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764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行走驱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新颖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港口通用码头的典型装卸设备。大型的起重机结构复杂,安装精度高,施工难度大。由于起重机自重较大,要求整机结构稳固,因此需要有非常可靠的行走机构来支撑这个庞大的机体,使得行走机构的车轮承载力尽可能均等,从而提高其整机的承载能力和抗倾覆能力。通常,起重机都设置有相应的行走机构以便于转场作业。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起重机行走机构主要包括行走大车、车轮,行走大车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机,该电动机与减速 箱相连接,在减速箱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车轮相互配合,以带动行走大车进行运动。目前,一般双排轮起重机驱动结构形式是电机+联轴节+驱动桥。其结构与汽车驱动相同。其驱动形式均为单一输入,两侧轮边输出。承重点在驱动桥的两侧。这样造成机构较大,起重机占地较大或增加驱动机构才能满足机构所需要的动力要求。这样势必增加机构重量和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驱动形式,其特点在于是电机与驱动桥直联,采用双输入式驱动,驱动能力增加一倍,承重点在差速器外壳中间,使起重机两驱动轮间距大大缩小,整个起重机占地面积大幅减小。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大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经由一个小锥齿轮同时驱动所述大锥齿轮;差速器;以及一对轮边减速器,分别位于所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两侧,其中,所述大锥齿轮经由所述差速器将扭矩传递到所述一对轮边减速器。较佳地,在上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中,所述差速器进一步包括两对差速齿轮,分别与所述大锥齿轮相联;一对半轴齿轮;以及一对半轴,分别连接于同一侧的半轴齿轮和轮边减速器之间。较佳地,在上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中,所述一对轮边减速器与所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两侧的一对轮胎的轮毂分别直接相联。较佳地,在上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中,所述差速器的外壳为承重箱体,该承重箱体经分别位于两侧的一对支撑轴连接到所述两侧的轮胎。[0015]较佳地,在上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中,所述承重箱体的底部设有一承重板。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行走驱动机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I 图3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基本结构。现在参考这些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参考图I 图3,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主要包括第一电机101-1和第二电机101-2、大锥齿轮102、差速器103以及一对轮边减速器104。第一电机101-1和第二电机101-2彼此相对设置,例如在图I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01-1和第二电机101-2均斜向设置。第一电机101-1和第二电机101-2分别经由一个小锥齿轮同时驱动大锥齿轮102。一对轮边减速器104分别位于该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两侧,该大锥齿轮102经由该差速器103将扭矩传递到一对轮边减速器10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差速器103可以进一步包括两对差速齿轮105、一对半轴齿轮和一对半轴106。差速齿轮105分别与大锥齿轮102相联。该一对半轴106分别连接于同一侧的半轴齿轮105和轮边减速器104之间,分别带动两侧的轮边减速器104运转。通过一对差速齿轮105的自由传递,可以完成起重机正常转向功能。该一对轮边减速器104与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两侧的一对轮胎107的轮毂分别直接相联,完成驱动,带动起重机行走。较佳地,该差速器103的外壳为承重箱体108,该承重箱体108经分别位于两侧的一对支撑轴109连接到两侧的轮胎107。起重机的所有重量均作用于承重箱体108之上。通过上述的一对支撑轴109传递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两侧的轮胎107上。此外,该承重箱体107的底部设有一承重板110。因差速器外壳作为承重箱体,差速器及其相关齿轮由底部的承重板110处进行安装及拆卸。结构非常紧凑,两个轮胎间距大幅减小。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有两个电机进行驱动,利用齿轮分流原理,两个电机同时驱动同一个差速器上的大锥齿,通过差速器将扭矩传递到两侧的轮边减速器,轮边减速器与轮毂直接相联。此外,起重机的重量直接作用在差速器外壳中间,这样能够使得驱动机构两个轮胎间距大幅减小,这种驱动形式增加了驱动机构传递能力,在保证驱动机构具有差速功能情况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00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 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大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经由一个小锥齿轮同时驱动所述大锥齿轮; 差速器;以及 一对轮边减速器,分别位于所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两侧, 其中,所述大锥齿轮经由所述差速器将扭矩传递到所述一对轮边减速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进一步包括 两对差速齿轮,分别与所述大锥齿轮相联; 一对半轴齿轮;以及 一对半轴,分别连接于同一侧的半轴齿轮和轮边减速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轮边减速器与所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两侧的一对轮胎的轮毂分别直接相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的外壳为承重箱体,该承重箱体经分别位于两侧的一对支撑轴连接到所述两侧的轮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箱体的底部设有一承重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大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经由一个小锥齿轮同时驱动所述大锥齿轮;差速器;以及一对轮边减速器,分别位于所述起重机行走驱动机构的两侧,其中,所述大锥齿轮经由所述差速器将扭矩传递到所述一对轮边减速器。本实用新型是电机与驱动桥直联,采用双输入式驱动,驱动能力增加一倍,承重点在差速器外壳中间,使起重机两驱动轮间距大大缩小,整个起重机占地面积大幅减小。
文档编号B60K7/00GK202463547SQ2012200537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王遐其, 裴宝仁, 钟明 申请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