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243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防揭一次性标识的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消费者及商家合法权益,商家采用多种防伪手段对商品进行防伪标示,全息防伪标签即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但目前的防伪标签存在易复制或可重复使用,大多数的防伪标可以在使用后被不法人士再次使用,致使防伪标识真假难辨,鱼龙混杂,造成防伪标识不能防伪的局面,严重侵害商家的正当利益,甚至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社会上急需一种更高端、难以重复使用、使用方便、易于辨识的防伪产品。在此背景下,更有必要研究标识的防揭一次性以增强标识的防伪功能。随着标识类新品逐渐增多,而不同的标识的一次性性能又有不同的需求,即揭标后图案的破损程度要求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出揭标后具有不同破损程度的一次性标识将能在防伪标识领域抢占先机、脱颖而出、开拓市场。

标识的成熟产品生产所用的基膜都是经过电晕处理的pet或bopp基膜,电晕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基膜的表面能,使涂料的润湿更强,起到进一步调紧标识紧度的作用。但是因为pet或bopp膜面电晕处理存在不可抗力的电晕值分布不均等问题,因此标识成品会存在防揭破坏程度不一致等问题,而且电晕处理的膜在放置过程中其电晕值会有变化,这些都会影响标识成品的一次性效果。

目前国内在防揭防伪标识方面的专利不多,在一次性防伪标签用涂料方面的专利更少。进一步的,没有任何关于揭标后具有破损程度可控的一次性标识或者该种标识所用涂料的相关信息或者资料。在防揭防伪标识方面申请的专利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2255559.5,申请日:2002-11-28)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防止标识被转移二次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揭启覆膜分条防伪标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386902.3,申请日:2014-08-07)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镭射防伪标签及其制造工艺方法。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520198556.6,申请日:2015-04-03)提供一种局部揭开一次性防伪标识,使防伪标再使用一次后便不能再次被使用,同时标识表面设有防指纹防水涂层,能延长标识的使用寿命。但上述专利所列技术大多为仅仅破坏标识本身,而并未破坏全息涂层,抑或破坏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和保密性的需求。

在一次性防伪标签用涂料方面的专利比较少。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510271.1申请日:2014-09-28)提供了一种高剥离力一次性防伪标签涂料组合物,具有高剥离力、高耐擦的特点。

一次性防伪标签的一次性主要体现在揭开后残留图案的破坏,使得该标签无法二次使用以保护商家的权益,而因为各商家产品的种类和贴标的基材以及位置不同,使得部分商家要求揭开后图案的破坏程度较轻(例如整个图案仅5%的面积被破坏),而有些商家要求揭开后的图案破坏程度较重(例如整个图案有95%的面积被破坏)。目前还未有关于揭标后具有破损程度可控的一次性标识或者该种标识所用涂料的相关信息或者资料。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涂料作为涂层的防揭标识在揭标后可以直接破坏全息涂层,能更为有效地防止全息标识被挪用甚至伪造,而且该种防揭标识在揭标后对标识的破坏程度可控,即标识的防揭一次性性能可控,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防揭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按重量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8~29份,甲基丙烯酸树脂58~66份,溶剂5~34份。

进一步的,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3万~5万。

进一步的,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4万~7万。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包括丁酮、正丙酯和乙酯中的两种或三种。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中丁酮的占比为50%~70%。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中正丙酯的占比为20%~30%。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酯的占比为0%~20%。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上述溶剂配比混合各溶剂并倒入搅拌釜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

步骤(2):在所述步骤(1)的搅拌釜中按上述比例加入羟基丙烯酸树脂,搅拌30min;

步骤(3):在所述步骤(2)的搅拌釜中按上述比例加入甲基丙烯酸树脂,搅拌1h;

