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18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使用绿色科技及可运用于如都市高运量运输系统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SMT)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大众运输现已在世界各地广泛运用,但却有其挑战;在2008年,欧盟约有600亿人次使用大众运输,而近十年来,在很多国家中,大众运输的搭乘量呈现稳定成长;例如,在 2004与2008年间,西班牙、英国及美国等国家的大众运输搭乘量即上升了 11%,而在同一时期,如伦敦及布鲁塞尔等城市,其搭运量更提升约20%左右。在个别运输模式的碳足迹升高、以及油价上扬的环境下,大众运输是即为重要的; 而现今的大众运输系统中,在轻轨运用上却有极严重的门坎,且巴士也无法符合所有的需求。所谓的轻轨运输是为一电气化轨道型式的运输,其可为简单的电车到一捷运系统,乃部分通过自己特有的路权操作,而统称“轻量运输”是涵盖所有角色与性能介于公路上的传统巴士服务、以及都市重轨或地下铁间的运输系统,其中轻轨系统的运用特别具有弹性与可扩充性,尤其在现今严苛环境问题、以及国家与都市预算缩减的险峻条件下,轻轨的存在正遭遇着与日俱增的挑战,而且只要有足够的搭运量,其碳足迹与运输速度的课题即会浮现。可预见的是人们真的需要一高运量的运输系统,其不但可具有一小的碳足迹 (例如,与巴士比较),且可依运用目的,轻易变通地运送各种数量的乘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与现有的通常运输工具相比(例如,与巴士)具有低碳且可依运用目的,轻易变通地运送各种数量的乘客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包括一升高的轨道,以至少一悬置I型梁构成;一平台,适形于该轨道并由该轨道支撑;一 T型臂,自该平台延伸出;以及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附建在该平台上,其中的该第一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一尖端为自该轨道的一第一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而该第二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二尖端则是自该轨道的一第二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适合搭载乘客的一车厢,附建于该平台。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该至少一 I型梁、该T型臂的该第一尖端与该第二尖端、及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为磁化为相同磁性件,且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及该T型臂与该轨道的该悬置I型梁之间为非接触状态。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用以驱动该车厢于该轨道上运行的旋转式电磁铁,设置于该T形臂的尖端处。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将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连接至该平台的活塞。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位于一运行位置,且该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为邻近该I型梁设置;所述第一转接臂与第二接臂位于一转向位置,则该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为自该I型梁转离90度。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该转接臂为通过一绞链枢接于所述平台。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分别通过一活塞连接至该平台。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至少一太阳能电池,设置于该运输系统的一组件上。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用以将该车厢下降至一地面车站上下该乘客的下降轨道。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用以供一乘客召唤一该车厢至一地面车站内的一触控屏幕地图系统,设置于该运输系统的该地面车站内。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用以供一乘客指示该车厢至一指定的一地面车站内停靠的另一触控屏幕地图系统,设置于该车厢内。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用以控制该车厢于该运输系统内的位置与速度的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包括多个由塔架支撑的高架轨道,以至少一悬置I型梁构成;多个地面车站;一 T型臂,自一平台延伸出,该平台适形并附建至一车厢的一顶部;以及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附建在该平台上,其中的该第一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一尖端为自该轨道的一第一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而该第二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二尖端则是自该轨道的一第二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且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及该T型臂与该轨道的该悬置I型梁之间为非接触状态。上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中,还包括一旋转式电磁铁,乃用以驱动该车厢于该轨道上运行,其中该至少一悬置I型梁、该T型臂的该第一尖端与该第二尖端、及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为磁化为相同磁性件。