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397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保护装置,当汽车发生意外碰撞的瞬间,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由于惯性前倾,尽管有安全带的保护作用,由于安全带留有活动行程,在碰撞颠簸中必然受到多个方向的伤害威胁。而安全带预紧装置的作用则是在汽车发生意外碰撞的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安全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安全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当前安全带预紧装置一般包括用于与安全带相连的带扣、一端与带扣相连的绳索、气体发生器、气缸导管、用于支撑气缸导管并对绳索进行变向的导向支架、配合安装于气缸导管中的自锁式活塞,绳索的另一端经导向件变向后,与气缸导管中的自锁式活塞相连,而气缸导管靠近导向件的一端安装密封套,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设在密封套与自锁式活塞之间。气体发生器爆燃,气体进入气缸导管,推动自锁式活塞在气缸导管中移动,以拉紧绳索;当气体膨胀压力不足以克服绳索所受的拉力时,自锁式活塞被锁定在气缸导管中,防止绳索被拉回。

当前安全带预紧装置的气缸导管的前端设置锥形缩口,对应的密封套的外形呈锥形,当密封套安装在气缸导管中时,与锥形缩口形成锥形密封;然而这种结构在振动时,密封套与锥形缩口间容易松动,导致密封不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密封套容易松动,导致密封不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包括用于与安全带相连的带扣、绳索、气体发生器、气缸导管、用于支撑所述气缸导管并对所述绳索进行变向的导向支架、配合安装于所述气缸导管中的自锁式活塞和安装于所述气缸导管的前端中密封套,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带扣相连,所述绳索的另一端经所述导向支架变向后进入穿过所述密封套与所述自锁式活塞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于所述气缸导管上,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密封套与所述自锁式活塞之间,所述气缸导管的前端具有用于止挡所述密封套的挡环,所述密封套的后端开设有使该密封套的后端呈开叉状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套的开叉状后端的两自由端分别抵持所述气缸导管内壁和所述绳索。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沿该密封套轴向的横截面呈Y型、X型、U型或V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密封套封堵于所述气缸导管的前端的堵塞,所述堵塞中开设有供所述绳索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堵塞固定于所述气缸导管的前端,且所述堵塞位于所述密封套远离所述挡环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气缸导管的前端对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导管的前端设有套管,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套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支架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绳索变向的引导轮、连接所述引导轮与所述气缸导管的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导轮两侧的护板。

进一步地,各所述护板上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外部卡钩伸入以固定两个所述护板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轮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相应所述护板的卡凸,各所述护板上对应开设有供所述卡凸卡入的卡孔。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护板上朝向另一所述护板方向折弯有用于防护所述绳索的护挡板,所述护挡板与所述引导轮间具有供所述绳索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式活塞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气缸导管中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前端开设有第一环状槽,所述活塞的后端开设有第二环状槽,所述第一环状槽靠近所述第二环状槽一侧的侧壁呈圆锥面状,所述第一环状槽中环设有若干钢珠,所述第一环状槽中还安装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各所述钢珠远离所述第二环状槽的一侧,所述第二环状槽中套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密封套的后端设置环形槽,使密封套的后端呈开叉状,当密封套安装在气缸导管的前端,密封套的开叉状后端的两自由端分别抵持气缸导管内壁和绳索,而在气缸导管的前端设置挡环,当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入气缸导管时,气体的推动下,可以使密封套的开叉状后端张开,以更好的实现密封,即便密封套松动,也能避免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安全带预紧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中密封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中堵塞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中自锁式活塞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中尾端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中密封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中定义:气缸导管及安装在气缸导管中的各部件,靠近导向支架的一端为前端,其另一端为后端。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安全带预紧装置100,包括带扣11、绳索12、气体发生器15、气缸导管60、导向支架20、自锁式活塞50和密封套41。带扣11用于与安全带相连,绳索12的一端与带扣11相连,绳索12的另一端经导向支架20变向后进入穿过密封套41与自锁式活塞50相连。自锁式活塞50配合安装于气缸导管60中,并且自锁式活塞50可以在气缸导管60中滑动。导向支架20与气缸导管60相连,用来支撑气缸导管60,同时绳索12进行变向引导。密封套41安装于气缸导管60的前端,防止气体发生器15产生的气体从气缸导管60的前端泄出,进而更好的推动自锁式活塞50在气缸导管60中滑动。气体发生器15固定于气缸导管60上,且气体发生器15的出气口位于密封套41与自锁式活塞50之间,气体发生器15用于爆燃产生,气体进入气缸导管60,推动自锁式活塞50在气缸导管60中移动,以拉紧绳索12。气缸导管60的前端具有挡环621,当密封套41安装在气缸导管60的前端,气体推动密封套41时,挡环621可以阻挡密封套41,防止密封套41从气缸导管60的前端滑出。密封套41的后端开设有环形槽411,该环形槽411位于密封套41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从而使密封套41的后端呈开叉状。密封套41的开叉状后端的两自由端分别抵持气缸导管60内壁和绳索12,以实现密封。该结构,由于密封套41的后端呈开叉状,其两个自由端分别抵持气缸导管60的内壁和绳索12,即便密封套41松动,也能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通过将密封套41的后端设置环形槽411,使密封套41的后端呈开叉状,当密封套41安装在气缸导管60的前端,密封套41的开叉状后端的两自由端分别抵持气缸导管60内壁和绳索12,而在气缸导管60的前端设置挡环621,当气体发生器15产生的气体进入气缸导管60时,气体的推动下,可以使密封套41的开叉状后端张开,以更好的实现密封,即便密封套41松动,也能避免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

