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2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配置在操作部的后方并且在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该操作部时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280814,No.2002-211277和No.2002-254950公开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在作为操作部设置件的示例的控制台的上部形成有乘员在操作各种开关时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
尽管所述三篇公开文献中均未公开,但常规上已经公知的技术是将整个控制台配置成可沿导轨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以便可调节控制台的前后位置。在这种情况中,为了将控制台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上,配置有锁定装置和锁定解除按钮。
然而,当驾驶员坐在前座上并前后移动控制台以将掌托的位置调节到对驾驶员而言最佳的位置时,如果锁定解除按钮配置在远离掌托的位置,则操作变得复杂。例如,如果锁定解除杆配置在当位于控制台上部上的盖打开时露出的内部收纳室的侧面上时,则为了解除锁定状态需要首先打开盖,并且难以用一只手调节掌托的前后位置。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种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在乘员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同时该乘员能够容易调节掌托的位置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它具有配置在邻接车辆用座椅配置的操作部设置件上并且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操作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操作部的后方并且在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所述操作部时该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包括用于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装置;将所述掌托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的锁定装置;以及解除装置,该解除装置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所述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所述解除装置的范围内,并且用于解除所述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由相对于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机构构成,以及所述锁定装置由将所述掌托保持在所述掌托已经由所述掌托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掌托锁定机构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由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构成,以及所述锁定装置由将所述操作部设置件保持在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已经由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所述掌托移动装置还包括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以及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操作部设置件保持在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已经由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此外,所述解除装置由用于解除所述掌托锁定机构的所述掌托的锁定状态的第一解除部和用于解除所述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锁定状态的第二解除部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还包括能够关闭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内部的内室并且与所述掌托一体配置的上部盖部件;以及用于转动所述上部盖部件的转动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的所述掌托的锁定状态通过所述解除装置解除,并且所述掌托通过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移动到一预定转动位置,由此能够经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所述上部盖部件,使得所述内室可打开/可关闭。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基于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项的解除装置配置在所述掌托的下部或侧部上。
根据第一方面,当乘员想操作配置在邻接车辆用座椅配置的操作部设置件上的操作部时,该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配置在所述操作部的后方的掌托上,并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所述操作部。
然而有时,当乘员想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操作部时,掌托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对于该乘员而言太靠前或者太靠后(就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而言也会同样如此)。在这种情况中,乘员仅需要用解除装置解除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并利用掌托移动装置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掌托,使得所述掌托的位置变成最佳位置。当乘员完成掌托位置的调节时,利用锁定装置将掌托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
