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84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于保护车辆乘客安全的安全带装置,特别是将安全带回卷装置装设至座椅靠背部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装置是通过从回卷装置处拉出的织带将乘客固定在车辆座椅上,当车辆发生撞击事故时可以保护乘客的装置。此安全带装置,若在水平方向发生比所定值更大的加速度作用时,将会启动锁定机构,阻止卷轴的旋转。
检测此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已有具备根据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与车辆倾斜而朝翻倒方向旋转的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另外,也具有各种电力或电子的加速度传感器。
当这般的安全带回卷装置装设到座椅靠背部,不论座椅靠背部的活动椅靠背的角度如何,都可以系上或解开绳带。
然而将具备有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安全带回卷装置安装在座椅靠背部的话,当座椅靠背部向活动椅靠背倾倒时,产生称重式传感器也倾斜,导致锁定机构启动锁定动作的问题。因此织带就无法拉出。
因此,一直以来,对于装置在座椅靠背部的回卷装置,将回卷装置内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与座椅靠背倾斜处产生联动,使得称重式传感器可以随时保持水平状态的机构各种提案被提出。有如下列所示的安全带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2631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号码WO 00/0702专利文献3特开2000-79867发明内容然而,目前为止的安全带装置,在座椅靠背部的活动椅靠背角度方面,为了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动作角度,得增加部件个数,并且决定部件位置等等的组装工程也相对复杂,有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有鉴于以上问题,以提供可减低生产成本的安全带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为了达到上记目的,具备了可拉出,可卷取机能,能将车辆中乘客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因应必要情况能锁定所述安全带拉出动作的锁定机构,启动所述锁定机构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活动椅靠背角度的角度检测机构,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控制机构。
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具备了将所述传感器指向垂直方向的姿势控制机构,以及可以使所述姿势控制机构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产生联动的联动部件。所述联动部件最好为挠性电缆。
另外,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最好具备可以检测乘客未佩用安全带范围之带绳卷量,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不运转的传感器非运转机构。
在此我们将初始位置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垂直方向为略0度,例如可以朝前后方向约90度倾斜,从所述垂直方向朝所定角度倾斜的位置。所谓未配用所述安全带的范围是设定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前倾角度为所述所定的初始位置约10度以上向前倾的范围,所谓配用所述安全带的范围则是指除此之外的范围。
另外,所述座椅靠背部最好是可旋转地连接着乘客乘坐的座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也最好是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的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所述角度检测机构最好设置在所述座椅背部与座位部之连结部份,并为可以检测所述座椅垂背部的旋转角度,可根据所述旋转角度,使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回转的联动部件之连结机构。
借着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根据所述角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所述姿势控制机构在所述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之内,可借着所述联动部件的回转使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保持在水平状态,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在可运转的状态之下。
并且,在所述乘客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下,将不与所述姿势控制机构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产生联动,并因所述传感器非运转机构而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无法运转的状态。
借着上述构造的安全带装置,因为使用为所述角度检测机构的连杆机构(link mechanisms),故可减少部件个数。并且也不需要复杂的组装工程。其结果,便可达到降低生产的成本。
另外,借着所述传感器非运转机构,从座椅靠背部最前倾位置等乘客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开始,到座椅靠背部初始位置等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当欲抬高座椅垂背部时,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将会运转,可避免不能拉出安全带的状态之下的锁定之发生。
另外,所述角度检测机构最好具备第1检测部件,第2检测部件,第1连杆部件,与第2连杆部件。
