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遮光导电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273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遮光导电胶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遮光导电胶带。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簿、小、轻化,在纯平显示管、电脑显示器、等离子液晶电视和显示器、通讯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电子元件系统中越来越多使用到导电胶带。这种导电胶带通常是采用金属铜箔、金属铝箔或者聚酯纤维导电布为基材,用以在高频传输时遮蔽或隔离电磁波或无限电波的干扰,通常由于其导电胶带本身对导电性能的要求较高,在保证屏蔽性能的同时容易因为导电组分以及胶带厚薄度的原因导致胶带粘接性能下降。

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420684187.7的一种遮光型导电胶带,包括基带,基带上成型有黑色遮光层和一层石墨烯层,并在石墨烯层上沿基带方向成型有平行的若干条条状导电层,而在石墨烯层上部的条状导电层之间则填充有导电胶,所述条状导电层包括一层铜箔层以及位于铜箔层上的一层石墨烯层,而在条状导电层上还涂覆有一层导电胶,并在此导电胶上成型有一层离型膜。

现有的遮光导电胶带还存在着不方便携带,不方便携带物品,容易被压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遮光导电胶带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遮光导电胶带包括粘带和支撑箍,所述的粘带粘接在支撑箍的外侧;所述的粘带包括导电层,遮光层,防水层和胶接层,所述的导电层设置在遮光层,防水层和胶接层的竖向中间位置;所述的遮光层设置在防水层的上部;所述的防水层安装在胶接层的上部;所述的支撑箍包括凸起,支撑箍本体,放置箱,挡板和凹槽,所述的凸起设置在支撑箍本体的内壁上;所述的放置箱通过凹槽插接在支撑箍本体内壁上的凸起处;所述的挡板设置在放置箱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导电层具体采用铜箔层,有利于使得线路更好的连接,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胶接层具体采用导电胶层,有利于增强导电效果,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防水层具体采用玻璃纤维层,有利于防止水进入到胶带包裹的线路内部,对其造成损害。

所述的遮光层具体采用黑色PVC塑料层,有利于增强遮光效果,防止阳光对胶带内部的线路造成影响。

所述的凸起具体设置有四个,相对应的安装在支撑箍本体的内壁上,有利于方便放置盒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的凹槽25设置有四个,分别开设在放置盒23的外壁上,有利于方便携带物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铜箔层和导电胶层的设置,有利于使得线路更好的连接,增强导电效果,通过玻璃纤维层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水进入到胶带包裹的线路内部,对其造成损害,通过黑色PVC塑料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遮光效果,防止阳光对胶带内部的线路造成影响,通过凸起,凹槽,放置盒和挡板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携带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粘带,11-导电层,12-遮光层,13防水层,14-胶接层,2-支撑箍,21-凸起,22-支撑箍本体,23-放置箱,24-挡板,2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遮光导电胶带包括粘带1和支撑箍2,所述的粘带1粘接在支撑箍2的外侧;所述的粘带1包括导电层11,遮光层12,防水层13和胶接层14,所述的导电层11设置在遮光层12,防水层13和胶接层14的竖向中间位置;所述的遮光层12设置在防水层13的上部;所述的防水层13安装在胶接层14的上部;所述的支撑箍2包括凸起21,支撑箍本体22,放置箱23,挡板24和凹槽25,所述的凸起21设置在支撑箍本体22的内壁上;所述的放置箱23通过凹槽25插接在支撑箍本体22内壁上的凸起21处;所述的挡板24设置在放置箱23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导电层11具体采用铜箔层,有利于使得线路更好的连接,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胶接层14具体采用导电胶层,有利于增强导电效果,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防水层13具体采用玻璃纤维层,有利于防止水进入到胶带包裹的线路内部,对其造成损害。

所述的遮光层12具体采用黑色PVC塑料层,有利于增强遮光效果,防止阳光对胶带内部的线路造成影响。

所述的凸起21具体设置有四个,相对应的安装在支撑箍本体22的内壁上,有利于方便放置盒23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的凹槽25设置有四个,分别开设在放置盒23的外壁上,有利于方便携带物品。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要携带物品时将放置箱23上的凹槽25对齐支撑框本体22内壁上的凸起21,将放置箱23插入到支撑框本体22的内部,不使用时将放置箱23从支撑框本体22内抽出即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