在此方面,用于解除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的解除装置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该解除装置的范围内。因此,乘员能够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上的同时调节该掌托的位置。换句话说,极好的效果是在乘员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调节掌托的位置。
根据第二方面,当乘员想调节掌托的位置时,该乘员仅需要用解除装置解除掌托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并利用掌托移动装置朝向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掌托或者移动掌托离开操作部设置件。也就是说,根据此方面,乘员能够利用配置在操作部设置件上的操作部作为基准来调节掌托的位置。
换句话说,极好的效果是乘员能够容易地将掌托的位置调节到就该乘员的手掌尺寸而言最佳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乘员想调节掌托的位置时,该乘员仅需要用解除装置解除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并利用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车辆斜向方向移动操作部设置件。也就是说,根据此方面,乘员能够利用车身地板作为基准来调节掌托的位置。
换句话说,极好的效果是乘员能够容易地将掌托的位置调节到就该乘员的臂长而言最佳的位置。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包括第二方面的掌托移动机构和掌托锁定机构以及第三方面的操作部移动机构和操作部锁定机构。另外,当乘员想利用操作部作为基准来调节掌托的位置时,该乘员仅需要操作第一解除部以解除掌托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以及当乘员想利用车身地板作为基准来调节掌托的位置时,该乘员仅需要操作第二解除部以解除操作部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
此外,因为第一解除部和第二解除部都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它们的范围内,所以乘员能够用一只手进行上述两操作。
换句话说,极好的效果是乘员能够用一只手容易地将掌托的位置调节到就该乘员的手掌尺寸和臂长而言最佳的位置。
根据第五方面,假定掌托配置在操作部设置件的上部盖部件上,当乘员想打开该上部盖部件时,该乘员首先用解除装置解除锁定装置的掌托的锁定状态,然后用掌托移动装置将掌托移动到预定转动位置。利用此操作,乘员能够经由转动装置打开上部盖部件。
也就是说,根据此方面,乘员能够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上的同时打开上部盖部件。
换句话说,极好的效果是不仅能够提高乘员可调节掌托位置的容易性,而且能够提高该乘员可打开和关闭操作部设置件的上部盖部件的容易性。
根据第六方面,因为解除装置配置在掌托的下部或侧部上,该解除装置可设定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上时适于该乘员的手指移动的位置。换句话说,极好的效果是能够提高乘员可操作解除装置的容易性。


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有关的控制台连接到车身地板的状态的纵向截面图(沿图2的线1-1);图2是图1所示控制台的外部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控制台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1所示控制台的从掌托到操作部的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图5A和5B是示出可滑动地支承图1所示控制台的滑动机构的整体构造的透视图;图6是在一般截面中示出图5A和5B所示滑动机构的纵向截面图;图7是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有关的控制台的外部透视图;图8是图7所示控制台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示出第一操作按钮的周边结构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0是图8所示导槽的放大透视图;图11是示出掌托的前后调节的示意侧视图;图12是示出锁定销与掌托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3A是示出图10所示导槽的变形的放大透视图;以及图13B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导槽的变形的动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以下利用图1-6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箭头FR代表配置有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的车辆的前方,箭头UP代表同一车辆的上方,箭头OUT代表同一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
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有关的控制台10连接到车身的地板48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控制台10的外部透视图。图3是控制台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图1所示控制台10的从掌托18到操作部的部分的纵向截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用作操作部设置件的控制台10形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长的箱体形状。控制台10邻接左右前座(车辆用座椅)配置并位于两者之间。抽屉式收纳部12和开/闭式收纳部14形成在控制台10的内部。
如图3所示,当在俯视图中看时呈基本矩形的开口部16形成在控制台10的上部的前端。向上凸起以使其暴露于开口部16的后端缘的掌托18一体且连续地形成在控制台10的上部的前端。掌托18构造成使乘员能够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并用他/她的手指操作后述的操作开关28。其轴向中心部形成阴螺纹(未示出)的圆筒形凸柱20一体地配置在围绕开口部16的四个角上。
在形状上形成为向上且向后凸起的仪表框22可从下方与控制台10的开口部16连接。连接用法兰部24一体地形成在仪表框22的四个角上,且螺纹件通孔26形成在法兰部24中。
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多个操作开关28从下方与仪表框22的前部嵌合。沿车辆宽度方向长的阶梯部30形成在仪表框22的后部22A中。一对左右螺纹件通孔32形成在阶梯部30的下部中。
按钮组件34与仪表框22的阶梯部30连接。按钮组件34包括内部中空的按钮壳36。连接用法兰部38从按钮壳36的两侧部伸出,螺纹件通孔40形成在法兰部38中的与仪表框22后端中的螺纹件通孔26同轴的位置。