所述第1检测部件是为了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而固定在座椅的座部。所述第2检测部件是为了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而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部,借着所述第一检测部件与第1回转对偶所连结着的。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一端部是借着第2回转对偶与所述第1检测部件所连结着的。所述第2连杆部件的一端部是借着所述第1连杆部件的其他端部与第3回转对偶所连结而成,其他端部则是借着第4回转对偶与所述第2角度检测部件连结。
如此一来,所述第4回转对偶的第2连杆部件的回转会因所述联动部件而传动到所述姿势控制机构。所述联动部件最好采取挠性电缆。
还有,所述角度检测机构最好是收纳在兼具收纳外壳的所述第2检测部件中。
根据上述构造的安全带装置,可以更加减少部件个数。并且不需要复杂的组合工程。其结果,可更加地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所述姿势控制机构最好具备称重传感器用外壳,凸轮沟槽与姿势控制杆。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能收纳称重传感器,并且可摇动地设置在座椅靠背部。所述凸轮沟槽则是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所述姿势控制杆则会因所述联动部件而滑动于所述凸轮沟槽上。
因此,在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下,所述杆会朝称重传感器保持水平之方向于所述凸轮沟槽上滑动,使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保持在水平状态。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之下,所述姿势控制机构并不会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联动,而称重传感器用外壳将不会保持水平状态。


图1是本实施形态重要部份的分解斜视2是角度检测机构运转说明3是相对座椅靠背部倾斜角度(旋转角度)连接的旋转角度(电缆旋转角度)的曲线表示4是图1的E-E线断面5a是姿势控制机构运转表示5b是姿势控制机构运转表示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面为基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一为表示本实施形态要点的分解斜视图。
在图一所示的安全带回卷装置R是设置在座席的座椅靠背部。
如图一所示,安全带回卷装置R具备了第一,第二框架侧边33a,33b及连接这些第一,第二框架侧边33a,33b的框架背部33c的コ字形状的回卷装置框架33。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侧边33a,33b之间架设有为了卷取构成安全带的织带(图示略)的转向节37。在第一框架侧边33a的外侧装置了将此转向节往织带卷取方向增能(energize)的回卷装置弹簧39及收容所述回卷装置弹簧39的弹簧用下壳38与弹簧用上壳40。所述安全带回卷装置R可拉出将车辆内乘客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并且可以卷取。
在第二框架侧边33b的外侧设置有为了锁定转向节37的所述织带往拉出方向旋转的锁定机构。所述得锁定机构在必要之际锁定拉出所述安全带的动作。
这个锁定机构具备了,加速度传感器,与此加速度传感器棘爪杆19啮合(engage)的方向盘32,备置在此方向盘32内的惯性体29,设置于所述方向盘32与所述惯性体29之间第一弹簧31与钩26d,为了使方向盘32与钩26d连锁行动的组合体26,收纳所述方向盘32,惯性体29,第一弹簧31,钩26d,组合体26的轴承板24,锁定片36,第二弹簧35与安全板34等。所述组合体26则具备了齿轮25,26a,26b与空气杆26c等。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一为了启动所述锁定机构的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具备了收容球状称重传感器16的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被此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支撑可回转的传感器杆17,以及与此传感器杆17重叠,借着轴20可对传感器架18a,18b保持可回转的所述棘爪杆19等部件。
所述传杆器杆18a,18b是介于轴承板24被安装在回卷装置框架33的第2框架侧边33b上。由此,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将会受所述回卷装置框架33支撑,配置于座椅靠背部。
称重传感器16在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内保持在可向翻倒方向倾斜的状态,当称重传感器16倾斜后,传感器杆17将会旋转至上方,并继续将棘爪(ratchet)杆19旋转至上方,借此棘爪杆19前端的棘爪19a对与方向盘32外围的齿咬合(engage)。另外,传感器杆17借着轴15枢轴置悬于从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被抬高的一对传感器杆保持部14a上。
另外并具有为了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指向垂直方向的姿势控制机构F。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具有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设置于称重传感器用外壳上的凸轮沟槽14c(参照图5a,图5b)以及姿势控制杆13。
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具备了水平方向同轴的一对凸轴14b。借着所述凸轴14b插入设在于所述传感器架18a,18b的保持孔28a,28b,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则以所述水平方向的凸轴14b为中心,可摇动地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架18a,18b。而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则是介由所述传感器架18a,18b可动摇地设置在座椅靠背部。
