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7503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冶金类,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采用薄层的方法培养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或病毒培养装置,尤指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微藻由于其分布广泛、生物量大、光和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突出特点,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能源、新材料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微藻的所有培养、研发、产业化开发,都离不开室内藻种的筛选和培育,传统的微藻藻种培育,大都采用高压灭菌器灭菌,然后采用超净台进行倾倒接种,接种后置于摇床进行培育,由于藻种的培育都是在培养瓶中进行培育,每个培养瓶都需要在无菌操作台进行接种培养,培养完成后需要对培养瓶进行刷洗、灭菌等操作才能进行下一次培育,这样会浪费大量的人力操作成本,生产效率低下,容易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藻培养装置,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操作方便,通过对微藻培养瓶的改进,通过管道对各种物质的运输,能有效的简化培育程序,提高产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密封塞,长管,短管,控温器,排料口,其特征在于:培养瓶下部设置有控温器,控温器为无色透明的双层玻璃结构,控温器上部设置有循环水入口,控温器下部设置有循环水出口,培养瓶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料口,培养瓶上部设置有瓶口,瓶口与密封塞形成配合,密封塞中部靠左设置有长管,长管延伸到培养瓶下部,长管上部设置有进料管和进气管,密封塞中部靠右设置有短管,短管延伸到培养瓶上部,短管上部设置有排气管和进水管。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下部设置有喷头。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管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长管直径为10毫米。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短管直径为10毫米。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口内、外表面均为磨砂面,瓶口中部设置有环形凸起,密封塞外部设置有裙边,裙边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为丁腈橡胶,裙边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紧固扣。
[0009]工作原理: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培养瓶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往中空的控温器内部通循环水,具有良好的控温保温效果,有效的保证培养瓶温度的稳定,通过对瓶口的磨砂面和环形凸起的设计能有效的增强密封塞对培养瓶的密封效果,密封塞裙边、紧固扣和丁腈橡胶密封层的组合能有效的防止瓶口跑气,防止培养瓶被污染,在培养前将进气管、进料管、排料口、排气管封闭,开启进水管将清洗液通入到培养瓶中,由于喷头的设计能有效将清洗液喷淋到培养瓶内壁,当清洗液充满培养瓶,关闭进水管,打开进气管、排气管,通过进气管往培养瓶通入空气形成扰动对培养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打开排料口将污水排除,然后通过同样的步骤对培养瓶进行消毒,消毒以后关闭排料口,开启进料管往培养瓶加入培养液和微藻进行培养,培养时关闭进料管、进水管、排料口,开启进气管、排气管,通过进气管往培养瓶通入二氧化碳混合气,混合气通过鼓泡的形式在培养液下部喷出,形成循环动力,代替了传统的摇床提供循环动力,节省了能源设备的投入,培养完成后通过排料口将微藻排出培养瓶,通过管道式设计能有效的扩大生产。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设备结构合理规范,操作方便,通过对微藻培养瓶的改进,通过管道对各种物质的运输,能有效的简化培育程序,提高产量;
[0013]2、通过往中空的控温器内部通循环水,具有良好的控温保温效果,有效的保证培养瓶温度的稳定,通过对瓶口的磨砂面和环形凸起的设计能有效的增强密封塞对培养瓶的密封效果,密封塞裙边、紧固扣和丁腈橡胶密封层的组合能有效的防止瓶口跑气,防止培养瓶被污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微藻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进料管;2_进气管;3_密封塞;4_密封层;5_磨砂面;6-喷头;7_培养瓶;8-长管;9_排料口 ;10_控温器;11_短管;12_紧固扣;13_凸起;14_裙边;15_排气管;16-进水管;17-循环水入口 ; 18-循环水出口 ;19_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不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7,密封塞3,长管8,短管11,控温器10,排料口 9,其特征在于:培养瓶7下部设置有控温器10,控温器10为无色透明的双层玻璃结构,控温器10上部设置有循环水入口 17,控温器10下部设置有循环水出口 18,培养瓶7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料口 9,培养瓶7上部设置有瓶口 19,瓶口 19与密封塞3形成配合,密封塞3中部靠左设置有长管8,长管8延伸到培养瓶7下部,长管8上部设置有进料管I和进气管2,密封塞3中部靠右设置有短管11,短管11延伸到培养瓶7上部,短管11上部设置有排气管15和进水管16,所述短管11下部设置有喷头6,所述长管8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长管8直径为10毫米,所述短管11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短管11直径为10毫米,所述瓶口 19内、外表面均为磨砂面5,瓶口 19中部设置有环形凸起13,密封塞3外部设置有裙边14,裙边14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层4,密封层4为丁腈橡胶,裙边14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紧固扣1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培养瓶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往中空的控温器内部通循环水,具有良好的控温保温效果,有效的保证培养瓶温度的稳定,通过对瓶口的磨砂面和环形凸起的设计能有效的增强密封塞对培养瓶的密封效果,密封塞裙边、紧固扣和丁腈橡胶密封层的组合能有效的防止瓶口跑气,防止培养瓶被污染,在培养前将进气管、进料管、排料口、排气管封闭,开启进水管将清洗液通入到培养瓶中,由于喷头的设计能有效将清洗液喷淋到培养瓶内壁,当清洗液充满培养瓶,关闭进水管,打开进气管、排气管,通过进气管往培养瓶通入空气形成扰动对培养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打开排料口将污水排除,然后通过同样的步骤对培养瓶进行消毒,消毒以后关闭排料口,开启进料管往培养瓶加入培养液和微藻进行培养,培养时关闭进料管、进水管、排料口,开启进气管、排气管,通过进气管往培养瓶通入二氧化碳混合气,混合气通过鼓泡的形式在培养液下部喷出,形成循环动力,代替了传统的摇床提供循环动力,节省了能源设备的投入,培养完成后通过排料口将微藻排出培养瓶,通过管道式设计能有效的扩大生产。
【主权项】
1.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7),密封塞(3),长管(8),短管(11),控温器(10),排料口(9),其特征在于:培养瓶(7)下部设置有控温器(10),控温器(10)为无色透明的双层玻璃结构,控温器(10)上部设置有循环水入口( 17),控温器(10)下部设置有循环水出口(18),培养瓶(7)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料口(9),培养瓶(7)上部设置有瓶口(19),瓶口(19)与密封塞(3)形成配合,密封塞(3)中部靠左设置有长管(8),长管(8)延伸到培养瓶(7)下部,长管(8)上部设置有进料管(I)和进气管(2),密封塞(3)中部靠右设置有短管(11),短管(11)延伸到培养瓶(7)上部,短管(11)上部设置有排气管(15)和进水管(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11)下部设置有喷头(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管(8)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长管(8)直径为1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11)为无色透明的玻璃管,短管(11)直径为10晕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19)内、外表面均为磨砂面(5),瓶口(19)中部设置有环形凸起(13),密封塞(3)外部设置有裙边(14),裙边(14)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层(4),密封层(4)为丁腈橡胶,裙边(14)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紧固扣(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瓶下部设置有控温器,控温器为无色透明的双层玻璃结构,培养瓶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料口,培养瓶上部设置有瓶口,瓶口与密封塞形成配合,密封塞中部靠左设置有长管,长管延伸到培养瓶下部,长管上部设置有进料管和进气管,密封塞中部靠右设置有短管,短管延伸到培养瓶上部,短管上部设置有排气管和进水管,通过往中空的控温器内部通循环水,具有良好的控温保温效果,通过对瓶口的磨砂面和环形凸起的设计能有效的增强密封塞对培养瓶的密封效果,密封塞裙边、紧固扣和丁腈橡胶密封层的组合能有效的防止瓶口跑气,防止培养瓶被污染。
【IPC分类】C12M1/04, C12M1/24, C12M1/00
【公开号】CN204727885
【申请号】CN201520326744
【发明人】李定坤, 周安润, 杨宗武
【申请人】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