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雨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80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雨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驾驶室内的汽车雨刷。
背景技术
雨刷器是汽车上一个小的汽车配件,但在雨雪天气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保证驾驶员视野清晰,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汽车雨刷器是设置在前挡风玻璃的外面,一般称为外雨刷器,就有骨雨刷器来说,其主要由电机、连杆、摇臂以及雨刮片组成。驾驶员可通过控制开关及时开启外雨刮器,或通过雨刷器的自动感应,刮去前 挡风玻璃上的雨雪,以得到较好的视野清晰度,保障行车安全。但是在雨雪天气情况下,往往因为挡风玻璃及车窗内外温差较大,使得在玻璃内侧产生一层水汽,严重影响驾驶员及乘员的视野清晰性,给驾驶员及乘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而当前车上普遍采用的缓解前挡风玻璃处水汽的方法是开启空调外循环,利用吹空调风的方法使水汽消除,虽然该方法能够对水汽的消除产生一定的作用,但需要空调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且在大雨雪天气,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效果不明显,同时会增加油耗,不利于经济性;还有一些关于汽车双面雨刷的想法,是将外部和内部雨刷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内外部雨刷同步运动的效果,但就实际应用而言,内部的水汽相对于外部的雨雪来说量是相当少的,因此内雨刷器的运动频率相对于外雨刷器来说可以是相当低的,这就不需要内外雨刷器具有相同的频率。而且当前的双面雨刷器的想法均没有对内部流水装置进行探讨。驾驶室内部水汽的困扰同样出现在车窗上,而且车窗上的水汽量更多,不利于驾驶员及乘员对侧面路况的直接获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汽车驾驶室内部的雨刷器,来方便擦拭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内部的水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雨刷,包括雨刷器本体(包括连杆、摇臂以及雨刮片)、电源、电机、电子控制器ECU、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开关按钮、导槽、两个单向阀、滑块、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等,所述开关按钮、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器E⑶输入端相连;所述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两个单向阀与电子控制器ECU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机与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相连;所述导槽选择聚酯材料且安装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下侧并做成沿着玻璃的弧度形状;所述雨刷器本体的起始位置位于副驾驶座一侧玻璃最靠边及各车窗靠前的最边缘位置;所述雨刷器本体中雨刮片的长度基本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的宽度等长;所述两个单向阀分别位于导槽两侧的位置,起流水作用;所述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雨刷器导槽的两端位置;所述前挡风玻璃处开关按钮位于汽车外雨刷器调节手柄上;所述车窗玻璃处开关按钮位于车门内饰玻璃升降调节按钮所在内饰面上。本实用新型比较现有技术的优点I、驾驶员或乘客每按一次开关按钮实现内部雨刷的一次往返运动,即可实现玻璃内部水汽的擦拭,使得内外部雨刷器的运动相互独立,内部雨刷器具有极低的运动频率,有利于保证驾乘人员视野的清晰性且能够节省用电。2、在导槽两侧添加单向阀解决了内部水汽流出的问题,使得擦拭流下的水不至于流到内饰面上,否则会影响美观且给驾驶员增加额外的劳动负担,同时单向阀在不启动室内雨刷的情况下是关闭的,能够防止驾驶室与外 界进行不必要的气流交换。3、选择的雨刮片长度基本等同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的宽度,且其运动为沿玻璃的来回运动,使得玻璃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擦拭。4、H驱动桥集成电路能方便快捷地改变通过电机两端电流的方向,实现雨刮器的往复运动,从而省去了原有的通过机械方法改变电流方向的机械零件,使整个系统变得简单,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发展。5、导槽材料为聚酯材料,具有轻质、易成形、防滑、耐磨等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雨刷的电路控制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雨刷(前挡风玻璃处雨刷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I、开关按钮;2、左侧红外距离传感器;3、右侧红外距离传感器;4、电子控制器E⑶;5、右侧单向阀;6、左侧单向阀;7、雨刮器本体;8、滑块;9、电机;10、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11、导槽。