为了使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相对着座椅靠背部倾斜角度保持水平状态的姿势控制杆13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的凸轮沟槽14c上。所述姿势控制杆13的他端部则接续着挠性电缆11的一端部。所述姿势控制杆13则收纳在转接器12之内。
另外,设置有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带时,可测量出未配用范围的绳带卷量,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非运转状态的传感器非运转机构N。此机构具备有第1齿轮21,切换杆22,第2齿轮23,所述第3齿轮25。另外,所述组合体26的一部份是由所述第3齿轮25所构成的。
上述的所述第2框架侧边33b侧的各个部件全部收纳于机构外壳27之内,设置于所述回卷装置框架的第2框架侧边33b上。
所述的挠性电缆11是,使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与检测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机构K产生联动的联动部件,借由套筒来保护。
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具备有第1检测部件4,第2检测部件1,8,第1连杆部件3,第2连杆部件2,6与扭转力弹簧5,并可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活动椅靠背的角度。具体而言,所述座椅靠背部以可旋转地状态连接在座部,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可检测出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
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为一会因应着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而旋转所述联动部件挠性电缆11的连杆机构(link mechanisms)。借着所述联动部件的旋转,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在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下,可以控制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保持水平,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下,可控制不使之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产生联动状态。
所述第1检测部件4具备了朝座椅座部可装佩部4a,孔4b与轴4c的辅助杆。
所述孔4b则是与第2检测部件1,8的轴共同构成第一回转对偶41。所述轴4c与第1连杆部件3的长孔3a共同构成第2回转对偶42。所述第1检测部件4介于装配部4a,为了检测座椅靠背部的活动椅靠背角度,也就是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而固定在座席的座部。
所述第2检测部件1,8具备有变速器外罩8,覆盖所述变速记外罩8开口的变速器外壳1。所述变速器外壳1与所述变速器外罩8是相互嵌合着的,其内部可收纳所述第1检测部件4,第1连杆部件3,第2连杆部件2,6,与扭转力弹簧5等之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
所述变速器外罩8具备有座椅靠背部的装配部8a。变速器外壳1则具备朝向内侧的突出轴1a与孔1b。所述变速器外罩8则在所述变速器外壳1的孔1b之对应位置设有孔8b,所述变速器外壳1的轴1a之对应位置则设有与所述轴1a嵌合的孔8c。
所述孔1b,8b与所述第2连杆部件2,6的轴6b共同构成第4回转对偶44。当所述轴1a插入所述第1检测部件4的孔内时,会与所述变速器外套8的孔8c嵌合。所述第1检测部件4在所述变速器外壳1与所述变速器外套8之间以孔4b为中心能保持自由旋转的状态。
为了检测出座椅靠背部的活动椅靠背角度,也就是座椅靠背部的旋转角度,将介于装配部8a,将所述第2检测部件1,8固定在座椅靠背部。
所述第1连杆部件3是与椭圆形的长孔3a共同拥有突出于表里的一对轴3b稍微弯曲杆。所述第1检测部件4的轴4c则是插入所述长孔3a构成第2回转对偶42。
第2连接部2,6是由互相嵌合的杆2与挠性轴杆6所构成。两者在一端部互相对应的位置上有孔2a,6a。所述孔2a,6a分别被设置在所述第1连杆部件表里的轴3b插通,形成第3回转对偶43。
所述杆2的他端部上设置有孔2b;挠性轴杆6的他端部上与所述杆2孔2b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突出于表里的轴6a,6b。所述杆2的孔2b与所述挠性轴杆6的轴6c挟着扭转力弹簧5而相互嵌合。轴6b则是介于导衬7插入于第2检测部件8的孔8b,形成第4回转对偶44。
此外,所述轴6b介于轴衬9与压力装配轴衬(Press Mount Bushing)10与联动部件挠性电缆11的他端部接续。在所述第4回转对偶44上所述第2连杆部件2,6的旋转是通过所述挠性轴杆6的轴6b来传动联动部件挠性电缆11,并且传动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
另外,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与所述联动部件11,所述传感器非运转机构N构成了传感器控制机构。
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根据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的检测结果,在所述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借着所述联动部件11的旋转,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将会使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保持水平状态,并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可正常运转的状态。
在所述乘客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与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将不会产生联动,并通过所述传感器非运转机构N而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在于无法运转的状态。
接下来,将利用图2说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的详细运转情况。图2的下半部是图1的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的D-D线断面图。所述座席具备了乘客所乘坐的座部S1与相对于所述座部S1可倾斜的座椅靠背部S2。所述座椅靠背部S2可旋转地连接着乘客所坐的座部S1。