具体地,绳索12为钢缆,以便绳索12具有较大的强度。

请参阅图1和图2,该安全带预紧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套13,连接套13用于将绳索12与带扣11相连。设置连接套13,可以方便将绳索12与带扣11相连,同时通过连接套13可以起到保护绳索12端部分的作用。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密封套41沿该密封套41轴向的横截面呈Y型。将密封套41的横截面设置呈Y型,在制作时仅需要在密封套41后端开设环形槽411,使密封套41的后端呈开叉状,同时又可以保证密封套41的前端具有较大的强度,以使密封套41在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可以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该安全带预紧装置100还包括堵塞42,堵塞42固定于气缸导管60的前端,且堵塞42位于密封套41远离挡环621的一侧,堵塞42用于将密封套41封堵于气缸导管60的前端。堵塞42中开设有供绳索12穿过的第一通孔421,以便绳索12可以穿过第一通孔421与自锁式活塞50相连。设置堵塞42,以更好的将密封套41定位安装在气缸导管60的前端。另外,设置堵塞42,可以限止密封套41朝向自锁式活塞50的方向移动,同时防止密封套41直接受到高温气体灼烧。

进一步地,气缸导管60的前端中设有内螺纹(图中未标出),堵塞42上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422。设置内螺纹,而在堵塞42上设置外螺纹422,以方便将堵塞42安装在气缸导管60的前端。进一步地,堵塞42远离外螺纹422的一端可以抵持自锁式活塞50,以方便安装堵塞42和自锁式活塞50。

进一步地,堵塞42后端的中部设有内多边形孔423,以便可以使用扳手之类工具插入到该内多边形孔423内,以旋紧该堵塞42。

进一步地,气缸导管60的前端设有套管63,气体发生器15安装于套管63中。设置套管63,以方便安装固定气体发生器15,同时起到保护气体发生器15。更进一步地,套管63朝向气缸导管60的后端倾斜设置。以减少对座椅上部件的干涉。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导向支架20包括引导轮21、连接杆23和两块护板22,引导轮21用于引导绳索12变向,连接杆23连接引导轮21与气缸导管60,以将引导轮21支撑在气缸导管60上,当绳索12经过引导轮21时,引导轮21抵持绳索12,以使绳索12变向。两个护板22分别设置于引导轮21两侧,以起到保护绳索12的作用。

进一步地,各护板22上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外部卡钩伸入以固定两个护板22的卡口222。在各护板22上分别设置卡口222,当两块护板22夹持在引导轮21的两侧时,两个护板22上的卡口222位置相同,则可以使用外部卡钩伸入两个卡口222中,以将两个护板22固定,进而将该导向支架20和气缸导管60固定。当座椅基座上设置一个翻边钣金穿过两个护板22上的卡口222,则可以将两块护板22固定住,进而可以限止此安全带预紧装置100发生旋转。

进一步地,引导轮2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相应护板22的卡凸211,各护板22上对应开设有供卡凸211卡入的卡孔221。在引导轮21的两侧设置卡凸211,而在各护板22上设置卡孔221,以方便将护板22安装在引导轮21的侧边,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护板22上朝向另一护板22方向折弯有用于防护绳索12的护挡板223,护挡板223与引导轮21间具有供绳索12通过的通道(图中未标出)。设置护挡板223,当绳索12从护挡板223与引导轮21间的通道通过时,可以起到保护绳索12的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护板22上均可以设置护挡板223,使护挡板223由相应护板22向该两个护板22的中部折弯形成。

