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1693发布日期:2021-05-21 08:4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2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49590号的优先权权益,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结合在此。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和折叠特性并且允许在必要时对部件的损坏最小化的同时易于返工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和液晶显示装置(lcd)之类的各种显示装置具有设置在其前部的盖构件,以防止显示装置由于外部撞击或类似情况而损坏。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和盖构件通过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膜或oca树脂之类的粘合构件彼此结合。然而,在结合过程中,可能会在结合表面上产生气泡或者可能包括异物,并且可能会出现各种结合缺陷,诸如结合位置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返工以分离结合的部件。因此,正在积极地研究用于分离藉由粘合剂结合的部件的返工方法或可返工粘合剂。

此外,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已经迅速成为下一代显示装置,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通过将显示装置的玻璃基板替换为柔性基板而被薄型地制造,从而实现柔性特性,并且能够即使在显示装置折叠时仍能够保持显示性能。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允许易于返工并且减小折叠应力的用于新型粘合剂构件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执行返工工序,粘合剂优选地具有在室温附近的粘附力高并且在返工温度下粘附力迅速降低的特性。然而,在公知的可返工粘合剂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粘附力趋于逐渐降低,并且在低于返工温度的温度下粘附力显著降低,导致粘附可靠性劣化。

此外,传统的可返工粘合剂通过引入发泡材料或热膨胀材料以在高温下使发泡材料发泡的方式,或通过诱导热膨胀材料的膨胀来降低粘附力的方式来实现可返工特性。然而,发泡或膨胀需要在非常高的温度(100℃)下加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显示装置的部件在返工工序中被损坏。此外,难以控制发泡特性和热膨胀特性,并且在返工温度之前发生起泡或膨胀,由此在应保持高粘附性的温度范围内降低了粘附性。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发明人已经发明了能够在每个温度范围内容易地控制粘附力的可变粘附膜,从而允许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和易于返工。

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具有以下特性的可变粘附膜来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并且允许易于返工的显示装置,可变粘附膜的特性为在需要粘附可靠性的温度范围内,粘附力不会劣化并且高度地保持在某一水平或更高水平,而在返工温度范围内,粘附力迅速降低。此外,当由于在盖构件的上部出现裂缝或划痕而需要更换时,本公开内容旨在通过仅更换盖构件而不是整个面板来降低成本并增加便利性。本公开内容要实现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藉由使用能够容易地减轻折叠应力的可变粘合剂而具有优异的折叠特性同时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显示质量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提到的其他目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可变粘合剂层;和设置在可变粘合剂层上的盖构件,其中所述可变粘合剂层包括嵌段共聚物和增塑剂混合物,其中所述增塑剂混合物具有60℃至80℃的低临界溶解温度。

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包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他详细事项。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和盖构件通过可变粘合剂层彼此结合,所述可变粘合剂层包括嵌段共聚物和具有60℃至80℃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增塑剂混合物。增塑剂混合物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相分离,从而显著降低可变粘合剂层的粘附性。因此,由于在等于或高于增塑剂混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粘附力显著降低,因此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具有易于返工的优点。此外,由于增塑剂混合物在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以单相存在,因此在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可变粘合剂层的粘附力保持较高,从而提供了具有优异的粘附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即,可变粘合剂层的特征在于使根据温度的粘附梯度最小化并表现出开-关功能。具体而言,可变粘合剂层在低于增塑剂混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具有粘附性(开启模式),而在等于或高于增塑剂混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没有粘附性(关闭模式)。因此,本公开内容的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当发生粘附缺陷或需要更换盖构件时,在不损坏部件的情况下容易进行返工,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并增加便利性。

