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尾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80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后尾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后尾门。



背景技术:

作为对车辆的后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后尾门,公知有具有由乘坐人员指示其打开动作的开关的后尾门。在日本特许第5310435号公报中公开了将这样的开关安装于后尾门的外板上并且通过装饰件覆盖开关的构造。

由于后尾门的开关是乘坐人员的操作对象,因此,有时乘坐人员的操作荷重会施加到开关及其周围的装饰件上,因乘坐人员的不同,有时会施加过度的操作荷重。此外,后尾门的开关周边也是露出到外部的部分,也有时会施加某些外力。因此,期望开关及其周围针对操作荷重或外力具有充分的耐久性,以往的构造在这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后尾门的开关周边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后尾门,其对车辆的开口进行开闭,该后尾门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外板,其形成所述后尾门的外表面;

装饰件,其安装于所述外板,形成所述后尾门的外表面;以及

开关单元,其至少具有指示所述后尾门的打开动作的开关,

所述开关单元配置于所述外板与所述装饰件之间的空间中,而且安装于所述外板和所述装饰件。

基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的后尾门的主视图,图1b是仰视图,图1c是局部放大图。

图2a以及图2b是开关单元的外观图。

图3a以及图3b是开关单元的外观图。

图4a以及图4b开关单元的外观图。

图5a以及图5b是托架的外观图。

图6是示出在装饰件上安装有开关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7是沿着图1a中的i-i线的装饰件周边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1a中的ii-ii线的装饰件周边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1a中的iii-iii线的装饰件周边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尾门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ft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箭头w表示车宽方向,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观察,lt表示左侧,rt表示右侧。箭头h表示上下方向,ur表示上侧,lr表示下侧。

<整体构造>

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尾门1(半组装状态)的主视图,在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相当于车辆的后视图。图1b是后尾门1的仰视图,图1c是图1b的局部放大图。

后尾门1是对车辆的后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门,例如,按照以图1a的线l为转动中心线上下转动的方式组装于车辆。后尾门1能够应用于各种汽车,例如,能够应用于厢式旅行车、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旅行车等。

后尾门1具有外板2和装饰件3。外板2是形成后尾门1的大部分的外表面的部件。外板2包含安装后玻璃的开口部21以及形成牌照的安装部的凹部23。装饰件3是沿着凹部23的上缘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装饰体。装饰件3安装于外板2,形成后尾门1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在装饰件3上配设有开关单元4。

开关单元4具有朝向下方的操作部54,是在该操作部54上包含指示后尾门1的打开动作的打开开关54a的单元。当乘坐人员操作打开开关54a时,后尾门1自动转动,使车辆后部的开口开放。在操作部54上,除了打开开关54a以外,能够设置对乘坐人员操作的开关(例如智能开关)或牌照进行照明的发光元件(例如led)等。

<开关单元>

参照图2a~图5b对开关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a~图4b是开关单元4的外观图。此外,图5a以及图5b是开关单元4具有的托架6的外观图,是示出了从开关单元4卸下主体部5的状态的图。各图中的箭头fr、w、h是以开关单元4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且后尾门1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作为基准。

开关单元4具有主体部5和托架6。主体部5是具有包含打开开关54a的电气电路的部分,托架6是安装于外板2以及装饰件3的部分。

主体部5具有收纳包含打开开关54a的电气电路的壳体51。壳体51是具有下方开放的凹部51b的中空体,操作部54位于该凹部51b的里侧。在凹部51b的下端通过对凹部51b的开口进行饰边而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51a。

在壳体51的车宽方向的一侧部形成有卡定片52。卡定片52的上端部与壳体51的侧壁一体连接,在卡定片52的下端部具有爪部,卡定片52能够以上端部为中心在车宽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在壳体51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部下部,一体形成有卡定爪53。在卡定爪53与凸缘部51a之间夹着托架6的框部621,另一方面,在卡定片52的爪部与凸缘部51a之间夹着托架6的框部621,由此,主体部5被安装于托架6。通过卡定片52的弹性变形,主体部5相对于托架6装卸自如地安装。

在壳体51的车宽方向的另一侧部还设置有连接器55。在连接器55上连接将车辆的控制单元与主体部5内的电气电路电连接的电气布线(线束)。通过连接电气布线,能够实现包含打开开关54a的电气电路的电力供给和向控制单元的信号的发送。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电气布线相对于连接器55的插拔方向是车宽方向。

托架6形成为包围主体部5。由此,相对于外力,能够通过托架6保护主体部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托架6是二个部件构成的,具有上框体61和下框体62。托架6也能够由一个部件构成,但通过采用二个部件的结构,能够比较简易地构建包围主体部5的结构。