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特别符合环境需求或称为绿色的城市与都市区域用的高架高运量运输系统,可以轨道上选用的太阳能系统制造动力,也可符合现今经济与环境的需求;在世界上很多都市区域,此系统可因噪音与污染因素而取代街道上的巴士与出租车,并可藉此减少汽油与燃料的使用,其可适用需消耗大量燃油的长距离城市间运输,也适合于列车系统难设的区域(例如,洪泛区、雪地、或类似的区域);另外,此系统也适合设于沙漠运输、跨越水路或是岛屿间的运输,可提供较巴士快速的大众运输,并可以高架方式、于地面层拥挤的街道上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系统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图1运输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沿3-3线的详细剖视视图;图4为图1运输系统的一运输车厢的一详细剖视图;图5为图1运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厢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厢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后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运输系统12双I型梁轨道14 塔架16 车厢18塔架臂20单一 I型梁轨道20-1下降轨道22转接臂24转接臂28电磁铁30 座椅32触控屏幕地图系统34高速公路35回转道36高速公路37回转道40T 型臂42 尖端44 活塞46 平台48 绞链52空气调节单元讨塔架系统56输送线60地面层的车站62太阳能电池64 球体66 球座[0067]68 顶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广义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是提供城市与都市化地区一高架的高运量运输系统,因其是通过一选用的超级太阳能系统(可架设于轨道上)产生动力,故此一系统特别适合于符合环境或称绿色的系统;此系统也适合于列车系统难设的区域(例如,洪泛区、雪地、或类似的区域),另外,此一系统也适合设于沙漠运输、跨越水路或是岛屿间的运输。在以下所叙的本实用新型车厢中,不但可用以于两地间承载车辆,也可轻易地修改为两地间的乘客承载用、货柜运输、也或是汽车与其它货物输送用。本实用新型系统不仅可运用于市区,其也可适用于任何需智能型运输系统(如下所叙)的区域;例如,此系统可使用于机场、 大学校园、商业区、以及类似的区域场所。本实用新型高运量运输系统的实施例可符合众多现今的经济与环境需求,在世界上很多都市区域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因噪音与污染因素而取代街道上的巴士与出租车,并可藉此减少汽油与燃料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系统也可适用需消耗大量燃油的长距离城市间运输,此系统可提供较巴士系统快速的大众运输,可以高架方式、于地面层拥挤的街道上操作,其也可以如下所述的连接低价地面车站的下悬吊方式缩减对昂贵高架车站(例如单轨系统或是空中运输系统)的需求;再者,下悬吊轨道系统与地面车站间也可形成完整的无障碍空间;而在本实用新型系统可做为一大运量运输的基础建设时,其也可缩减尺寸作为主题乐园中的交通系统、或是以玩具形式构建的系统。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系统10可包括单一 I型梁轨道20与双I型梁轨道12,通常,这些轨道20、12可实质上以平行的方式架设,以同时允许沿轨道20、12双向运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运输系统10也可包括一单一轨道12,例如,此单一轨道12可将运输系统10沿伸入郊区或邻近的区域,而双I型梁轨道12也可分叉为一地面车站60内的二单一 I型梁轨道20,此双I型梁轨道12也可于如交叉点处的二单一 I型梁轨道20,以便利车厢16的转弯,而在经过这些车站与交叉点后,二单一 I型梁轨道20即可重组为双I型梁轨道12。本实用新型中,一车厢16可配合于轨道20、12上一骑乘运用,而轨道20、12可通过塔架14悬空设置,轨道20、12可包括容许车厢16迫近地面的下降轨道20-1 ;本实用新型中,运输系统10的下降轨道20-1可运用于各停靠点上,以藉此容许乘客上下车厢16。请参阅图2所示,轨道20、12可通过架设于塔架14上的塔架臂18设置,包括塔架 14与塔架臂18的塔架系统可以一强固、高荷重但重量轻的材料构建,车厢16可包括一可配合于轨道12 二 I梁间的T型臂40,T型臂40的左右两侧可各设置一转接臂22或对,此转接臂22J4可使车厢16沿I型梁运行(包括直行、上下、与左右转)。如图2所示,运输系统10可包括一含塔架臂18与塔架14的塔架系统Μ,此塔架系统M可适用于承架都市的各输送线56,例如输电线、电话线、缆线、以及类似的输送线。请参阅图3所示,轨道20、12可为带负电的磁道,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20、12上可设置电磁铁观,转接臂22J4及T型臂40的尖端42也可包括充电式的电磁铁;这些彼此排斥的磁性可使车厢16在不需实质接触的情况下、即可悬浮于轨道20、12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轨道20与12、转接臂22与24、以及尖端42也可以正电充电,且T形臂40的尖端42上的电磁铁也可为旋转式超级电磁铁,这些电磁铁的旋转可控制车厢16沿轨道20、12运行的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一分离的旋转式超级电磁铁也可设置于车厢16的顶部,以介以驱动车厢16在轨道20、12上的运行。本实用新型中,车厢16 沿轨道20、12的运动是可以一计算机系统(未图标)自动控制,车厢16通常可以110公里 /小时或更高速运动,且可以无噪音的方式运行。本实用新型中,转接臂22J4可枢接至一附架在车厢16的平台46上,平台46架设于车厢16上的方式是可以任何合适的架设方式施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车厢 16可包括一形成于车厢16顶部68的球体64,此球体64可适形配合于平台46中的一球座 66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接臂22、对可以绞链48设至于平台46上,第一与第二活塞44则可自一运行位置将转接臂22J4枢接至一转向位置,其中,转接臂22J4是邻近轨道的I型梁设置,而转接臂22J4是自轨道的I型梁转离约90度(如图3中的虚线与箭头5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活塞44可为气动式、液压式、磁动式、或是压电体式的活塞结构。在一特定实施例中,活塞为一压电体式的活塞,此活塞44可用以将转接臂22、24中的一推动至一转向位置(图3中的虚线位置),藉此可使车厢16转向并下降到下降轨道20-1上(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转接臂22或M可设至二个以上的活塞44。请参阅图4所示,车厢16可包括多个座椅30,本实用新型中,依车厢的运输需求, 其座椅数目与厢体大小为可自由调整地;车厢16也可包括空气调节单元52、以及一触控屏幕地图系统32,藉此,在一实施例中,乘客可依需求选择车厢16的停靠点,而在各车厢车站 (停靠点)中也可设置类似的触控屏幕地图系统,以允许乘客选择目的地、并召唤一车厢至其所在车站中搭载,如此的触控屏幕地图系统32可避免车厢于无承载或下客需求的车站停靠,此触控屏幕地图系统32可程序为多语言化,或是可包括如旅客地图与导览程序等软件。