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861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水下,陆地自由交换行驶的交通工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既能在陆地高速代步,轻便运输,还可以在水上,水中,水下做代步或运输,而且随时做出水上,水下,陆地交换行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大部分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无法涉水,而船舶只能在水上载人或载物,且怕遇到浅滩,暗礁,拖住底部无法继续行驶,在浅水区域或海滩出现沉船或游客溺水事故,军用潜艇却无法实施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包括;非承载式底盘系统,行驶系统,方向系统,制动系统,车体包括;(1)车体外壁材料,(2)滑轨,(3)折页,(4)门板,(5)抽屉式门的门锁,(6)内轨中顶杆,(7)密封胶条,(8)密封圈,(9)专用轴承,(10)密封的竖直传动轴的内齿槽部分,(11)密封的竖直传动轴的外齿部分,(12)发动机室底板,(13)滚针轴承,(14)密封的竖直传动轴与万向轴节及链接架,(15)普通轴承,(16)万向轴节,(17)液压支柱,(18)水中推动桨,(19)轮子,(20)履带装置,(21)后驱动桥,(22)分驱箱,(23)是前驱动电机,(24)密封的竖直传动轴总成,(25)前驱动桥,(26)前排座位,(27)进气进水室,(28)蓄电池组,(29)前散热装置,(30)蓄水池,(31)下潜注水阀门,(32)前脸连带保险杠,(33)注油箱,(34)发动机室,(35)进气进水室到发动机室的进气管道,(36)后背箱盖,(37)灯光,(38)驾驶与控制区,(39)电动伸缩支架,(40)后备箱的伸缩支架电机,(41)维修口和上排气口,(41)控制进气进水阀门与水下出入密封门,(42)陆地和水上排气切换口阀门,(43)水上与陆地排气接入口,(44)自动封闭陆地排气口阀门,(45)通气通水的浮球固定架,(46)空气压缩机启动电源线,(47)水上行驶使用的上排气口,(48)空气压缩机启动电源开关触点,(49)水浮力球,(50)空气压缩排除机启动电源开关两侧触点连接件,(51)陆地使用的下排气口,(52)液压支柱顶部与履带装置的连接架。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抽屉式门及门锁是抽屉式门折页与滑轨的内轨道连接,外轨与车身连接,开启时,当门板的外拉手向外拉伸时抽屉式门专用锁的横向舌簧收回,内轨开始向外滑动,抽屉式门的门锁横向舌簧收回,问号型舌簧只是后弹簧受力,由于问号型舌簧右侧的挡护阻止它向右弹开,过了右侧挡护才能开启,门向另一侧扇形拉开,门折页打开时,内轨中顶杆弹出,带动末端的卡钩支起卡入外轨,锁住滑轨,门关闭时,门折页合拢,压在内轨中顶杆顶端,强制收回的同时传递给末端,带动末端的卡钩收回,滑轨滑回,四边能同时压严(见说明书附图2);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竖直的传动轴是将伸缩式传动轴的内齿槽部分两端做出轴径,使用轴承把上端固定在发动机室底板上,下端固定在车体外壁材料上,轴承两侧用密封圈密封防止进水,在车体外壁材料外侧使用竖直传动轴专用轴承减少对传动轴的磨损(见说明书附图3);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前脸连带保险杠是利用通风栅口给前散热装置通风散热的,在入水时前方的电动伸缩支柱向后回收,同时两侧轮前翼板向内折合,前脸连带保险杠就能做护板,将前散热装置和两侧轮前翼板全方位挡在后面,而通风口经过移位后成了前方的排水板,减少了前进阻力(见说明书附图1);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后备箱是后备箱的上部分是工具箱,下部分是推动桨,入水时后备箱盖电动打开,不影响推动桨水中做功,回到陆地行驶时后备箱盖电动关闭,保护推动桨(见说明书附图1);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废气排出系统是在陆地时使用下排气方式,进入水上时,浮水球阀门关闭下方排气口,改为上排气,潜水时浮水球阀门关闭此排气通道,同时开启空气压缩机,达到设定压力时,泄压阀自动打开把废气排出车外(见说明书附图5);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液压升降履带是利用5根液压支柱升降履带,四周的四根液压支柱是向下降履带的,中间一根液压支柱是向上升履带的(见说明书附图4);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进气进水室是调节上下阀门控制进入发动机室和驾驶室的空气进入量,在水下时调节进水量,控制多用车做水上或水下交替(见说明书附图1);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内置的发动机室是把发动机,变速箱,分驱箱,液压泵,发电机等全部安装在驾驶室中,就是从后排座向后,基本密封,只有空气进气管道通往发动机室,油管与油箱的排气管附在空气进气管道的管壁,进入发动机室后,油管连接在发动机上,进气管道连在发动机吸气用的空气滤清器上,废气直接从废气排出系统排出,动力通过竖直传动轴传到车外(见说明书附图1)。

