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8142发布日期:2021-12-04 12:1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


背景技术:

2.模切膜成品一般都是位于卷材上的,卷材中连贯的基材一般是离型纸,当人员对卷材截一段进行取用时,由于没有很好的限位,撕断离型纸产生的撕断痕可能比较随意,没有限定在相邻两个模切膜成品之间。这就导致有模切膜成品的背面离型纸被撕掉一部分,污染模切膜成品的带胶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利用边角料,让条形废料膜能起到压尺作用,让离型纸能沿着直线切痕的轨迹撕断,从而不会暴露出模切膜成品的背胶面。同时豁口制造应力集中处,方便人员手动撕断。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包括:离型纸;模切膜成品,若干个模切膜成品在离型纸上呈单排等间距布置,模切膜成品至离型纸两侧边沿之间为离型纸的暴露部;条形废料膜,与模切膜成品同材质,相邻的模切膜成品之间存在一对镜像对称的条形废料膜,相邻条形废料膜的交界处为直线切痕;豁口,与直线切痕、离型纸的暴露部相交,豁口将自身范围内的条形废料膜、离型纸截去,豁口的深度大于暴露部的宽度,豁口的宽度从自身口部往自身底部渐窄。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离型纸上是只保留了模切膜成品。本技术方案却利用了部分边角料,在边角料上再增设直线切痕,使得在撕断离型纸时,镜像对称的两个条形废料膜能起到压尺的作用,背部的离型纸能基本沿着直线切痕的轨迹撕断,离型纸撕裂线不易歪斜,也不会靠模切膜成品太近,从而不会暴露出模切膜成品的背胶面。
7.同时豁口让离型纸、条形废料膜上都构成了应力集中处,人员顺着豁口能顺畅得撕开离型纸,之后进入到条形废料膜的压尺作用下,继续撕出笔直的撕裂线。同时豁口的生产方式也较为简单,只需在整个工艺的最后利用夹钳类似的结构咬下指定区域的离型膜和条形废料膜。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模切膜成品为等大的圆角矩形膜,圆角矩形膜与离型纸的暴露部的交界处为圆角矩形膜的产品侧边沿,条形废料膜与圆角矩形膜的交界处为产品切痕,产品侧边沿与产品切痕之间通过圆角切痕过渡。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圆角矩形膜之间的边角料都起到了压尺的作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豁口的深度与暴露部的宽度的差小于圆角切痕的半径。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角矩形膜自身圆角附近的条形废料膜自身宽度其实是扩大的,为豁口底部提供了足够大的布置面积。相当于一种面积补偿,此处的条形废料膜面积较大、结构强度较高,在被咬出豁口时不易产生额外的断裂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豁口的边沿为凹曲线。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曲线能减少局部的应力集中,避免豁口在条形废料膜上产生额外的断裂。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豁口的边沿仅与离型纸的暴露部接触的部位切断了离型纸的正反两面;豁口的边沿与条形废料膜接触的部位切断了离型纸的正反两面,同时也切断了条形废料膜的正反两面。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豁口内部的部位都是切断并丢弃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模切膜成品、条形废料膜为等厚的塑料膜,产品切痕、直线切痕、圆角切痕切断塑料膜自身正反两面;模切膜成品、条形废料膜与离型纸接触的一面为带胶面。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除了在豁口内的小面积的塑料膜是丢弃的,其他部位的塑料膜,无论是成品还是边角料,至少在使用前,还是与离型纸稳定贴附在一起的。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单个条形废料膜在形心处的自身宽度不小于2mm。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条形废料膜的最窄处也不宜过窄,避免条形废料膜折断,起不到应有的压尺作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现有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现有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a处局部放大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b处局部放大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9]1‑
离型纸;2

