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动态加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24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动态加油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动态加油系统,主要用于地面作战车辆的动态加油,属于车用动态加油设备研究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动态加油系统广泛应用于作战飞机,经过一次空中加油,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可以增加30%,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可增加40%。如果实施多次空中加油,有受油能力的作战飞机完全可以“全球到达,全球作战”。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软管锥套式,另一种是硬管式。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静止状态的作战车辆将成为敌方的活靶子。因此,运动大大提高了作战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了作战车辆的打击效能,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而动态加油系统在作战车辆上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作战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了战争的快速性与突然性。军用大型车辆的油箱容积较大,加油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如今也没有针对地面作战车辆应用动态加油系统的相关技术。

飞机的活动空间是三维的,而地面作战车辆的活动空间相对来讲是二维的,因此其活动空间小,动态加油难度比飞机高,同时,因为地面作战车辆运动速度不及飞机高而不能使用软管加油。因此开发一种适合地面作战车辆的动态加油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面车辆动态加油并且对接准确、对接自由度高的车用动态加油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车用动态加油系统,包括旋转基座、旋转连接臂、加油接头、受油接头和受油车安装架;所述旋转基座安装在加油车体上并可作回转运动,所述旋转连接臂的机械臂底端设置在旋转基座的中心并且与旋转基座同轴连接,由旋转基座带动其转动,在旋转连接臂的连接杆上通过连接件连接有加油接头,加油接头通过旋转连接 臂的加油液压缸组控制收张,该加油接头的燃油入口通过管道与燃油管连通,加油接头与受油接头套接,受油接头与固定在受油车安装架上的受油液压缸组连接,控制其水平移动和角度俯仰,受油接头的燃油出口通过管道与受油车的油箱连通。

上述旋转基座是由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液压腔体、设置在液压腔体内的旋转中轴、由液压油驱动作回转运动的转动叶片、固定在液压腔体内壁的固定叶片以及安装在液压腔体顶部的顶盖组合;旋转中轴的上、下端通过密封轴承分别与液压腔体的底部和顶盖连接,转动叶片沿着径向设置在旋转中轴的外壁上,并可驱动旋转中轴转动,在液压腔体的侧壁上加工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布在转动叶片的两侧,固定叶片沿着液压腔体的径向设置,其另一侧与旋转中轴之间密封连接。

上述加油接头是由外滑筒、减震弹簧、内滑筒、加油嘴手夹、加油嘴以及中心软管组成;所述内滑筒套装在外滑筒内腔并且末端与外滑筒卡接、沿着外滑套滑动,减震弹簧套装在内滑筒的外壁,加油嘴手夹是由扩张型管和收敛型管拼接而成,且收敛段出口端直径大于扩张段入口端直径,该加油嘴手夹扩张段入口端与内滑筒的末端套接、收敛段出口端与加油嘴卡接,在加油嘴手夹的侧壁上加工有与燃油管连通的燃油入口,在燃油入口上连接的中心软管沿着加油嘴中心轴延伸至加油嘴末端。

上述受油接头是由内层油嘴、外层油嘴、支撑筒、球阀、插杆以及抱紧曲杆组成,所述内层油嘴呈喇叭形,内层油嘴的喉部出口与支撑筒连通,该支撑筒的内腔中段设置有隔板,将支撑筒的两端隔离开,在支撑筒与内层油嘴喉部连通的一端口处设置有球阀,球阀的复位弹簧与隔板连接,在与球阀相对的侧壁上加工有燃油出口,在隔板另一侧的支撑筒侧壁中部加工有条形孔,在条形孔内设置有插杆,插杆沿着支撑筒的径向延伸至支撑筒外侧,支撑筒的端口与受油车安装架的液压缸连接,受油车安装架的液压缸活塞杆延着支撑筒的中心轴延伸至支撑筒内,活塞杆的末端与插杆的端头连接,在内层油嘴的外壁套装有与之结构相同的外层油嘴,在外层油嘴的喉部外壁上设置有销轴支座,抱紧曲杆通过销轴安装在销轴支座上,抱紧曲杆的一端弯折并且可卡接在加油嘴外壁上,另一端侧壁上加工有滑槽,通过安装在滑槽内 并可沿着滑槽移动的销轴与插杆连接,通过受油车安装架的液压缸活塞杆运动带动插杆在条形孔内滑动,牵动抱紧曲杆以销轴支座为支点作俯仰运动。

