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200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防滑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滑链,包括由链节串接形成的防滑链体和在防滑链体的两端设置的各一个接头,所述接头其一为连接于防滑链体一端链节上的连接轴,另一接头则为一对同轴线的环,两环形成在防滑链体另一端链节上,从而,连接轴穿过对应端环后被约束。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链能够快速拆装且连接可靠。
【专利说明】防滑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链。
【背景技术】
[0002]防滑链的主要作用在于在如冰雪天气时在车辆驱动轮安装以提高驱动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一种装置。防滑链按照安装方式分有两种,一种是提前安装的类型,结构比较复杂,难以安装和拆卸,另一种则是方便安装和拆卸的类型,主要是在临时停车即可安装的防滑链,本实用新型就在此列。
[0003]我们知道,防滑链都有尺寸限制,需要匹配轮毂尺寸和胎宽,以保证其能够在轮胎上可靠固定,既不能在轮胎轴向滑动,也不能左右偏扯。保证其可靠固定需要防滑链与胎面有足够的摩擦力,为提供摩擦力则需要有足够的箍紧力;另一方面,防滑链应有延伸到轮胎侧面的部分,能够形成阻挡作用,防止防滑链左右偏扯。
[0004]目前应用最广的防滑链是铁链,价格便宜,结实耐用,但噪音大,拆装困难。铁链要求除了车胎正反两面被钢丝固定外,暴露在车胎正面的铁链是前后自由活动的,这种结构对轮胎表面磨损比较严重。目前铁链有逐渐为牛筋链和橡胶链所替代的趋势,不过由于铁链价格只有后两者价格的1/4,甚至1/8,铁链仍具有可改进的余地和生存空间。
[0005]如前所述,铁链需要有匹配轮胎胎面的部分和匹配胎侧的部分,其中前者与地面接触产生所需要的摩擦力,后者起到定位作用。要解决铁链拆装困难的问题,需要考虑铁链的基本结构,显然胎侧的部分周长小于轮胎胎面上的部分,安装时,需要避开轮胎体的阻挡,显然,构造成型的铁链是不能安装在轮胎上的,只有在拆分状态下才可以安装上。
[0006]在一些实现中,在铁链的侧边部设置钩挂结构,这部分不与地面接触,连接非常方便,但主承载部分没有受到可靠连接,连接的稳定性不好。
[0007]在另一些实现中,铁链一侧边和主承载部分预先连接成型,仅保留一侧边为连接点,由于侧边需要可靠的与轮胎侧面配合,其余部分的形状为曲面,一侧为连接点的情形造成该侧受其它部分的关联牵扯,造成其在轮胎上安装时需要借助于专用工具,耗费比较多的时间才能安装上,与快速安装的初衷相违背。

【发明内容】

[000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拆装且连接可靠的防滑链。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防滑链,包括由链节串接形成的防滑链体和在防滑链体的两端设置的各一个接头,所述接头其一为连接于防滑链体一端链节上的连接轴,另一接头则为一对同轴线的环,两环形成在防滑链体另一端链节上,从而,连接轴穿过对应端环后被约束。
[0011]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依据本实用新型,直接通过环轴配合然后紧固的结构,通过脱开紧固形成展开的防滑链,连接后则形成防滑链圈,这种轴环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快速的连接,且轴环连接紧固后能够形成可靠的连接,因此,基于上述结构可以方便快速拆装,且连接可靠。从而,满足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0012]上述防滑链,所述环为吊环螺栓的环头,相应地,在对应链节上形成有螺栓孔,用于调整环头的伸出长度。
[0013]上述防滑链,所述连接轴由两根半轴左右对置形成,每一半轴对应一环。
[0014]上述防滑链,所述半轴为在其轴向的弹性锁扣。
[0015]上述防滑链,每一半轴的一端接合在对应链节上,另一端为连接头,其中连接头有螺纹段,相应地,配有用于连接头约束的螺栓。
[0016]上述防滑链,所述链节为刚性体,包括匹配轮胎胎面和胎肩上花纹槽的第一结构部和左右对称存在的匹配胎侧的第二结构部,其中第一结构部通过销轴与相邻链节连接,每侧的第二结构部通过连接链与同侧相邻链节的第二结构部连接。
[0017]上述防滑链,所述链节的环断面包括使用时嵌入轮胎花纹槽的嵌入部和接合该嵌入部且轮廓大于该嵌入部的本体,用于嵌入部在轮胎花纹槽上的定位。
[0018]上述防滑链,所述本体为左右对称结构,且在与嵌入部连接端大,而相对端小的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链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吊环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在肩部螺栓孔处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一种简化的防滑链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吊环螺栓,2、链节,3、连接链,4、螺栓孔,5、本体,6、嵌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说明附图1,为一种防滑链的一部分,并体现出带有环的一端,带有轴的一端省略,匹配环的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如何适配。
