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胶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3818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上胶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胶机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容胶空间的胶料得以被上胶轮带转,使胶料均匀涂布于布疋上的上胶机结构的改进。
这种习用结构进行布疋95上胶时,是以输送轮96传送至上胶轮92上,藉由上胶轮92的转动,附着胶料93并涂布于布疋95的底面,同时,利用刮刀片94控制上胶轮92轮面附着的胶量,以使胶料93得以均匀地涂布于布疋95底面,之后,以另一布疋95贴覆于胶料93的底面,并经压轮97的滚压及烘烤装置98的干燥处理,即完成纺织品的制作。
虽然,这种习用上胶方式也可达到布疋95上胶的目的,但是,由于刮刀片94长时间的进行刮除上胶轮92轮面适当的胶量,且因简体90内的胶料93需保持在150℃~200℃,而长时间的应力作用及胶料93的高温作用,致使刮刀片94容易变形、毁坏,造成上胶量的不均匀。
另外,这种习用结构是以下方上胶的方式将胶料93附着于布疋95的底面,会因刮刀片94的变形,使刮刀片94无法控制上胶轮92轮面上的胶量呈均匀状态,因而产生涂布于布疋95底面的胶料93不均匀,亦会造成胶料93的无谓浪费,而布疋95的输送过程中,布疋95底面的胶料93会滴落在机台上,令机台的工作环境变差,且亦会造成纺织布疋成品的表面不平整,而降低纺织布疋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胶方式是在布疋的上方进行上胶,故不会使胶料滴落于工作台上,使工作台得以保持清洁的上胶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圆柱体的刮轮控制胶量涂布的多寡,整体具有较佳的强度,不容易变形的上胶机结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胶机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侧板,二侧板的近底侧枢设有一导轮,且二侧板位于导轮的上方位置枢设有一上胶轮,使上胶轮与导轮的轮面具有间隔,而二侧板的近顶侧分别枢设一刮轮,使二刮轮与上胶轮的轮面,常态下是呈紧密接触状态,使得二刮轮与上胶轮之间形成一容胶空间。
有利的是,二侧板近顶部相对上胶轮两侧位置分别设有一朝外向上倾斜的缺口,各缺口的顶、底缘分别凸设出一导轨,且各缺口分别供一定位块装设,二相对的定位块分别供各刮轮枢设,且各定位块相对于各导轨的位置处分别凹设一导槽,使各导槽与各导轨形成滑设。
其中,上胶轮得以上下调整,进而控制与二刮轮的间隙。
其中,各刮轮的内部分别具有一电热装置。
其中,上胶轮的内部具有一电热装置。
由于上胶轮30及二刮轮40的内部分别具有电热装置,故当胶料B容置于二刮轮40与上胶轮30所形成的容胶空间A时,可以使胶料B保持上胶时的预定温度,不致于使胶料B温度变低,而不易上胶于布疋60上。如图4所示,欲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布疋60的上胶处理时,须先控制各侧板10上的定位块12朝外斜上外移,令二刮轮40亦同步朝外斜上位移,使二刮轮40与上胶轮30之间略微形成间隙,以使上胶轮30得以顺畅转动。此时,利用输送轮50将布疋60送入上胶轮30与导轮20之间,而因上胶轮30的持续转动,故可将容胶空间A中的胶料B附着于上胶轮30的轮面,且利用二刮轮40控制上胶轮30轮面上的胶料B多寡。同时,藉由上胶轮30的转动,将适量的胶料B涂布于布疋60的顶面,而当布疋60输送出上胶机之后,再将另一布疋60贴覆于胶料B的顶面,并经压轮70的滚压平整,及烘干装置80的烘烤,即得以完成纺织品的制作。
籍由上胶轮30的转动,使容胶空间A的胶料B可以被上胶轮30带转,使胶料B涂布在布疋60上,且利用二刮轮40控制上胶轮30轮面上的胶料B多寡,除了可适当控制胶量涂布于布疋60上的多寡之外,同时可达到胶料B均匀涂布于布疋60上的效果,使得布疋60更臻于平整。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胶方式是在布疋60的上方进行上胶,故不会使胶料B滴落于工作台(图中未示)上,使工作台得以保持清洁。
另外,本实用新型控制胶料B多寡的二刮轮40为圆柱体,不仅具有较佳的强度,不容易变形,且可适当地控制各侧板10上的定位块12朝外斜上外移,而令二刮轮40亦同步朝外斜上位移,使二刮轮40与上胶轮30的间隙加大(如图5所示),以适当地增加上胶轮30附着的胶料B多寡,整体的控制方式简单方便。
再者,本实用新型除了前述调整二刮轮40与上胶轮30的间隙,以达到控制上胶轮30所沾附的胶料B多寡之外,亦可上下调整上胶轮30,以控制上胶轮30与二刮轮40的间隙,进而控制上胶轮30沾附的胶料B多寡,亦可达到前述相同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胶机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侧板,二侧板的近底侧枢设有一导轮,且二侧板位于导轮的上方位置枢设有一上胶轮,上胶轮与导轮的轮面具有间隔,而二侧板的近顶侧分别枢设一刮轮,二刮轮与上胶轮的轮面,常态下呈紧密接触状态,使得二刮轮与上胶轮之间形成一容胶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板近顶部相对上胶轮两侧位置分别设有一朝外向上倾斜的缺口,各缺口的顶、底缘分别凸设出一导轨,且各缺口分别供一定位块装设,二相对的定位块分别供各刮轮枢设,且各定位块相对于各导轨的位置处分别凹设一导槽,使各导槽与各导轨形成滑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轮通过上下调整控制与所述二刮轮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刮轮的内部分别具有一电热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轮的内部具有一电热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胶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胶机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侧板,二侧板近底侧枢设一导轮,位于导轮上方枢设一上胶轮,而二侧板的近顶侧分别朝外向上倾斜枢设一刮轮,使二刮轮与上胶轮的轮面,常态下呈紧密接触状态,并形成一容胶空间,藉由上胶轮的转动,使容胶空间的胶料得以被上胶轮带转,使胶料涂布于布疋上,且可适当控制胶量涂布的多寡,整体的控制方式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B05C11/02GK2562889SQ0224341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日
发明者叶启奇 申请人:叶启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