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远灯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124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近远灯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包含安装座、驱动装置、摆动件及遮光板。安装座设有通光孔;驱动装置定位在安装座上。且驱动装置具有推动杆,其中推动杆利用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摆动件具有一体连接的摆动部、枢接部及遮光板,枢接部枢装在安装座,且摆动部配合枢接部具有摆动半径,而位移路径通过摆动半径以令推动杆带动摆动件摆动,遮光板配合枢接部具有遮光半径,且通光孔通过遮光半径,而遮光板相对摆动件反向摆动而改变遮蔽通光孔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借由直线位移路径直接带动摆动件摆动,进而可以简化构件、简化组装及降低带动不良的风险。
【专利说明】近远灯切换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头灯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光形的近远灯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时代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带给使用者生活上许多便利性,因此私人车辆的普及率急速上升,所以车辆的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中,车灯的设计对于行驶中的车辆而言,除了照明功能外,也兼具有警示作用。
[0003]目前,车辆头灯需根据不同行车状况照明要求,需具备有切换远灯及近灯的需求。通常的车辆头灯为了兼顾近、远灯的照射光形,其配光系统的设计相当复杂,其中,目前常见的车辆头灯设计是利用一片遮光板的遮挡面积变化来完成近、远灯的切换。
[0004]现有技术之一是利用电磁阀连接连杆推动具有旋转轴的遮光板以达成近、远灯的切换。但由于车辆头灯内部空间有限,而遮光板的旋转轴与电磁阀的推杆之间的空间排列考量必须有一定距离,因此造成机构连动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此外,也因连动排列距离过大,也使电磁阀的推杆无法直接推动遮光板的旋转轴来做近、远灯的切换工作,因此,过去必须设计具有多个连杆或齿轮的方向转换机构方能顺利带动遮光板旋转。然此方向转换机构除了增加组装工时外,也有带动不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利用直线位移带动弧形摆动的近远灯切换机构,期待能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包含:安装座、驱动装置以及摆动件。安装座设有通光孔;驱动装置定位在安装座上;且驱动装置具有推动杆,其中推动杆具有一端且沿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摆动件具有一体连接的摆动部、枢接部及遮光板,其中枢接部枢装在安装座,且摆动部配合枢接部具有摆动半径。前述位移路径通过摆动半径以令推动杆带动摆动件摆动,另外遮光板配合枢接部具有遮光半径,且通光孔通过遮光半径,而遮光板相对摆动件反向摆动而改变遮蔽通光孔的范围。
[0007]借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直线往复位移带动遮光板摆动,借以简单地改变遮光面积,而去除以往方向转换机构设计复杂、占用空间及带动不良的问题。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包含:遮光板、驱动装置、连动杆以及摆动件。驱动装置其中一端具有推动杆,且推动杆沿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连动杆与推动杆连接且具有连动路径,其中连动路径与位移路径平行;摆动件具有摆动半径,当连动路径通过摆动半径时,令连动杆带动摆动件摆动,且由于摆动件与遮光板连接而使遮光板位移而达成近远灯切换。
[0009]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实施方式如下:前述的遮光板可与摆动件一体连接,且遮光板可相对摆动件反向摆动,摆动件上可具有扇形齿轮,连动杆上可具有齿条部,当连动杆沿连动路径位移时,齿条部啮合带动扇形齿轮。前述的扇形齿轮的齿数等于齿条部的齿槽数。前述的连动杆的形状可为L形,致使连动路径与位移路径呈并列平行。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包含:安装座、驱动装置、连动杆、摆动件以及遮光板。安装座上设有通光孔;驱动装置设于安装座上,驱动装置的一端具有推动杆,且推动杆具有位移路径,其中推动杆沿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连动杆的一端与推动杆连接,且连动杆另一端具有连动路径,其中连动路径与位移路径相对应并列平行配置在驱动装置旁;摆动件具有摆动部及枢接部,其中摆动部具有摆动半径,当连动路径通过摆动半径时,使连动杆带动摆动件摆动;遮光板与摆动件的枢接部连接而被枢摆带动,而且遮光板具有遮光半径,通光孔通过遮光半径,其中遮光板相对摆动件反向摆动,进而改变遮蔽通光孔的范围。