上述加油嘴的入口端扩张、出口端收敛且入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整体呈锥形管,其出口加工为锯齿状,在该加油嘴的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加工有凹槽,在内壁上与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肋板。

上述加油嘴手夹收敛段和加油嘴的扩张段侧壁上分别加工有条形孔和条形槽呈分离指结构,条形孔和条形槽间隔分布,使加油嘴手夹与加油嘴弹性连接,在加油嘴延伸至加油嘴手夹内的端口上加工有向外的外棱,在加油嘴手夹的端口处加工有与加油嘴的外棱卡接的内棱。

上述抱紧曲杆是均匀分布在外层油嘴外侧的多个,抱紧曲杆包括长臂和短臂,长臂与短臂之间形成100~170°的夹角,在长臂的末端设置有沿外层油嘴的径向延伸的抓钩,在抓钩的末端设置有与加油嘴外壁吻合的抱衬,滑槽加工在短臂上。

上述内层油嘴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加工有与加油嘴外壁环形凹槽吻合的凸起。

上述受油车安装架是由主架和副架、起升架、主液压缸、副液压缸、从液压缸组成,起升架通过销轴固定在副架的侧壁上,从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起升架上、活塞杆末端延伸至支撑筒内与插杆连接,副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副架的另一侧侧壁上、活塞杆末端与起升架连接,控制起升架抬高的程度,主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主架上、活塞杆末端与副架连接,控制副架水平移动。

上述内层油嘴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10MPa。

本发明提供的车用动态加油系统,其是利用液压腔体内的转动叶片两侧的液压差推动叶片转动,叶片转动带动旋转中轴转动,通过旋转中轴带动旋转连接臂作回转运动,从而调节受油车与加油车之间的角度偏差,再利用旋转连接臂的加油液压缸伸缩调整加油接头的位置和角度,利用受油液压缸组控制受油接头的水平位置和纵向位置,进而保证加油接头与受油接头对接准确,实现地面上车辆动态加油,节省加油时间,本发明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作战车辆达到预计地点的时间,提高了作战车辆的生存能力和战争的突然性,有利于我方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同时,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设计通过液压油驱动叶片来完成整个加油系统的旋转运动,其驱动压力大,定位准确。

2)加油嘴和加油嘴手夹为加油系统的末端结构,这两个机构之间可以相对运动,满足了由于加油车和受油车运动引起的相对位置变化,确保了动态加油正常进行。

3)内滑筒外部设置弹簧,进一步扩大了加油车和受油车运动引起的相对位置变化情况下动态加油正常进行的可能性。

4)受油机构上的抱紧曲杆通过抱紧加油嘴外壳,使得加油系统和受油系统固定连接,确保加油过程中的稳定性。

5)受油机构可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工作与非工作状态,这样可以保证非加油状态时受油系统结构的紧凑性,为车辆其他设备节省空间。

6)本系统中,燃油从进油管进入之前以及从出油管出来以后均与普通油管连接,这样使得本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生产成本低。

7)支撑筒上的出油口设置在距离支撑筒内隔板较近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复位弹簧被球塞压缩后,球塞堵住支撑筒上的出油口,这种设置保证了加油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动态加油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旋转基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旋转连接臂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加油接头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加油嘴手夹3-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加油嘴3-5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受油接头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抱紧曲杆4-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受油车安装架5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 不仅限下述的实施情形。

实施例1

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车用动态加油系统是由旋转基座1、旋转连接臂2、加油接头3、受油接头4和受油车安装架5组合构成。

