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28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公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公交车上的辅助设施,特别是关于一种供公交车上乘客睡觉的装置。

背景技术:
都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职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很多上班族在上下班的时候,公交车就成了他们的“硬卧”,由于工作劳累,上班族经常靠在椅背上睡觉。人在公交车上睡觉的时候,姿势大都是脖子歪向一边,这样的姿势会使颈椎和颈部肌肉的正常生理曲线发生偏离,从而导致颈部肌肉疲劳和颈椎的退行性病变,甚至引发颈椎病。不仅如此,人在公交车上睡觉还容易导致颈椎等部位的损伤。这是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颈部肌肉会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这样支撑头部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颈椎上,公交车行驶过程中会伴随着摇晃和颠簸,人也会随之摇晃,这样就会使颈椎不能稳固而易于受到损伤,尤其是在紧急刹车或者加速前进的时候,再加上人处于睡眠状态意识不清醒,遇到紧急情况也不能迅速做出反应,这样不仅会造成颈椎的损伤,其他部位损伤的可能性也很大。为了保证公交车上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亟需一种可以安全舒适的在公交车上让乘客睡觉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在公交车上,夹持在公交座椅上,乘客佩戴上这种装置后,头部不会歪斜,能够保持直立状态,而且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部分、头部固定部分、夹持部分;所述夹持部分夹持在公交座椅椅背上;所述升降部分连接在夹持部分上,所述头部固定部分连接在升降部分上;其中,所述升降部分包括升降铝管,肩带铝管与扣合壳通过螺钉固定为一体,并一起套在升降铝管上;升降铝管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排凹槽,扣合壳上安装卡扣、卡扣弹簧、压片、扣合片,其中卡扣的内侧面具有两个第一支脚,卡扣在升降铝管上的凹槽中,卡扣的外侧面开设有两个孔洞,压片对应的设置有两个第二支脚,插入到两个孔洞中,在压片与卡扣之间设置有卡扣弹簧,在压片外侧设置有扣合片,扣合片对压片施加压紧力,卡扣弹簧为压片提供回弹力;所述头部固定部分包括肩带、泡棉管,肩带穿过肩带铝管背侧的通槽孔,两个端头连接在泡棉管上,泡棉管内部为硬质材料管,外面包裹泡棉,泡棉管的顶端呈向下弯曲的人体下巴形。进一步讲,所述扣合片转动地连接在扣合壳上,在扣合片的距离转动端较近的内缘上,设置有第一凸面和第二凸面,第一凸面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凸面;当打开扣合片时,第二凸面贴紧压片,为压片提供较小的压力,卡扣的两个第一支脚可以从升降铝管的凹槽内滑出;当扣合扣合片时,第一凸面贴紧压片,为压片提供较大的压力,卡扣的两个第一支脚不可以从升降铝管的凹槽内滑出。进一步讲,所述卡扣的两个第一支脚可以卡入升降铝管任意位置的两个凹槽内。进一步讲,所述扣合片的一端设置有通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扣合壳上。进一步讲,所述肩带的长度可调。进一步讲,所述夹持部分包括夹子前板、夹子后板、夹子弹簧、销钉,夹子前板与夹子后板板面对置,夹子弹簧置于夹子前板与夹子后板中间,夹子前板、夹子后板侧面都带有穿销孔,销钉从侧面穿过夹子前板、夹子后板以及夹子弹簧的中心,将三者装配成一体。进一步讲,所述夹子前板顶端加工有铝管套,所述升降铝管底端插进铝管套。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泡棉管的特殊外形使得人们头部不会下垂,保护好颈椎;(2)肩带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乘客调节高度,使得人们的后背始终贴在公交车座椅上,保护好腰椎;(3)升降部分高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人群;(4)整个装置通过夹子结构夹在公交车座椅上,实现整个装置的快速拆卸和安装。所以,这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通过凸轮旋转,外径改变的原理,将卡扣卡进升降铝管内,实现方便的提高肩带的高度的目标,泡棉管的特殊外形保护了乘客的颈椎,解决了公交乘客睡觉问题,对于维护上班族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升降部分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升降部分的扣合片打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升降部分的拆解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扣合片零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