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4792发布日期:2019-02-12 23:0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静音胶带,属于胶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中的物件种类不同,性能不同,其材质也不同,我们常常会将不同的物件进行简单的结合以获取更多的利用价值。而胶带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固定或遮蔽的工具,按功效可分为多种。一般由基材和胶黏剂两部分组成,通过粘接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最早的粘着剂来自动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纪,橡胶是粘着剂的主要成份;而现代则广泛应用各种聚合物。粘着剂可以粘住东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连接物品的分子间形成键结,这种键结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

因此,在需要胶带的环境中,一般对胶带的粘合能力有较大的需求,粘合能力则取决于粘结层(粘着剂)的具体组成,虽然粘合层的粘合能力极为重要,但是作为粘合层的载体-基材层的性能也极为关键,如何保护粘合层的性能不受外界影响,如何更好的支持粘合的性能,基材层的材质也尤为重要。

基材层一般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加入适量的辅助材料进行制备的混合物。基材层通常需要具备柔韧性、高强度等性能,但是在某些使用环境中,往往需要特定的效果。

针对传统胶带无法在特定环境中使用的缺点,公开号104003239a公开了环保低噪音胶带生产方法,通过收卷辊压紧压轮充分压制挤出胶带与胶带层间的气体来降低使用时的噪音,而这对加工的机器要求较高,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综合性能高的静音胶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胶带,所述的静音胶带包括基材层,所述的基材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二元乙丙橡胶:100-140份、氯丁橡胶:60-80份、增塑剂:20-40份、硅藻岩:10-30份、岩沥青粉:10-20份、辅助助剂10-20份。

本发明采用了以二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为主要基底物质,并将两者的配比控制在2:1左右,这样氯丁橡胶不仅不会遮掩住二元乙丙橡胶本身具有的耐候性、耐热、耐酸碱、充油性及常温流动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氯丁橡胶本身的性能,两者的优势能进行互补。而硅藻岩的成分本身较为复杂,但是其质地柔软,富含层理,具有极强的材料相容性,而在添加了硅藻岩的复合橡胶,其作为胶带的基材层时,能很好的吸收撕扯时的噪音,大大降低了对环境噪音的产生,不仅满足日常所需,也适合于特定环境中使用。而岩沥青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基材层的使用性能上,通过控制其添加的含量,赋予基材层低温抗裂性,提高基材层的抗疲劳耐久性,极大地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藻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65-75%、cao:1-3%、mgo:2-4%、余量为al2o3。

作为优选,所述岩沥青粉经橡胶油化处理,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3-5%。首先,岩沥青本身的性质较为稳定,本发明通过将其制成粉末,以扩大其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促进物质间的融合,而橡胶油可以辅助提升岩沥青的相融性,同时又能进一步提升橡胶的理化性能。

本发明在合理选用材料配比的同时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静音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前处理:按上述原料进行称取,将硅藻岩先进行超声水洗、酸化处理后抽滤并烘干,再将硅藻岩进行高温处理,然后将硅藻岩用改性剂包覆,在较低温下机械搅拌处理,烘干后得改性硅藻岩;

(2)炼胶:先将二元乙丙橡胶、增塑剂放入密炼机中塑炼4-6min,再加入氯丁橡胶、辅助助剂进行混炼,混炼6-10min后加入改性硅藻岩与岩沥青,继续混炼4-6min后排胶、冷却得混炼胶,机械加工成规格胶带基材层,将胶粘剂固定于基材层表面得胶带成品。

本发明采用高温处理法、超声分散技术对硅藻岩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改性后的硅藻岩成分发生变化,为:sio2:88-92%、al2o3:8-12%(另含极微量的cao和mgo,可忽略不计),并辅助包裹改性剂,以增强基材层的增强力学性能,改性后的硅藻岩表面进一步增加了比表面积,并增强了其对橡胶的吸附性,促进本发明材料之间的相容性,避免出现无机物与有机物不能完全相容而出现的成分不均匀,并赋予基材层更好的耐磨、耐热、以及耐腐蚀特性。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超声水洗的温度为50-70℃,酸化处理采用10-18%的硫酸。水是良好的溶剂,控制水洗的温度,既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降低能溶于水的杂质的溶解性,又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硅藻岩部分脱落。酸洗是进一步扩大sio2的含量占比,以增强硅藻土的物质惰性。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高温处理的温度为420-440℃,较低温度为30-50℃。高温处理的目的就是对硅藻土的预分散处理,增强硅藻土的蓬松性,并蒸出水分,以便于后续步骤的进行。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机械搅拌处理直至改性剂与硅藻岩分散均匀。机械搅拌的时间基本在2h左右,而改性剂能很好的改变硅藻土的表面性能,同时,改性剂也不会混入基材层的成分中,改性剂一般可以选用si69、span80等。

