管底部,充分浸浴在 液体下,同时计时lh,待反应lh后迅速加入3. OmL的DNS以终止上述酶反应,充分摇匀后沸 水浴5min,快速冷却,取lmL的反应液加水适当稀释后,以底物空白为空白在540nm的波长 下测定吸光值,根据测定的吸光值对照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出FPA酶活力;
[0026] 酶活力单位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lmL酶液催化反应lh所生成的葡萄糖的μ g 数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用U/mL表示;
[0027] 在最优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粗酶液的FPA酶活为60126. 5± 16. 0U/mL ;
[0028] 2)小麦秸杆的预处理:
[0029] a.粉碎:将小麦秸杆用粉碎机打成120目至150目的小麦秸杆粉,用于下一步的 生产;
[0030] b.浸泡:使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对小麦結杆粉浸泡12小时;
[0031] c.清洗:用清水清洗两遍,洗去小麦秸杆粉中残留的NaOH溶液;
[0032] 3) -步发酵秸杆产乙醇
[0033] a.酿酒酵母的活化:
[0034] 将在-80°c冰箱中冷冻保存的酿酒酵母划线接入到Yro斜面培养基上,30°C培养 2d。
[0035] b.种子液制备:
[0036] 从YH)斜面上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装有lOOmLYH)液体培养基的500mL锥 形瓶中,在30°C、15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对数期中后期;
[0037] c. 5-L发酵罐发酵秸杆产乙醇
[0038] 发酵培养基配方:
[0039] 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小麦秸杆粉36. 0%、豆饼粉水解液2. 0%、纤维素酶粗 酶液10. 0%以及余量水,按上述配比制成总体积3. 6L的液量,调节pH值为6. 0 ;
[0040] 发酵条件:装液量3.6L,接种量为400.0mL,种子液细胞密度为2.0X10scells/ mL,温度30°C,通气量为0,转速为0, pH值=6.0,发酵时间168h,在发酵过程中,每隔24h 取样一次,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残留总糖和还原糖的浓度;
[0041] 发酵144小时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体积百分比为7. 05%,而此时残余总糖的质量 体积比含量已经降至5. 56 %,秸杆中可利用的成分基本上都转化为了乙醇。
[00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3] 1)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里氏木 霉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的FPA酶活为60126. 5± 16. OU/mL,大大提高了纤维素酶的 活力和产量;
[0044] 2)采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麦麸作为纤维素酶发酵生产的主要原料,大大降低了预 处理过程中酶制剂生产的成本;
[0045] 3)采用一步法发酵生产乙醇,将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过程和乙醇的发酵生产过 程结合起来,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对于乙醇产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46] 图1为葡萄糖标准曲线;
[0047] 图2为不同碳源对CMC酶活(▲)和FPA酶活(?)的影响;
[0048] 图3为不同氮源对CMC酶活(▲)和FPA酶活(?)的影响;
[0049] 图4为培养时间对CMC酶活(▲)和FPA酶活(?)的影响;
[0050] 图5为响应面分析图一(CaCl2与麦麸的相互作用);
[0051] 图6为响应面分析图二(CaCl2与温度的相互作用);
[0052] 图7为响应面分析图三(温度与麦麸的相互作用);
[0053] 图8为5L发酵过程中的乙醇浓度()和细胞干重(▲)变化;
[0054] 图9为5L发酵过程中的总糖()和还原糖浓度(▲)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通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 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0056] 所用材料:
[0057] 菌种:
[0058]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购自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编号ATCC 13631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购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编号 ATCC 26603。
[0059] 培养基:
