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3945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带配方,具体涉及一种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配方;属于胶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触摸屏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在电子产品的制造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胶带作为遮蔽件的保护,起到良好的绝缘作用。目前,常见的绝缘胶带有两类,一种是由两种橡胶片贴合而成的高压绝缘胶带,另一类是由丁基橡胶为主制成的自粘性橡胶带,但是这两类胶带都存在工艺复杂、在高温下易变质失效的问题,而且胶带本身不透明,可能会影响电子产品的美观性。

为了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光学透明双面胶这类新的产品,其中最为畅销的是3m的光学透明双面胶,具有高粘合强度和剥离强度来稳固粘合透明基板,还可以替代紫外光固化光学胶,这种胶是粘合光学膜的理想选择,如将小透镜箔粘合到偏振器箔或是玻璃衬底上。但3m的价格较高,会造成终端产品的价格上升,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其他同类替代品质量又不尽人意,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开发一种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配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胶带的配方,该胶带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可靠的粘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丙烯酸丁酯30-5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30份、松香树脂10-20份、增粘剂5-10份、羟基硅油3-8份、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5-12份、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3-8份、偶联剂2-4份、引发剂1-3份及溶剂5-20份。

优选地,前述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15-50μm。

更优选地,前述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30-80nm。

再优选地,前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更优选地,前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

再优选地,前述溶剂为丁酮或甲苯。

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其结构依次为:第一透明离型膜、涂布于第一透明离型膜上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层以及覆盖于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层上的第二透明离型膜,所述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层为如前所述的配方。

此外,本发明还公布了如前所述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配方:在室温下,将丙烯酸丁酯30-5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30份、松香树脂10-20份、增粘剂5-10份、偶联剂2-4份、引发剂1-3份及溶剂5-20份投入通有保护气氛的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s2、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物中加入羟基硅油3-8份、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5-12份及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3-8份,升温至60-80℃,持续搅拌3-5h,得到固含量为30-50%的胶带配方;

s3、对第一透明离型膜和第二透明离型膜进行预处理,然后在第一透明离型膜上均匀地涂布一层步骤s2制得的胶带,入烘道烘干后再与第二透明离型膜复合;

s4、将步骤s3得到的产品放入烘箱,在50-70℃下熟化处理24-36h,即得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

优选地,前述第一透明离型膜和第二透明离型膜均为透明聚酯离型膜,且表面涂布有一层硅系离型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胶带配方中同时含有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从而使丙烯酸丁酯具有橡胶化的特性,赋予胶带优异的耐老化性能,确保长期保持良好粘性;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和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在配方中起到协同作用,更好地防止胶带长期使用发生变色,保持透明状态(透光率高达90%以上)从而使产品更加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丙烯酸丁酯3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份、松香树脂20份、增粘剂5份、羟基硅油8份、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5份、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3份、偶联剂2份、引发剂1份及溶剂5份。

其中,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15μm;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30nm;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溶剂为丁酮或甲苯。

本实施例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其结构依次为:第一透明离型膜、涂布于第一透明离型膜上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层以及覆盖于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层上的第二透明离型膜。其中,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层为如前所述的绝缘胶带的配方;第一透明离型膜和第二透明离型膜均为透明聚酯离型膜,且表面涂布有一层硅系离型剂。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发明,本实施例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配方:在室温下,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松香树脂、增粘剂、偶联剂、引发剂及溶剂按重量份投入通有保护气氛(氮气或氦气)的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s2、向步骤s1制得的混合物中加入羟基硅油、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份及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份,升温至60-80℃,持续搅拌3-5h,得到固含量为30-50%的胶带配方;

s3、对第一透明离型膜和第二透明离型膜进行预处理,然后在第一透明离型膜上均匀地涂布一层步骤s2制得的胶带,入烘道烘干后再与第二透明离型膜复合;

s4、将步骤s3得到的产品放入烘箱,在50-70℃下熟化处理24-36h,即得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胶带的配方,具体为:丙烯酸丁酯5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30份、松香树脂10份、增粘剂10份、羟基硅油3份、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12份、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8份、偶联剂4份、引发剂3份及溶剂20份。

其中,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50μm;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80nm;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溶剂为丁酮或甲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胶带的配方,具体为:丙烯酸丁酯4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份、松香树脂15份、增粘剂8份、羟基硅油5份、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10份、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5份、偶联剂3份、引发剂2份及溶剂10份。

其中,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30μm;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50nm;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溶剂为丁酮或甲苯。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透明高粘性绝缘胶带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胶带的配方,具体为:丙烯酸丁酯3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份、松香树脂20份、增粘剂5份、羟基硅油8份、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5份、偶联剂2份、引发剂1份及溶剂5份。

性能检测

表1实施例1-3及对比例1的性能检测对比

综上,本发明的胶带配方合理,使绝缘胶带具有高粘性;更重要的是,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和纳米级三氧化二铝粉体在配方中起到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防止胶带长期使用发生变色,保持透明状态(透光率高达90%以上),从而使产品更加美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