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70128发布日期:2019-09-13 20:5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的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酸化、盐碱化、元素失衡、流失及污染等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土地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其重要指标之一,土壤酸化加速了土壤酸度的提高、造成大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下降,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降低,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酸性土壤在我国表现出强度高、面积大、分布广等特性,就目前来看还是以分布在长江以南热带、亚热带两大地区为主。大部分酸性地区土壤ph值范围在4.5~5.5之间,属于强酸段,而酸化更为严重的地区ph值甚至小于4.5。而且酸化面积及酸化强度仍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提升耕地土壤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和恢复。

土壤酸化的原因:自然酸化,自然环境下的酸化原因主要包括强烈的风化作用、酸性硫酸盐土、土壤母质中碱性阳离子的缺乏和自然降雨。土壤酸化本身是一个持续性的自然过程,受成土母岩的影响,在雨水淋溶冲刷作用下,使盐基钙离子等流失。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降雨引起土壤中碱基化合物(主要为钙和镁)大量淋失,土壤交换性氢及铝含量大量增加,使土壤变酸。此外土壤中的由于微生物活动而分解有机质产生的有机酸和co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同时分泌的酸性物质以及土壤微生物自身代谢活动产生的有机酸,均可导致土壤的自然酸化;人为酸化,土壤在酸雨的长期作用下,不仅土壤ph值逐渐降低,而且还导致土壤阳离子如ca2+、mg2+的流失,进而整个土壤的离子平衡都遭到破坏,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也有较大危害,而且全国酸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其作为土壤退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已严重影响着作物的生长。综述了自然与人为情况的两大酸化原因以及酸化对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等的危害。最后从酸雨沉降的控制、土壤改良剂的使用、生物及农业措施等方面提出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与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40~60份酶化壳聚糖液,5~8份混合菌液,10~20份改性稻壳纤维,3~5份生物碱,3~5份磷脂,10~20份聚烯丙胺。

所述生物碱为麻黄碱,益母草碱或秋水仙碱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牛奶磷脂或蛋黄磷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酶化壳聚糖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1~2份壳聚糖,0.01~0.02份壳聚糖酶,100~120份水。

所述混合菌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20~30份预处理火山灰,1~2份巴氏芽孢杆菌,1~2份甘油,1~2份聚乙二醇,40~60份水,5~8份尿素。

所述预处理火山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10~20份火山灰,20~30份盐酸,30~40份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改性稻壳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30~40份预处理稻壳纤维,60~80份盐酸,60~80份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预处理稻壳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20~30份稻壳纤维,2~3份沼液,1~2份蔗糖,30~40份水,10~20份硝酸铁溶液。

所述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处理壳聚糖;

(2)处理火山灰;

(3)制备混合菌液;

(4)处理稻壳纤维;

(5)将步骤(4)所得物进一步处理;

(6)混料;

(7)检测。

所述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的制备步骤为:

(1)将壳聚糖与水混合,静置溶胀后,加热搅拌溶解,降温,再加入壳聚糖酶,恒温处理,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将火山灰与盐酸混合浸泡,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浸泡,过滤,洗涤,干燥,得预处理火山灰,在使用过程中,预处理火山灰颗粒丰富的孔隙有利于负载体系中的巴氏芽孢杆菌,使得巴氏芽孢杆菌能充分进入预处理火山灰颗粒中并得到有效的保护,延长了巴氏芽孢杆菌的寿命,从而使得产品的使用寿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混合发酵,得混合菌液,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巴氏芽孢杆菌可将尿素分解,并产生碳酸根离子,而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性土壤中氢离子结合,并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在白天光照土壤受热后,可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的消耗,可起到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而水可直接提供给植物利用,而二氧化碳从土壤中释放,从而丰富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空气和水分渗透进入土壤,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增大了土壤的孔隙率,平衡土壤中可溶性盐的含量,有利于土壤中的巴氏芽孢杆菌的进一步作用,有效修复酸性土壤,其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与原料中的聚烯丙胺作用,聚烯丙胺与二氧化碳作用,使得聚烯丙胺交联,对土壤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4)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混合发酵,接着加入硝酸铁溶液,接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8~8.1,搅拌混合,过滤,干燥,逐级升温炭化,接着用高温高压水蒸汽处理,干燥,球磨,得预处理稻壳纤维,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利用发酵提升纤维的渗透性能,接着通过加入硝酸铁溶液,由于进入纤维的细菌细胞壁表面带负电荷,能够吸引带正电荷的铁离子,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使得进入纤维的铁离子沉淀,接着在高温炭化过程中,体系中的氢氧化铁失水,生成的氧化铁,随着体系温度的逐渐升高,生的氧化铁能够被体系中的炭质还原成单质铁,随后在高温高压水蒸汽的的条件下,纤维中沉积的单质铁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接着在球磨过程中,由于球磨珠中含有铁,能够在球磨过程中提供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得到的纤维孔隙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使得炭化后的到稻壳纤维中的孔隙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5)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盐酸混合超声,静置,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改性稻壳纤维,在此过程中,预处理稻壳纤维经过酸浸,使得预处理稻壳纤维中四氧化三铁得到有效的去除,随后经过充分的碱浸,有效去除稻壳纤维中的硅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预处理稻壳纤维孔隙,孔隙的提升使得土壤的透气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6)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改性稻壳纤维,生物碱,磷脂和聚烯丙胺搅拌混合,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所述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的制备过程为:

(1)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10~20min,静置溶胀3~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0~95℃,转速为500~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40~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400~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40~60min后,升温至90~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将火山灰与质量分数为20~30%的盐酸置于单口烧瓶中,于转速为400~6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2~3h后,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质量分数为2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转速为600~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1~2h后,过滤,得2号滤渣,接着用去离子水将2号滤渣洗涤至3~5次,接着将2号滤渣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05~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火山灰;

(3)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置于1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28~32℃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3~5天,得混合菌液;

(4)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置于2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2~35℃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3~5天,接着加入质量分数为10~20%的硝酸铁溶液,接着向2号发酵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8~8.1,于转速为600~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40~60min后,过滤,得1号滤饼,接着将1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05~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1号滤饼,接着将干燥1号滤饼炭化炉中,并以60~90ml/min速率向炉内充入氮气,以10~15℃/min速率升温至850~950℃,于温度为850~950℃条件下,炭化2~3h后,随炉降至室温,得炭化料,接着将炭化料置于反应釜中,随后向反应釜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于温度为280~320℃,压力为1.8~2.1mpa条件下,处理2~3h后,得处理料,接着讲处理料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05~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处理料,接着将干燥处理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40~60min,得预处理稻壳纤维;

(5)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质量分数为20~30%的盐酸置于三口烧瓶中,接着将三口烧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于超声频率为55~75khz条件下,混合超声40~60min后,静置2~3h后,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质量分数为30~3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转速为500~7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1~2后,静置2~3h后,过滤,得3号滤饼,接着用去离子水将3号滤饼洗涤5~8次,随后将洗涤后的3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05~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稻壳纤维;