[0060] PDA斜面培养基:马玲薯琼脂(PDA)培养基: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 1000mL煮沸3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mL,加葡萄糖20g,琼脂15~20g,溶 化后分装,121°C灭菌30min,25°C培养6d后使用。
[0061] 种子培养基(g/L) :PDA液体培养基
[0062] 发酵产酶培养基:麦麸 2g,KH2P042g,(NH4)2S041. 4g,MgS040 . 3g,CaCl20. 3g, FeS04 · 7H20 5mg,MnS04l. 6mg,ZnCl2l. 7mg,CoC122. Omg,溶于 lOOOmL 蒸馈水中,自然 pH。
[0063] 仪器:
[0064] 苏州净化SW-CJ-2D型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EPED实验室级超纯水器、HYG-C型多 功能摇床、恒温培养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低温冰箱、PH计、UV75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250mL锥形瓶、培养皿、接种环、BI0STAT 5L发酵罐系统。
[0065] 试剂:
[0066] 滤纸、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柠檬酸缓冲溶液(PH 4. 0)、柠檬酸缓冲液(PH 4. 8)、羧甲基纤维素钠。
[0067] 基于响应面法的秸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8] 1)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发酵:
[0069] a.菌种活化:
[0070] 将在-80°C冰箱中冷冻保存的里氏木霉划线接入到PDA斜面培养基上,30°C培养 5d ;
[0071] b.种子液制备:
[0072] 从PDA斜面上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装有lOOmLPDA液体培养基的500mL锥 形瓶中,在30°C、150r/min的摇床上培养至对数期中后期;
[0073] c.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
[0074] 前期通过单因素实验来确定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培养时间,以便得到有利于 产酶的培养基成分;
[0075] 后期在初步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design expert8. 06软件来进行设 计,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经初步优化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中筛选出对酶活具 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之后针对这3个显著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正负效应进行设计,利用 最陡爬坡实验逼近响应值,最后用响应面方法中的Box-Benhnken设计进行试验,通过实验 数据拟合响应面模型,最终确定实验条件,并进行验证;
[0076] d.粗酶液的制备:
[0077] 发酵完成之后,取出发酵液,温度4°C,5000Xg离心10min,将上清液装入无菌容 器中,即为粗酶液;
[0078] e.纤维素酶粗酶液酶活力测定:
[0079] 采用DNS法测定粗酶液的FPA酶活力,以确定纤维素酶活力大小;
[0080] DNS试剂配制:取6. 3g 3, 5-二硝基水杨酸和262mL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 加到500mL含有182g酒石酸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重蒸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 却后加蒸馈水定容至l〇〇〇mL,C:于棕色瓶中,7~10d后使用;
[0081] 取洗净烘干的15mL具塞试管,每个试管分别做好标记,包括底物空白,每个试管 做3个平行样,以求取平均值;
[0082] 将待测酶液稀释到合适浓度后,除底物空白的试管外,向每只试管中加入0. 5mL 经稀释过的酶液,加入1. OmL pH4. 8的柠檬酸缓冲溶液,底物空白加入1. 5mL的柠檬酸缓冲 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lcmX 6cm的长方形重量约为50mg的滤纸条,底物空白也加入滤纸 条,将每只试管放入50°C的水浴锅中预热2-3min,将滤纸逐一戳入试管底部,充分浸浴在 液体下,同时计时lh,待反应lh后迅速加入3. OmL的DNS以终止上述酶反应,充分摇匀后沸 水浴5min,快速冷却,取lmL的反应液加水适当稀释后,以底物空白为空白在540nm的波长 下测定吸光值,根据测定的吸光值对照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出FPA酶活力;
[0083] 酶活力单位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lmL酶液催化反应lh所生成的葡萄糖的μ g 数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用U/mL表示;
[0084] 在最优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粗酶液的FPA酶活为60126. 5± 16. OU/mL ;