本公开内容的可变粘合剂层在包括低温、室温和高温的宽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低模量特性,因此,在折叠显示装置时能够容易地减轻折叠应力。因此,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容易地实现为可折叠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效果不限于以上示例的内容,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更多种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用于解释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的相分离行为的可变粘合剂层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和根据比较例a和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的每一者的剪切储能模量g’作为温度的函数的图;和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和根据比较例a和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的每一者的粘附性作为温度的函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优点和特点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点的方法通过参照下面与附图一起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更加清楚。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在此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将以各种形式实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公开内容及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因此,本公开内容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为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在附图中示出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数量等仅仅是示例,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参考标记一般表示相似的元件。此外,在本公开内容下面的描述中,可省略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解释,以避免不必要地使本公开内容的主题模糊不清。在此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和“由……构成”之类的术语一般旨在允许添加其他部件,除非这些术语使用了术语“仅”。任何单数形式的指代可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

即使没有明确说明,部件仍被解释为包含通常的误差范围。

当使用诸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邻近……”之类的术语描述两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在这两个部分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部分,除非这些术语使用了术语“紧接”或“直接”。

当一元件或层设置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另外的元件或另外的层可直接插置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在它们之间。

尽管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是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因此,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内,下面提到的第一部件可以是第二部件。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参考标记一般表示相似的元件。

为了便于描述而显示出图中所示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所示出的部件的尺寸和厚度。

本公开内容各实施方式的特征可彼此部分或整体地组合或结合并且可在技术上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和操作,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可彼此独立实施,或者彼此结合地实施。

在描述本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室温是指15℃至25℃。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光学控制层120、可变粘合剂层130和盖构件140。

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是其中设置有多个像素以显示图像的区域。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发光区域的像素和用于驱动像素的驱动电路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中。非显示区域被设置为围绕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并且是设置用于驱动设置在显示区域中的像素和驱动电路的各种线、驱动器ic、印刷电路板和类似者的区域。诸如栅极驱动器ic和数据驱动器ic之类的各种ic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同时,如上所述,驱动器ic、印刷电路板和类似者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并且驱动器ic、印刷电路板和类似者需要预定的区域。

例如,显示面板11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110,其包括液晶层并且通过调节液晶的透光率来显示图像。作为另一示例,显示面板110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其包括有机发光层并且通过使用从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与液晶显示面板110不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是不需要单独的光源的自发光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薄且具有优异的柔性。同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有利于通过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折叠应力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将显示面板110和盖构件140结合来实现为可折叠显示装置100。因此,当使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时,由于协同效应,其提供更优异的折叠特性。在下文中,假定显示面板110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但是显示面板110不限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

例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

基板支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的各种元件。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具有柔性的塑料基板。例如,塑料基板可以选自聚酰亚胺、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碳酸酯,但不限于此。

当使用塑料基板时,其厚度较小,因此可能发生下垂。因此,可以在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上设置背板,以稳定地支撑构成显示面板110的元件。背板例如可以是诸如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可以用作背板的塑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pv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ps)、有机硅-丙烯酸树脂(silicone-acrylresin)和类似者,但不限于此。

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基板上并驱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例如,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电极、有源层、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阳极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并且阳极电连接至源极电极或漏极电极。

有机发光层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并且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和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彼此结合而发光。

保护层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上以使显示面板110的上部变平并防止水分或氧气从外部渗透。保护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多层结构。例如,保护层可以由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两个无机层组成,并且可具有其中有机层设置在两个无机层之间的多层结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显示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触摸电极。例如,触摸电极可以设置在保护层上、可以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110上、或者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内部以实现纤薄厚度。

光学控制层12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上。例如,光学控制层120可以是偏振层,其将从显示面板110发射的光均匀地透射到外部而不会降低亮度。作为另一示例,光学控制层120可以是抗反射层。抗反射层吸收或反射外部光。因此,从显示装置100的外部透射的光可以反射在显示面板110内部的金属层上,从而降低对比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抗反射层使外部光的反射率最小化,从而提高显示质量。作为另一示例,光学控制层120可以是光扩散层。光扩散层通过透明珠在其表面上具有不均匀结构。因此,外部光在光扩散层的表面上散射,以使外部光的反射率最小化。如有必要,光学控制层120可以由单层组成,或者可以形成为其中堆叠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层的多层结构。