其中:本实施例的旋转基座1是通过常用的连接件固定在加油车上,使旋转连接臂2向左或者向右回转,以便于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对接。参见图2,该旋转基座1是由底座1-1、液压腔体1-2、转动叶片1-3、顶盖1-4、旋转中轴1-5、固定叶片1-6、密封轴承1-7以及密封圈1-8构成;底座1-1用螺栓安装在加油车的车体上,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在底座1-1的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液压腔体1-2,该液压腔体1-2还可以与底座1-1直接加工为一体结构,液压腔体1-2是圆筒状结构,在其顶部设置有顶盖1-4,在顶盖1-4中部加工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旋转中轴1-5,在其顶部设置有顶盖1-4,在顶盖1-4中部加工有通孔,通孔内通过上密封轴承1-7安装有旋转中轴1-5,该旋转中轴1-5的下端延伸至液压腔体1-2的底部并通过下密封轴承1-7与液压腔体1-2的底部密封连接,旋转中轴1-5的上端穿过顶盖1-4延伸至顶盖1-4外部,可与安装在顶盖1-4上的旋转连接臂2连接,可驱动旋转连接臂2作回转运动,在液压腔体1-2上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加工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且在液压腔体1-2内安装有1个固定叶片1-6和1个转动叶片1-3,固定叶片1-6沿着径向设置在旋转中轴1-5和液压腔体1-2内壁之间,即固定叶片1-6沿着径向一侧与液压腔体1-2焊接固定,另一侧延伸至旋转中轴1-5侧壁并与旋转中轴1-5、液压腔体1-2底部以及顶盖1-4之间密封连接。旋转叶片的一侧焊接在旋转中轴1-5的侧壁上,沿着径向延伸至液压腔体1-2的内壁上,并且分布在液压腔体1-2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出油口加工在靠近固定叶片1-6的位置,保证转动叶片1-3两侧的液压腔体1-2内能够形成压力差,推动旋转叶片转动。为了保证转动叶片1-3两侧密封,在转动叶片1-3的顶部、底部以及外侧边沿上均包裹有橡胶密封圈1-8,参见图3,在不影响顺利旋转的情况下保证转动叶片1-3两侧密封。当转动叶片1-3的进油侧压力较大,使进油腔的压力大于出油腔,液压油推动压片转动,液压油进入出油腔,经出油口流出,转动叶片1-3转动的同时带动旋转中轴1-5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旋转中轴1-5 上段的旋转连接臂2转动,调整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之间的角度;当转动叶片1-3旋转至靠近固定叶片1-6时液压油从出油口排出,进油停止后旋转叶片的进油侧空间变大,压力变小,而另一侧与固定叶片1-6之间的空间变小、压力变大,使转动叶片1-3在压力作用下复位,开始下一个进油循环。

该旋转连接臂2可以采用普通的动臂组合实现,参见图4,本实施例由臂座2-1、机械臂2-2、支撑臂2-7、连杆2-6、第一液压缸2-3、第二液压缸2-4以及三脚架2-5,第一液压缸2-3和第二液压缸2-4组成本实施例的加油液压缸组。臂座2-1安装在旋转基座1顶盖1-4上,且与旋转中轴1-5同轴,旋转中轴1-5转动带动臂座2-1向左或者向右回转,具体的连接是采用常规连接手段。机械臂2-2、支撑臂2-7依次铰接在该臂座2-1的顶端,第一液压缸2-3的缸筒固定在臂座2-1上、活塞杆末端与机械臂2-2的中部连接,随着第一液压缸2-3活塞杆伸缩,调整机械臂2-2的倾斜角度,在机械臂2-2与支撑臂2-7铰接处安装有三脚架2-5,该三脚架2-5的一个顶角通过销轴与机械臂2-2的顶端连接,另一个顶角与连杆2-6铰接,第三个顶角与第二液压缸2-4的活塞杆末端连接,该第二液压缸2-4的缸筒固定在机械臂2-2的中部,同时,第二液压缸2-4的活塞杆与支撑臂2-7的上端连接,由第二液压缸2-4的活塞杆伸缩推动支撑臂2-7的张开或者收回,与此同时,连杆2-6跟着旋转带动加油接头3张开或者收回。该部分还可以借用普通挖掘机的动臂组合来实现。