[0085] 2)小麦秸杆的预处理:
[0086] a.粉碎:将小麦秸杆用粉碎机打成120目至150目的小麦秸杆粉,用于下一步的 生产;
[0087] b.浸泡:使用浓度为1%的NaOH溶液对小麦結杆粉浸泡12小时;
[0088] c.清洗:用清水清洗两遍,洗去小麦秸杆粉中残留的NaOH溶液;
[0089] 3) -步发酵秸杆产乙醇 [0090] a.酿酒酵母的活化:
[0091] 将在-80°C冰箱中冷冻保存的酿酒酵母划线接入到YH)斜面培养基上,30°C培养 2d。
[0092] b.种子液制备:
[0093] 从YH)斜面上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装有lOOmLYH)液体培养基的500mL锥 形瓶中,在30°C、15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对数期中后期;
[0094] c. 5-L发酵罐发酵秸杆产乙醇 [0095] 发酵培养基配方:
[0096] 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小麦秸杆粉36. 0%、豆饼粉水解液2. 0%、纤维素酶粗 酶液10. 0%以及余量水,按上述配比制成总体积3. 6L的液量,调节pH值为6. 0 ;
[0097] 发酵条件:装液量3.61^,接种量为400.01^,种子液细胞密度为2.0\10 8(^118/ mL,温度30°C,通气量为0,转速为0, pH值=6.0,发酵时间168h,在发酵过程中,每隔24h 取样一次,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残留总糖和还原糖的浓度;
[0098] 发酵144小时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体积百分比为7. 05%,而此时残余总糖的质量 体积比含量已经降至5. 56 %,秸杆中可利用的成分基本上都转化为了乙醇。
[0099] 结果与分析:
[0100] 1.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0101] 准确称取100mg葡萄糖,用少量蒸馏水溶剂后定容至100mL,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0102] 取9支具塞刻度试管,分别按表1加入各种试剂。
[0103] 表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配制
[0104]
[0105] 将上述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反应5min,然后立即冷却,每个试管加蒸馏水 至25mL刻度线,充分混匀后,以空白管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在540nm处测得吸光度。以葡萄 糖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经统计分 析,得到线性回归曲线为:y = 0. 2755x-0. 0015, R2= 0. 9976,说明标准曲线可信度较高。
[0106] 1. 2单因素实验优化里氏木霉的产酶条件
[0107] 1. 2· 1不同碳源对酶活力的影响
[0108] 实验分别选取了稻草粉、麦麸、乳糖、玉米秸杆、蔗糖5种碳源来对基础发酵产酶 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CMC)来表征纤维 素酶活力的大小。酶活力大小如图2所示。
[0109] 由图2可知,麦麸为最佳碳源,玉米秸杆次之,之后为乳糖、蔗糖、稻草粉,麦麸为 最佳碳源,由于纤维素酶是一种诱导酶,而麦麸、玉米秸杆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纤维 素作为诱导剂,对纤维素酶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同时,麦麸中含有的丰富的生长因子也是 促进产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选取麦麸作为下一步优化的最佳碳源。
[0110] 1. 2. 2不同氮源对酶活力的影响
[0111] 在以麦麸作为最佳碳源的基础上,实验分别选取了蛋白胨、尿素、硫酸铵、硝酸钾、 酵母膏5种氮源来对基础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 纤维素钠酶活力(CMC)来表征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酶活力大小如图3所示。
[0112] 由图3可知,该实验中最佳氮源为硫酸铵,酵母膏次之,之后为蛋白胨、硝酸钾、尿 素。硫酸铵为最佳氮源,可能是因为硫酸铵作为氮源,在补充氮元素的同时也能补充硫元 素,对纤维素酶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选取硫酸铵作为下一步优化的最佳氮源。
[0113] 1. 2. 3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0114] 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如图4所示:
[0115] 由图4可知,培养至72h后才开始显示比较明显的酶活力,到第120h时FPA酶活 力达到最大值,而CMC酶活力在144h时达到最大。
[0116] 1. 3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的产酶条件
[0117] 1. 3. l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重要因素