盖构件14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上以保护显示面板110免受外部冲击的损坏或刮擦。盖构件140可由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和透光率的材料形成。例如,盖构件140可以是钢化玻璃或透明塑料。例如,透明塑料可以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环烯烃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和类似者,但不限于此。

盖构件140通过可变粘合剂层130结合至显示面板11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可变粘合剂层。图2是用于解释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的相分离行为的可变粘合剂层的示意性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1,可变粘合剂层13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0和盖构件140之间。可变粘合剂层130设置在光学控制层120上,并且将光学控制层120和盖构件140结合。如有必要,可以省略光学控制层120,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变粘合剂层130将显示面板110和盖构件140结合。

可变粘合剂层130包括嵌段共聚物131、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

嵌段共聚物131是用于构成可变粘合剂层130的基础树脂,并且是光学透明的。嵌段共聚物131包括两种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嵌段。例如,嵌段共聚物131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或更低的第一嵌段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或更高的第二嵌段。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从-80℃至-20℃或从-60℃至-40℃,并且在该范围内,提供了可变粘合剂层130在粘附性和低温折叠特性方面的优异优点。作为另一示例,第二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从80℃至120℃或从90至110℃。

由于第一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因此其在嵌段共聚物131中表现出相对较软的特性,并且由于第二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因此其表现出相对较硬的特性。这样,包括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两种类型的嵌段的嵌段共聚物131在可变粘合剂层130中以微相分离状态存在。即,嵌段共聚物131在可变粘合剂层130中形成硬质区域和软质区域,因此,可变粘合剂层130具有柔性和高粘附性。

可以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例如,可以使用waters-ta公司制造的旋转流变仪ares-g2在动态温度扫描模式下进行测量。具体地,在应变为1%和频率为1hz的条件下,在-60℃至100℃的温度范围内,以5℃/min的升温速率测量样品的剪切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切向增量g。从玻璃化转变温度开始,材料的剪切储能模量减小,其切向增量增大。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由切向增量的最大峰值来确定。

第二嵌段由于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表现出相对的脆性和硬性。因此,当嵌段共聚物131中第二嵌段的含量高时,可变粘合剂层130的折叠特性降低,并且可进行返工的温度升高。第一嵌段由于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具有相对柔性的特性,并且改善了可变粘合剂层130的折叠特性。例如,第一嵌段与第二嵌段的重量比可以为从65:35至85:15,并且在该范围内,可变粘合剂层130的低温折叠特性优异,并且促进了返工。当第二嵌段在嵌段共聚物中的比率超过35重量%时,折叠特性降低,并且由于在高温下的粘附性和模量高,因此可进行返工的温度升高。当返工工序温度升高时,在返工期间可能发生显示面板110和光学控制层120的热变形。

第一嵌段可以是衍生自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的重复单元。例如,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可以是包括具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丙烯酸烷基酯可以是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乙基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壬酯、丙烯酸月桂酯、和丙烯酸十四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嵌段可以是选自上面列出的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的单一均聚物、或者是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共聚物。

第二嵌段可以是衍生自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和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重复单元。例如,第二嵌段可以是衍生自单独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独的乙烯基芳族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的重复单元。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可以是包括具有1至18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是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例如,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可以是选自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异丙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2-氯苯乙烯和4-氯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

嵌段共聚物131可以是由第一嵌段和第二嵌段组成的二嵌段共聚物131(第一嵌段-第二嵌段),也可以是由两个第一嵌段和一个第二嵌段组成的三嵌段共聚物131(第一嵌段-第二嵌段-第一嵌段)。例如,嵌段共聚物131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二嵌段共聚物131、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的二嵌段共聚物13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嵌段共聚物131、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的三嵌段共聚物131,但不限于此。嵌段共聚物131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从70,000g/mol至100,000g/mol,并且在该范围内,可变粘合剂层130的折叠特性和粘附特性均为优异的。

