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挂旅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359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挂旅居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挂旅居车。



背景技术:

拖挂旅居车又称房车,简称RV,车厢装有隔热层,车内设有桌椅、睡具(可由座具转变而来)、炊具、储藏(包括食品和物品)、卫生设施及必要的照明和空气调节等设施,用于旅游和野外工作人员宿营的专用汽车。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10251452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拖挂拖挂旅居车》,包括由车厢骨架和厢板构成的车厢,车厢的后厢壁上设有后开门,车厢底厢壁的前侧部连接有可与牵引车挂接的牵引机构,车厢后厢壁的上部两侧各铰装有一个支臂座,每一支臂座上均铰装有一根支臂;车厢底厢壁的后侧部滑动连接有一端可滑出后厢壁的滑板;该拖挂旅居车还包括一根可与所述两支臂插装配合的横梁;所述支臂座的外端面上设有径向贯通的支臂安装槽,支臂一端通过铰轴装在支臂安装槽内。

然而,现有的拖挂旅居车其侧板与底盘的安装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工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拖挂旅居车,便于实现侧板与底盘的安装,减少焊接工艺使用,同时,扩大了旅居车内部空间,为旅居车内部壁橱提供更好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拖挂旅居车,包括底盘、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底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于底盘的两侧,所述底板铺设于所述底盘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相对布置用于主要承重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的外侧焊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左支撑梁,右纵梁的外侧焊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右支撑梁,所述底板铺设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上,所述左支撑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左侧板的左Z板,所述右支撑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右侧板的右Z板,所述左Z板和右Z板弯折成型有第一横板、纵向板和第二横板,左Z板的第一横板钩挂于左支撑梁之上,右Z板的第一横板钩挂于右支撑梁之上,所述左侧板竖立于左Z板的第二横板之上,所述右侧板竖立于右Z板的第二横板之上,在所述左Z板的纵向板与左侧板之间、所述右Z板的纵向板与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固定螺钉。

作为改进,所述左侧板包括左外侧板、左内侧板、左顶方管和左底方管,所述左外侧板和左内侧板设置于左顶方管和左底方管的两侧,所述左内侧板紧贴于左Z板的纵向板外侧,所述左底方管布置于左Z板的第二横板之上,所述右侧板包括右外侧板、右内侧板、右顶方管和右底方管,所述右外侧板和右内侧板设置于右顶方管和右底方管的两侧,所述右内侧板紧贴于右Z板的纵向板外侧,所述右底方管布置于右Z板的第二横板之上。将左侧板和右侧板设计成中空的结构,减轻侧板对支撑梁的受力,减少侧板材料的使用,同时,左顶方管和右顶方管为顶棚的安装提供支撑,左底方管和右底方管便于与第二横板紧密接触,便于第二横板上打上螺钉与底部方管固定。

再改进,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由两个方钢纵向叠合焊接组成,提高纵梁的支撑能力,同时,当两个叠合的方钢纵向错开后,可以增加纵梁的长度,适应旅居车的长度需求。

再改进,所述左底方管与所述左Z板的第二横板之间、所述右底方管与所述右Z板的第二横板之间设置有固定螺钉。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左侧板和左Z板之间以及右侧板和右Z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扩大了旅居车的内部空间,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为左侧板和右侧板提供支撑,同时,使得旅居车内部具有较大重量的部件的重力能够落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上,为旅居车内部壁橱提供更好的支撑,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左Z板和右Z板的Z型结构,为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上的安装提供了支撑,同时,只需要螺钉即可实现侧板与Z板之间的固定,便于实现侧板与底盘的安装,相对于现有的旅居车减少了焊接工艺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拖挂旅居车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拖挂旅居车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中的拖挂旅居车,包括底盘4、左侧板1、右侧板2以及底板3。

其中,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2设置于底盘4的两侧,所述底板3铺设于所述底盘4之上,所述底盘4包括相对布置用于主要承重的左纵梁41和右纵梁42,所述左纵梁41的外侧焊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左支撑梁43,右纵梁42的外侧焊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右支撑梁44,所述底板3铺设于左纵梁41和右纵梁42之上,所述左支撑梁43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左侧板1的左Z板51,所述右支撑梁4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右侧板2的右Z板52,所述左Z板51和右Z板52弯折成型有第一横板521、纵向板522和第二横板523,左Z板51的第一横板钩挂于左支撑梁43之上,右Z板52的第一横板521钩挂于右支撑梁44之上,所述左侧板1竖立于左Z板51的第二横板之上,所述右侧板2竖立于右Z板52的第二横板523之上,在所述左Z板51的纵向板与左侧板1之间、所述右Z板52的纵向板与右侧板2之间设置有固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1包括左外侧板11、左内侧板12、左顶方管13和左底方管14,所述左外侧板11和左内侧板12设置于左顶方管13和左底方管14的两侧,所述左内侧板12紧贴于左Z板51的纵向板外侧,所述左底方管14布置于左Z板51的第二横板之上,所述右侧板2包括右外侧板21、右内侧板22、右顶方管23和右底方管24,所述右外侧板21和右内侧板22设置于右顶方管23和右底方管24的两侧,所述右内侧板22紧贴于右Z板52的纵向板522外侧,所述右底方管24布置于右Z板52的第二横板523之上。将左侧板1和右侧板2设计成中空的结构,减轻侧板对支撑梁的受力,减少侧板材料的使用,同时,左顶方管13和右顶方管23为顶棚的安装提供支撑,左底方管14和右底方管24便于与第二横板紧密接触,便于第二横板上打上螺钉与底部方管固定。

另外,所述左纵梁41和所述右纵梁42分别由两个方钢纵向叠合焊接组成,提高纵梁的支撑能力,同时,当两个叠合的方钢纵向错开后,可以增加纵梁的长度,适应旅居车的长度需求。

此外,所述左底方管14与所述左Z板51的第二横板之间、所述右底方管24与所述右Z板52的第二横板523之间设置有固定螺钉。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左侧板1和左Z板51之间以及右侧板2和右Z板5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利用左支撑梁43和右支撑梁44,扩大了旅居车的内部空间,左支撑梁43和右支撑梁44为左侧板1和右侧板2提供支撑,同时,使得旅居车内部具有较大重量的部件的重力能够落于左纵梁41和右纵梁42之上,为旅居车内部壁橱提供更好的支撑,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左Z板51和右Z板52的Z型结构,为左侧板1和右侧板2在左支撑梁43和右支撑梁44上的安装提供了支撑,同时,只需要螺钉即可实现侧板与Z板之间的固定,便于实现侧板与底盘4的安装,相对于现有的旅居车减少了焊接工艺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