[0118] 分别选取麦麸、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钙、PH、温度、接种量8个因素的 高低2个水平,通过Minitabl6软件选用Factors = 8,Runs = 12的PB设计,以FPA酶活 力作为响应值。通过比较各因素的显著性水平,筛选出对FPA酶活力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 实验设计如表2所示:

[0126] 该模型的R2= 0. 9253,说明92. 53%的数据可用此模型解释。模型p值(prob > F) =0.0017 <0.05,表明此模型显著,可在0.05水平上拟合数据。由各因素的p值可看 出,对产酶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依次为:A > G > E,即麦麸>温度>氯化钙,后续实验将 对这3个因素作进一步研究。
[0127] 1.3. 2最陡爬坡实验
[0128] 响应面拟合出方程只在最佳值临近域里才能充分接近真实情形,要先逼近最佳值 区域后才能建立有效的响应面拟合方程。最陡爬坡法以实验值变化的梯度方向作为爬坡方 向,根据各因素效应值的大小确定变化步长,能快速、经济地逼近最佳值区域。
[0129] 根据表4中A、E、G 3个因素估计系数的正负效应,依次增大或减小,麦麸、温度和 氯化钙是正效应,应依次增大,其他非显著性因素根据表4中的估计系数的正负取PB设计 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分别为硫酸铵1. 4g/L,磷酸二氢钾4g/L,硫酸镁0. 6g/L,PH 5. 5,接 种量5%。
[0130] 表5爬坡实验设计及结果
[0131]
[0132] 由表5可知,随着麦麸、氯化钙以及温度的增加,滤纸酶活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 趋势,当麦麸为〇. 35g/L、氯化钙为0. 040g/L、温度为31°C时酶活力最大,可知最佳产酶发 酵条件在实验3与实验5之间,故选取实验4作为中心点进行响应面分析。
[0133] 1. 3. 3Box_Benhnken 设计
[0134] 依据P-B实验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的主要因素和水平,采用B-B实验进行3因素 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实验包括12个析因实验和3个中心实验,其编码水平见表6,实 验设计和结果见表7。借助实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表8。
[0135] 表 6 Box-Benhnkenn 实验设计
[0136]
[0137] 表 7 Box-Benhnkenn 实验结果
[0138]
[0140] 1.3. 4二次回归拟合及响应面分析
[0141] 通过Design Expert 8. 06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其统计学上 的显著性由F检验确定,用微分方程计算预测最佳点。通过RSREG(响应面回归)过程进行 数据分析,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并进而寻找最优因素水平。通过计算,获得纤维素滤 纸酶活对麦麸、温度、氯化钙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为:
[0142] R2= 39. 16067+1. 90375X ^8. 69500Χ2+2· 35125Χ3-9· 06250XA+1. 198500XA+7· 78 250Χ2Χ3+2. 67833Χ/-3. 39417Χ/+0. 74833Χ/
[0143] 式中,Χρ Χ2、Χ3分别为麦麸、温度、氯化钙的编码水平,1?2为纤维素滤纸酶活的预 测值。该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如表8所示,其中模型Ρ = 0. 0283 < 0. 05,失拟项(Lack of Fit)P = 0. 1830 > 0. 05,说明该模型回归显著,而失拟不显著。另外该方程回归系数R2 = 0. 9694,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应用 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理论预测。
[0144] 表8二次多项模型方差分析
[0145]
[0147] 在获得回归非线性模型之后,为求得培养基各组分最佳值,根据所得到的回归模 拟方程分别对各变量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0,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此方程 组可得到模型的极值:Χ1 = -0. 73, X2 = -0. 21,X3 = 0. 09,即当麦麸、温度、氯化钙分别 为 0. 3135g/250mL、31°C、0. 0355g/250mL 时,理论最大纤维素酶活为 62281. 3U/mL。根据 二次多项模型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绘出响应面分析图,见图5。每个响应面分别代表 着两个独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时第3个变量的编码值为0。由响应面图可以看出, 麦麸、温度、氯化钙3个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实验水平范围内,随着麦麸、 温度、氯化钙的量增加,纤维素酶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麦麸、温度、氯化钙分别为 0. 3135g/250mL、3rC、0. 0355g/250mL 时达到最佳,纤维素酶活理论值为 62281. 3U/mL。