圆角矩形膜;3

条形废料膜;4

产品切痕;5

直线切痕;6

豁口;7

废料纸;8

圆角切痕;9

产品侧边沿;10

粒状废料膜;11

暴露部;12

撕断痕。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易撕的模切膜卷材,包括:离型纸1;模切膜成品,若干个模切膜成品在离型纸1上呈单排等间距布置,模切膜成品至离型纸1两侧边沿之间为离型纸1的暴露部11;条形废料膜3,与模切膜成品同材质,相邻的模切膜成品之间存在一对镜像对称的条形废料膜3,相邻条形废料膜3的交界处为直线切痕5;豁口6,与直线切痕5、离型纸1的暴露部相交,豁口6将自身范围内的条形废料膜3、离型纸1截去,豁口6的深度大于暴露部11的宽度,豁口6的宽度从自身口部往自身底部渐窄。
[0032]
如图5、图6所示,图5、图6中各自的豁口6位置形态有一定的错位,彼此并不完全相同,图5、图6是一个示例,表明豁口6的位置精度要求不高。
[0033]
图5中展示了因豁口6而被裁切下来的两个小尺寸的粒状废料膜10,还有一片废料纸7,废料纸的形状是与豁口6的形状吻合的。
[003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离型纸上是只保留了模切膜成品。本技术方案却利用了部分边角料,在边角料上再增设直线切痕,使得在撕断离型纸时,镜像对称的两个条形废料膜能起到压尺的作用,背部的离型纸能基本沿着直线切痕的轨迹撕断,离型纸撕裂线不易歪斜,也不会靠模切膜成品太近,从而不会暴露出模切膜成品的背胶面。同时豁口让离型纸、条形废料膜上都构成了应力集中处,人员顺着豁口能顺畅得撕开离型纸,之后进入到条形废料膜的压尺作用下,继续撕出笔直的撕裂线。同时豁口的生产方式也较为简单,只需在整个工艺的最后利用夹钳类似的结构咬下指定区域的离型膜和条形废料膜。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模切膜成品为等大的圆角矩形膜2,圆角矩形膜2与离型纸1的暴露部11的交界处为圆角矩形膜2的产品侧边沿9,条形废料膜3与圆角矩形膜2的交界处为产品切痕4,产品侧边沿9与产品切痕4之间通过圆角切痕8过渡。
[003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圆角矩形膜之间的边角料都起到了压尺的作用。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豁口6的深度与暴露部11的宽度的差小于圆角切痕8的半径。
[003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角矩形膜自身圆角附近的条形废料膜自身宽度其实是扩大的,为豁口底部提供了足够大的布置面积。相当于一种面积补偿,此处的条形废料膜面积较大、结构强度较高,在被咬出豁口时不易产生额外的断裂纹。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豁口6的边沿为凹曲线。
[004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曲线能减少局部的应力集中,避免豁口在条形废料膜上产生额外的断裂。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豁口6的边沿仅与离型纸1的暴露部11接触的部位切断了离型纸1的正反两面;豁口6的边沿与条形废料膜3接触的部位切断了离型纸1的正反两面,同时也切断了条形废料膜3的正反两面。
[004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豁口内部的部位都是切断并丢弃的。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切膜成品、条形废料膜3为等厚的塑料膜,产品切痕4、直线切痕5、圆角切痕8切断塑料膜自身正反两面;模切膜成品、条形废料膜3与离型纸1接触的一面为带胶面。
[004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除了在豁口内的小面积的塑料膜是丢弃的,其他部位的塑料膜,无论是成品还是边角料,至少在使用前,还是与离型纸稳定贴附在一起
的。
[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单个条形废料膜3在形心处的自身宽度不小于2mm。
[004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条形废料膜的最窄处也不宜过窄,避免条形废料膜折断,起不到应有的压尺作用。
[0047]
图1、图2都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示意,图2是图1撕断后的不佳效果的一种示意,图2中离型纸1的撕断痕12比较随意,没有限定在相邻两个圆角矩形膜2之间,导致有圆角矩形膜2的背面离型纸1被撕掉,污染了圆角矩形膜2的带胶面。
[0048]
图3、图4是本技术方案的平面示意图,图7则是立体示意图,表现了本技术方案在准备撕断时的状态。实际裁撕时,是离型纸上具备圆角矩形膜2的一面内收,待裁撕的折痕位于直线切痕5背后对应的离型纸。
[0049]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