更进一步地,护挡板223上开设有开槽224,对应的另一护板22上设有配合插入该开槽224中的定位板225。在护挡板223上设置开槽224,而在另一护板22上设置定位板225,从而将两个护板22安装在引导轮21的两侧时,可以将定位板225插入护挡板223的开槽224中,从而可以将两块护板22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气缸导管60包括气缸体62和引导管61,气缸体62设置在引导管61的前端,引导管61安装在气缸体62的后端。该结构可以方便密封套41和自锁式活塞50的安装,如可以从气缸体62的后端将密封套41安装在气缸体62的前端,而上述挡环621设置在气缸体62的前端。而自锁式活塞50可以从引导管61的前端滑动安装在引导管61中。进一步地,当设置堵塞42时,堵塞42可以从气缸体62的后端安装在气缸体62中。

更进一步地,引导轮21、连接杆23和气缸体62可以是一体成型。该结构加工制作简单、方便,同时可以保证引导轮21、连接杆23与气缸体62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当然,套管63与气缸体62一体成型。以增加套管63与气缸体62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自锁式活塞50包括活塞51、若干钢珠53和密封圈52。活塞51滑动安装于气缸导管60中,以便气体可以推动活塞51在气缸导管60中滑动。活塞51的前端开设有第一环状槽512,活塞51的后端开设有第二环状槽511,第一环状槽512靠近第二环状槽511一侧的侧壁513呈圆锥面状,若干钢珠53安装在第一环状槽512中,并且若干钢珠53是呈环形安装在第一环状槽512中,以便进行滚动滑动。密封圈52套装在第二环状槽511中,以起到密封作用。该结构,当气体发生器15爆炸产生气体时,气体进入气缸导管60,推动活塞51向气缸导管60的后端滑动,以拉紧绳索12,进而拉紧安全带;当气体的压力不足以拉动安全带时,活塞51会向气缸导管60的前端移动,由于第一环状槽512靠近第二环状槽511一侧的侧壁513呈圆锥面状,第一环状槽512中的各钢珠53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圆锥面的方向移动,则此时会顶起各钢珠53,使钢珠53抵持气缸导管60的内壁,防止活塞51移动,实现自锁功能。

进一步地,该自锁式活塞50还包括弹性垫54,弹性垫54套装在第一环状槽512中,且弹性垫54位于各钢珠53远离第二环状槽511的一侧。在第一环状槽512中安装弹性垫54,并使弹性垫54位于各钢珠53远离第二环状槽511的一侧,在活塞51向气缸导管60的后端移动时,弹性垫54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以更好的推动钢珠53移动,起到保护钢珠53的作用。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弹性垫54。具体地,密封圈52可以为O型圈,以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该安全带预紧装置100还包括尾端限位件43,尾端限位件43与绳索12远离带扣11的一端固定相连。自锁式活塞50中开设有供绳索12穿过的穿孔514,绳索12可以穿过该穿孔514与尾端限位件43固定相连。设置尾端限位件43,以方便与绳索12相连,进而将绳索12与自锁式活塞50固定相连。进一步地,可以将尾端限位件43与自锁式活塞50固定相连。

具体地,上述穿孔514开设在活塞51中,并且在活塞51的后端设置螺纹孔(图中未标出),而在尾端限位件43上设置螺柱431,以方便将尾端限位件43与活塞51固定相连。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活塞51的后端设置锥孔,而在尾端限位件43的前端配合设置锥凸,由于尾端限位件43与绳索12相连,当锥凸插入锥孔中时,绳索12及气缸导管60中的气压会推动活塞51,从而将尾端限位件43与活塞51固定相连,同时起到自动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尾端限位件43上还凸设有限位台432,螺柱431位于限位台432靠近活塞51的一侧。在尾端限位件43上设置限位台432,可以止挡活塞51后端面,限定尾端限位件43安装于活塞51的穿孔514中的行程。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安全带预紧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区别为:

请一并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密封套41b沿该密封套41b轴向的横截面呈X型。该结构在将密封套41b安装在气缸导管60的前端时可以不区分前端与后端,安装方便。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套41b沿该密封套41b轴向的横截面也可以呈U型或V型等形状。

本实施例的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安全带预紧装置的其它结构相同,在些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