[0148] 1. 3. 5里氏木霉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及其验证实验
[0149] 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 6. 27g/L, (NH4)2S041. 4g/L, KH2P044. Og/L, MgS04 · 7H20 0. 6g/L, CaCl2 · 2H200. 709g/L, FeS04 · 7H20 0. 005g/L, ZnCl20. 0017g/L, C〇C120. 002g/L, MnS04 · H200. 0016g/L, pH 5. 5, 31°C,150r/min,通气量4. OL/min,接种量5%,装液量3. 5L,5-L发酵罐培养144h。在此条 件下,做3组验证实验,得到滤纸酶活力的平均值为60126. 5 ± 16. OU/mL,预测值与实验值 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性,表明模型有效。
[0150] 1. 4 5L发酵罐发酵秸杆产乙醇
[0151] 为了将里氏木霉发酵生产的纤维素酶应用于秸杆纤维素乙醇的生产,以10%的添 加量加入秸杆纤维素原料中进行预处理,使用酿酒酵母进行乙醇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每隔 24h取样一次,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细胞干重、残留总糖和还原糖的浓度。
[0152] 如图6、图7所示,经过实验室5L发酵罐体系实验,加入了 10%纤维素酶粗酶液的 发酵体系在144小时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7.05% (v/v),而此时残余总糖含量已经降至 5. 56%,秸杆中可利用的成分基本上都转化为了乙醇。还原糖的变化则呈现了先升后降的 趋势,这表明发酵初始时,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秸杆中的纤维素大量水解为单糖,而酿酒 酵母刚刚开始生长,此时单糖浓度呈上升趋势;在24h后,由于单糖大量的被酵母转化为乙 醇,因此还原糖浓度大幅度下降,乙醇的产量开始上升。
[0153]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里氏木霉的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麦麸、最佳氮源为硫 酸铵、最佳培养(产酶)时间为144h,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找出了影响发酵产酶的 3个主要因素:麦麸,温度和氯化钙,然后利用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nhnken实验设计得出 了最佳培养条件为:麦麸 6. 27g/L,(NH4)2S041. 4g/L,ΚΗ2Ρ044· Og/L,MgS04 · 7H20 0· 6g/L, CaCl2 · 2H20 0· 709g/L,FeS04 · 7H200. 005g/L,ZnCl20. 0017g/L,C〇C120. 002g/L,MnS04 · H20 0· 0016g/L,pH 5. 5, 31°C,150r/min,通气量 4. 0L/min,接种量 5%,装液量 3. 5L,5-L 发酵罐 培养144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FPA酶活达到60126. 5± 16. 0U/mL,而优化前FPA酶活力为 27923. 6±22. 5U/mL,提高了 115%,和理论酶活力基本吻合。
[0154] 为了对秸杆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我们使用经最优条件下发酵得到的 纤维素酶粗酶液以10%添加量加入秸杆纤维素乙醇的5L发酵体系中,通过纤维素酶将秸 杆中的纤维素水解为单糖,与此同时酿酒酵母将单糖转化为乙醇。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44h 的发酵,乙醇产量达到7. 05%,而此时残余总糖含量已经降至5. 56%,秸杆中可利用的成 分基本上都转化为了乙醇。
[01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基于响应面法的秸杆纤维素乙醇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发酵: a. 菌种活化: 将在-80°C冰箱中冷冻保存的里氏木霉划线接入到PDA斜面培养基上,30°C培养5d ; b. 种子液制备: 从PDA斜面上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装有IOOmLPDA液体培养基的500mL锥形瓶 中,在30°C、150r/min的摇床上培养至对数期中后期; c.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 前期通过单因素实验来确定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培养时间,以便得到有利于产酶 的培养基成分; 后期在初步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design expert8. 