步骤(4):检测步骤(3)中液体的固含量,得到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液体的固含量为15%~1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涂料作为涂层的防揭标识在揭标后可以直接破坏全息涂层,能更为有效地防止全息标识被挪用甚至伪造,而且该种防揭标识在一次性揭标后对标识的破坏程度可控,即标识的防揭一次性性能可控,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防揭需求;此外,标识破损程度本身亦是一种附加的防伪功能,有助于用户对防揭标识进行辨别和区分。

2、本发明克服了标识产品在基膜非电晕面涂层松紧可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涂料在非电晕的基膜上涂布可以得到性能稳定、破坏程度可控的标识成品,且可根据对标识的防揭一次性的不同要求适当的调节配方以得到多种涂料,不同涂料应用到标识后使该标识在一次性揭标后具有不同的破坏程度,即可以人为的控制标识的防揭一次性性能,由该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剥离值稳定可控的效果。

3、本发明所述的涂料的原料易得,成本低,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按重量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9份,甲基丙烯酸树脂63份,丁酮、正丙酯、乙酯组成的混合溶剂9份。其中丁酮、正丙酯、乙酯的量依次为5份、2份、2份。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3万~5万。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4万~7万。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上述溶剂配比混合丁酮、正丙酯、乙酯三种溶剂共9份,倒入搅拌釜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

步骤(2):在所述步骤(1)的搅拌釜中加入9份羟基丙烯酸树脂,搅拌30min;

步骤(3):在所述步骤(2)的搅拌釜中加入63份甲基丙烯酸树脂,搅拌1h;

步骤(4):检测步骤(3)中液体的固含量为15%,得到涂料;

最后,将制备的涂料进行上机涂布,得到具有破坏程度可控的一次性防揭标识。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按重量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12份,甲基丙烯酸树脂60份,丁酮、正丙酯、乙酯组成的混合溶剂12份。其中丁酮、正丙酯、乙酯的量依次为6份、4份、2份。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3万~5万。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4万~7万。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上述溶剂配比混合丁酮、正丙酯、乙酯三种溶剂共12份,倒入搅拌釜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

步骤(2):在所述步骤(1)的搅拌釜中加入12份羟基丙烯酸树脂,搅拌30min;

步骤(3):在所述步骤(2)的搅拌釜中加入60份甲基丙烯酸树脂,搅拌1h;

步骤(4):检测步骤(3)中液体的固含量为17.5%,得到涂料;

最后,将制备的涂料进行上机涂布,得到具有破坏程度可控的一次性防揭标识。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按重量计算,包括以下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29份,甲基丙烯酸树脂58份,丁酮、正丙酯、乙酯组成的混合溶剂29份。其中丁酮、正丙酯、乙酯的量依次为16份、7份、6份。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3万~5万。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范围为4万~7万。

一种用于防揭标识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上述溶剂配比混合丁酮、正丙酯、乙酯三种溶剂共29份,倒入搅拌釜中,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

步骤(2):在所述步骤(1)的搅拌釜中加入29份羟基丙烯酸树脂,搅拌30min;

步骤(3):在所述步骤(2)的搅拌釜中加入58份甲基丙烯酸树脂,搅拌1h;

步骤(4):检测步骤(3)中液体的固含量为15%,得到涂料;

最后,将制备的涂料进行上机涂布,得到具有破坏程度可控的一次性防揭标识。

将防揭标识膜不具备一次性效果的标识对比例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具有破坏程度可控的一次性防揭标识相对比,结果显示:对比例中标识粘贴揭开后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图案仍然完整保存在基材上,破损程度几乎为零,不具备一次性,二是图案完全被揭走,但保存在了载体上,所以破损程度仍然为零,不具备一次性;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次性防揭标识揭开后有近乎5%的部分被撕掉,具备一次性;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一次性防揭标识揭开后有近乎80%的部分被撕掉,且整个标识各处破坏程度均匀,未有大面积残留现象,具备一次性;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的一次性防揭标识揭开后有近乎95%的部分被撕掉,且整个标识各处破坏程度均匀,未有大面积残留现象,具备一次性。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例子,相关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减少、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