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1149发布日期:2020-02-28 07:0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贴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



背景技术:

玻璃贴膜指涂覆于玻璃表面的薄膜,具有对玻璃形成防护和改善玻璃透光的使用效果,在现有市场上,存在一种可调节进光量的玻璃贴膜,该种贴膜利用了变光玻璃的原理,在玻璃贴膜制备的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光致变色物质(如卤化银),该变色物质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形成不同程度的分解或还原,从而达到变色作用,并在变色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强度的光照反射,从而改变玻璃贴膜本体的进光量,广泛应用与汽车和建筑领域;

但是,上述玻璃贴膜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卤化银在进行分解和复原的过程中其速度均较为缓慢,无法快速的完成不同光照状态下进光量的调节,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卤化银大多以渗入玻璃贴膜内部,或涂覆与玻璃贴膜表面的形式存在,在使用时卤化银会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在分解的过程中容易因氧化而出现老化的现象,影响整体玻璃贴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以解决现有的玻璃贴膜在使用时存在调节速度较慢,以及变色物质的氧化作用容易影响的玻璃贴膜使用寿命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本实用新型构建了多层膜复合式结构的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且该玻璃贴膜在使用时贴合于玻璃表面。

2、上述玻璃贴膜依次包括:离型膜、胶层、第一透明基层、光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基层;所述胶层包括安装胶层和连接胶层,所述安装胶层位于离型膜和第一透明基层之间,所述连接胶层位于第一透明基层和第二透明基层之间;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分别位于第一透明基层和第二透明基层的一侧,且双层光致变色层内均含有多孔球、光致变色物质和涂覆剂。

还包括耐磨层和抗静电薄膜,所述耐磨层设置于第二透明基层的一侧,所述抗静电薄膜粘贴于耐磨层的一侧。

还包括剥离胶层、强力胶层和抗撕裂层,所述剥离胶层和强力胶层分别位于离型膜的两侧,所述抗撕裂层嵌入于胶层的内部。

3、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a)制备透明基层,该透明基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层和第二透明基层;

(b)制备变色剂,以醇类物质作为溶剂,向溶剂内添加多孔球和光致变色物质,利用多孔球吸附光致变色物质,吸附后加入涂覆剂,从而混合形成变色剂;

(c)制备光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层由步骤(b)中的变色剂涂覆形成;

(d)涂胶处理,涂胶时包括安装胶层和连接胶层,并且可在胶层内嵌入弹性纤维网;

(e)加固处理,在第二透明基层的另一侧固定粘贴柔性纳米纤维,以此形成耐磨层,并在耐磨层的表面粘贴抗静电薄膜。

(f)安装处理,利用离型膜直接安装,或者在离型膜的一侧涂抹强力胶后再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玻璃贴膜内的变色结构,采用了以光致变色微球的结构形式达到变色效果,从而有效保证了该玻璃贴膜对进光量的调节作用,相对于传统的仅添加光致变色物质的方式而言,光致变色微球的热稳性能更好,一方面提高了该玻璃贴膜进行可逆光致变色时的速度,从而加快了玻璃贴膜对进光量调节的速度,另一方面使得该玻璃贴膜的变色性能更加稳定,从而有效延长该玻璃贴膜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夹心式防护结构,利用两个透明基层分别限定于光致变色层的两侧,从而对光致变色层形成双向防护,避免光致变色层直接与外环境空气接触,以此进一步提高玻璃贴膜的使用寿命,另外,上述两个透明基层均采用无色透明膜片,从而有效避免透明基层的设置对光致变色层的变色性能造成影响。

(3)本实用新型增设加固结构,该结构包括柔性纳米纤维构成的耐磨层和抗静电薄膜,其中柔性纳米纤维具有一定的韧性,从而对透明基层形成良好的柔性防护,使得整体玻璃贴膜的抗压性和耐磨性被大大提高,从而有效降低该玻璃贴膜磨损或破碎的几率;而抗静电薄膜则能有效提高该玻璃贴膜的静电屏蔽效果,避免因静电作用而在玻璃贴膜的表面粘附较多的灰尘。

(4)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弹性纤维网的设置使得玻璃贴膜本身的抗撕裂性进一步提高,并且配合强力胶层避免玻璃破碎后出现飞溅现象,从而提高整体玻璃贴膜的安全防护效果;另外,强力胶层与玻璃贴膜基层之间还设有剥离胶层,能有效实现强力胶层的玻璃,使得玻璃碎渣从玻璃贴膜基层上脱离下来,从而使整体玻璃贴膜基层能够回收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离型膜、2-胶层、a-安装胶层、b-连接胶层、3-第一透明基层、4-光致变色层、5-第二透明基层、6-耐磨层、7-抗静电薄膜、8-剥离胶层、9-强力胶层、10-抗撕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图1-图3为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构建了多层膜复合式结构的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且该玻璃贴膜在使用时贴合于玻璃表面。