插入阶梯部30内的螺纹件通孔32的一对左右定位销42一体地形成在按钮壳36的底面上。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操作按钮44(其细节将在下文中说明)配置在按钮壳36的内部。缆索46的另一端部46B与操作按钮44的后端部连接。
当按钮组件34要与仪表框22连接时,首先,按钮组件34的左右定位销42插入仪表框22的阶梯部30内的左右螺纹件通孔32中,以便将按钮组件34安装在阶梯部30上。
然后在此状态下,控制台10的凸柱20插入形成在仪表框22的四个角内的螺纹件通孔26中,且将未示出的螺纹件拧到凸柱20的阴螺纹上,由此按钮壳36与仪表框22形状相配合地连接,使得它们被组装成子组件,子组件仪表框22从下方与控制台10的开口部16连接。
如图1所示,控制台10被支承为可沿配置在车身地板48上的固定导轨50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具体地,如图5A,5B和6所示,当从俯视图中看时形成为基本矩形框架形状的支承件52固定到车身地板48上。左右固定导轨50形成在支承件52的两侧部上。固定导轨50形成为使它们沿车辆前后方向长且具有向下开口的基本U形截面形状。
可动导轨54嵌合在固定导轨50中,使得可动导轨54可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可动导轨54形成为比固定导轨50短的长形,且具有允许可动导轨54从下方与固定导轨50嵌合的基本U形截面形状。固定导轨50和可动导轨54是被广义理解为引导装置或滑动装置的部件。
左右可动导轨54通过沿导轨纵向配置在多个位置(例如,两个前后位置)处的管状连接杆56和连接销58连接到一起。固定到控制台10的基板60的下部支承在连接销58的轴向中间部(连接杆56的端部)上。基板60在其左右两侧部上的三个位置处具有向上凸起的安装座62。基板60通过总共六个安装座62固定到控制台10的侧面的下部。
当从俯视图中看时呈基本矩形平板状的支承板64配置在基板60的前部上。支承板64构造成在组装之后接触控制台10的底面。
锁定杆66配置在基板60的一个侧部上的预定位置处。锁定杆66被构造成可绕支承轴68(参见图5B)沿前后方向摆动(摇动)。缆索46的一个端部46A与锁定杆66的上端部66A连接。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固定导轨50)伸出的锁定部66B形成在锁定杆66的下部。锁定部66B形成为当在正视图中看时像二股叉爪状,且被构造成用于与被锁定部70接合,被锁定部70形成在固定导轨50的侧壁50A的下缘且包括连续凹凸。
锁定杆66总是通过未示出的推压(推动)装置例如扭转盘簧促使其绕支承轴68向后(沿图1所示侧视图的顺时针方向)即沿使锁定部66B与被锁定部70接合的方向转动。
这里,如图4所示,按钮组件34即操作按钮44配置在掌托18的下部。因此,操作按钮44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操作按钮44的范围内。
操作按钮44被构造成包括形成为基本钩状截面且其前侧开口的摘持部(grip portion)44A、与摘持部44A的宽度方向端部一体形成的侧壁44B、以及与摘持部44A的背面一体形成的臂状支承部44C。支承部44C支承为可绕配置在按钮壳36内的支承轴72摆动。
被广义理解为推压装置的扭转盘簧74卷绕在支承轴72上。扭转盘簧74的一个端部与按钮壳36连接,扭转盘簧74的另一端部与操作按钮44的支承部44C连接。因此,扭转盘簧74总是促使操作按钮44绕逆时针方向(沿从图4中虚线所示位置往实线所示位置的方向)转动。
缆索46的另一端部46B与操作按钮44的侧壁44B连接。
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接着,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当乘员想操作配置在控制台10的上部的前侧的操作开关28时,该乘员仅需要将他/她的手掌放在配置在操作开关28后方的掌托18上,并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操作开关28。
然而有时,当乘员想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操作开关28时,掌托18沿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对于该乘员而言太靠前或者太靠后。在这种情况中,乘员仅需要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将他/她的手指放置在位于掌托18底面侧的操作按钮44上,并向上拉操作按钮44。
当乘员用他/她的手指克服扭转盘簧74的推力向上拉操作按钮44时,缆索46也与操作按钮44一起被拉动。由于此原因,锁定杆66克服未示出的推压装置的推力绕支承轴68朝向车辆的前侧摆动。于是,锁定杆66的锁定部66B与固定导轨50的被锁定部70之间的接合状态被解除。
然后,当乘员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且向上拉操作按钮44的同时前后推动整个控制台10时,控制台10沿固定导轨50前后滑动。由此,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使得其相对于乘员的臂长变得最佳。
当乘员完成对掌托18前后位置的调节时,该乘员释放操作按钮44。于是,操作按钮44通过扭转盘簧74的推力恢复到其先前的位置,锁定杆66通过来示出的推压装置的推力恢复到其先前的位置,锁定部66B再次与固定导轨50的被锁定部70接合,且掌托18被保持在移动后(前后位置调节后)的位置。
这样,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控制台结构)中,用于解除锁定状态的操作按钮44配置在掌托18的底面侧,即,在乘员的手指能够够到操作按钮44的范围内。因此,乘员能够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的同时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乘员能够在坐于前座内的同时容易地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且乘员不需要打开和关闭盖等。
此外,由于操作按钮44配置在掌托18的底面侧,这以设计的观点来说是极好的,因为这实现与掌托18的一体性。
同时,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中,本发明应用于滑动控制台10。因此,乘员通过滑动控制台10来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情况中,乘员能够利用车身地板48作为基准来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乘员能够容易地将掌托18的前后位置调节到对于乘员的臂长而言最佳的位置。
此外,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中,用于解除锁定状态的操作按钮44配置在掌托18的底面侧。由此,操作按钮44被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时适于该乘员的手指移动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高乘员可操作操作按钮44以解除锁定状态的容易性。