附图说明

图1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整体侧剖面示意图;图2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抽屉式门的横截平面示意图;图3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竖直传动轴剖面示意图;图4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动力分配示意图;图5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水上水下废气排出系统侧剖示意图;图6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大部分主要设备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做进一步描述;一种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包括;底盘系统和承载架,行驶系统,方向系统,制动系统,车体包括;(1)车体外壁材料,(2)滑轨,(3)折页,(4)门板,(5)抽屉式门的门锁,(6)内轨中顶杆,(7)密封胶条,(8)密封圈,(9)专用轴承,(10)密封的竖直传动轴的内齿槽部分,(11)密封的竖直传动轴的外齿部分,(12)发动机室底板,(13)滚针轴承,(14)密封的竖直传动轴与万向轴节链接架,(15)普通轴承,(16)万向轴节,(17)液压支柱,(18)水中推动桨,(19)轮子,(20)履带装置,(21)后驱动桥,(22)分驱箱,(23)是前驱动电机,(24)密封的竖直传动轴总成,(25)前驱动桥,(26)前排座位,(27)进气进水室,(28)蓄电池组,(29)前散热装置,(30)蓄水池,(31)下潜注水阀门,(32)前脸连带保险杠,(33)注油箱,(34)发动机室,(35)进气进水室到发动机室的进气管道,(36)后背箱盖,(37)灯光,(38)驾驶与控制区,(39)电动伸缩支架,(40)后备箱的伸缩支架电机,(41)维修口和上排气口,(41)控制进气进水阀门与水下出入密封门,(42)陆地和水上排气切换口阀门,(43)水上与陆地排气接入口,(44)自动封闭陆地排气口阀门,(45)通气通水的浮球固定架,(46)空气压缩机启动电源线,(47)水上行驶使用的上排气口,(48)空气压缩机启动电源开关触点,(49)水浮力球,(50)空气压缩排除机启动电源开关两侧触点连接件,(51)陆地使用的下排气口,(52)液压支柱顶部与履带装置的连接架;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抽屉式门及门锁是抽屉式门折页与滑轨的内轨道连接,外轨与车身连接,开启时,当门板的外拉手向外拉伸时抽屉式门专用锁的横向舌簧收回,内轨开始向外滑动,抽屉式门的门锁横向舌簧收回,问号型舌簧只是后弹簧受力,由于问号型舌簧右侧的挡护阻止它向右弹开,过了右侧挡护才能开启,门向另一侧扇形拉开,门折页打开时,内轨中顶杆弹出,带动末端的卡钩支起卡入外轨,锁住滑轨,门关闭时,门折页合拢,压在内轨中顶杆顶端,强制收回同时传递给末端,带动末端的卡钩收回,滑轨滑回,四边能同时压严,不会进水或进水极少,到达限定水位自动开启排水泵排出,(见说明书附图2);

综上所述抽屉式门的技术特征,结合说明书附图2,抽屉式门的技术特征对比现有冰箱上使用的抽屉式门体组件技术特征“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公开(公告)日:2013年3月27日

公开(公告)号:cn102997577a

主分类号:f25d23/02,f25d23/00,f,f25,f25d,f25d23

分类号:f25d23/02,f25d23/00,f,f25,f25d,f25d23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陈浩