图2的上半部显示了下半部的角度检测机构K所检测的座席座部S1与座椅靠背部S2间的旋转角度。在图2,符号41,42,43,44分别代表了第1,第2,第3,与第4回转对偶。符号1表示了座椅靠背部S2的初始位置。图2(c)中的A是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也就是表示加速度传感器运转时所必需的区间;图2(a)(b)的B,C则是表示座席向前倾倒,乘客并未坐在座椅上,未配用安全带的区间,也就是表示加速度传杆器运转的不要区间。
具体来说,所述座椅靠背部S2将垂直方向以略为0度,可往前后倾斜约90度。从所述垂直方向向后方约15度倾斜的位置为初始位置。所谓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是指所述座椅靠背部的前倾角度从所述所定的初始位置I往前倾约10度以上的范围;所谓配用安全带的范围是指其之以外的范围。
第2检测部件1,2兼为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的收纳外壳。在此为了方便于理解第2检测部件1,2的连杆功能起见,在图2中将第1回转对偶41与第4回转对偶44间以一个点划线连接。
另外,所述第4回转对偶44则是在座椅靠背部的初始位置I,位于对于第1连杆部件3加速度传感器运转所必要的区间A侧。
构成第2检测部件的变速器外套8的内侧设置有以第4回转对偶44为中心的圆弧状沟8d。对于第1检测部件4,第2检测部件1,8由第1回转对偶41旋转的时候,第1连杆部件4的轴4c将滑动此沟8d内部。对于第1检测部件4,这个沟8d是为了不使第2检测部件1,8过度旋转而设置的。扭转力弹簧5是为了不使第2连杆部件2,6受到第1连杆部件3的长孔3a之影响,往非预期的方向旋转所增能(energize)的。
当座席座部S1与座椅靠背部S2的角度变化后,第1检测部件4与第2检测部件1,8之间的角度会产生变化。因此第2连杆部件2,6亦会随之旋转。
在图2(c)之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必要区间A上,第2连杆部件2,6会有产生旋转动作。借此挠性电缆11会朝运作姿势控制机构F2的方向旋转,启动姿势控制机构F。因此姿势控制机构F会将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保持在水平状态。其结果,在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必要区间A内,也就是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可以使加速度传感器随时保持水平,亦可将加速度传感器维持在正常运转的状态下。
在图2(b)之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不要区间B上,第2连杆部件2,6并不旋转,挠性电缆11也不会旋转。因此姿势控制机构F与角度检测机构K也不会产生联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不会保持水平,姿势控制机构F也不会动作。
在图2(a)之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不要区间C上,第2连杆部件2,6会旋转。因此虽然挠性电缆11会旋转,但是其旋转并不是往姿势控制机构F与角度检测机构K联动的方向,亦不会与姿势控制机构F以及角度检测机构K产生联动。加速度传感器并不会保持水平,姿势控制机构F也不会动作。
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不要区间B,C上,因为姿势控制机构F不会产生联动,因此借着座椅靠背部S2的旋转,加速度传感器会将回卷装置设置在锁定状态。在此,可检测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不要区间B,C,也就是乘客未配用安全带范围之绳带卷取量,具备了使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不运转的传感器非运转机构N。将座椅靠背部S2从最前方倾斜位置移回初始位置I时可解除回卷装置R的锁定状态,因此可以拉出安全带。
作为参考,图3中表示了相对座椅靠背部的倾斜角度(旋转角度)连杆的回转角度(电缆回转角度)的图表。
接下来针对姿势控制机构F将参照图4及图5a图5b进行说明。图4为图1的E-E线断面图。图5a,图5b是姿势控制机构F运转表示图。在图5a,图5b中,左方的图为从箭头H方向看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2的斜视图。
所述姿势控制机构F就如图5a,图5b所示,包括了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凸轮沟槽14c与姿势控制杆13。
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是以凸轴14b为中心可摇动地装置着。在为了收纳称重传感器16的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的底面与侧面之间设有朝V字型延伸的凸轮沟槽14c。
姿势控制杆13具备了略为圆柱状的本体部13a,从所述本体部13a朝直径方向突出的凸部13b,设置在所述凸部13b上端的球状部13c,以及从所述本体部13a的底部突出的筒状部13d。
姿势控制杆13的球状部13c借由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的凸轮沟槽14c内可滑动地嵌入,姿势控制杆13的一端会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姿势控制杆13的筒状部13d内有挠性电缆11的一端插入并接续着。
在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运转必要区间A,就如图5a所示,在座椅靠背部的初期位置1,所述球状部13c是处于凸轮沟槽14c内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的底部。借由挠性电缆11的回转,所述球状部13c会朝将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保持于水平状态的方向G,滑动所述凸轮沟槽14c至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的侧面。这样一来,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将以所述凸轴14b为中心滑动维持水平状态。所述挠性电缆11的回转则是对应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传动的座椅靠背部S2的倾斜角度之回转。因此,加速度传杆器运转的必要区间A,也就是乘客配用安全带的范围之内,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会对应座椅靠背部S2的倾斜角度保持水平状态。图5b则是表示从初始位置I座椅靠背部S2在80度回转后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之下,所述球状部13c是处在凸轮沟槽14c内所述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的侧面边上。