嵌段共聚物131的多分散指数(pdi)可以是从1.00至1.15或从1.01至1.10。当嵌段共聚物131的多分散指数(pdi)在该范围内时,其优点在于:在低于返工工序温度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粘附梯度可以最小化,并且可以提供均匀的物理特性。

嵌段共聚物131的多分散指数(pdi)和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用作标准材料。

包括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增塑剂混合物具有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图2的上图是示意性地示出在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a的截面的视图,图2的下图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b的截面的视图。参照图2的上图,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混合并且在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以单相存在。参照图2的下图,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是相分离的,并且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以两相存在。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分离成两相的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显著降低了可变粘合剂层130的粘附性。因此,通过基于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混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来调节温度,可以实现提供或不提供粘附性的开-关特性。更具体地,在低于增塑剂混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提供粘附性(开启模式),但在等于或高于增塑剂混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不提供粘附性(关闭模式)。通过使用开-关特性,如有必要,可以容易地将藉由可变粘合剂层130结合的显示面板110和盖构件140彼此分离。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类型及其浓度来调节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低临界溶解温度。

例如,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低临界溶解温度可以为从60℃至80℃或从70℃至80℃。当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低临界溶解温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同时满足粘附可靠性和易返工性。为了满足粘附可靠性,应在从室温至约6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当于初始粘附性的水平的粘附性。由于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在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以单相存在,因此可变粘合剂层130a的粘附力保持较高,并且显示装置的粘附可靠性优异。

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分为两相,从而显著降低了可变粘合剂层130b的粘附性。在两种增塑剂发生相分离从而导致粘附力迅速降低的温度范围内,返工是可行的,并且当出现结合缺陷或需要更换盖构件140时,可以容易地执行返工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低临界溶解温度超过80℃,则在超过80℃的高温下也可以进行返工。然而,当返工工序温度超过80℃时,在高温返工工序中构成显示装置100的材料可能会劣化,这不是优选的。

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相分离是由于不同组分之间的不相容性引起的相分离,并且可以被定义为宏观相分离。即,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表现出宏观相分离行为,因为它们彼此混合并保持单相,但是由于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组分之间的相容性降低,它们分离为两相。上述嵌段共聚物131的细微相分离与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宏观相分离的不同之处在于:嵌段共聚物131的组分保持藉由共价键彼此连接的状态。

参照图2的下图,第二增塑剂133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迁移至可变粘合剂层130b的表面。如上所述,第二增塑剂133迁移至可变粘合剂层130b的表面,并且进一步渗出到可变粘合剂层130b的表面,从而导致粘附性急剧下降。

第一增塑剂132的分子量大于第二增塑剂133的分子量。例如,第一增塑剂132的分子量是第二增塑剂133的分子量的4倍或更多倍、或者10倍或更多倍。因此,第二增塑剂133的流动性优于第一增塑剂132的流动性。在高温下,可变粘合剂层130的模量减小,并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第二增塑剂133迁移到具有高熵的可变粘合剂层130的表面。例如,第一增塑剂132的分子量可以为2,000g/mol或更高、5,000g/mol或更高、5,000g/mol至50,000g/mol、或5,000g/mol至30,000g/mol,第二增塑剂133的分子量可以为500g/mol或更低、或100g/mol至500g/mol。然而,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分子量不限于此,并且第一增塑剂132的分子量可以是第二增塑剂133的分子量的四(4)倍或更多倍,因而可以使用流动性有显著差异的材料。

当第一增塑剂和/或第二增塑剂是多聚体、低聚物或聚合物时,分子量可以指数均分子量或重均分子量。

例如,第一增塑剂132可以是选自聚异丁烯、聚异戊二烯、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聚酯、聚丁烯、环烷油(naphthenicoil)和加工油(processoil)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

例如,第二增塑剂133可以是选自邻苯二甲酸酯基化合物、脂族二酯、磷酸酯基化合物、亚磷酸酯基化合物、氯化石蜡、乙二醇、环氧改性植物油(大豆油、亚麻子油或类似者)和己二酸丁二酯(低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

