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现场检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628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现场检测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厂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进行现场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火力发电是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提高火电技术的方向上要着重考虑电力对环境的影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影响,虽然在中国已有部分核电机组,但火电仍占领电力的大部分市场,近几年电力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全国上了许多火电厂,但火电技术必须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而现有火电厂工作过程中会导致粉尘、烟气等危害,需要采用脱硫脱硝等技术进行控制,要求对火电厂现场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如:火电厂脱硫系统性能试验现场检测、脱硝系统性能试验现场检测、电除尘器性能试验现场检测、湿式电除尘器性能试验现场检测、火电厂新机性能考核试验现场检测、全厂环境监测现场检测、火电厂环保设备故障诊断试验现场检测以及火电厂烟气排放监测现场检测等,而检测仪器大多大型化,检测人员无法携带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移动检测。现有在将仪器直接置于车上进行移动检测,由于车内空间有限,利用率低,也难以完成所有的检测工作,检测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实现火电厂现场的各种检测工作、移动式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电厂现场检测车,该检测车采用依维柯中型客车,客车前端车身一侧设有前门,中间车身一侧设有侧拉门;该检测车的车厢内由前至后依次分为驾驶及休息区、试验操作区、大型分析仪器区、其他仪器设备区;车厢内的主驾驶座后方通过隔断将前端分隔为驾驶及休息区;车厢内中部设置机柜,将车厢后端分隔为试验操作区和其他仪器设备区;机柜所在车厢内区域为大型分析仪器区;侧拉门位于试验操作区一侧;驾驶及休息区和试验操作区上方通过隔断的上方相连通;隔断背面设有折叠工作台。

进一步的,检测车采用依维柯宝迪17座型客车;折叠工作台设于隔断背面的中间位置处;试验操作区内前端设有温湿度控制设备和翻板座椅,分别位于隔断后方折叠工作台的两侧;试验操作区内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单人座椅和双人座椅。

试验操作区内后端单人座椅和双人座椅后方分别设有气瓶支架;气瓶支架固定在车厢内地板上;试验操作区内、温湿度控制设备一侧后端的车厢内侧壁上安装有翻板座椅,该翻板座椅下方的车厢内侧壁上设有暖风机。

试验操作区的区域面积为1700×1650mm;折叠工作台折叠连接处宽度为450mm,折叠工作台大小为450×600mm;试验操作区内后端单人座椅后方设有一个气瓶支架,双人座椅后方设有两个气瓶支架;气瓶支架的规格为375×375mm,高度为400mm;气瓶支架为2×2分格设计。

机柜下方设置底座;底座固定设于车厢内地板上,且两侧轮毂位置处分别设有轮包;机柜底部通过座式减震器与底座相连;机柜两侧通过侧式减震器与车厢内侧壁相连。

机柜包括上部机柜和下部机柜;上部机柜前后分别设有开门;下部机柜包括框架结构和下部底板,框架结构上端与上部机柜底板相连,下端与下部底板相连,下部底板通过座式减震器与底座相连;下部机柜内设有设备固定板。

上部机柜上端面周侧向上延伸设有环状挡板;底座中间设有抽屉,且抽拉端朝向其他仪器设备区。

底座高度为250mm,下部机柜高度为720mm,上部机柜高度为610mm,环状挡板高度为40mm;机柜宽度为800mm,长度与车厢内部宽度相适配。

其他仪器设备区内、车厢地板上设有地钩,车厢内侧壁上设有弹性捆扎带。

检测车的副驾位处设有双人座椅;检测车上设有市电接口;车厢内设有多个电源插座,分布位于试验操作区和大型分析仪器区;车厢内顶部设有8个LED吸顶照明灯,4个位于所述试验操作区,2个位于所述大型分析仪器区,2个位于所述其他仪器设备区;试验操作区内、两侧车厢内壁上端分布设有行李架;车厢内设有温湿度计;检测车尾部设有加宽后上车踏板;后上车踏板规格为1000×250mm;隔断高度为80mm;隔断背面设有挂钩;隔断下端一侧上设有取样管放置通孔;通孔大小为30×40mm,周边设有铝压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对客车车厢内合理布局,将车厢内部空间分为驾驶及休息区、试验操作区、大型分析仪器区、其他仪器设备区四个区域,充分利用车内空间,便于现场操作。

