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71934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为克服现有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会导致防腐层的表面会产生很多冲击后留下的印痕(水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水箱、位于水箱上方的连接管,连接管邻近水箱的开口上方,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多个孔,每个所述的孔均连接有自由下垂的导流绳。其优点是:冷却水由输水管输送至水箱内,然后通过水箱底部的孔沿着导流绳缓慢流出,生产过程中,导流绳直接与钢管表面的防腐层接触,冷却水经由导流绳缓缓流到钢管的防腐层上,缓冲了冷却水直接从半空下落造成的落水冲击力,有效避免了冷却水的冲击印痕(水印)。
【专利说明】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钢管三层PE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钢管的外表面涂覆防腐涂层是目前钢管防腐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例如三层PE防腐层,其底层为环氧涂料(FBE),中间层为胶粘剂(AD),表层为聚乙烯(PE),三层PE防腐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耐水性能、抗侵蚀性能以及优良的机械强度和韧性等。三层PE防腐层在许多工程环境下均可使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输油管道、输水管道等陆地管道和海洋管道。
[0003]钢管的三层PE防腐层在涂覆完成后需要及时冷却固化,现有技术中,涂覆有防腐层的热态钢管进入冷却房后,冷却房内输水管中的冷却水直接从钢管上方朝钢管的防腐层冲淋下去,这导致防腐层的表面会产生很多冲击后留下的印痕(水印),从而影响钢管的防腐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缓冲冷却水冲击力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水箱、位于水箱上方的连接管,连接管邻近水箱的开口上方,其技术特征是,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多个孔,每个所述的孔均连接有自由下垂的导流绳。
[0006]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管设有水阀。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管与水箱的开口之间设有软管,软管的上端口套于连接管的下端并由紧固件锁紧,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水箱。
[0008]作为改进,所述软管的下端口伸入到水箱的内部。
[0009]作为改进,所述的多个孔均匀分布于水箱的底面,孔的直径为5?10mm。
[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导流绳由多根棉线合股缠绕而成,其上端打结后卡置于水箱内。
[0011]作为改进,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吊挂的吊耳。
[0012]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管的上方设有与其连通的水平延伸的输水管,输水管的底部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进水管,多个进水管均与输水管连通,多个进水管的下方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的多个进水管一一对应的接口管,进水管与其对应的接口管之间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套于进水管和接口管上并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出水管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孔。
[0013]作为改进,所述水箱的吊耳上套有绳子使水箱悬挂于输水管上,且所述水箱位于输水管的前端,多个进水管位于输水管的后端。
[0014]作为改进,每个所述的进水管均设有水阀。[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水由输水管输送至水箱内,然后通过水箱底部的孔沿着导流绳缓慢流出,生产过程中,导流绳直接与钢管表面的防腐层接触,冷却水经由导流绳缓缓流到钢管的防腐层上,缓冲了冷却水直接从半空下落造成的落水冲击力,有效避免了冷却水的冲击印痕(水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箱底部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_水箱、11-孔、12-吊耳、2-连接管、3-导流绳、4-软管、41-紧固件、5-输水管、51-进水管、6-出水管、61-接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所示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水箱1、位于水箱I上方的连接管2,连接管2邻近水箱I的开口上方,结合图2,所述水箱I的底部设有多个孔11,每个所述的孔11均连接有自由下垂的导流绳3。具体的,位于水箱I上方的连接管2设有有一用于调整水流量的水阀;所述的连接管2与水箱I的开口之间设有软管4,软管4的上端口套于连接管2的下端并由紧固件41锁紧,所述软管4的下端口伸入到水箱I的内部,所述软管4连通所述连接管2与所述水箱I ;所述的多个孔11均匀分布于水箱I的底面,孔11的直径为5?IOmm ;所述的导流绳3由多根棉线合股缠绕而成,其上端打结后卡置于水箱I内;实际使用时水箱I 一般悬挂于半空中,所以在水箱I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吊挂的吊耳12,多个吊耳12分布于水箱I顶部的四个顶角处。
[0022]所述连接管2的上方设有与其连通的水平延伸的输水管5,通过对连接管2上的水阀的调节控制冷却水,冷却水通过与连接管2相连的软管4流入到水箱I中,随着水阀的开度大小的变化,流入水箱I中的水流量也随之变化。在软管4与连接管2相套接的端部可以使用一紧固件41如紧固圈固定,防止因使用时间过长或水流量变大使软管4从连接管2上脱落。流入水箱I中的冷却水通过水箱I底部的孔11渗出,随后沿着与孔11相连接的导流绳3缓缓下落,该导流绳3直接与下方的物体接触,使得从导流绳3缓慢下落至物体上的冷却水的冲击力大大减弱。通过改变与连接管2相连的软管4的长度,可以方便的调整水箱I与连接管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冷却水到位于水箱I下方的物体的距离;水箱I可以通过绑于水箱I顶部的吊耳12上的绳子被悬挂在半空中。
[0023]如图3所示,输水管5的底部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进水管51,多个进水管51均与输水管5连通,多个进水管51的下方设有出水管6,出水管6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的多个进水管51 一一对应的接口管61,进水管51与其对应的接口管61之间设有软管4,所述软管4的两端分别套于进水管51和接口管61上并由紧固件41锁紧,所述出水管6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水箱I的吊耳12上套有绳子使水箱I悬挂于输水管5上,且所述水箱I位于输水管5的前端,多个进水管51位于输水管5的后端。每个所述的进水管51均设有水阀。[0024]冷却水由输水管5输入,随后通过连接管2和多个进水管51分流使冷却水下落至钢管,对钢管进行冷却。钢管首先输送至位于输水管5前端的水箱I下方,随后继续向前输送通过出水管6下方。在传输过程中的钢管,其表面的三层PE防腐层首先与导流绳3接触,从导流绳3上缓缓下落的冷却水对防腐层进行冷却使其固化,由于沿导流绳3下落的冷却水的冲击力大大小于由出水管6自由下落的冷却水冲击力,防腐层表面不会产生水印,从出水管6下落的冷却水继续对已固化的防腐层进行冷却使钢管达到适宜的温度。
[0025]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水箱(I)、位于水箱(I)上方的连接管(2),连接管(2)邻近水箱(I)的开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I)的底部设有多个孔(11),每个所述的孔(11)均连接有自由下垂的导流绳(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2)设有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2)与水箱(I)的开口之间设有软管(4),软管(4)的上端口套于连接管(2)的下端并由紧固件(41)锁紧,所述软管(4 )连通所述连接管(2 )与所述水箱(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的下端口伸入到水箱(I)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孔(11)均匀分布于水箱(I)的底面,孔(11)的直径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绳(3)由多根棉线合股缠绕而成,其上端打结后卡置于水箱(I)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I)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吊挂的吊耳(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上方设有与其连通的水平延伸的输水管(5),输水管(5)的底部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进水管(51),多个进水管(51)均与输水管(5)连通,多个进水管(51)的下方设有出水管(6 ),出水管(6 )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的多个进水管(51)——对应的接口管(61),进水管(51)与其对应的接口管(61)之间设有软管(4),所述软管(4)的两端分别套于进水管(51)和接口管(61)上并由紧固件(41)锁紧,所述出水管(6)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I)的吊耳(12)上套有绳子使水箱(I)悬挂于输水管(5)上,且所述水箱(I)位于输水管(5)的前端,多个进水管(51)位于输水管(5)的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管防腐层的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进水管(51)均设有水阀。
【文档编号】B05D3/00GK203678654SQ20142005216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吴欣航, 徐旭锋, 桑巍 申请人: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