例如,邻苯二甲酸酯基化合物的类型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正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十二烷基酯和类似者,但不限于此。

例如,脂族二酯的类型包括己二酸酯基化合物,诸如己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和己二酸二正辛酯;癸二酸酯基化合物,诸如癸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和癸二酸二正丁酯;以及壬二酸酯基化合物,诸如壬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但不限于此。

例如,磷酸酯基化合物可以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苯酯或类似者,亚磷酸酯基化合物可以是亚磷酸三苯酯或类似者。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以100重量份的嵌段共聚物131计,可变粘合剂层130可包括从50至150重量份的、包括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在内的增塑剂混合物。在该范围内,粘附可靠性和返工特性均得到满足。当增塑剂混合物的含量小于50重量份时,由于高模量而不能有效地减轻折叠应力,并且返工工序温度可能升高。当增塑剂混合物的含量大于150重量份时,即使在应保持高粘附性的温度范围内也会发生相分离,从而不能满足粘附可靠性。

第一增塑剂132与第二增塑剂133的重量比可以为从25:75至50:50、从25:75至40:60、或从25:75至35:65。在该范围内,有利的是低临界溶解温度是合适的,粘附可靠性优异,并且允许容易的返工工序。当增塑剂混合物中第二增塑剂133的比率小于50重量%时,第二增塑剂133的表面迁移效果不足,从而可能无法有效地展示在特定温度范围内提供或不提供粘附力的开-关功能。当增塑剂混合物中第二增塑剂133的比率超过75重量%时,即使在应保持高粘附力的温度范围内,也会由于第二增塑剂133的表面迁移而发生相分离,因此,粘附可靠性可能会降低。

在下文中,参照图3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粘合剂层130的效果。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和根据比较例a和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的剪切储能模量g’作为温度的函数的图。根据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包括丙烯酸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由第一嵌段和第二嵌段组成的二嵌段共聚物作为主要成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包括由第一嵌段和第二嵌段组成的二嵌段共聚物131、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作为主要成分。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混合物具有60℃至80℃的低临界溶解温度。

参照图3,根据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具有在-40℃至25℃的宽温度范围内发生转变的特性,因此剪切储能模量g’连续降低,但是剪切储能模量g’均匀地保持在高于室温的温度范围内。根据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具有发生转变的宽温度范围,这意味着其分子量分布大。如上所述,当分子量分布较大时,存在光学透明粘合剂的粘附性或模量不均匀的问题。当在宽温度范围内发生转变时,难以根据温度控制粘附强度,从而导致难以实现在特定范围内提供或不提供粘附强度的开-关特性。此外,通常,材料的剪切储能模量越低,剥离强度越高。因此,由于降低了在返工工序温度下的剪切储能模量,所以返工更有利。具体地,为了容易地进行返工,优选在应保持粘附性的60℃之后具有较低的模量。然而,可以确认,根据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的储能模量在-40℃至25℃的范围内降低,然后均匀地保持直至120℃的高温。因此,当使用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时,可能难以在60℃至120℃的范围内实现返工。

继续参照图3,可以确认,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包括两个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嵌段,因此,分别在-40℃和100℃下发生转变,从而导致剪切储能模量迅速降低。此外,可以确定,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包括具有约100℃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物,因此,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具有相对较高的剪切储能模量。因此,难以消除折叠应力,并且可以确认即使在高温(100℃)下,由于高模量也不能促进返工。

参照图3,可以确认,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粘合剂层130中,在-40℃和70℃附近发生转变。即,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包括与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相同的嵌段共聚物131,但是与比较例b相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了转变。因此,可以判断,引入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降低了聚合物之间的内聚力并增加了流动性,从而导致在相对较低温度下的转变。此外,可以确认,与比较例b相比,包括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本公开内容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具有较低的剪切储能模量。本公开内容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在60℃至8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低的剪切储能模量,从而提供了易于返工的优点。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和根据比较例a和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的粘附性作为温度的函数的图。参照图4,可以确认,根据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的粘附力在-40℃至25℃的范围内恒定地保持,但在该范围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持续降低。具体地,在60℃,粘附力的值为其初始值的一半,此后,粘附力趋于持续降低直至80℃。即,可以确认,根据比较例a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在60℃至80℃的范围内可返工,但是在室温后,会产生根据温度的粘附梯度,因而粘附可靠性降低。