[0011]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实施方式如下:前述的遮光板可与摆动件一体连接,摆动部可为扇形齿轮,连动杆上可具有齿条部,当连动杆沿连动路径位移时,齿条部啮合带动扇形齿轮。前述的扇形齿轮的齿数等于齿条部的齿槽数。前述的通光孔可具有出光方向,其中出光方向可与位移路径平行。前述的连动杆的形状可为L形,致使连动路径与位移路径呈并列平行。
[00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近远灯切换结构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0013]其一,利用并列水平位移机构带动弧形位移的近远灯切换机构来简化车辆头灯的组装复杂度及降低使用空间需求。
[0014]其二,利用扇形齿轮与齿条部的啮合而带动遮光板位移而达成近远灯切换的设计,由于啮合带动其动作应力分散平均且传动直接不损失,除了可以降低元件松动或损害的机率,也可避免传统间接带动的作动不良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头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图1的近远灯切换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3为图2的近远灯切换结构的爆炸图。
[0018]图4为图2的近远灯切换结构在一个使用状态的4-4剖面线剖视图。
[0019]图5为图2的近远灯切换结构在另一个使用状态的4-4剖面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照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头灯的立体图。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近远灯切换结构100安装在车辆头灯H内,且近远灯切换结构100设于凸透镜框架F与反射镜R之间。其中车辆头灯H具有出光方向D。
[0021]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其分别为图1的近远灯切换结构的立体图及图2的近远灯切换结构的爆炸图。由图2及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近远灯切换结构100包含:安装座200、驱动装置300、连动杆500、摆动件400以及遮光板430。
[0022]安装座200上设有通光孔210、贯穿通孔220以及一对枢接定位件230。其中通光孔210具有出光方向D与安装座200相互垂直。
[0023]驱动装置300安装定位于安装座200的贯穿通孔220处,驱动装置300可配合如图1所示的车辆头灯H的大小设计、组装位置及成本考量而选用以电磁阀为之。驱动装置300的一端具有推动杆310,且推动杆310具有位移路径与贯穿通孔220相互垂直,其中推动杆310沿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且位移路径与出光方向D平行。
[0024]连动杆500上具有齿条部510,且齿条部510上具有多个齿槽511,连动杆500的一端与推动杆310连接,连动杆500另一端具有连动路径,其中连动路径与位移路径相对应并列平行配置在驱动装置300旁,且连动路径与出光方向D平行。
[0025]摆动件400具有摆动部410及枢接部420。其中枢接部420与枢接定位件230连接,使摆动件400可枢摆的设于安装座200上。其中摆动部410为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具有摆动半径,且扇形齿轮具有多个齿411。当连动杆500沿连动路径位移时,连动路径通过摆动半径而使齿条部510上的齿槽511与扇形齿轮上的齿411啮合,因此当齿条部510上的齿槽511沿连动路径位移时,会使连动杆500带动摆动件400摆动。
[0026]遮光板430与摆动件400的枢接部420 —体连接而被枢摆带动,遮光板430具有遮光半径,且通光孔210通过遮光半径。其中遮光板430因摆动件400受连动杆500带动而摆动,且遮光板430相对摆动部410反向摆动,借由遮光板430的摆动进而改变遮蔽通光孔210的范围。
[0027]前述实施方式中扇形齿轮的齿411数与齿条部510的齿槽511数并未限制,其数量可依摆动部410的摆动范围大小做调整。
[0028]前述实施方式中连动杆500的形状为L形,其形状的设计为了使推动杆310运动时直接带动连动杆500运动,此设计除了减少连动元件的数量之外,同时也可以减少空间的浪费,也能减少动能传递过程所造成的损失。
[0029]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其分别为图2的近远灯切换结构在一个使用状态的4-4剖面线剖视图及图2的近远灯切换结构在另一个使用状态的4-4剖面线剖视图。图4所描述的使用状态为遮光板430遮蔽部分通光孔210 ;图5所描述的使用状态为遮光板430未遮蔽通光孔210。前述视图可以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路径运作的配合关系。