(6)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改性稻壳纤维,生物碱,磷脂和聚烯丙胺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000~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40~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添加混合菌液,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预处理火山灰颗粒丰富的孔隙有利于负载体系中的巴氏芽孢杆菌,使得巴氏芽孢杆菌能充分进入预处理火山灰颗粒中并得到有效的保护,延长了巴氏芽孢杆菌的寿命,从而使得产品的使用寿命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巴氏芽孢杆菌可将尿素分解,并产生碳酸根离子,而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性土壤中氢离子结合,并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在白天光照土壤受热后,可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的消耗,可起到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而水可直接提供给植物利用,而二氧化碳从土壤中释放,从而丰富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空气和水分渗透进入土壤,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增大了土壤的孔隙率,平衡土壤中可溶性盐的含量,有利于土壤中的巴氏芽孢杆菌的进一步作用,有效修复酸性土壤,其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与原料中的聚烯丙胺作用,聚烯丙胺与二氧化碳作用,使得聚烯丙胺交联,对土壤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2)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利用发酵提升纤维的渗透性能,接着通过加入硝酸铁溶液,由于进入纤维的细菌细胞壁表面带负电荷,能够吸引带正电荷的铁离子,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使得进入纤维的铁离子沉淀,接着在高温炭化过程中,体系中的氢氧化铁失水,生成的氧化铁,随着体系温度的逐渐升高,生的氧化铁能够被体系中的炭质还原成单质铁,随后在高温高压水蒸汽的的条件下,纤维中沉积的单质铁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接着在球磨过程中,由于球磨珠中含有铁,能够在球磨过程中提供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得到的纤维孔隙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使得炭化后的到稻壳纤维中的孔隙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其次,预处理稻壳纤维经过酸浸,使得预处理稻壳纤维中四氧化三铁得到有效的去除,随后经过充分的碱浸,有效去除稻壳纤维中的硅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预处理稻壳纤维孔隙,孔隙的提升使得土壤的透气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制作的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的各指标的测试方法如下:

改良效果:选取ph值为4.9的试验田,并分成若干等分;检测不同试件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并用环刀法测定改良后的土壤容重,用酸度计法检测测定改良后的ph值,记录变化结果。

实例1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

所述生物碱为麻黄碱。

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0份火山灰,30份盐酸,4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火山灰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单口烧瓶中,于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3h后,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2h后,过滤,得2号滤渣,接着用去离子水将2号滤渣洗涤至5次,接着将2号滤渣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火山灰;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30份预处理火山灰,2份巴氏芽孢杆菌,2份甘油,2份聚乙二醇,60份水,8份尿素,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置于1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2℃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得混合菌液;

(4)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稻壳纤维,3份沼液,2份蔗糖,40份水,20份硝酸铁溶液,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置于2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5℃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接着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铁溶液,接着向2号发酵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后,过滤,得1号滤饼,接着将1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1号滤饼,接着将干燥1号滤饼炭化炉中,并以90ml/min速率向炉内充入氮气,以15℃/min速率升温至950℃,于温度为950℃条件下,炭化3h后,随炉降至室温,得炭化料,接着将炭化料置于反应釜中,随后向反应釜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于温度为320℃,压力为2.1mpa条件下,处理3h后,得处理料,接着讲处理料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处理料,接着将干燥处理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60min,得预处理稻壳纤维;

(5)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40份预处理稻壳纤维,80份盐酸,8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三口烧瓶中,接着将三口烧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于超声频率为75khz条件下,混合超声60min后,静置3h后,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转速为7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2后,静置3h后,过滤,得3号滤饼,接着用去离子水将3号滤饼洗涤8次,随后将洗涤后的3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稻壳纤维;

(6)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改性稻壳纤维,生物碱,磷脂和聚烯丙胺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实例2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

所述生物碱为麻黄碱。

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稻壳纤维,3份沼液,2份蔗糖,40份水,20份硝酸铁溶液,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置于2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5℃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接着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铁溶液,接着向2号发酵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后,过滤,得1号滤饼,接着将1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1号滤饼,接着将干燥1号滤饼炭化炉中,并以90ml/min速率向炉内充入氮气,以15℃/min速率升温至950℃,于温度为950℃条件下,炭化3h后,随炉降至室温,得炭化料,接着将炭化料置于反应釜中,随后向反应釜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于温度为320℃,压力为2.1mpa条件下,处理3h后,得处理料,接着讲处理料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处理料,接着将干燥处理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60min,得预处理稻壳纤维;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40份预处理稻壳纤维,80份盐酸,8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三口烧瓶中,接着将三口烧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于超声频率为75khz条件下,混合超声60min后,静置3h后,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转速为7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2后,静置3h后,过滤,得3号滤饼,接着用去离子水将3号滤饼洗涤8次,随后将洗涤后的3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稻壳纤维;