继续参照图4,可以确认,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在-40℃至100℃的宽温度范围内保持高粘附性。即,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藉由包括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二嵌段,即使在高温(100℃)下也表现出高粘附性。因此,当使用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将显示面板和盖构件结合时,在100℃或更高的高温下,返工工序是可行的。然而,当在100℃或更高的高温下执行返工工序时,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或光学控制层发生热变形,从而可能无法进行返工。

继续参照图4,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中,粘附力在-40℃至60℃的范围内保持在高水平而会不降低,但是在6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迅速降低。因此,由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具有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并且还可以在60℃至80℃的相对较低温度下进行返工,因此在返工工序中,可以防止显示面板110或光学控制层120的劣化。从图3可以看出,与根据比较例b的光学透明粘合剂相比,通过引入增塑剂,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可变粘合剂层130表现出低模量特性。一般而言,粘合剂的模量越低,则粘附性越高。因此,返工温度升高。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粘合剂层130包括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并且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混合物具有60℃至80℃的低临界溶解温度。即,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发生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之间的相分离,从而表现出粘附性降低的特性。因此,可变粘合剂层130表现出如下特性:由于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在60℃至80℃下的相分离,因此粘附强度迅速降低,从而提供了在防止显示面板110和光学控制层120的热变形的同时易于返工的优点。同时,可变粘合剂层130可以通过引入增塑剂来降低剪切储能模量,并有效地减小由折叠引起的应力。

从确保优异的粘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可变粘合剂层130在15℃至60℃的粘附力优选地保持在与初始粘附力相同的水平。此外,从确保易于返工的观点出发,可变粘合剂层130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的粘附力优选地具有与初始粘附力(25℃)相比降低50%或更多或70%或更多的值。例如,可变粘合剂层130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的粘附力可以优选为0.60kgf/in或更小、或者0.4kgf/in或更小。当可变粘合剂层130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的粘附力超过0.60kgf/in时,在返工期间不便于盖构件140的分离,并且在分离之后,显示面板110或光学控制层120的清洁时间可能会增加。此外,构成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的有机层通过简单的层压形成物理结合。当可变粘合剂层130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的粘附力太高时,在返工工序中可能容易切断物理结合,因此,在返工后,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10的有机层中可能发生分层。

可变粘合剂层130设置在盖构件140下方,并且需要透射从显示面板110发射的光。因此,优选地,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每一者的折射率均具有接近于嵌段共聚物131的值,以便确保高的光学透射率。例如,第一增塑剂132和第二增塑剂133的每一者的折射率可以为1.500或以上、1.500至1.630、或1.500至1.580,并且在该范围内,构成可变粘合剂层130的组分之间的折射率差最小化,从而允许高透光率。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上述本公开内容的效果。然而,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在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构成可变粘合剂层的组分如下。

嵌段共聚物(mw:75,000g/mol):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二嵌段共聚物(pmma-pba嵌段共聚物),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与聚(丙烯酸正丁酯)嵌段的比率为30:70(重量%:重量%)。pmma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并且pba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

第一增塑剂:使用重均分子量为20,000g/mol的聚异丁烯。

第二增塑剂: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实施例1

通过将pmma-pba嵌段共聚物、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以下表1中规定的量溶解来制备组合物。然后,在将组合物涂覆在剥离纸上之后,在70℃的烘箱中对其进行干燥10分钟,从而制造可变粘合剂膜。通过在层压工序中使用可变粘合剂膜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覆盖膜结合来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实施例2至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变粘合剂膜和显示装置,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的含量以下表1中规定的量变化。