在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不要区间B,C中,借由挠性电缆11的回转,所述球状部份13c无法朝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保持在水平的方向方向滑动所述凸轮沟槽14c。因此,姿势控制机构F在加速度传杆器运转的不要区间B,C,也就是在乘客不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无法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K产生连锁,亦无法动作。
接着,关于检测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运转的不要区间B,C中,也就是乘客未配用安全带范围的绳带卷取量,使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处于非运转的传感器非运转机构N将参照图4说明。
这个机构具备了第1齿轮,切换杆22,第2齿轮23,与第3齿轮25。
第1齿轮21是装置在切换杆22之上。切换杆22则是以支轴22a为中心可旋转地装置在轴承板24之上。第2齿轮23则是可旋转地装置在轴承板24上。所述第3齿轮25则是装置在转向节37的轴延长上。第1齿轮21与第2齿轮23,以及第3齿轮25各自具备了突起部21a,23a,25a。
第一齿轮21与第2齿轮23是相互咬合着的。第1齿轮21是与第3齿轮25咬合。所述第3齿轮25则是将转向节37的回转传动到第1齿轮21。第1齿轮21则会使第2齿轮23回转。
然后,所述第2齿轮23与所述第3齿轮25的回转数为预先设定的回转数,也就是在变成乘客未配用绳带范围的卷量时,所述第2齿轮23的突起部份23a会押住第1齿轮21的突起部份21a。因此,当轴支撑着第1齿轮21的切换杆被所述第1齿轮21的突起部21a押下,以支轴22a为中心朝箭头J方向旋转。这样一来,切换杆22的下端部22b会将棘爪杆19往称重传感器用外壳14侧压。棘爪杆19的前端爪19a无法对方向盘32外围的齿产生咬合(engage),加速度传感器也就成了非运转状态。
另外,本发明虽然记载于上记最佳实施形态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在不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脱离的情况之下,尚可变成各式各样的其他实施形态。
符号说明1.变速器外壳(第2检测部件)2.杆(第2连杆部件)3.第1连杆部件4.第1检测部件5.扭转力弹簧6.挠性轴杆(第2连杆部件)
8.变速器外套(第2检测部件)8a.装配部8b.沟41.第1回转对偶42.第2回转对偶43.第3回转对偶44.第4回转对偶S1.座部S2.座椅靠背部I.座椅靠背部的初始位置A.加速度传杆器运转的必要区间R.加速度传杆器运转的不要区间C.加速度传杆器运转的不要区间K.角度检测机构R.安全带回卷装置F.姿势控制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具备为可以拉出、卷取的结构,将车辆内乘员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根据需要锁定所述安全带拉出动作的锁定机构,启动所述锁定机构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活动靠背角度的角度检测机构,根据所述角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在所述乘员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能运转状态的同时,在所述乘员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不能运转状态的传感器控制机构。
2.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靠背部是将从垂直方向往特定角度倾斜的位置为初始位置,所述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是指,所述靠背部前倾角度为从所述特定的初始位置前倾约10度以上的范围,所述配用安全带之范围是指,其以外的范围。
3.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椅靠背部与乘员就坐的座部位回动可能地连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座椅靠背部上,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具备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指向垂直方向的姿势控制机构与,使所述姿势控制机构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产生联动的联动部件,所述角度检测机构是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与座位席部之间的连结部中,检测出所述靠背部的回动角度,并可以对应着所述回动角度使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联动部件回转的连杆机构(link mechanisms),在乘员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通过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的联动部件的回转,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的姿势控制机构,将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在保持水平的状态,而在乘员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不会使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的姿势控制机构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产生联动。
4.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控制机构还具备检测乘员未配用安全带范围的绳带的卷起量,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非运转状态的传感器非运转机构。