上框体61是构成托架6的上侧的框体,其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车宽方向上两端部向下方弯折的形状。向下方弯折的部分613、614通过焊接等而与下框体62互相固定。此外,中央部分615也通过焊接等而与下框体62互相固定。

在上框体61上,安装部件611和定位部件612都设置为向上方突出。安装部件611是将装饰件3以及开关单元4在一处安装于外板2的部件,其上部与外板2卡合,其下部的卡定部611a与装饰件3卡合。定位部件612是插入到在外板2上形成的定位孔中的定位用的销。

下框体62是构成托架6的下侧的框体,具有形成开口部621a的框部621,该开口部621a使主体部5的操作部54露出。框部621形成为与凸缘部51a重叠,能够通过框部621保护操作部54的周围。在框部621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弯折的部分623、624。这些部分623、624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上框体61的部分613、614。此外,在框部6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上,在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形成有向上方弯折的部分625。该部分625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上框体61的部分615。

下框体62具有从框部621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622。在延伸设置部622的端部形成有安装部622a,该安装部622a通过安装部件622b而安装于装饰件3。通过从框部621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622,能够将开口部621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大小确保为更大,提高了操作部54的形状的自由度或者操作性。

<安装构造>

参照图6~图9对装饰件3以及整体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在装饰件3上安装有开关单元4的状态的图,表示了装饰件3的内侧。图7是沿着图1a中的线i-i的装饰件3周边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1a中的线ii-ii的装饰件3周边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1a中的线iii-iii的装饰件3周边的剖视图。

装饰件3具有壁部31以及经由角部33而与壁部31连续的壁部32,其垂直截面形状呈l字型。由于装饰件3具有角部33,因此,实现了基于其形状的刚性提高。壁部31形成为沿着外板2的表面,其表面与外板2的表面大致连续。壁部32相对于壁部31具有角度(这里是大约90度)地连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壁部31的端缘以及壁部32的端缘延伸设置有防水用的密封部件39。

在装饰件3的内侧,在车宽方向上分开地固定有安装部件37、38。安装部件37、38是用于将装饰件3与外板2固定的部件,分别被安装到设置于外板2的安装部24、25上。安装部24、25具有供安装部件37、38插入的孔,通过进行它们的位置对准并且将装饰件3向外板2侧压入,安装部24、25与安装部件37、38卡合,装饰件3被固定于外板2。

开关单元4配置于外板2与装饰件3之间的空间s(被外板2和装饰件3包围的空间)中。在装饰件3的角部33的内侧设置有安装部34。安装部34具有供安装部件622b插入的孔,通过在该孔中插入安装部件622b,两者卡合,延伸设置部622的安装部622a被固定于安装部34。安装部34形成为在角部33架设壁部31和壁部32。由于在刚性高的角部33设置安装部34,因此,能够提高开关单元4的安装刚性。

在装饰件3的内侧还一体地形成有肋35,在该肋35上设置有与安装部件611的卡定部611a卡合的安装部36。安装部36是在车宽方向上右侧开放的槽(参照图9),安装部36构成为通过使卡定部611a从车宽方向右侧向左侧移动并且嵌入安装部36中,而两者卡合。安装部件611安装于设置在外板2上的安装部26。安装部26具有供安装部件611的上部插入的孔,通过在该孔中插入安装部件611的上部,两者卡合。通过安装部件611,将外板2、装饰件3以及开关单元4这三者在一处固定。

在将装饰件3以及开关单元4向外板2安装时,首先,如图6所示,在装饰件3上组装开关单元4。作为步骤,将卡定部611a相对于安装部36卡合,此后,通过安装部件622b将安装部622a安装于安装部34。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关单元4相对于装饰件3的安装部位是两处(安装部件611的卡定部611a、安装部622a),通过在延伸设置部622的端部设置安装部622a,能够使两处的安装部位的距离加大。这使开关单元4相对于装饰件3的固定稳定化。

此外,由于主体部5与安装部622a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因此,作为主体部5的配置空间,能够将车辆前后方向的空间和上下方向的空间确保为更宽广。因而,关于主体部5的形状,能够提高车辆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自由度。或者,相对于主体部5,也能够将车辆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间隙确保为较大,在外力的输入时,能够延迟主体部5与周围干渉,易于防止其损伤。

连接器55在车宽方向上比主体部5的车宽方向的中心部c(图6)靠延伸设置部622侧。连接器55位于与延伸设置部622相邻的位置,延伸设置部622通过相对于安装部622a的安装而刚性变得比较高,因此,在外力的输入时,能够降低连接器55破损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在延伸设置部622的端部设置安装部622a,确保了安装于连接器55的电气布线的连接器的配设空间。