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系统10 —部分的示意图,所示的地面层的车站60可设置于二高速公路34、36间,高速公路34、36的每一方向上皆可包括一进入车站的回转道35,370本实用新型中,一或多个太阳能电池62可沿轨道12面向阳光的一侧设置(如图5 所示),此太阳能电池62可通过传统输电方式、将电能输送至输送系统10的各车厢16、计算机控制器(未图标)、或是其它电路系统中。在一实施例中,从太阳能电池62收集到的太阳能可储存为未来使用,在输送系统10各组件的面光处上、皆可设置类似的太阳能电池。在本实用新型的前叙述中,图1至图4中的实施例,车厢16结构皆是以载人的厢体结构实施,也即于一厢体内设置多个座椅的型式呈现;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车厢16厢体结构也可以其它的型式构成,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其车厢16厢体结构即是以一空箱的方式构成,用以搭载车辆用,在此实施例中,汽车可通过一厢口直接由车站开进所召唤的车厢16内;又例如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其车厢16厢体结构即是用以承载货柜箱体的方式构成,乃用以搭载货物,货柜箱体可在其它处装载完成后,再由高速公路拖运至车站内,再召唤搭载至轨道上即可,此时原在轨道上运行的车厢16即可以承载货柜箱体的空厢构成,或是直接简化压缩变形为钩挂货柜箱体的挂架形成即可。[0081]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升高的轨道,以至少一悬置I型梁构成;一平台,适形于该轨道并由该轨道支撑;一 T型臂,自该平台延伸出;以及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附建在该平台上,其中的该第一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一尖端为自该轨道的一第一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而该第二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二尖端则是自该轨道的一第二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合搭载乘客的一车厢,附建于该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I型梁、 该T型臂的该第一尖端与该第二尖端、及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为磁化为相同磁性件,且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及该T型臂与该轨道的该悬置I型梁之间为非接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以驱动该车厢于该轨道上运行的旋转式电磁铁,设置于该T形臂的尖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连接至该平台的活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位于一运行位置,且该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为邻近该I型梁设置;所述第一转接臂与第二接臂位于一转向位置,则该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为自该I型梁转离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该转接臂为通过一绞链枢接于所述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分别通过一活塞连接至该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太阳能电池,设置于该运输系统的一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以将该车厢下降至一地面车站上下该乘客的下降轨道。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供一乘客召唤一该车厢至一地面车站内的一触控屏幕地图系统,设置于该运输系统的该地面车站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供一乘客指示该车厢至一指定的一地面车站内停靠的另一触控屏幕地图系统,设置于该车厢内。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控制该车厢于该运输系统内的位置与速度的一计算机控制系统。
14.一种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由塔架支撑的高架轨道,以至少一悬置I型梁构成;多个地面车站;一 T型臂,自一平台延伸出,该平台适形并附建至一车厢的一顶部;以及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附建在该平台上,其中的该第一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一尖端为自该轨道的一第一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而该第二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二尖端则是自该轨道的一第二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且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及该T型臂与该轨道的该悬置I型梁之间为非接触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旋转式电磁铁,乃用以驱动该车厢于该轨道上运行,其中该至少一悬置I型梁、该T型臂的该第一尖端与该第二尖端、及该第一转接臂与该第二转接臂的至少一部分为磁化为相同磁性件。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型高运量运输轨道系统,包括一升高的轨道,以至少一悬置I型梁构成;一平台,适形于该轨道并由该轨道支撑;一T型臂,自该平台延伸出;以及第一转接臂与第二转接臂,附建在该平台上,其中的该第一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一尖端为自该轨道的一第一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而该第二转接臂与该T型臂的一第二尖端则是自该轨道的一第二悬置I型梁处支撑该平台。本实用新型特别符合环境需求或称为绿色的城市与都市区域用的高架高运量运输系统,可以轨道上选用的太阳能系统制造动力,此系统因噪音与污染因素而取代街道上的巴士与出租车,并可藉此减少汽油与燃料的使用也适合于列车系统难设的区域及沙漠运输、跨越水路或是岛屿间的运输。
文档编号B60L13/00GK201980227SQ20112000483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6日
发明者Jp·H.·莫巴夏 申请人:Jp·H.·莫巴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