第二实施例现在利用图7-13B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与先前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那些组件相同的组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那些相同组件的说明。
图7是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有关的控制台100的外部透视图。图8是控制台100的分解透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与第二实施例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中,掌托18本身被配置成可相对于用作操作部设置件的控制台100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整个控制台100还被支承为可相对于车身地板48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此外,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被构造成利用配置在掌托18下部上的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来实现掌托18的滑动以及控制台100的滑动。以下将说明此构造的细节。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控制台100形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长的基本箱体形状,且其内包括较大的收纳室106(参见图8)。用于打开和关闭收纳室106的上部盖部件108配置在控制台100的上部上,使得上部盖部件108可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开关28对应的控制器(例如,paptic控制器)110以向上凸出的形状配置在控制台100的上部的前端。
掌托18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控制器110的后方。掌托18一体地形成在上部盖部件108的前端的中央部。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垂直配设在掌托18的下部。
因为使控制台100前后滑动的机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说明,这里将说明使掌托18本身滑动的机构。
因为掌托18与上部盖部件108一体形成,所以可通过滑动上部盖部件108来相对于控制台100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掌托18。
如图8和10所示,被形成为当在侧视图中看时呈左右反向的基本“L”形的导槽112形成在控制台100的两侧壁100A的相对面内。包括第一接合孔114、第二接合孔116和第三接合孔118的多个接合孔(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以预定间距形成在每个导槽112的下部112A。第一接合孔114、第二接合孔116和第三接合孔118被形成为圆锥形。位于中间的第二接合孔116对应于掌托18的前后位置的中间位置。导槽112的上部112B的上端部开口,使得后述的锁定销120可插入导槽112,每个上部112B具有比锁定销120的外径大的槽宽W(参见图10)。
与之对应,其轴向沿上部盖部件108宽度方向的锁定销120可伸缩地配置在上部盖部件108的两侧面的前端。如图9所示,锁定销120被构造成用于相应于配置在上部盖部件108的前端面上的第一操作按钮102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运动而沿车辆宽度方向伸缩。
也就是说,第一操作按钮102由呈基本中空长方体形且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推压的推压部102A、当在俯视图中看时呈烧瓶形状且从推压部102A的后端面的中央部朝向车辆后侧凸出的引导部102B以及从引导部102B的后端面的中央部朝向车辆后侧凸出的杆状支承销102C构成。
支承销102C支承在形成于上部盖部件108的壁122中,使得支承销102C可轴向移动。被广义理解为推压装置的压缩盘簧124卷绕在支承销102C上。压缩盘簧124的一个端部直接与壁122连接,压缩盘簧124的另一端部直接与引导部102B的后端面连接。因此,压缩盘簧124总是沿前进方向(朝向车辆前侧)推压第一操作按钮102。
引导部102B的两侧部用作其宽度方向尺寸朝向车辆后侧变大的倾斜面126。在上部盖部件108的侧壁108A上支承为可轴向移动的锁定销120的前端部120A与倾斜面126接触。由于此原因,锁定销120的前端部120A形成为与倾斜面126一致的锥面。
防护部120B形成在每个锁定销120的轴向中央部上,被广义理解为推压装置的压缩盘簧128在防护部120B与上部盖部件108的侧壁108A之间卷绕在每个锁定销120上。每个压缩盘簧128的一个端部直接与侧壁108A连接,每个压缩盘簧128的另一端部直接与防护部120B连接。因此,压缩盘簧128总是沿使锁定销120的前端部120A与第一操作按钮102的引导部102B的倾斜面126接触的方向推压前端部120A。应注意的是,给锁定销120附加未示出的止动构造。
根据上述构造,锁定销120由于第一操作按钮102的倾斜面126与锁定销120的前端部120A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从伸出上部盖部件108的侧壁108A和缩回上部盖部件108的侧壁108A。
现在回到图8,其纵向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孔130(图8中仅示出位于纸面远侧的长孔130)形成在控制台100内收纳室106的两侧面的后端的上部中。与之对应,左右铰接杆132(图8中仅示出位于纸面近侧的铰接杆132)配置在上部盖部件108的底面的后端侧。
铰接杆132形成为当在侧视图中看时呈基本“L”形,导辊134可轴向转动地支承在铰接杆132的后端部。每个长孔130的孔宽设定为略大于每个导辊134的外径。因此,当上部盖部件108相对于控制台100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时,导辊134沿车辆前后方向在长孔130内转动,从而确保操作稳定性。
长孔130还是规定上部盖部件108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多远的部分。每个孔130的尺寸设定成当导辊134位于长孔130的后端部中时,锁定销120变成位于导槽112的下部112A的后端部内且被允许穿过上部112B。
如上所述,第一操作按钮102可伸缩地设定在上部盖部件108的前端面内,并且配置成第一操作按钮102通常从前端面朝向车辆前侧伸出预定长度。如图7和8所示,用于使控制台100相对于车身地板48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锁定解除第二操作按钮104配置在第一操作按钮102的下方。
如图11所示,第二操作按钮104固定地配置在控制台100上。在图11中,第二操作按钮104以简化方式示出,然而因为其构造本身与先前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接着,说明第二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当乘员坐在前座内、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且由于掌托18与乘员臂长之间的关系而使得掌托18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不适合该乘员时,该乘员保持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将他/她的手指放在掌托18的底面侧处的第二操作按钮104上、向上拉第二操作按钮104、前后滑动控制台100并且在掌托18到达适当位置时使他/她的手指释放第二操作按钮104。