卡扣和压片拆解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肩带铝管和扣合壳拆解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肩带铝管和肩带装配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肩带和泡棉管装配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的夹持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涉及的标号:1-升降铝管、2-肩带铝管、3-扣合壳、4-卡扣、5-卡扣弹簧、6-压片、7-扣合片、8-螺栓、9-螺母、10-橡胶挡片、11-螺钉、12-肩带、13-泡棉管、14-夹子前板、15-夹子后板、16-夹子弹簧、17-销钉、18-公交座椅、a-升降铝管一侧的凹槽、b-第一支脚、c-卡扣外侧的孔洞、d-第二支脚、e-第一凸面、f-第二凸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公交车乘客睡觉装置,主要分为升降部分、头部固定部分、夹持部分。夹持部分包括夹子前板14和夹子后板15,共同夹持在公交座椅18上;升降部分连接在夹持部分上,同时将头部固定部分连接,升降部分包括升降铝管1、扣合壳3、扣合片7,升降铝管1长短可调;头部固定部分包括肩带12、泡棉管13,肩带12用于将头部固定部分连接在升降部分上,肩带12松紧可调,肩带12连接泡棉管13,泡棉管13用于承托人的下巴。比较具体地讲,如图3、图4、图5、图8所示,升降铝管1、肩带铝管2、扣合壳3、卡扣4、卡扣弹簧5、压片6、扣合片7、螺栓8、螺母9、橡胶挡片10、螺钉11组成升降部分。肩带铝管2与扣合壳3通过螺钉11固定为一体,一起套在升降铝管1上,升降铝管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凹槽a。扣合壳3上安装卡扣4、卡扣弹簧5、压片6、扣合片7;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卡扣4可以安装在扣合壳里,卡扣的内侧面具有两个第一支脚b,恰好可以穿过扣合壳3,卡进升降铝管1一侧的凹槽a内;卡扣4外侧面开设有两个孔洞c,对应的在压片6的内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支脚d,压片6的两个第二支脚d可以卡在卡扣4外侧的两个孔洞c内;在压片6与卡扣4之间安装有卡扣弹簧5,按压压片6,压片6能向卡扣4内侧移动,松开压片6后,压片6会被卡扣弹簧5顶起,因为压片6的两个第二支脚d呈倒钩形,所以不会从卡扣4上脱离。如图6所示,扣合片7是扣合在扣合壳3上的,用于封闭卡扣4、卡扣弹簧5、压片6,更重要的是给压片6提供压紧力。扣合片7一端开设有通孔,通过螺栓8、螺母9连接在扣合壳3上,扣合片7以螺栓8为转轴形成转动;在扣合片7上,距离通孔较近的内缘上,设置有第一凸面e和第二凸面f,第一凸面e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大于第二凸面f,类似于凸轮结构。由于卡扣弹簧5的弹力作用,扣合片7的内侧面始终与压片6紧密贴合,当向外转动(打开)扣合片7时,第二凸面f会贴紧压片6,此时卡扣4受到的由外向内的力较小,上下移动扣合壳3,卡扣4的两个第一支脚b可以从升降铝管1的凹槽内滑出,可以将卡扣壳3和肩带铝管2移动到合适高度,直到听到卡扣4的第一支脚b滑进升降铝管1凹槽的声响后,扣合壳3和肩带铝管2再次固定到升降铝管1上;当向内转动扣合片7时,第一凸面e会更压紧压片6,此时卡扣4受到的由外向内的力较大,压片6将卡扣4压迫住,使得卡扣4的两个第一支脚无法从升降铝管1的凹槽内滑出,此时扣合壳3和肩带铝管2不能再上下移动。如图8-10所示,橡胶挡片10安装在升降铝管1顶端,阻挡肩带铝管2和扣合壳3向上滑动脱离升降铝管1。肩带12、泡棉管13组成头部固定部分;肩带12穿过肩带铝管2背侧的通槽孔,两端连接在泡棉管13上;泡棉管13内部为硬质材料管,比如铝管,外面包裹较厚的泡棉,泡棉管13的顶端呈向下弯曲形状,类似于人的下巴形,用于承托人的下巴,泡棉管13的底端抵在人的前胸上,这样使得人们的头部保持抬起状态;同时肩带12从两侧向后拉着泡棉管13,使得人们的上身不会向前倾斜,并且后背始终贴在公交车座椅18上。进一步讲,肩带12的长度可调,表面缝制有魔术贴,通过调节粘连位置来调节肩带12的长度,目的是使乘客紧靠的公交座椅上。如图11所示,夹持部分包括夹子前板14、夹子后板15、夹子弹簧16、销钉17,夹子前板14和夹子后板15对置,夹子前板14和夹子后板15侧面都带有穿销孔,夹子弹簧16放于夹子前板14和夹子后板15中间,销钉17穿过夹子前板14、夹子后板15上的销孔以及夹子弹簧16的中心,将夹子前板14、夹子后板15、夹子弹簧16装配成一体。夹子弹簧16的两个端头分别以一定的压力抵在夹子前板14上和夹子后板15上,为夹子前板14和夹子后板15之间提供一定的张合力。夹子前板14顶端加工有铝管套,可以将升降铝管1底端插进铝管套,通过螺钉钉将升降铝管1和夹子前板14固定在一起,整个装置通过夹子结构夹在公交车座椅18上,实现整个装置的快速拆卸和安装。本发明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夹持部分将装置固定到椅背上,升降部分可以调整装置的高低,头部固定部分可以将乘客头部平托住,并尽量向椅背方向拉动,使乘客既能靠在椅背上,又能保持头部直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