本实施例的加油接头3的上端与支撑臂2-7的末端连接,侧壁与连杆2-6连接,具体是,参见图3,该加油接头3是由外滑筒3-1、减震弹簧3-2、内滑筒3-2、加油嘴手夹3-4、加油嘴3-5以及中心软管3-6组成;该外滑筒3-1是管状结构,在其顶端侧壁上加工有孔,通过销轴与支撑臂2-7的末端连接,在外滑筒3-1的侧壁上加工有条形卡槽,内滑筒3-2套装在外滑筒3-1内腔,同轴设置,并且可沿着外滑筒3-1的中心轴滑动,内滑筒3-2的端口处加工有卡爪,通过延伸至外滑筒3-1卡槽内的卡爪与外滑筒3-1卡接,保证其可以在外滑筒3-1内滑动但是不会滑脱,在内滑筒3-2的外壁上套装有减震弹簧3-2,当受到路面不平等冲击时,内滑筒3-2与外滑筒3-1轴向滑动,减震弹簧3-2可以吸收部分冲击力,以减小对整个系统的冲击,避免受力过大而损坏构件。在内滑筒3-2的另一端还套接有加油嘴手夹3-4,参见图4,该加油嘴手夹3-4 的结构是:由扩张型管和收敛型管拼接而成,其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与内滑筒3-2连接的一端端口直径为50mm,扩张段出口直径为100mm,等于收敛段入口直径,收敛段出口直径为75mm,其扩张段入口即口径较小的一端套装在内滑筒3-2上并可与内滑筒3-2的末端卡接,防止其滑脱,其收敛段出口即口径较大的一端与加油嘴3-5卡接,该加油嘴手夹3-4的侧壁上加工有燃油入口a,为了保证输油顺畅,将燃油入口a倾斜设置,其中心轴与加油嘴手夹3-4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40°,该燃油入口a外侧通过燃油管与加油车的油箱连通,燃油入口a内侧与中心软管3-6连通,中心软管3-6沿着加油嘴手夹3-4的中心轴延伸至加油嘴3-5的出口处。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加油嘴3-5的入口端扩张、出口端收敛,并且入口端的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其出口端加工为锯齿状,方便漏油,保证中心软管3-6的燃油通过锯齿状出口的空隙顺利排出,在该加油嘴3-5的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加工有个环形凹槽,在内壁上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肋板3-7,以加强加油嘴3-5管壁的结构强度。

为了保证加油嘴手夹3-4与加油嘴3-5之间能够保持刚性连接且在滑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性,本实施例的加油嘴手夹3-4的出口端和加油嘴3-5的入口端即在加油嘴手夹3-4的收敛段侧壁和加油嘴3-5的扩张段侧壁上均加工有条形槽和条形孔,并且条形槽与条形孔间隔分布,3个条形孔为一组,每相邻两组条形孔之间有一个开口的条形槽,使条形槽和条形孔在加油嘴手夹3-4侧壁上分布匀称,形成分离指结构,增加了加油嘴手夹3-4和加油嘴3-5的弹性,当路面不平具有较大冲击时加油嘴手夹3-4与加油嘴3-5之间滑动,加油嘴手夹3-4的分离指张开,向加油嘴3-5中心轴方向施加力,而加油嘴3-5的分离指复位沿着径向向外弹出,缓冲冲击,同时保证刚性连接,为了防止其滑脱,在加油嘴手夹3-4的出口端上加工有内棱,相应地,在加油嘴3-5的入口端也加工有外棱,通过外棱与内棱卡接,保证加油嘴3-5与加油嘴手夹3-4在正常情况下卡接,使整个加油接头3呈刚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受油接头4与加油接头3对接,参见图6,该受油接头4是由内层油嘴4-1、外层油嘴4-2、球阀4-3、支撑筒4-4、抱紧曲杆4-5、插杆4-6液压缸以及隔板4-8组合,本实施例的内层油嘴4-1呈喇叭形,该内层油嘴4-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保证其与加油接头3对接时不易滑脱,在 内层油嘴4-1的内壁上加工有两个环形凸起,与加油接头3卡接,在内层油嘴4-1的喉部出口上连接有支撑筒4-4,该支撑筒4-4的内腔中段设置有隔板4-8,将支撑筒4-4的两端分隔开,与内层油嘴4-1连接的一侧为注油腔,另一侧为滑动空腔,在注油腔的入口处安装有球阀4-3,该球阀4-3的球塞设置在注油腔入口处,即与内层油嘴4-1喉部连通的端口处,该球阀4-3的复位弹簧一端与球塞连接、另一端与隔板4-8连接,由球塞受液压压缩复位弹簧收缩,断油后复位弹簧复位,将球塞推回原位置,封住注油腔,在注油腔侧壁靠近隔板4-8的位置加工有燃油出口b,能够防止复位弹簧被球塞压缩后,球塞堵住燃油出口b,保证加油的顺畅。在支撑筒4-4的滑动空腔一侧的侧壁上加工有条形孔,并且端口与液压缸的缸筒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沿着支撑筒4-4的中心轴延伸至该支撑筒4-4的滑动空腔内。在内层油嘴4-1的外侧安装有外层油嘴4-2,该外层油嘴4-2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外层油嘴4-2的喉部外壁上焊接有销轴支座,抱紧曲杆4-5通过销轴安装在销轴支座上,并可以销轴支座为支点作俯仰运动。