[0030]连动杆500的连动路径PL与推动杆310位移路径H)相对应并列平行配置,推动杆310受驱动装置300带动而沿位移路径H)直线往复位移,而连动杆500受推动杆310推动而沿连动路径PL直线往复位移。摆动部410具有摆动半径RH,遮光板430具有遮光半径RS ;当连动路径PL通过摆动半径RH时,摆动部410受连动杆500连动而做弧形位移,因此遮光板430会相对摆动部410反向摆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近远灯切换结构100,只要借由驱动装置300带动推动杆310做直线位移,随后带动摆动部410做弧形摆动,就可以简单地切换遮光板430部分遮蔽或不遮蔽通光孔210的使用状态。
[00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近远灯切换结构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0032]其一,利用并列水平位移机构带动弧形位移的近远灯切换机构来简化车辆头灯的组装复杂度及降低使用空间需求。
[0033]其二,利用扇形齿轮与齿条部的啮合而带动遮光板位移而达成近远灯切换的设计,由于啮合带动其动作应力分散平均且传动直接不损失,除了可以降低元件松动或损害的机率,也可避免传统间接带动的作动不良的风险。
[0034]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远灯切换机构包含: 安装座,其设有通光孔; 驱动装置,其定位在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具有一端,所述一端沿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以及 摆动件,其具有一体连接的摆动部、枢接部及遮光板,所述枢接部枢装在所述安装座,且所述摆动部配合所述枢接部具有摆动半径,而所述位移路径通过所述摆动半径以令所述推动杆带动所述摆动件摆动,所述遮光板配合所述枢接部具有遮光半径,且所述通光孔通过所述遮光半径,而所述遮光板相对所述摆动件反向摆动而改变遮蔽所述通光孔的范围。
2.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远灯切换机构包含: 遮光板; 驱动装置,其一端具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沿位移路径往复位移; 连动杆,其与所述推动杆连接而具有连动路径,且所述连动路径与所述位移路径平行;以及 摆动件,其具有摆动半径,所述连动路径通过所述摆动半径以令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摆动件摆动,且所述摆动件与所述遮光板连接而使所述遮光板位移而达成近远灯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一体连接所述摆动件,且所述遮光板相对所述摆动件反向摆动,所述摆动件上具有扇形齿轮,所述连动杆上具有齿条部,当所述连动杆沿所述连动路径位移时,所述齿条部啮合带动所述扇形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的形状为L形,从而使所述连动路径与所述位移路径并列平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轮的齿数等于所述齿条部的齿条数。
6.一种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远灯切换机构包含: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通光孔; 驱动装置,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具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具有位移路径,且所述推动杆沿所述位移路径直线往复位移; 连动杆,其一端与所述推动杆连接,而所述连动杆另一端具有连动路径,所述连动路径与所述位移路径相对应并列平行配置在所述驱动装置旁; 摆动件,其具有摆动部及枢接部,所述摆动部具有摆动半径,且所述连动路径通过所述摆动半径以令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摆动件摆动;以及 遮光板,其与所述摆动件的枢接部连接而被枢摆带动,所述遮光板具有遮光半径,且所述通光孔通过所述遮光半径,而所述遮光板相对所述摆动件反向摆动而改变遮蔽所述通光孔的范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一体连接所述摆动件,所述摆动部为扇形齿轮,所述连动杆上具有齿条部,当所述连动杆沿所述连动路径位移时,所述齿条部啮合带动所述扇形齿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具有出光方向,所述出光方向与所述位移路径平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的形状为L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远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齿轮的齿数等于所述齿条部的齿槽数。
【文档编号】B60Q1/14GK204161201SQ201420561063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金富 申请人:帝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