主申请人地址:230601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

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宋合成,黄德海

国别省市代码:安徽;34

主权项:一种用于冰箱的抽屉式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具有第一引导部及由所述第一引导部前端向右弯折成型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垂直且与所述门体的内表面的左侧连接;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具有第二引导部及由所述第二引导部前端向左弯折成型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垂直且与所述门体的内表面的右侧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后端及第二引导部的后端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定位在同一水平面内并保持相互平行;以及第一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的拐角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引导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保持垂直,所述第二定位件设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的拐角处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保持垂直。”在技术和结构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内置的发动机室,是把发动机室设计在了驾驶室的内部,因为要满足发动机在水上水下的正常工作条件,又要防止废气进入驾驶室,所以设计了独立的发动机室,只在进气进水室中有一条进气管道连在发动机只能吸入空气,不能吐气的空气滤清器上,油管附在进气管道壁中,进入发动机室后,油管连接在发动机上,自动变速箱与分驱箱,液压泵,发电机等全部密封在发动机室中,动力通过竖直的传动轴传至车外;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通过废气排出系统直接排出,只有潜入水下时才会被空气压缩机吸入,到达设定气压排向外部,制造了一个有纯净空气的驾驶室(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也可以改用驱动电机和蓄电池组代替,同时把储油箱改装蓄电池组);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水上水下废气排出系统,是在垂直的管道中添加水浮力球,自动切换水上排气方式和水下排气方式,在陆地时使用下排气方式,进入水上时,浮水球阀门关闭下方排气口,改为上排气,潜水时浮水球阀门关闭此排气通道,同时开启空气压缩机,达到一定压力时,泄压阀自动打开把废气排出工具外;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竖直传动轴,是将伸缩式传动轴的内齿槽部分的两端用轴承固定在发动机室底板和驾驶室底板上,轴承两侧用密封圈密封防止进水,在驾驶室底板外侧使用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竖直传动轴专用轴承,只是用于防止传动时形成偏离心力,影响伸缩效果和减轻磨损,专用轴承就是在普通滚珠轴承内镶嵌四根轴,四根轴的居中处套上滚针轴承,四个轴承的中心相对距离大于传动轴外齿部分5-10微米;竖直传动轴安装顺序是;先把密封圈,普通轴承,密封圈从上向下依次安放在发动机室底板上侧的预制卡槽中,在车体框架材料的下侧以密封圈,普通轴承,密封圈从下向上依次放入预制卡槽中,专用轴承固定在车体框架材料上,把竖直传动轴的外齿部分自下向上,通过专用轴承插入自上向下的竖直传动轴的内齿槽部分中,完成竖直传动轴安装;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前装饰鬼脸和保险杠是一体的,前装饰鬼脸和保险杠是用轴杆穿过在灯下方的轴承,连接在车体上的,电机正反旋转螺纹杆调节支架开合,在入水前是给前散热装置通风散热的,即是前装饰板又是强度挡护,在入水时利用前方的电动伸缩支柱向后收起,两侧轮前的翼板以扇形向内折合收起,减少前进阻力,将它后面的散热装置全面包围保护起来,也把原来的前面底盘高度增加,更容易穿过沙滩或石滩;

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液压升降履带是利用5根液压支柱升降履带,因为使用履带时,四个角上的四根液压支柱要负责擎起全车,穿过沙滩,石滩或水下浅滩时增加与地面受力的面积所以,四个角上的四根液压支柱是向下降履带的,由于履带重量较轻,所以只需要中间一根液压支柱向上升起履带就可以了;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动力分配系统是要在水上,水下,陆地多种条件下行驶,所以在城市街道使用前驱动的驱动电机最方便而且环保,长途旅行或水上,水下行驶时要把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过自动变速箱后通过分驱箱,传给履带,后轮,推动桨,分驱箱相当于手动变速箱,区别是它把发动机输出扭力没有利用齿轮进行放大和缩小,而是分别等速传送给后驱动轮或履带或推动桨的传动轴上;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后备箱是不同于其他车辆后备箱的,后备箱没有很多的储存空间,储物是在驾驶室座位的后面,后备箱只有上部分的工具箱可以装备胎和一些维修工具,下部分是推动桨,推动桨与发动机室相连,入水时后备箱盖要电动打开,不影响推动桨水中做功,陆地行驶时后备箱盖电动关闭,保护推动桨,同时起到装饰作用;

其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进气进水室,是调节上下阀门控制进入发动机室和驾驶室的空气进入量,在水下时辅助排水泵的排水量与进水量保持平衡,调节进水量控制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水上和水下交替行驶,提供氧气给人和发动机,水下时人员可以通过此处进行出入;

