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底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379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外墙底漆。



背景技术:

标准的建筑外墙涂层体系的施工程序,第一步是底漆,第二步是面漆,第三步是罩面清漆。随着市场上对外墙涂料装饰性能耍求的提高,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面漆和罩面清漆,而忽略了底漆在整个涂层体系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墙涂层休系中的面漆和罩面消漆,不仅要经受外界自然环境中风吹雨淋,阳光暴晒的考验.而且还会受到来自建筑基材内部的一些碱类和盐类物质的侵蚀。底漆,作为整个涂层体系的第一层,直接与基材表面相接触.为建筑基材提供保护作用,同时也为面漆提供坚实的保障。

底漆,应用于建筑基材与面漆涂层之间,对基材和面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对于建筑基材而言,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的建筑基材是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外界的水气和二氧化碳,会不断的缓慢的渗透到基材内部.对水泥以及内部钢筋都会有破坏作用。二氧化碳溶于潮湿的水气中,生成碳酸,对钢筋有极强的腐蚀作用,使钢筋的强度急剧下降,最终失去对整个建筑物的支撑作用,为建筑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其次,对于面漆涂层,水泥基材内部在水泥固化的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碱类和盐类物质,如NaOH, CaCl2, Ca(OH)2等。这些物质会伴随着水泥内部的水分的蒸发,不断迁移运动到基材表面,进而对面漆带来伤害.在漆膜表面析出大片的白色固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泛碱盐析的现象。底漆产品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抵抗来自基材内部的威胁,为面漆的涂刷提供稳固的基础。

此外,底漆还可以对基材的表面进行重新修饰,从而提高面漆对基材的附着力,减少面漆漆膜剥落现象的发生。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建筑外墙底漆其成膜机理是依靠水粉挥发固化的,在工程应用过程中一般出现遇水溶胀,返乳等诸多缺陷,从而影响产品实际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一种能克服遇水溶胀,返乳等诸多缺陷的建筑外墙底漆。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外墙底漆,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建筑外墙底漆由以下组份按一定重量比配制而成: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20份

苯乙烯 2-20份

丙烯酸-2-乙基己酯 3-20份

丙烯酸丁酯 1-40份

活性单体 5-40份

乙烯类不饱和羧酸 1-5份

表面活性剂 2-3份

引发剂 0.05-0.1份

水 40-60份。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的混合物。

作为该技术方案的优选,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与司盘-20的混合物。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建筑外墙底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丙烯酸丁酯三组分为主要成分,通过三组分的相互交联聚合,可形成具备半亲水状态的聚合物,在亲水端拉住水分,在疏水端锁住水份,可完美解决底漆遇水溶胀,返乳等诸多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建筑外墙底漆,其由以下组份按一定配比配制而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苯乙烯:12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3份;丙烯酸丁酯:20份;活性单体:20份;乙烯类不饱和羧酸:4份;表面活性剂:3份;引发剂:0.1份;水:50份。

实施例2:一种建筑外墙底漆,其由以下组份按一定配比配制而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苯乙烯:12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3份;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的混合物:20份;乙烯类不饱和羧酸:4份;表面活性剂:3份;引发剂:0.1份;水:50份。

实施例3:一种建筑外墙底漆,其由以下组份按一定配比配制而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苯乙烯:12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3份;丙烯酸丁酯:20份;活性单体:20份;乙烯类不饱和羧酸:4份;吐温-80与司盘-20的混合物:3份;引发剂:0.1份;水:50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