实施例1

2、由图1可知,上述玻璃贴膜依次包括:离型膜1、胶层2、第一透明基层3、光致变色层4和第二透明基层5;胶层2包括安装胶层a和连接胶层b,安装胶层a位于离型膜1和第一透明基层3之间,连接胶层b位于第一透明基层3和第二透明基层5之间;光致变色层4为双层结构,双层光致变色层4分别位于第一透明基层3和第二透明基层5的一侧,且双层光致变色层4内均含有多孔球、光致变色物质和涂覆剂。

优选的,离型膜1的厚度为10-100μm,且离型膜1采用pet薄膜。

优选的,胶层2采用聚氨酯类胶粘剂,且胶层2的厚度为5-30μm,连接胶层b内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玻璃贴膜对紫外线的吸收效果。

优选的,第一透明基层3和第二透明基层5均采用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中的一种,且第一透明基层3和第二透明基层5的厚度均为8-300μm,上述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均为无色透明膜片,避免对光致变色层4的变色性能造成影响。

实施例2

由图2可知,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二透明基层5的一侧还增设了耐磨层6和抗静电薄膜7,耐磨层6设置于第二透明基层5和抗静电薄膜7之间。

优选的,耐磨层6为柔性纳米纤维构成,厚度为10-20μm,柔性纳米纤维具有一定的韧性,从而对透明基层形成良好的柔性防护,使得整体玻璃贴膜的抗压性和耐磨性被大大提高,从而有效降低该玻璃贴膜磨损或破碎的几率。

实施例3

由图3可知,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有剥离胶层8、强力胶层9和抗撕裂层10,剥离胶层8和强力胶层9分别位于离型膜1的两侧,抗撕裂层10嵌入于胶层2的内部。

优选的,剥离胶层8为透明硅胶涂层,且厚度为30-50μm,使得离型膜1以及强力胶层9等膜层能被有效剥离,从而使玻璃贴膜的整体基层结构能形成有效的回收利用。

优选的,抗撕裂层10为弹性纤维网,且厚度为3-10μm,抗撕裂层10共设有两层,分别嵌入于安装胶层a和连接胶层b的内部,使得整体玻璃贴膜的抗撕裂性被进一步提高,从而有效提高贴膜本身的防护作用。

3、可调节进光量式玻璃贴膜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a)制备透明基层,在上述限定范围内选取一组透明基层,第一透明基层3选用聚碳酸酯薄膜,厚度为150μm;第二透明基层5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厚度为200μm;

(b)制备变色剂,以醇类物质作为溶剂,向溶剂内添加多孔球和光致变色物质,加热搅拌,使得多孔球快速吸附光致变色物质,吸附一定时间后向溶剂内添加碳酸酯作为涂覆剂,并加热使碳酸酯溶于溶剂中,随着碳酸酯的融化,使得碳酸酯包覆与多孔球表面,从而混合形成变色剂;

其中多孔球采用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光致变色物质与醇类溶剂之间按1-10:30-100的比例进行混合;光致变色物质与多孔球之间按1:10-50进行混合;碳酸酯涂覆剂与多孔球之间按照20-30:1进行混合,上述比例均为质量比。

上述过程中多孔球吸附光致变色物质后形成光致变色微球,同时在光致变色物质的特性下具有良好的变色效果,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直接添加光致变色物质的方式而言,上述方式中所形成的光致变色微球的热稳性能更好,一方面提高了该玻璃贴膜进行可逆光致变色时的速度,另一方面使得该玻璃贴膜的变色性能更加稳定,从而有效延长该玻璃贴膜的使用寿命;

另外,碳酸酯的包覆还能进一步提高光致变色微球抗紫外老化的性能。

(c)制备光致变色层,将步骤(b)中制成的变色剂均匀涂覆于第一透明基层3和第二透明基层5的一侧,自然风干8-10min,待醇类溶剂挥发后形成光致变色层4;

(d)涂胶处理,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步骤3所形成的两层光致变色层4的一侧均匀涂上聚氨酯类胶粘剂,且涂抹厚度为15μm,从而形成两层连接胶层b,两层连接胶层b相互粘接,实现第一透明基层3与第二透明基层5的连接;在第一透明基层3的另一侧均匀涂上厚度为20μm的聚氨酯类胶粘剂,从而形成安装胶层a,并利用该安装胶层a实现离型膜1的安装;对于实施例3,在进行安装胶层a和连接胶层b的涂抹时,将弹性纤维网嵌入对应胶层内,以形成抗撕裂层10,而弹性纤维网为多孔式结构,从而保证聚氨酯类胶粘剂在涂抹时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e)加固处理,在第二透明基层5的另一侧固定粘贴柔性纳米纤维,以此形成耐磨层6,并在耐磨层6的表面粘贴抗静电薄膜7。

(f)安装处理,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利用离型膜1直接进行玻璃贴膜的安装;对于实施例3,在离型膜1的一侧侧涂抹强力胶,以形成强力胶层9后再进行玻璃贴膜的安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