这里,尽管乘员将掌托18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调解到就掌托18与该乘员臂长之间关系而言最佳的位置,但不同的乘员具有不同尺寸的手掌。由于此原因,当乘员想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的同时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控制器110时,有时掌托18沿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与控制器110的操作位置之间的间距(距离)L(参见图11)过长或过短。在这种情况中,乘员按照以下方式调节掌托18相对于控制台100的位置。
首先,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的同时,乘员将他/她的手指放在从上部盖部件108的前端面伸出的第一操作按钮102上,并朝向车辆后侧推压第一操作按钮102。如图9所示,当乘员克服压缩盘簧124的推力朝向车辆后侧推压第一操作按钮102的推压部102A时,引导部102B的倾斜面126也与推压部102A一起朝向车辆后侧移动。由于此原因,锁定销120克服压缩盘簧128的推力在倾斜面126上相对滑动并到达倾斜面126的前端侧。
于是,锁定销120缩入上部盖部件108内并与控制台100内的第二接合孔116(中间位置)分离,锁定销120与第二接合孔116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接着,在乘员朝向车辆后侧推压第一操作按钮102的推压部102A的同时,该乘员朝向车辆前侧或者朝向车辆后侧滑动掌托18。乘员也可在锁定状态被解除且上部盖部件108已前后略微滑动的时刻释放第一操作按钮102的推压部102A。
然后,如图11和12所示,在乘员的手掌较小的情况下,该乘员朝向车辆前侧滑动掌托18,以使锁定销120与第一接合孔114接合。相反,在乘员的手掌较大的情况下,该乘员朝向车辆后侧滑动掌托18,以使锁定销120与第三接合孔118接合。
通过这样做,乘员能够利用控制器110作为基准就与该乘员手掌尺寸的关系而言使掌托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最佳化。顺便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掌托18的可动范围(掌托18前后位置的调节范围)为S(参见图11)。
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控制台构件)中,掌托18的前后位置也可利用控制器110作为基准来调节。因此,不仅可根据乘员的臂长使掌托18的前后位置最佳化,而且可根据乘员的手掌尺寸使其最佳化。
此外,因为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配置在掌托18的下部上的乘员用他/她的手指能够够到的范围内,该乘员能够用一只手操作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乘员能够用一只手容易地将掌托18的前后位置调解到就他/她的手掌尺寸以及他/她的臂长而言最佳的位置。
同时,在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中,当乘员想取出存储在控制台100的收纳室106中的物品时,该乘员朝向车辆后侧全程推压掌托18的推压部102A、使导辊134位于长孔130的后端部内并提升上部盖部件108,由此锁定销120穿过导槽112的上部112B,以便该乘员能够打开上部盖部件108。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乘员能够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的同时打开上部盖部件108。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不仅能够提高乘员可调节掌托18前后位置的容易性,而且能够提高乘员可开闭控制台100的上部盖部件108的容易性。因此,乘员可取出存储在收纳室106中的物品的容易性也极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孔114、第二接合孔116和第三接合孔118形成在导槽112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A和13B所示,当在侧视图中看时呈左右反向的“L”形的导槽136可形成在控制台100中,导槽136的底面136A可形成为使它们呈波形形状,且基本椭圆形孔140可直接设定在该波形的波峰部分138的下方。
在这种情况中,当要朝向前后方向移动锁定销120时,孔140朝向使它们垂直溃陷的方向弯曲且波峰部分138向下弹性变位,由此锁定销120可在导槽136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此外,当采用此构造时,具有这样一优点,即,可在掌托18前后移动时获得节奏感(换句话说,移动是逐渐(步进地)进行的)。
前述实施例的补充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按钮44、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解除装置)配置在掌托18的下部的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操作按钮44、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也可配置在乘员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18上的同时能用他/她的手指够到它们的范围内。例如,解除装置可配置在掌托18的侧部上的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该解除装置的范围内。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按钮102和第二操作按钮104两者配置在掌托18的下部上,然而也可采用第一操作按钮102配置在掌托18的侧部而第二操作按钮104配置在掌托18的下部的构造。此外,解除装置可配置在操作部的附近。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操作开关28用作操作部,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器110用作操作部。然而,在本发明操作部的概念内可包括任何构造,只要该操作部具有乘员能够在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掌托上的同时操作该操作部的构造。
因此,从车辆设计构思、操作性及便利性的观点来看,可适当选择具有其它构造的操作部,例如,按钮式开关、摆动式开关、触摸式操作面板、拨号盘式开关或者转动球并移动和点击指针的操作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使锁定杆66的锁定部66B与配置在固定导轨50内部的侧壁50A的下缘上的脉冲波状被锁定部70接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采用其它锁定机构构造。