[0026]如图1所示的结构中,一种防滑链,包括由若干链节2串接形成的防滑链体和在防滑链体的两端设置的各一个接头,如图1所示,其基本结构表现在所述接头其一为连接于防滑链体一端链节上的连接轴,另一接头则为一对同轴线的环,如吊环螺栓I的吊环,两环形成在防滑链体另一端链节上,从而,连接轴穿过对应端环后被约束。
[0027]关于连接轴,可以为单一的一根轴,其一端铰接在对应链节2上,铰接方式最好采用球铰,方便连接轴的置位,穿过环后,通过紧固件紧固。紧固件本身也可以连接在对应链节2上,比如可以是一个锁扣,对连接轴的另一端进行锁紧。
[0028]在一些应用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环为吊环螺栓I的环头,相应地,在对应链节上形成有螺栓孔4,如图4所示,用于调整换头的伸出长度。这样,在防滑链自身发生变形后,可以通过调整吊环螺环2的伸出长度进行调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0029]自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防滑链在使用中会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链节之间的链接结构也会发生变形,会引起其自身的伸长,因此,具有调整能力的吊环螺栓2及配合结构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0030]在一些应用中,为了方便连接,所述连接轴有两根半轴左右对置形成,每一半轴对应一环。半轴更容易穿入环,并且也更容易紧固,比如可以通过螺栓进行紧固,结构非常简单。
[0031 ] 在一些应用中,所述半轴为在其轴向的弹性锁扣,通过弹性锁扣中弹性部分的置位和复位进行半轴与环的连接,连接方式也非常方便,并且可靠耐用。
[0032]关于弹性锁扣的配置,基于与环的配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如何选择和配置,在此不再赘述。
[0033]如前所述,在一些应用中,每一半轴的一端接合在对应链节上,另一端为连接头,其中连接头有螺纹段,相应地,配有螺栓用于连接头的约束。例如扳手之类的工具在车辆上普遍配置,因此,螺栓类的紧固件的使用更容易被拆卸。
[0034]在一些应用中还可以使用碟形螺栓,可以手动拆卸。
[0035]由于轮胎花纹类型非常多,所述链节结构应当配合轮胎的花纹结构,不过其结构最好是刚性体,以减少弹性摩擦,减少对轮胎的磨损。
[0036]图1中所示的链节为一种链节结构,图3则表示出了另一种结构,为八字形结构,匹配轮胎胎面和两侧的花纹,其一般结构包括匹配轮胎胎面和胎肩上花纹槽的第一结构部和左右对称存在的匹配胎侧的第二结构部,其中第一结构部通过销轴与相邻链节连接,每侧的第二结构部通过连接链3与同侧相邻链节的第二结构部连接。这种结构能够形成对轮胎的可靠把持,保证防滑链在轮胎上的可靠附着。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链节2的环断面包括使用时嵌入轮胎花纹槽的嵌入部6和接合该嵌入部6且轮廓大于该嵌入部6的本体5,用于嵌入部6的定位。这种结构能够满足链节在轮胎上的可靠定位。
[0038]为了简化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本体为左右对称结构,且在与嵌入部6连接端大,而相对端小的结构。
[0039]关于结构描述,如左右对称,对几何稍有认识的人都应当理解,作为左右对称只是表达一种对称结构,并不是在某种状态下左右方向上的对称,而仅仅表不一种几何对称。
[0040]关于大小端也是表不一种几何上的大小端。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滑链,包括由链节(2)串接形成的防滑链体和在防滑链体的两端设置的各一个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其一为连接于防滑链体一端链节上的连接轴,另一接头则为一对同轴线的环,两环形成在防滑链体另一端链节上,从而,连接轴穿过对应端环后被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为吊环螺栓(I)的环头,相应地,在对应链节上形成有螺栓孔(4 ),用于调整环头的伸出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由两根半轴左右对置形成,每一半轴对应一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为在其轴向的弹性锁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每一半轴的一端接合在对应链节上,另一端为连接头,其中连接头有螺纹段,相应地,配有用于连接头约束的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节为刚性体,包括匹配轮胎胎面和胎肩上花纹槽的第一结构部和左右对称存在的匹配胎侧的第二结构部,其中第一结构部通过销轴与相邻链节连接,每侧的第二结构部通过连接链(3 )与同侧相邻链节的第二结构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节(2)的环断面包括使用时嵌入轮胎花纹槽的嵌入部(6 )和接合该嵌入部(6 )且轮廓大于该嵌入部(6 )的本体(5 ),用于嵌入部(6 )在轮胎花纹槽上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左右对称结构,且在与嵌入部(6)连接端大,而相对端小的结构。
【文档编号】B60C27/06GK203528215SQ20132040286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8日
【发明者】胡良友 申请人:胡良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