安装有开关单元4的装饰件3通过向外板2压入而被固定于外板2。此时,通过将开关单元4的定位部件612插入外板2的定位孔27中,并对其引导着进行压入,各部分的位置对准变得容易。通过将装饰件3向外板2压入,安装部24、25与安装部件37、38卡合,装饰件3被安装于外板2,并且,安装部26与安装部件611卡合,外板2、装饰件3以及开关单元4这三者在一处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4安装于外板2和装饰件3两者,开关单元4(尤其是托架6)在外板2与装饰件3之间的空间s中作为连接两者的加强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开关单元4的安装刚性提高并且装饰件3也支承于开关单元4,装饰件3的支承刚性也提高。因此,能够提高后尾门1的打开开关54a周边的刚性。

此外,在安装部26中,由于采用通过安装部件611将外板2、装饰件3以及开关单元4这三者在一处固定的结构,因此,相比于设置多个将三者中的二者固定的安装部的结构,能够减少安装部的数量,实现部件数和工时数的削减。此外,通过安装部件611,多个部件被进行所谓的共同紧固,因此,也能够提高其安装部的刚性。

也能够设置多个像安装部26那样将三者在一处固定的部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是一个。存在外板2、装饰件3以及开关单元4各自的热变形量等特性不同的情况,当设置多个将三者在一处固定的部位时,需要考虑各部件的应变量等的设计。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仅采用一个安装部,不需要那样的考虑,能够成为比较简单的构造。

<实施方式的总结>

1.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是对车辆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后尾门,

该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具有:

外板(例如2),其形成所述后尾门的外表面;

装饰件(例如3),其安装于所述外板,形成所述后尾门的外表面;以及

开关单元(例如4),其至少具有指示所述后尾门的打开动作的开关(例如54a),

所述开关单元配置于所述外板与所述装饰件之间的空间(例如s)中,而且安装于所述外板和所述装饰件(例如26、34)。

根据该结构,由于将所述开关单元安装于所述外板和所述装饰件两者,因此,所述开关单元的安装刚性提高,并且所述装饰件也支承于所述开关单元,所述装饰件的支承刚性也提高。因此,能够提高后尾门的开关周边的刚性。

2.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件包含:

第一壁部(例如31),其沿着所述外板的表面;以及

第二壁部(例如32),其经由角部(例如33)而与所述第一壁部连续,

所述开关单元在设置于所述角部的安装部(例如34)处安装于所述装饰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装饰件具有所述角部,因此,能够得到基于其形状的所述装饰件的刚性提高。而且,由于在所述角部设置所述开关单元的安装部,因此,所述开关单元的安装刚性也提高。

3.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单元具有:

主体部(例如5),其上设置有所述开关;以及

延伸设置部(例如622),其从所述主体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延伸设置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因此,作为所述主体部的配置空间,能够将车辆前后方向的空间和上下方向的空间确保为更大。因而,关于所述主体部的形状,能够提高车辆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自由度。或者,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还能够将车辆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的间隙确保为较大,在外力的输入时,能够延迟所述主体部与周围干渉,易于防止其损伤。

4.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连接电气布线的连接器(例如55),

所述连接器在车宽方向上比所述主体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部(例如c)靠所述延伸设置部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所述延伸设置部刚性比较高,所述连接器位于与所述延伸设置部相邻的位置,因此,在外力的输入时,能够降低所述连接器破损的可能性。

5.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后尾门具有将所述装饰件以及所述开关单元在一处安装于所述外板的安装部件(例如612)。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安装部的数量,实现部件数和工时数的削减,并且由于通过所述安装部件将多个部件固定,因此,也能够提高该安装部的刚性。

6.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由所述安装部件实现的安装部(例如26)只有一个。

根据该结构,不需要考虑多个部件之间的热变形量等的差异,能够成为比较简单的构造。

7.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单元具有:

主体部(例如5),其上设置有所述开关;以及

托架(例如6),其以包围所述主体部的方式支承所述主体部,

所述托架安装于所述外板和所述装饰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所述托架保护所述主体部。

8.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

第一部件(例如61),其具有安装于所述外板的第一安装部(例如611);以及

第二部件(例如62),其具有安装于所述装饰件的第二安装部(例如622a、622b),

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被相互固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比较简单地构建包围所述主体部的构造。

9.上述实施方式的后尾门(例如1)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

框部(例如621),其形成使所述主体部的操作部露出的开口部(例如621a);以及

延伸设置部(例如622),其从所述框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具有所述第二安装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所述框部保护所述操作部周围并且从所述框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延伸设置部,由此,能够将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大小确保为更大,所述操作部的形状的自由度或者操作性提高。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与最宽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这些变形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