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38264发布日期:2019-03-30 08:27阅读:1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接头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缆接续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缆接头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灌封是将液态聚氨酯复合物用机械或手工方式灌入装有电子元件或线路的器件内,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为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子绝缘材料,这个过程中所用到的液态聚氨酯复合物就是灌封胶。

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由于现在大部分电缆均埋于地下,工作环境差,电缆接头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因老化而产生打火、短路甚至发生爆炸,造成经济的重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电缆接头处均采用防爆盒来提高安全性,而防爆盒内将会灌入灌封胶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公告号为cn10308750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灌封胶,其包括a胶和与其混合使用的b胶,其中a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多元醇200-300份、增塑剂600-1200份、磷酸三酯500-800份、异氰酸酯1500-3000份;其中b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多元醇1000-2000份、增塑剂600-1200份、磷酸三酯500-800份、氯化石蜡-52800-1000份。

这种灌封胶的粘度较低,主要以自身凝固成型为主,其粘结力较差,在老化过程中容易与载体之间产生间隙,进而导致防护效果下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灌封胶,其具有防老化效果好、稳定性强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接头灌封胶,包括a胶和可与其混合使用的b胶,按重量份数计,a胶包括以下组分:蓖麻油150-250份;增塑剂400-600份;磷酸三酯450-600份;异氰酸酯1200-2000份;防老剂100-200份;按重量份数计,b胶包括以下组分:蓖麻油800-1500份;增塑剂400-600份;磷酸三酯450-600份;氯化石蜡600-900份;防老剂100-20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蓖麻油具有良好稳定性、保色性、可挠性、润湿性、润滑性、低温特性、电气特性以及生物特性,以蓖麻油为原料制造的灌封胶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耐水解性以及优良的电绝缘性。

通过添加防老剂,则能够降低灌封胶的老化速度,避免灌封胶与电缆接头之间产生间隙,进而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a胶包括以下组分:蓖麻油150-200份;增塑剂450-550份;磷酸三酯450-500份;异氰酸酯1500-1800份;防老剂140-160份;按重量份数计,b胶包括以下组分:蓖麻油1000-1200份;增塑剂450-550份;磷酸三酯450-500份;氯化石蜡700-800份;防老剂140-160份。

进一步地,所述a胶中的防老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是链断裂型防老剂,其分子结构中有反应性n-h官能团,在抑制氧化过程中通过与聚合物争夺链增长自由基r和ro2以中断链式反应,进而降低灌封胶的氧化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b胶中的防老剂为2-巯基苯并咪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在抑制氧化过程中通过与聚合物争夺链增长自由基r和ro2以中断链式反应,但在氢原子转移到过氧化自由基上时,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分子氢过氧化物生成,2-巯基苯并咪唑可与此氢过氧化物起反应,形成非自由基稳定化合物,进一步降低氧化速度,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之间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防老化的效果。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胶和b胶均包括丙酮90-12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均易溶于丙酮,先将两者溶于丙酮中更有利于其在体系中的分散,而丙酮易挥发,且在丙酮挥发后并不影响灌封胶的凝固效果。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胶和b胶均包括蔗糖酯20-3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蔗糖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提高体系内各个组分的分散性,保证了灌封胶在凝固过程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凝固效果与防老化效果。此外,蔗糖酯易溶于丙酮,在丙酮的挥发过程中,蔗糖酯随丙酮的挥发被带走,从而在蔗糖醇使得组分均匀分散后又能够避免因不参与凝固而影响灌封胶的凝固效果,保证了灌封胶的凝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a胶和b胶中的增塑剂均为柠檬酸三丁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柠檬酸三丁酯具备良好增塑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够协同蔗糖酯的分散作用,进而减少蔗糖酯的用量,保证了蔗糖酯随丙酮的挥发并从体系中充分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灌注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a胶:将蓖麻油、柠檬酸三丁酯、磷酸三脂混合,加热至110-120℃,除水后冷却至20-50℃,然后加入异氰酸酯,最后添加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丙酮、蔗糖酯并搅拌均匀,获得a胶;

(2)制备b胶:将蓖麻油、柠檬酸三丁酯、磷酸三脂混合,加热至110-120℃,除水后加入氯化石蜡,冷却后加入2-巯基苯并咪唑、丙酮、蔗糖酯并搅拌均匀,获得b胶。

(3)混合a胶、b胶:将a胶和b胶混合均匀,倒入模具固化。

进一步地,步骤(3)中,a胶和b胶的重量比为1:1。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是链断裂型防老剂,其分子结构中有反应性n-h官能团,在抑制氧化过程中通过与聚合物争夺链增长自由基r和ro2以中断链式反应,但在氢原子转移到过氧化自由基上时,反应中至少有一个分子氢过氧化物生成,2-巯基苯并咪唑可与此氢过氧化物起反应,形成非自由基稳定化合物,进一步降低氧化速度,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之间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防老化的效果;

2.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和2-巯基苯并咪唑均易溶于丙酮,先将两者溶于丙酮中更有利于其在体系中的分散,而丙酮易挥发,且在丙酮挥发后并不影响灌封胶的凝固效果;

3.蔗糖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提高体系内各个组分的分散性,保证了灌封胶在凝固过程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凝固效果与防老化效果。此外,蔗糖酯易溶于丙酮,在丙酮的挥发过程中,蔗糖酯随丙酮的挥发被带走,从而在蔗糖醇使得组分均匀分散后又能够避免因不参与凝固而影响灌封胶的凝固效果,保证了灌封胶的凝固效果;

4.柠檬酸三丁酯具备良好增塑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够协同蔗糖酯的分散作用,进而减少蔗糖酯的用量,保证了蔗糖酯随丙酮的挥发并从体系中充分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电缆接头灌封胶,包括a胶和可与其混合使用的b胶,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其中,该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a胶:将蓖麻油、增塑剂、磷酸三脂混合,加热至110-120℃,除水后冷却至20-50℃,然后加入异氰酸酯,最后添加防老剂、丙酮、蔗糖酯并搅拌均匀,获得a胶;

(2)制备b胶:将蓖麻油、增塑剂、磷酸三脂混合,加热至110-120℃,除水后加入氯化石蜡,冷却后加入防老剂、丙酮、蔗糖酯并搅拌均匀,获得b胶。

(3)混合a胶、b胶:将a胶和b胶以重量比为1:1混合均匀,倒入模具固化。

其中,a胶中的防老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b胶中的防老剂为2-巯基苯并咪唑,a胶和b胶中的增稠剂均为柠檬酸三丁酯。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其中,a胶和b胶中的防老剂均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其中,a胶和b胶中的防老剂均为2-巯基苯并咪唑。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其中,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a胶和b胶的组分如表1所示。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老化性能检测:通过紫外光(400nm)照射样品60min,测试黄变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固化后性能检测:对样品进行抗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表1-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