作为优选,所述胶带基材层还可以与玻纤布联用,两者以环氧树脂固化结合。

进一步优选,所述玻纤布的厚度为胶带基材层的1/10-1/8。

进一步优选,玻纤布经汽油洗涤处理。

玻纤布的存在,可以在不失去基材层的韧性的同时,增强力学性能,而汽油能彻底除去玻纤布上的防滑定型剂石蜡,因此增强了基材与粘合剂之间的固化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二元乙丙橡胶与氯丁橡胶的含量控制在大约2:1,两者能协同促进彼此的性能,提升基材层的综合性能。

(2)本发明的硅藻岩质地柔软,富含层理,具有极强的材料相容性,其表面的微纳米孔能很好的吸收撕扯时的噪音,大大降低了对环境噪音的产生。

(3)本发明的岩沥青粉赋予基材层低温抗裂性,提高基材层的抗疲劳耐久性,极大地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强度。

(4)本发明采用高温处理法、超声分散技术对硅藻岩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改变了硅藻岩的成分组成,进一步增加了比表面积,并增强了其对橡胶的吸附性,促进本发明材料之间的相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前处理:按上述原料进行称取,包括二元乙丙橡胶:120份、氯丁橡胶:70份、增塑剂:30份、硅藻岩:20份、岩沥青粉:15份、辅助助剂15份,其中,硅藻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70%、cao:2%、mgo:3%、余量为al2o3,对岩沥青进行橡胶油油化处理,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4%,将硅藻岩先在60℃下进行超声水洗、采用14%的硫酸酸化处理后抽滤并烘干,再将硅藻岩在430℃下高温处理,然后将硅藻岩用改性剂包覆,在40℃下超声机械搅拌处理至改性剂与硅藻岩分散均匀,烘干筛分后得改性硅藻岩;

炼胶:先将二元乙丙橡胶、增塑剂放入密炼机中塑炼5min,再加入氯丁橡胶、辅助助剂进行混炼,混炼8min后加入改性硅藻岩与岩沥青,继续混炼5min后排胶、冷却得混炼胶,机械加工成规格胶带基材层,将胶粘剂固定于基材层表面得胶带成品;

应用:将胶带基材层与玻纤布联用,两者以环氧树脂固化结合,其中玻纤布的厚度为胶带基材层的1/9。

实施例2

前处理:按上述原料进行称取,包括二元乙丙橡胶:100份、氯丁橡胶:60份、增塑剂:20份、硅藻岩:10份、岩沥青粉:10份、辅助助剂10份,其中,硅藻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65%、cao:1%、mgo:2%、余量为al2o3,对岩沥青进行橡胶油油化处理,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3%,将硅藻岩先在50℃下进行超声水洗、采用10%的硫酸酸化处理后抽滤并烘干,再将硅藻岩在420℃下高温处理,然后将硅藻岩用改性剂包覆,在30℃下超声机械搅拌处理至改性剂与硅藻岩分散均匀,烘干筛分后得改性硅藻岩;

炼胶:先将二元乙丙橡胶、增塑剂放入密炼机中塑炼5min,再加入氯丁橡胶、辅助助剂进行混炼,混炼8min后加入改性硅藻岩与岩沥青,继续混炼5min后排胶、冷却得混炼胶,机械加工成规格胶带基材层,将胶粘剂固定于基材层表面得胶带成品;