(4)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将酶化壳聚糖液,改性稻壳纤维,生物碱,磷脂和聚烯丙胺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5)产品性能检测。

实例3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

所述生物碱为麻黄碱。

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0份火山灰,30份盐酸,4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火山灰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单口烧瓶中,于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3h后,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2h后,过滤,得2号滤渣,接着用去离子水将2号滤渣洗涤至5次,接着将2号滤渣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火山灰;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30份预处理火山灰,2份巴氏芽孢杆菌,2份甘油,2份聚乙二醇,60份水,8份尿素,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置于1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2℃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得混合菌液;

(4)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稻壳纤维,生物碱,磷脂和聚烯丙胺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5)产品性能检测。

实例4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

所述生物碱为麻黄碱。

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0份火山灰,30份盐酸,4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火山灰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单口烧瓶中,于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3h后,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2h后,过滤,得2号滤渣,接着用去离子水将2号滤渣洗涤至5次,接着将2号滤渣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火山灰;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30份预处理火山灰,2份巴氏芽孢杆菌,2份甘油,2份聚乙二醇,60份水,8份尿素,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置于1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2℃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得混合菌液;

(4)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稻壳纤维,3份沼液,2份蔗糖,40份水,20份硝酸铁溶液,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置于2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5℃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接着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铁溶液,接着向2号发酵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后,过滤,得1号滤饼,接着将1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1号滤饼,接着将干燥1号滤饼炭化炉中,并以90ml/min速率向炉内充入氮气,以15℃/min速率升温至950℃,于温度为950℃条件下,炭化3h后,随炉降至室温,得炭化料,接着将炭化料置于反应釜中,随后向反应釜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于温度为320℃,压力为2.1mpa条件下,处理3h后,得处理料,接着讲处理料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处理料,接着将干燥处理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60min,得预处理稻壳纤维;

(5)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40份预处理稻壳纤维,80份盐酸,8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三口烧瓶中,接着将三口烧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于超声频率为75khz条件下,混合超声60min后,静置3h后,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转速为7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2后,静置3h后,过滤,得3号滤饼,接着用去离子水将3号滤饼洗涤8次,随后将洗涤后的3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稻壳纤维;

(6)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5份磷脂,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改性稻壳纤维,生物碱,磷脂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实例5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

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0份火山灰,30份盐酸,4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火山灰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单口烧瓶中,于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3h后,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2h后,过滤,得2号滤渣,接着用去离子水将2号滤渣洗涤至5次,接着将2号滤渣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火山灰;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30份预处理火山灰,2份巴氏芽孢杆菌,2份甘油,2份聚乙二醇,60份水,8份尿素,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置于1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2℃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得混合菌液;

(4)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稻壳纤维,3份沼液,2份蔗糖,40份水,20份硝酸铁溶液,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置于2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5℃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接着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铁溶液,接着向2号发酵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后,过滤,得1号滤饼,接着将1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1号滤饼,接着将干燥1号滤饼炭化炉中,并以90ml/min速率向炉内充入氮气,以15℃/min速率升温至950℃,于温度为950℃条件下,炭化3h后,随炉降至室温,得炭化料,接着将炭化料置于反应釜中,随后向反应釜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于温度为320℃,压力为2.1mpa条件下,处理3h后,得处理料,接着讲处理料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处理料,接着将干燥处理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60min,得预处理稻壳纤维;

(5)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40份预处理稻壳纤维,80份盐酸,8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三口烧瓶中,接着将三口烧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于超声频率为75khz条件下,混合超声60min后,静置3h后,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转速为7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2后,静置3h后,过滤,得3号滤饼,接着用去离子水将3号滤饼洗涤8次,随后将洗涤后的3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稻壳纤维;