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前挡风玻璃处雨刷为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雨刷包括雨刷器本体(包括连杆、摇臂以及雨刮片)、电源、电机、电子控制器E⑶、左侧红外距离传感器、右侧红外距离传感器、开关按钮、导槽、左侧单向阀、右侧单向阀、滑块、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等。驾驶员通过按下雨刷开关按钮I,右侧红外距离传感器3测量出雨刷器滑块8最右端面与导槽11最右端的距离,左侧红外距离传感器2测量出雨刷器滑块8最左端面与导槽11最左端的距离,并将开关及距离信号传入到电子控制器E⑶4中。电子控制器E⑶4根据右侧红外距离传感器3和左侧红外距离传感器2测得的距离输出控制信号分别控制H驱动桥集成装置10的导通状态及左侧单向阀6和右侧单向阀5的开闭状态。设定雨刷运动初始位置时滑块8最右端面与导槽11最右端距离为零,雨刷运动到达最左端时滑块8最左端面与导槽11最左端距离为零。故当右侧红外距离传感器3测得的距离自雨刷开始运动为第一次,第一次为零时,电子控制器E⑶4输出信号控制使H驱动桥集成装置10导通,从而给电机9输入电流,电机9带动滑块8从而实现雨刷本体7的向左运动,同时控制左侧单向阀6开启,实现流水作用;当左侧红外传感器3测得的滑块8最左端面与导槽11左端面距离第一次为零时,电子控制器ECU4输出信号控制H驱动桥集成装置10,使其实现流过电机9电流的换向,从而实现电机9带动滑块8,滑块8带动雨刷本体7的向右运动,同时输出控制信号使得左侧单向阀6关闭,右侧单向阀5开启,实现流水作用;当右侧红外传感器3测得的距离第二次为零时电子控制器ECU4控制H驱动桥集成电路10的断开,从而使电机9停止运动,使滑块8和雨刷器本体7停止在起始位置,同时使右侧单向阀5关闭。通过以上滑块8和雨刷器本体7的一次往返运动以及左单向阀6和右单向阀5的一次开闭完成前挡风玻璃内部水汽的一次擦拭。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驾驶室内部的汽车雨刷,以提高驾驶员及 乘员的视野清晰性,乘车的安全性,本汽车雨刷的结构示意图及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以应用于前挡风玻璃的汽车雨刷为例,同样也可以应用于车窗玻璃位置。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本质的情况下,可将汽车雨刷结构布置以及控制系统的结构布置做相应改动,但这些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雨刷,包括由连杆和摇臂以及雨刮片组成的雨刷器本体、电源、电机、电子控制器ECU、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开关按钮、导槽、两个单向阀、滑块、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器E⑶输入端相连;所述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两个单向阀与电子控制器ECU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机与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相连;所述导槽选择聚酯材料且位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下侧并做成沿着玻璃的弧度形状;所述雨刷器本体的起始位置位于副驾驶座一侧玻璃最靠边及各车窗靠前的最边缘位置;所述雨刷器本体中雨刮片的长度基本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的宽度等长;所述两个单向阀分别位于导槽两侧的位置,起流水作用;所述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雨刷器导槽两端的位置;所述前挡风玻璃处开关按钮位于汽车外雨刷器调节手柄上;所述车窗玻璃处开关按钮位于车门内饰玻璃升降调节按钮所在内饰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雨刷,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其主要特征在于开关按钮、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器ECU输入端相连;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两个单向阀与电子控制器ECU输出端相连;电机与H驱动桥集成电路装置相连;导槽为聚酯材料且位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下侧并做成沿着玻璃的弧度形状;雨刷器本体中雨刮片的长度基本与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的宽度等长;两个单向阀分别位于导槽两侧的位置,起流水作用;两个红外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导槽两端的位置;前挡风玻璃处开关按钮位于汽车外雨刷器调节手柄上;车窗玻璃处开关按钮位于车门内饰玻璃升降调节按钮所在内饰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现最大程度擦拭玻璃,内部水汽方便流出,易于安装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S1/08GK202368534SQ2011204264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庄蔚敏, 李修城, 梁莉莉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