例如,可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多个接合孔以预定节距形成在例如用在层滑机构中的固定导轨(下轨)内部的侧壁中且锁定杆的钩爪状锁定部可与该接合孔接合。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其中,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整个控制台10来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除此以外,掌托18可相对于控制台100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调节。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采用这样一种实施例,其中,控制台不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而是仅掌托18可相对于控制台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机械滑动机构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掌托18的(前后)位置也可利用电气构造来调节。
例如,可上下摆动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配置在掌托的下部的左侧和右侧上,控制台的固定导轨可由丝杠构成,并且可配置与该丝杠接合的长方体状块体。然后,当第一开关被上推时,电机正常转动,以便块体朝向车辆前侧移动并使控制台朝向车辆前侧移动。相反,当第一开关被下推时,电机反向转动,以便块体朝向车辆后侧移动并使控制台朝向车辆后侧移动。
掌托也可按照相同方式构造。例如,与块体对应的移动体可固定在掌托的底面侧上,且丝杠可拧入其内。然后,当第二开关被上推时,电机正常转动,以便移动体朝向车辆前侧移动并使掌托朝向车辆前侧移动。相反,当第二开关被下推时,电机反向转动,以便移动体朝向车辆后侧移动并使掌托朝向车辆后侧移动。
当采用此构造时,优选将减速机构配置在电机与丝杠之间,以便减小掌托的移动速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配置在控制台10和100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操作部可配置在中央组件或车门蒙面(衬里,trim)上。换句话说,除控制台以外,内部部件例如中央组件和车门蒙面也可包括在本发明的操作部设置件内。因此,根据操作部设置件,还存在利用掌托移动装置移动掌托的方向不是车辆前后方向而是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记载的“邻接车辆用座椅配置的操作部设置件”中的术语“邻接”还包括与车辆用座椅直接连接的臂托。在此情况中,该臂托对应于“操作部设置件”。
此外,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记载的“配置在操作部的后方”中的术语“后方”指在乘员坐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位置相对于该乘员靠后。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它被构造成包括配置在邻接车辆用座椅配置的操作部设置件上并且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操作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操作部的后方并且在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所述操作部时该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包括用于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装置;将所述掌托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的锁定装置;以及解除装置,该解除装置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所述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所述解除装置的范围内,并且用于解除所述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由相对于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机构构成,以及所述锁定装置由将所述掌托保持在所述掌托已经由所述掌托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掌托锁定机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由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构成,以及所述锁定装置由将所述操作部设置件保持在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已经由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还包括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或者车辆斜向方向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以及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操作部设置件保持在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已经由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解除所述掌托锁定机构的所述掌托的锁定状态的第一解除部;以及用于解除所述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锁定状态的第二解除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能够关闭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内部的内室并且与所述掌托一体配置的上部盖部件;以及用于转动所述上部盖部件的转动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的所述掌托的锁定状态通过所述解除装置解除,并且所述掌托通过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移动到一预定转动位置,由此能够经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所述上部盖部件,使得所述内室可打开/可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装置配置在所述掌托的下部或侧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被构造成用于相对于所述操作部设置件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掌托。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被构造成用于相对于所述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的所述掌托的移动步进地进行。