(6)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磷脂,20份聚烯丙胺,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改性稻壳纤维,磷脂和聚烯丙胺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实例6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20份聚烯丙胺。

所述生物碱为麻黄碱。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0份火山灰,30份盐酸,4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火山灰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单口烧瓶中,于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3h后,过滤,得1号滤渣,接着将1号滤渣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浸泡2h后,过滤,得2号滤渣,接着用去离子水将2号滤渣洗涤至5次,接着将2号滤渣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预处理火山灰;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30份预处理火山灰,2份巴氏芽孢杆菌,2份甘油,2份聚乙二醇,60份水,8份尿素,将预处理火山灰,巴氏芽孢杆菌,甘油,聚乙二醇,水,尿素置于1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2℃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得混合菌液;

(4)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稻壳纤维,3份沼液,2份蔗糖,40份水,20份硝酸铁溶液,将稻壳纤维,沼液,蔗糖,水置于2号发酵釜中,于温度为35℃条件下,搅拌混合发酵5天,接着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铁溶液,接着向2号发酵釜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1,于转速为8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后,过滤,得1号滤饼,接着将1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1号滤饼,接着将干燥1号滤饼炭化炉中,并以90ml/min速率向炉内充入氮气,以15℃/min速率升温至950℃,于温度为950℃条件下,炭化3h后,随炉降至室温,得炭化料,接着将炭化料置于反应釜中,随后向反应釜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汽,于温度为320℃,压力为2.1mpa条件下,处理3h后,得处理料,接着讲处理料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干燥处理料,接着将干燥处理料置于球磨机中球磨60min,得预处理稻壳纤维;

(5)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40份预处理稻壳纤维,80份盐酸,80份氢氧化钠溶液,将预处理稻壳纤维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置于三口烧瓶中,接着将三口烧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于超声频率为75khz条件下,混合超声60min后,静置3h后,过滤,得2号滤饼,接着将2号滤饼与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转速为7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2后,静置3h后,过滤,得3号滤饼,接着用去离子水将3号滤饼洗涤8次,随后将洗涤后的3号滤饼置于烘箱中,于温度为11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稻壳纤维;

(6)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8份混合菌液,20份改性稻壳纤维,5份生物碱,20份聚烯丙胺,将酶化壳聚糖液,混合菌液,改性稻壳纤维,生物碱和聚烯丙胺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对比例

一种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为的原料:60份酶化壳聚糖液,20份稻壳纤维。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2份壳聚糖,0.02份壳聚糖酶,120份水,将壳聚糖与水置于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20min,静置溶胀5h后,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60min后,降温至35℃,再向烧杯中加入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60min后,升温至95℃灭酶,得酶化壳聚糖液;

(6)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60份酶化壳聚糖液,20份稻壳纤维,将酶化壳聚糖液,稻壳纤维置于混料机中,于转速为1100r/min条件下,搅拌混合60min,即得多功能酸性土壤微生物改良剂;

(7)产品性能检测。

性能检测表: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实例1,实例2,实例4和对比例对比,巴氏芽孢杆菌可将尿素分解,并产生碳酸根离子,而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性土壤中氢离子结合,并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在白天光照土壤受热后,可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的消耗,可起到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而水可直接提供给植物利用,而二氧化碳从土壤中释放,从而丰富土壤孔隙结构,有利于空气和水分渗透进入土壤,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增大了土壤的孔隙率,平衡土壤中可溶性盐的含量,有利于土壤中的巴氏芽孢杆菌的进一步作用,有效修复酸性土壤,其次,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与原料中的聚烯丙胺作用,聚烯丙胺与二氧化碳作用,使得聚烯丙胺交联,对土壤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在此过程中,预处理稻壳纤维经过酸浸,使得预处理稻壳纤维中四氧化三铁得到有效的去除,随后经过充分的碱浸,有效去除稻壳纤维中的硅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预处理稻壳纤维孔隙,孔隙的提升使得土壤的透气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