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泥滩多用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706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水陆泥滩多用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船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水陆泥滩多用船。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水上活动,作为供水上观光、游览及休闲的船更成了人们的喜爱;当前市场上的休闲船体型庞大笨重,搬运、运输困难,停靠在码头还需按时缴纳管理费、停靠费,有时遇到恶劣天气如台风还会导致船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船不能在陆地行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陆泥滩多用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陆泥滩多用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设有陆地行驶系统,所述陆地行驶系统包括前桥、后桥和动力装置,所述前桥安装有驱动轮,所述后桥安装有转向轮,所述前桥与后桥具有提升时使所述驱动轮与转向轮收容在船体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下降时使所述驱动轮与转向轮接触陆地的第二位置。

所述前桥安装有差速器。

所述差速器与动力装置之间设有可伸缩双向万向联轴器。

所述前桥与后桥设有使所述驱动轮与转向轮升降的液压装置。

所述驱动轮与转向轮前后设有挡板。

所述驱动轮包括内圈、外圈,所述内圈安装在所述前桥上,所述外圈外安装有轮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通过若干圆周阵列的辐条相连。

所述轮胎上设有若干条人字形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桥和后桥具有升降功能, 当船进入水里,在水里行驶时,前桥的驱动轮和后桥的转向轮收容在船体内,当船登陆陆地,在陆地行驶时,前桥的驱动轮和后桥的转向轮与陆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陆泥滩多用船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轮与转向轮收容在船体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轮与转向轮接触陆地的示意图。

船体1、前桥2、后桥3、动力装置4、驱动轮5、转向轮6、差速器7、可伸缩双向万向联轴器8、挡板9、内圈51、外圈52、轮胎53、辐条54、人字形花纹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水陆泥滩多用船,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设有陆地行驶系统,所述陆地行驶系统包括前桥2、后桥3和动力装置4,所述前桥2安装有驱动轮5,所述后桥3安装有转向轮6,所述前桥2与后桥3具有提升时使所述驱动轮5与转向轮6收容在船体1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下降时使所述驱动轮5与转向轮6接触陆地的第二位置。通过前桥和后桥具有升降功能, 当船进入水里,在水里行驶时,前桥的驱动轮和后桥的转向轮收容在船体内,减少航行阻力,当船登陆陆地,在陆地行驶时,前桥的驱动轮和后桥的转向轮与陆地接触。退潮时候船可以从码头开到陆地,也可以从陆地开到码头。

实施例中,如图1 所示,所述前桥2安装有差速器7。当船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轮5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轮5作纯滚动运动。

实施例中,如图1 所示,所述差速器7与动力装置4之间设有可伸缩双向万向联轴器8。所述可伸缩双向万向联轴器8使传动轴两端的夹角相等,保证输出轴与轴入轴的瞬时角速度始终相等, 使船在不平路面行驶中不产生跳动,负荷变化。

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桥2与后桥3设有使所述驱动轮5与转向轮6升降的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通过液压杆的升降带动所述前桥2与后桥3升降。

实施例中,如图1 所示,所述驱动轮5与转向轮6前后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具有挡沙功能,防止沙子进入船体内。

实施例中,如图2 所示,所述驱动轮5包括内圈51、外圈52,所述内圈51安装在所述前桥2上,所述外圈52外安装有轮胎53,所述内圈51与外圈52之间通过若干圆周阵列的辐条54相连。所述驱动轮5质量轻,中间不易附着沙子,保证船良好行驶;当然,所述转向轮6也具有该特点。

实施例中,如图2 所示,所述轮胎53上设有若干条人字形花纹54。所述人字形花纹54可以很好地起到防沙的作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