06软件来进行设计,利 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经初步优化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中筛选出对酶活具有显著 影响的3个因素为麦麸、温度和氯化钙,之后针对这3个显著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正负效应 进行设计,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响应值,最后用响应面方法中的Box-Benhnken设计进行 试验,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响应面模型,最终确定实验条件,并进行验证; 通过上述响应面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浓度为:麦麸6. 27g/L,(MM)2SO4L 4g/L,KH2P044. Og/ L,MgSO4 · 7H20 0· 6g/L,CaCl2 · 2H20 0· 709g/L,FeSO4 · 7Η200· 005g/L,ZnCl20.00 17g/L, CoCl20.00 2g/L,MnSO4 · H2O 0· 0016g/L,调节 pH 值为 5. 5 ; 5-L发酵罐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3. 5L,转速150r/min,通气量4. OL/min,温度31°C, pH值=5· 5,接种量5%,发酵时间144h ; d. 粗酶液的制备: 发酵完成之后,取出发酵液,温度4°C,5000 X g离心10min,将上清液装入无菌容器中, 即为粗酶液; e. 纤维素酶粗酶液酶活力测定: 采用DNS法测定粗酶液的FPA酶活力,以确定纤维素酶活力大小; DNS试剂配制:取6. 3g 3, 5-二硝基水杨酸和262mL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加到 500mL含有182g酒石酸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重蒸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 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贮于棕色瓶中,7~IOd后使用; 取洗净烘干的15mL具塞试管,每个试管分别做好标记,包括底物空白,每个试管做3个 平行样,以求取平均值; 将待测酶液稀释到合适浓度后,除底物空白的试管外,向每只试管中加入〇. 5mL经稀 释过的酶液,加入1.0 mL pH4. 8的柠檬酸缓冲溶液,底物空白加入I. 5mL的柠檬酸缓冲溶 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IcmX6cm的长方形重量约为50mg的滤纸条,底物空白也加入滤纸 条,将每只试管放入50°C的水浴锅中预热2-3min,将滤纸逐一戳入试管底部,充分浸浴在 液体下,同时计时lh,待反应Ih后迅速加入3. OmL的DNS以终止上述酶反应,充分摇匀后沸 水浴5min,快速冷却,取ImL的反应液加水适当稀释后,以底物空白为空白在540nm的波长 下测定吸光值,根据测定的吸光值对照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出FPA酶活力; 酶活力单位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ImL酶液催化反应Ih所生成的葡萄糖的μ g数定 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用U/mL表示; 在最优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粗酶液的FPA酶活为60126. 5 土 16. OU/mL ; 2) 小麦結杆的预处理: a. 粉碎:将小麦秸杆用粉碎机打成120目至150目的小麦秸杆粉,用于下一步的生产; b. 浸泡:使用浓度为1 %的NaOH溶液对小麦秸杆粉浸泡12小时; c. 清洗:用清水清洗两遍,洗去小麦秸杆粉中残留的NaOH溶液; 3) -步发酵秸杆产乙醇 a. 酿酒酵母的活化: 将在-80°C冰箱中冷冻保存的酿酒酵母划线接入到YH)斜面培养基上,30°C培养2d。 b. 种子液制备: 从YH)斜面上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装有IOOmLYro液体培养基的500mL锥形瓶 中,在30°C、15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至对数期中后期; c. 5-L发酵罐发酵秸杆产乙醇 发酵培养基配方: 取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小麦秸杆粉36. 0%、豆饼粉水解液2. 0%、纤维素酶粗酶液 10. 0%以及余量水,按上述配比制成总体积3. 6L的液量,调节pH值为6. 0 ; 发酵条件:装液量3. 6L,接种量为400.0 mL,种子液细胞密度为2. OX IOsceIlsAiLd^ 度30°C,通气量为0,转速为0, pH值=6. 0,发酵时间168h,在发酵过程中,每隔24h取样一 次,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残留总糖和还原糖的浓度; 发酵144小时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体积百分比为7. 05%,而此时残余总糖的质量体积 比含量已经降至5. 56 %,秸杆中可利用的成分基本上都转化为了乙醇。
【文档编号】C12P19/14GK105886551SQ201410821271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发明人】张曈, 杨文杰, 刘晓燕, 许家兴, 李登超
【申请人】淮阴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