应用:将胶带基材层与玻纤布联用,两者以环氧树脂固化结合,其中玻纤布的厚度为胶带基材层的1/9。

实施例3

前处理:按上述原料进行称取,包括二元乙丙橡胶:140份、氯丁橡胶:80份、增塑剂:40份、硅藻岩:30份、岩沥青粉:20份、辅助助剂20份,其中,硅藻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75%、cao:3%、mgo:4%、余量为al2o3,对岩沥青进行橡胶油油化处理,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5%,将硅藻岩先在70℃下进行超声水洗、采用18%的硫酸酸化处理后抽滤并烘干,再将硅藻岩在440℃下高温处理,然后将硅藻岩用改性剂包覆,在50℃下超声机械搅拌处理至改性剂与硅藻岩分散均匀,烘干筛分后得改性硅藻岩;

炼胶:先将二元乙丙橡胶、增塑剂放入密炼机中塑炼5min,再加入氯丁橡胶、辅助助剂进行混炼,混炼8min后加入改性硅藻岩与岩沥青,继续混炼5min后排胶、冷却得混炼胶,机械加工成规格胶带基材层,将胶粘剂固定于基材层表面得胶带成品;

应用:将胶带基材层与玻纤布联用,两者以环氧树脂固化结合,其中玻纤布的厚度为胶带基材层的1/9。

实施例4

前处理:按上述原料进行称取,包括二元乙丙橡胶:120份、氯丁橡胶:70份、增塑剂:30份、硅藻岩:20份、岩沥青粉:15份、辅助助剂15份,其中,硅藻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70%、cao:2%、mgo:3%、余量为al2o3,对岩沥青进行橡胶油油化处理,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4%,将硅藻岩先在60℃下进行超声水洗、采用14%的硫酸酸化处理后抽滤并烘干,再将硅藻岩在430℃下高温处理,然后将硅藻岩用改性剂包覆,在40℃下超声机械搅拌处理至改性剂与硅藻岩分散均匀,烘干筛分后得改性硅藻岩;

炼胶:先将二元乙丙橡胶、增塑剂放入密炼机中塑炼4min,再加入氯丁橡胶、辅助助剂进行混炼,混炼6min后加入改性硅藻岩与岩沥青,继续混炼4min后排胶、冷却得混炼胶,机械加工成规格胶带基材层,将胶粘剂固定于基材层表面得胶带成品;

应用:将胶带基材层与玻纤布联用,两者以环氧树脂固化结合,其中玻纤布的厚度为胶带基材层的1/10。

实施例5

前处理:按上述原料进行称取,包括二元乙丙橡胶:120份、氯丁橡胶:70份、增塑剂:30份、硅藻岩:20份、岩沥青粉:15份、辅助助剂15份,其中,硅藻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70%、cao:2%、mgo:3%、余量为al2o3,对岩沥青进行橡胶油油化处理,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4%,将硅藻岩先在60℃下进行超声水洗、采用14%的硫酸酸化处理后抽滤并烘干,再将硅藻岩在430℃下高温处理,然后将硅藻岩用改性剂包覆,在40℃下超声机械搅拌处理至改性剂与硅藻岩分散均匀,烘干筛分后得改性硅藻岩;

炼胶:先将二元乙丙橡胶、增塑剂放入密炼机中塑炼6min,再加入氯丁橡胶、辅助助剂进行混炼,混炼10min后加入改性硅藻岩与岩沥青,继续混炼6min后排胶、冷却得混炼胶,机械加工成规格胶带基材层,将胶粘剂固定于基材层表面得胶带成品;

应用:将胶带基材层与玻纤布联用,两者以环氧树脂固化结合,其中玻纤布的厚度为胶带基材层的1/8。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6岩沥青粉油化处理时的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2%。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7岩沥青粉油化处理时的橡胶油占岩沥青质量的6%。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8仅对硅藻岩进行粉碎处理。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实施例9炼胶时直接将所有原料混合放入密炼机中炼胶。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的原料不含硅藻岩。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的原料不含岩沥青粉。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的规格胶带基材层不与玻纤布联用。

将实施例1-9及对比例1-3的产品进行测试,测试其耐油性、拉伸力和击穿电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9及对比例1-3中产品的性能

同时,还对实施例与对比例获得的产品在1000-1500w电熨斗的反复熨烫处理,除实施例1-3外,其余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