本实施例的抱紧曲杆4-5是8个,均匀分布在外层油嘴4-2的外壁上,参见图7,其包括长臂4-5-2和短臂4-5-1,长臂4-5-2与短臂4-5-1之间形成150°的夹角,在长臂4-5-2的末端加工有沿外层油嘴4-2径向延伸的抓钩4-5-3,在抓钩4-5-3的末端设置有与加油嘴3-5外壁吻合的抱衬4-5-4,在短臂4-5-1的侧面加工有条形滑槽,使抱紧曲杆4-5通过安装在滑槽内并可沿着滑槽移动的销轴与插杆4-6连接,插杆4-6是沿着支撑筒4-4的径向穿过支撑筒4-4侧壁上的条形槽延伸至支撑筒4-4的滑动空腔内并与受油车安装架5的液压缸活塞杆连接,由活塞杆伸缩推动插杆4-6在滑槽内移动,使抱紧曲杆4-5以销轴支座为支点倾斜,从而控制抓钩4-5-3夹紧或者松开加油接头3。

上述的受油接头4固定在受油车安装架5上,该安装架5用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受油车上,该受油车安装架5是由主架5-5和副架5-4、起升架5-2、主液压缸5-6、副液压缸5-3、从液压缸5-1组成,主液压缸5-6、副液压缸5-3、从液压缸5-1组成本实施例的受油液压缸组。起升架5-2通过销轴固定在副架5-4的侧壁上,从液压缸5-1的缸筒固定在起升架5-2上、活塞杆末端延伸至支撑筒4-4内与插杆4-6连接,带动插杆4-6在滑槽中滑动,副液压缸5-3的 缸筒固定在副架5-4的另一侧侧壁上、活塞杆末端与起升架5-2连接,控制起升架5-2俯仰,主液压缸5-6的缸筒固定在主架5-5上、活塞杆末端与副架5-4连接,控制副架5-4水平移动。

当受油车与加油车之间有角度错位,则向旋转基座1的液压腔体1-2内注油,推动叶片转动,从而通过旋转中轴1-5带动旋转连接臂2的臂座2-1向左或者向右回转,保证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对接顺利,此外,当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没有在同一高度时通过调整旋转连接臂2的第一液压缸2-3、第二液压缸2-4伸缩调整加油接头3的高度,并通过受油车的副液压缸5-3调整受油接头4的高度,对接准确之后,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套接,此时副液压缸5-3活塞杆收缩推动插杆4-6在滑槽中滑移,抱紧曲杆4-5以销轴支座为支点倾斜,抓钩4-5-3下压,对加油嘴3-5施加垂直中心轴线的力,进一步保证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刚性连接,旋转基座1的旋转运动、液压缸组实现的旋转连接臂2的俯仰、受油车安装架5上的液压缸组实现的受油接头4的俯仰、外滑筒3-1与内滑筒3-2之间的直线移动,保证了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刚性连接情况下动态加油的正常进行。当系统加油过程中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加油嘴3-5和加油嘴手夹3-4完全分离后,由于有中心软管3-6连接,所以保证了加油接头3与受油接头4脱接时不会发生漏油现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加油接头3中,加油嘴手夹3-4的结构是:由扩张型管和收敛型管拼接而成,其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与内滑筒3-2连接的一端端口直径为80mm,扩张段出口直径为200mm,等于收敛段入口直径,收敛段出口直径为128mm,即加油嘴手夹3-4的扩张段入口端直径与扩张段出口端以及收敛段出口端的直径之比为1:2.5:1.6,为了保证输油顺畅,将燃油入口a的中心轴与加油嘴手夹3-4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50°,加油嘴3-5的入口端扩张、出口端收敛,并且入口端的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其出口端加工为锯齿状,方便出油,在该加油嘴3-5的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加工有1个环形凹槽,在内壁上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肋板3-7。加油嘴手夹3-4的出口端和加油嘴3-5的入口端即在加油嘴手夹3-4的收敛段侧壁和加油嘴3-5的扩张段侧壁上均加工有条形槽和条形孔,并且条形槽与条形孔间隔分布,4个条形孔为 一组,每相邻两组条形孔之间有一个开口的条形槽,使条形槽和条形孔在加油嘴手夹3-4侧壁上分布匀称,形成分离指结构。