5.权利要求3或4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角度检测机构具备为了检测出靠背部的回动角度而固定在座椅座部的第一检测部件,为了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的回动角度而固定在所述座椅靠背部,并通过第1回转对偶与所述第1检测部件连结的第2检测部件,一端部是通过第2回转对偶连结在所述第1检测部件的第1连杆部件,一端部是通过第三回转对偶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其他端部连结,其他端部则是通过第4回转对偶而与所述第2角度检测部件所连结的第2连杆部件,所述第四回转对偶的第2连杆部件的回转是通过所述联动部件传动到所述姿势控制机构。
6.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角度检测机构被收容在兼作收容机箱的所述第2检测部件中。
7.权利要求3至6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是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姿势控制机构具有收容称重传感器,并摇动可能地装配在所述靠背部的称重传感器用机箱与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机箱上的凸轮沟槽与通过所述联动部件在所述凸轮沟槽滑动的姿势控制杆,在乘员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所述姿势控制杆将向称重传感器用机箱保持水平的方向在所述凸轮沟槽滑动,使所述称重传感器用机箱保持水平状态,而在乘员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内,不与所述角度检测机构发生联动。
8.权利要求3至7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联动部件是挠性电缆。
9.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具备将车辆内乘员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带和可以拉出,可以卷曲所述安全带的回卷装置,所述回卷装置具有根据需要锁定拉出所述安全带动作的锁定机构和,运转所述锁定机构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控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姿势的姿势控制机构,具备检测所述座椅靠背部回动角度的角度检测机构和,联动所述姿势控制机构和所述角度检测机构的联动部件。
10.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椅靠背部,将从垂直方向往该车辆后方倾斜特定角度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在从初始位置前倾约10度以上的范围内,所述联动部件不发生联动。
11.权利要求9或10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椅靠背部与乘员就座的座部回动可能的连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座椅的靠背部上,所述角度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和座部的连结部上,并检测出靠背部的回动角度,根据所述回动角度,回动所述联动部件的连杆机构,在乘员配用安全带的范围,通过所述联动部件的回转,所述姿势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保持水平状态。
12.权利要求9至11任何1项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在乘员不配用安全带的范围,进行控制使所述姿势控制机构和所述角度检测机构不发生联动。
13.权利要求9至12任何1项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卷装置,还具备检测乘员不配用安全带范围的卷起量,使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处于非运转状态的传感器非运转机构。
14.权利要求9至13任何1项所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是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回卷装置还具备收容该加速度传感器的称重传感器,并摇动可能的连结在该回卷装置的称重传感器用机箱和,通过所述联动部件运转的所述姿势控制杆,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机箱,设置有所示姿势控制杆所滑动的凸轮沟槽,在乘员配用安全带的范围,所述姿势控制杆在所述凸轮沟槽滑动,使所述称重传感器用机箱保持水平。
全文摘要
提供可减少生产成本的安全带装置。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具备了锁定安全带回卷装置R绳带拉出功能的锁定机构,运转所述锁定机构的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控制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称重式传感器姿势的姿势控制机构F,检测座椅靠背部S2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机构K,以及与角度检测机构K一起使姿势控制机构F产生联动的联动部件11。角度检测机构K为一具备第1检测部件4,第2检测部件1,8,第1连杆部件4,第2连杆部件2,6,第1回转对偶41,第2回转对偶42,第3回转对偶43,与第4回转对偶44的连杆机构(link mechanisms),并且会根据座椅靠背部S2的旋转角度而回转联动部件11。借着联动部件11的回转,姿势控制机构F在乘客配用安全带范围A之下,会将所述称重传感器式加速度传感器保持在水平的状态下,而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带的范围B,C之下,会控制不与角度检测机构K产生联动。
文档编号B60R22/40GK1926014SQ20048003910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4日
发明者日端岩太, 小张光辉 申请人:奥托里夫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