比较例1至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变粘合剂膜和显示装置,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的含量以下表1中规定的量变化。

参考例1至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显示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四个可从nitta获得的可返工oca,而非实施例1的可变粘合剂膜。

试验例

是否渗出增塑剂

首先,将根据实施例1至5和比较例1至6制造的可变粘合剂膜在80℃下储存之后,目视检查膜的表面以评估增塑剂是否渗出。结果汇总在表1中。当目视确认增塑剂在膜表面上渗出时,以o表示,否则以x表示。

表1

参照表1,在根据实施例1至5制造的可变粘合剂膜中,可以确认,增塑剂组分在80℃下渗出到膜的表面。即,在根据实施例1至5的可变粘合剂膜中,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保持单相,但是在80℃下,可以确定第二增塑剂迁移到表面并且发生相分离。可以确认,在不包括增塑剂的比较例1、仅使用第一增塑剂的比较例2、以及相较于第二增塑剂使用过量第一增塑剂的比较例3和4中,在80℃下没有渗出增塑剂。此外,当仅使用第二增塑剂时(比较例6),或者当相较于第一增塑剂使用过量第二增塑剂时(比较例5),可以确认增塑剂渗出。

即,可以确认,当第二增塑剂的含量等于或高于第一增塑剂的量时,发生增塑剂的渗出。

显示装置的粘附可靠性的评估

为了评估根据实施例1至5、比较例1至6、和参考例1至4制造的显示装置的粘附可靠性,测量每个温度下的粘附力,是否发生分层并且评估可返工性。结果汇总在表2和表3中。

粘附力(单位:kgf/in):根据astmd3330-04标准,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在5mm/min的拉伸速度条件下测量180度的剥离强度。

可返工性:当可以在80℃下进行返工时,以o表示,否则以x表示。

是否发生分层:评估在80℃下执行返工工序后,有机发光堆叠体中是否发生分层。发生分层时,以o表示,否则以x表示。

表2

参考表2,可以确认根据实施例1至5的可变粘合剂膜具有在1kgf/in水平上的高初始粘附力,并且粘附力水平在80℃下降低至0.60kgf/in或更小。即,可以确认,在根据实施例1至5的可变粘合剂膜中,粘附可靠性优异,并且在80℃下粘附力降低了50%以上,因此表现出提供或不提供粘附性的开-关特性。这与先前通过增塑剂渗出试验确认的结果一致。即,可以确定由于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在80℃下的相分离而导致高温粘附力与初始粘附力相比降低。构成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阳极、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和类似者具有其中薄膜通过物理结合层压并因此容易分层的结构。如表2中所示,可以确认,在使用根据实施例1至5的可变粘合剂膜制造的显示装置中,在80℃下执行返工工序之后,在有机发光堆叠体中未发生分层。这意味着在不影响有机发光堆叠体的情况下执行返工是可行的,因为由于增塑剂的相分离,在80℃下的粘附力足够低。

表3

参照表3,可以确认,根据比较例1至4的可变粘合剂膜具有高的初始粘附力和高温粘附力,结果,不利于在80℃下执行返工工序。此外,可以确认,由于高温粘附力高,因此在返工工序中,在有机发光堆叠体中发生分层。如上所述,在比较例5和6的情况下,可以确认,通过在80℃下渗出增塑剂,高温粘附力足够低。因此,可以确认,在80℃下执行返工工序是可行的,而不会影响有机发光堆叠体。在参考例1和2的可返工oca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初始粘附力和高温粘附力都很高,因而不利于执行返工工序,并且在返工工序中,在有机发光堆叠体中发生分层。