下面对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大概数据和使用范围做进一步阐述,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外形尺寸长约500cm,宽约260cm(驾驶室向内收缩),高约230cm,底盘离地约25cm;在护板两侧较上的位置是灯光,中间是车标志区,在标志区后面是独立梯形电池组放置区,前散热装置悬挂在驾驶室外,散热风扇的电机安装在电池组放置区内,在电池组放置区内放置了前驱电动机,电池组放置区底部加有单向的水浮球式电源开关,控制发动机室下方的排水泵,电池组放置区底部排水管路连接在后方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发动机室下方的排水泵上;驾驶座位后方是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进气进水室,高度等于此处驾驶室高度,顺着前排正副驾驶座椅方向是进气进水室为长,长度约100cm,前排座椅至后排座椅方向为宽,宽约80cm,靠近副驾驶一侧的进气进水室顶部是80cm*80cm的水下出入密封门,驾驶室出入进气进水室要使用抗水压的滑轨式门,剩余靠近左侧车门的进气进水室顶部20cm*60cm的是控制进气进水阀门,如果不需要水下救援功能,或驾乘人员在水下不需要进出,可以做成长20cm宽10cm的进气进水室,进气进水室的上下阀门在驾驶操座位和进气进水室内部都可以控制;在正副驾驶座位下方是储油箱,存储总量约0.6立方米,油箱盖可以直接把加油口密封,油箱进气管道与出油管路同行至发动机室内;在进气进水室的左上角是发动机进气管入口,管道为长方体,进气管截面最小30平方厘米;在后排座椅的下方向后是发动机室,内置发动机,发电机,液压泵,自动变速箱,手动的动力分驱箱,空气压宿机和压力瓶,压力瓶设有中压自动排气阀和高压自动排气阀,便于浅水区和深水区使用;前驱动电机下方与发动机室的下方都设有排水管道,前驱动电机室与发动机室安装水浮力球,利用水浮球接通排水泵电源,防止出现湛水过多对前驱动电机室与发动机室造成故障;在分驱箱与推动桨,后驱动桥,履带中间使用了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竖直传动,使用专用轴承,发动机动力通过分驱箱后使用万向节先与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竖直传动轴顶端链接,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竖直传动轴另一端通过万向节分别链接在后驱动桥和履带及推动桨;在发动机室的正上方设有一个大于发动机室的特殊维修口,只用于更换大型零部件;驾驶操作位处略低于其它地方约20cm,高度约130cm左右,更适合大众驾驶员的身材,还能使蓄水池高度达到70cm及以上,在潜水时发挥更大作用,如果不需要潜水功能可以去掉蓄水池;要做到水陆交换行驶,但在正常的水陆交换点都是一些泥泞沙滩或高低不平的石滩,所以在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底部加有一套可升降履带,履带由5根液压升降支柱控制升降高度,四个角上的四根液压支柱是普通的液压油缸,要负责擎起全车,穿沙滩,石滩或水下浅滩时增加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与地面受力面所以,四个角上的四根液压支柱是向下降履带的,由于履带重量较轻,中间的一根液压支柱是与其它液压支柱相反,底部安装在车体框架上,顶部使用液压支柱顶部与履带装置的连接架连接在履带上,支起履带并把履带锁定在车体上,所以只需要中间一根液压支柱向上升起履带就可以了,在普通公路行驶时履带装置提升在前后两轮之间的护板内,只有在入水前履带装置底部才会落到和轮子底部的位置;从陆地进入水上时只要电动提起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前装饰鬼脸和保险杠,打开后备箱盖即可,需要潜行时要打开驾驶员座位左下方的进水阀门就可以快速潜水了,潜水后可以根据深度调节该阀门,要从水下到水上时需要关闭进气进水室所有阀门,单排水直到顶端上升至水面,水中登陆,穿过沙滩或石滩后收起履带,展开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的前装饰鬼脸和保险杠,关闭水上水下陆地自由穿行的多用车新型后备箱;与现有“国产两栖车和国外的那款带氧气瓶潜水的敞篷车”在技术和构造上都是完全不同的,水上水下陆地自由转换行驶的多用车,增加了水下密封效果的技术和水上,水下,陆地快速转换技术;必要的辅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性能转变快,少走弯路,无行驶条件限制,节省时间,反应灵敏等优点,适合警用捷径追捕,军用于士兵水下隐藏登陆,民用于高速代步和海滩或江河湖泊的快速救援及搜救,具有多种实用价值于一体的新型交通工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