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996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厌氧发酵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沼气发酵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各种有机质,包括农作物秸杆、人畜粪便以及工农业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等,在厌氧及其它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最终转化成沼气等可利用的资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有机垃圾的有效处理问题越来越重要。在解决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同时又实现能源化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沼气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要求适宜的生活条件,对温度、酸碱度及其它各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工艺上满足微生物的这些生活条件,才能达到发酵快、产气量高的目的。目前,一般传统的污泥厌氧发酵装置不能实现使整个发酵过程都处于恒温状态且保持全混状态,不能使微生物活性达到最好状态,影响实验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整个发酵过程都处于恒温全混状态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大隔板14布置于该实验装置内部,其中,
[0006]转轴9位于大隔板14与和其相对的装置外壳I之间、沿装置外壳I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直流电动机4通过链条5与布置在大隔板14上的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连接,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通过轴承与转轴9的一端连接,转轴9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布置在装置外壳I的内壁上的第二转轴接触盘6-2连接;
[0007]沿转轴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有多个圆盘8,每个圆盘8中心具有一通孔,转轴9穿过所述多个圆盘8的通孔与圆盘8固定连接;
[0008]每个圆盘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小隔板13,多个小隔板13在圆盘8周向上以相同间隔布置,每个小隔板13与其相邻的圆盘8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小瓶12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0009]大隔板14下方设置有隔板孔7,通过所述隔板孔7,加热环10沿着实验装置的长度方向插入布置,加热环10与温度控制器3连接。
[0010]转速控制器2和所述温度控制器3分别布置于装置外壳I的侧壁上。
[0011]所述转速控制器2与直流电动机4电路连接。
[0012]所述直流电动机4布置于大隔板14和装置外壳I左侧之间的装置外壳I的上表面上。
[0013]万向轮11布置于装置外壳I的外部底部。
[0014]所述小隔板13的数量为10个。
[0015]所述加热环10位于实验装置的底部,呈U型,与装置外壳I底部平行。
[0016]所述圆盘8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实用新型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不仅能控制发酵环境的温度恒定,而且通过转盘不间歇地恒速转动使得发酵液混合均匀、受热均匀,大大提高了实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批示全混恒温厌氧发酵装置的细节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装置外壳2、转速控制器3、温度控制器
[0024]4、直流电动机5、链条6-1、第一转轴接触盘
[0025]6-2、第二转轴接触盘7、隔板孔 8、圆盘
[0026]9、转轴10、加热环 11、万向轮
[0027]12、小瓶13、小隔板 14、大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图2所示,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大隔板14布置于该实验装置内部。
[0030]转速控制器2和温度控制器3分别布置于装置外壳I的侧壁上。转速控制器2与直流电动机4电路连接。直流电动机4布置于大隔板14和装置外壳I左侧之间的装置外壳I的上表面上。
[0031]转轴9位于大隔板14与和其相对的装置外壳I之间、沿装置外壳I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
[0032]直流电动机4通过链条5与布置在大隔板14上的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连接,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通过轴承与转轴9的一端连接,转轴9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布置在装置外壳I的内壁上的第二转轴接触盘6-2连接。
[0033]沿转轴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有多个圆盘8。圆盘8采用不锈钢材质,每个圆盘8中心具有一通孔,转轴9穿过所述多个圆盘8的通孔与圆盘8固定连接。
[0034]见图3,每个圆盘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小隔板13。多个小隔板13在圆盘8周向上以相同间隔布置,呈对称分布。每个小隔板13在所述圆盘8上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小瓶12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为矩形,所述矩形空间的长度或宽度略小于小瓶12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小隔板13的数量为10个。优选地,所述小瓶12的容量是100ml。
[0035]大隔板14下方设置有隔板孔7,通过所述隔板孔7,加热环10沿着实验装置的长度方向插入布置,加热环10位于实验装置的底部,呈U型,与装置外壳I底部平行。加热环10与温度控制器3连接。
[0036]万向轮11布置于装置外壳I的外部底部,可实现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的移动。
[0037]工作过程:
[0038]实验装置中充满水,直流电动机4通过链条5带动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转动,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通过轴承带动转轴9转动,进而带动圆盘8和小瓶12转动。小瓶12沿图2中箭头方向随着转轴9不间歇的匀速转动,在圆盘8与小瓶12随着直流电动机4转动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水完全浸没每个小瓶12。通过转速控制器2控制速度恒定,使得本实验装置实现长时间处于全混环境。速度设置好后,转速控制器2通过控制直流电动机4的速度来控制圆盘8整体匀速转动,使小瓶12内的发酵液混合均匀。
[0039]温度控制器3通过加热环10,在水中监测温度,将温度控制器3设定好要求的温度后,通过加热环10将水温加热到设定温度,温度控制器3进而控制保持水温不变,起到保持恒温环境的作用。
[004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大隔板(14)布置于该实验装置内部,其特征在于: 转轴(9)位于大隔板(14)与和其相对的装置外壳(I)之间、沿装置外壳(I)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直流电动机⑷通过链条(5)与布置在大隔板(14)上的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连接,第一转轴接触盘(6-1)上的小齿轮通过轴承与转轴(9)的一端连接,转轴(9)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布置在装置外壳(I)的内壁上的第二转轴接触盘(6-2)连接; 沿转轴(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有多个圆盘(8),每个圆盘(8)中心具有一通孔,转轴(9)穿过所述多个圆盘⑶的通孔与圆盘⑶固定连接; 每个圆盘(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小隔板(13),多个小隔板(13)在圆盘(8)周向上以相同间隔布置,每个小隔板(13)与其相邻的圆盘⑶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小瓶(12)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大隔板(14)下方设置有隔板孔(7),通过所述隔板孔(7),加热环(10)沿着实验装置的长度方向插入布置,加热环(10)与温度控制器(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转速控制器(2)和所述温度控制器(3)分别布置于装置外壳(I)的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控制器⑵与直流电动机⑷电路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动机(4)布置于大隔板(14)和装置外壳(I)左侧之间的装置外壳(I)的上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万向轮(11)布置于装置外壳⑴的外部底部。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隔板(13)的数量为10个。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环(10)位于实验装置的底部,呈U型,与装置外壳(I)底部平行。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8)采用不锈钢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厌氧发酵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整个发酵过程都处于恒温全混状态的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一种批式全混恒温厌氧发酵实验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和大隔板(14),其特征在于:转轴(9)位于大隔板(14)与装置外壳(1)之间;沿转轴(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有多个圆盘(8),每个圆盘(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小隔板(13),每个小隔板(13)与其相邻的圆盘(8)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小瓶(12)容纳在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能控制发酵环境的温度恒定,并且使得发酵液混合均匀、受热均匀,大大提高了实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IPC分类】C12M1/38, C12M1/107, C12M1/36
【公开号】CN204752734
【申请号】CN201520384211
【发明人】乔玮, 齐向阳, 苏敏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