可以确认,在参考例3和4的可返工oca中,高温粘附力足够低,因此,可以在不影响有机发光堆叠体的情况下容易地执行返工工序,但是初始粘附力太低而不能满足粘附可靠性。

显示装置的折叠特性的评估

为了评估根据实施例1至5、比较例1至6、和参考例1至4制造的显示装置的折叠特性,测量在各种条件下的可折叠性,结果汇总在表4和表5中。

低温动态可折叠性:使用弯曲测试设备将显示装置在-20℃折叠和展开,将此过程重复50000次(50k)。此后,当在显示装置中发生分层时,以o表示,否则以x表示。

在室温(25℃)和高温(80℃)下的动态可折叠性:重复使用弯曲测试设备将显示装置折叠和展开的过程,并且在重复该过程时,评估发生分层的次数。

静态可折叠性:将显示装置折叠之后,观察显示装置在90%相对湿度(rh)的条件下于60℃存储的状态下,是否保持折叠状态。当折叠状态保持20天时,以ok表示,否则以ng表示。

表4

参照表4,可以确认,使用根据实施例1至5的可变粘合剂膜的显示装置在-20℃、25℃和80℃下具有优异的折叠特性。此外,可以确认,在高温(60℃)和高湿度(rh90%)的条件下折叠状态保持了20天。即,可以确认,根据实施例1至5的可变粘合剂膜在从低温到高温的宽温度范围内具有优异的折叠特性。

表5

参照表5,比较例1至4的显示装置满足折叠特性。然而,如上所述,增塑剂在80℃下没有渗出,因此,返工工序是不可行的,这背离了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如上所述,在比较例5和6的情况下,增塑剂在80℃下渗出,因此返工工序是可行的,但是如表5所示,可以确认,与实施例相比,折叠特性劣化。具体地,可以确认,在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折叠特性劣化。

在参考例1至4的情况下,可以确认,与所有温度条件下的实施例相比,折叠特性显著劣化。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通过使用具有在特定温度或更高温度下粘附力迅速降低同时使构成显示装置的材料的变形或分层最小化的特性的可变粘合剂层,将显示面板和盖构件彼此粘合。因此,提供了优异的粘附可靠性和易于返工的效果。此外,如有必要,可以仅更换盖构件,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供便利。

此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在从低温到高温的宽温度范围内优异的折叠特性的优点,并且可以用作可折叠显示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可以描述如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可变粘合剂层;和设置在可变粘合剂层上的盖构件,其中所述可变粘合剂层包括嵌段共聚物和增塑剂混合物,其中所述增塑剂混合物具有60℃至80℃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增塑剂混合物可包括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其中第一增塑剂的分子量可以是第二增塑剂的分子量的4倍或更多倍。

第一增塑剂与第二增塑剂的重量比可以为25:75至50:50。

第一增塑剂和第二增塑剂可以在低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以单相存在,并且可以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相分离成两相。

第二增塑剂可以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迁移至可变粘合剂层的表面。

第一增塑剂的分子量可以为5,000g/mol或更高,并且第二增塑剂的分子量可以为500g/mol或更低。

第一增塑剂可以是选自聚异丁烯、聚异戊二烯、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聚酯和聚丁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增塑剂可以是选自邻苯二甲酸酯基化合物、脂族二酯和磷酸酯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嵌段共聚物可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或更低的第一嵌段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或更高的第二嵌段。

第一嵌段与第二嵌段的重量比可以为65:35至85:15。

第一嵌段可包括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

第二嵌段可包括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和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嵌段共聚物可以是二嵌段共聚物或三嵌段共聚物。

所述嵌段共聚物可具有70,000g/mol至10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

所述嵌段共聚物的多分散指数(pdi)可以为1.00至1.15。

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可变粘合剂层的粘附力相较于初始粘附力(25℃)可降低50%或更多。

在等于或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的温度下,可变粘合剂层的粘附力可以为0.4kgf/in或更小。

尽管已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此,在不背离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可以以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举例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公开内容。应当基于随后的权利要求解释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都应解释为落入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可以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提及的和/或在申请数据表中列出的所有美国专利、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美国专利申请、外国专利、外国专利申请和非专利出版物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如果需要,可以修改实施方式的各方面,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构思来提供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可以根据上述详细描述对实施方式进行这些和其他改变。通常,在以下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将权利要求书限制为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应解释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不受公开内容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