本实施例的受油接头4中,内层油嘴4-1采用优质橡胶材料制成,在内层油嘴4-1的内壁上加工有1个环形凸起,与加油嘴3-5的环形凹槽吻合,抱紧曲杆4-5是4个,均匀分布在外层油嘴4-2的外壁上,其长臂4-5-2与短臂4-5-1之间形成170°的夹角,在长臂4-5-2的末端加工有沿外层油嘴4-2径向延伸的抓钩4-5-3,在抓钩4-5-3的末端设置有与加油嘴3-5外壁吻合的抱衬4-5-4。

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加油接头3中,加油嘴手夹3-4的结构是:由扩张型管和收敛型管拼接而成,其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与内滑筒3-2连接的一端端口直径为60mm,扩张段出口直径为180mm,等于收敛段入口直径,收敛段出口直径为108mm,即加油嘴手夹3-4的扩张段入口端直径与扩张段出口端以及收敛段出口端的直径之比为1:3:1.8,为了保证输油顺畅,将燃油入口a的中心轴与加油嘴手夹3-4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20°,加油嘴3-5的入口端扩张、出口端收敛,并且入口端的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其出口端加工为锯齿状,方便漏油,保证中心软管3-6的燃油通过锯齿状出口的空隙顺利排出,在该加油嘴3-5的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加工有2个环形凹槽,在内壁上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肋板3-7。加油嘴手夹3-4的出口端和加油嘴3-5的入口端即在加油嘴手夹3-4的收敛段侧壁和加油嘴3-5的扩张段侧壁上均加工有条形槽和条形孔,并且条形槽与条形孔间隔分布,2个条形孔为一组,每相邻两组条形孔之间有一个开口的条形槽,使条形槽和条形孔在加油嘴手夹3-4侧壁上分布匀称,形成分离指结构,增加了加油嘴手夹3-4和加油嘴3-5的弹性,在加油嘴手夹3-4的出口端上加工有内棱,相应地,在加油嘴3-5的入口端也加工有外棱。

本实施例的受油接头4中,内层油嘴4-1采用弹性模量大于5MPa且小于10MPa的塑料制成,在内层油嘴4-1的内壁上加工有2个环形凸起,抱紧曲杆4-5是6个,均匀分布在外层油嘴4-2的外壁上,其长臂4-5-2与短臂4-5-1之间形成100°的夹角,在长臂4-5-2的末端加工有沿外层油嘴4-2径向延伸 的抓钩4-5-3,在抓钩4-5-3的末端设置有与加油嘴3-5外壁吻合的抱衬4-5-4,在短臂4-5-1的侧面加工有条形滑槽。

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层油嘴4-1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模量在1~10MPa之间的高弹性材料制成,而且加油嘴手夹3-4的扩张段入口端直径与扩张段出口端以及收敛段出口端的直径之比在1:2:1.5~1:3:1.8的范围内可任意调整,保证其结构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连接方式以及材料等均属于常规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及附图的内容并结合常规基础知识均可获知,因此未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