11.一种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它被构造成包括配置在邻接车辆用座椅配置的操作部设置件上并且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操作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操作部的后方并且在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所述操作部时该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包括相对于车身地板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将所述操作部设置件保持在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已经由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以及解除部,该解除部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所述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所述解除部的范围内,并且用于解除所述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锁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相对于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机构;将所述掌托保持在所述掌托已经由所述掌托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掌托锁定机构;以及另一解除部,该另一解除部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所述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所述解除部的范围内,并且用于解除所述掌托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能够关闭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内部的内室并且与所述掌托一体配置的上部盖部件;以及用于转动所述上部盖部件的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掌托锁定机构的所述掌托的锁定状态通过所述另一解除部解除,并且所述掌托通过所述掌托移动机构移动到一预定转动位置,由此能够经由所述转动装置转动所述上部盖部件,使得所述内室可打开/可关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部配置在所述掌托的下部或侧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掌托移动机构的所述掌托的移动步进地进行。
16.一种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它被构造成包括配置在邻接车辆用座椅配置的操作部设置件上并且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操作部以及配置在所述操作部的后方并且在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所述操作部时该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所述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包括用于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装置;将所述掌托保持在移动后的位置上的锁定装置;以及解除装置,该解除装置配置在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所述掌托上时该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所述解除装置的范围内,并且用于解除所述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其中,所述掌托移动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和所述解除装置被构造成当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所述掌托上并且经由所述解除装置解除所述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时允许所述掌托经由所述掌托移动装置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由相对于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所述掌托的掌托移动机构构成,以及所述锁定装置由将所述掌托保持在所述掌托已经由所述掌托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掌托锁定机构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移动装置由相对于车身地板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一体地带有所述掌托的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的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构成,以及所述锁定装置由将所述操作部设置件保持在所述操作部设置件已经由所述操作部设置件移动机构移动到的位置上的操作部设置件锁定机构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开关操作机构。乘员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操作开关(28)配置在控制台(10)的上部的前端,乘员将他/她的手掌放在其上的掌托(18)设定在操作开关(28)的后方。解除控制台(10)的锁定状态的操作按钮(44)配置在掌托(18)的下部的乘员能够用他/她的手指够到操作按钮(44)的范围内。因此,当乘员想调节掌托(18)的前后位置时,该乘员可通过简单地用一只手提升操作按钮(44)以解除锁定状态来移动控制台(10),而不需要进行例如打开盖等的操作。
文档编号B60N3/00GK1833914SQ2006100077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8日
发明者河内和广, 上北洋, 榊原贵美雄, 武藤雅信, 大松直树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