2、在试验操作区内,通过折叠工作台、翻板座椅的布置,以及各座椅的布置,使工作人员具有充足的试验空间,又方便了工作人员乘坐试验车进行不同试验现场转移。

3、充分利用座椅底部空间和车厢顶部空间,满足温湿度设备、暖风设备、照明设备和供电设备的安装需求。

4、机柜的上下部和顶部采用不同结构设计,即方便固定大型仪器,同时取用方便,又能够有效存放试验文档或其它小配件;且机柜的固定采用减振装置,避免了在运输途中因颠簸、震动对仪器的损害。

5、车厢后部其他仪器设备区的地钩结合弹性捆绑扎带的设计,方便存放和固定其他仪器设备。

6、通过隔断分隔驾驶及休息区和试验操作区,并通过隔断固定折叠工作台、翻板座椅、挂钩、同时隔断上设置通孔进行4米取样管的放置,充分利用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火电厂现场检测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火电厂现场检测车的副驾驶位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火电厂现场检测车的主驾驶位侧示意图。

图中,1-主驾驶位,2-副驾驶位,3-隔断,4-折叠工作台,5-翻板座椅,6-单人座椅,7-双人座椅,8-气瓶支架,9-行李架,10-侧拉门,11-LED吸顶照明灯,12-电源插座,13-暖风机,14-机柜,15-底座,16-座式减震器,17-侧式减震器,18-上部机柜,19-下部机柜,20-设备固定板,21-挡板,22-抽屉,23-后上车踏板,24-温湿度计,25-照明灯开关,26-电器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火电厂现场检测车,采用依维柯宝迪17座型客车(客车前端车身一侧设有前门,中间车身一侧设有侧拉门10)进行改造:车厢内仅保留主驾驶位1,副驾驶位2处设有双人座椅。检测车配备220V市电接口,并满足全车不小于5千瓦用电功率需求和大型烟气采样分析系统的80米全程伴热式管线实用功率要求。为避免阳光照射对车内仪器设备的影响,检测车外部玻璃均贴有隔热太阳膜,车内均挂有隔热式窗帘。主驾驶位1和副驾驶位2后方设置80mm高度的隔断3,并在后轮轮毂位置处设置机柜14,将该车厢内空间由前至后依次分为驾驶及休息区(Ⅰ区)、试验操作区(Ⅱ区)、大型分析仪器区(Ⅲ区)、其他仪器设备区(Ⅳ区)。

驾驶及休息区即隔断3的前方,设置有主驾驶位1(以下将该侧定义为左侧)和副驾驶位2(以下将该侧定义为右侧)。隔断3朝向驾驶及休息区一侧为花纹铝板,朝向试验操作区一侧为软包,隔断上方设有装饰木压条31。隔断在左侧下角处设有通孔32,通孔32大小为30×40mm,周边设有铝压条,方便4米取样管在检测车内的放置。隔断上设置挂钩,便于现场安全帽的取放和存储。

试验操作区位于隔断后方、机柜前方,内设置不锈钢折叠工作台4、翻板座椅5、单人座椅6、双人座椅7、气瓶支架8、行李架9、LED吸顶照明灯11、电源插座12、暖风机13、温湿度计等。试验操作区的区域面积为1700×1650mm。折叠工作台设于隔断背面的中间位置处,折叠工作台折叠与隔断的连接处宽度为450mm,折叠工作台大小为450×600mm。温湿度控制设备和翻板座椅5,分别位于隔断后方折叠工作台4的左右两侧。温湿度控制设备一侧的车厢内壁处设有220V 10A五眼电源插座12。温湿度控制设备后方的车厢侧壁上设有翻板座椅5,该翻板座椅5下方的车厢内侧壁上设有暖风机13,并配设有暖风机罩。试验操作区内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双人座椅7和单人座椅6。单人座椅6和双人座椅7后方下端分别设有一个不锈钢气瓶支架和两个不锈钢气瓶支架;气瓶支架8的规格为375×375mm,高度为400mm;气瓶支架为2×2分格设计,每个气瓶支架可固定4个气瓶。气瓶支架8固定在车厢内地板上。试验操作区内车厢顶部均匀分别设有4个LED吸顶照明灯11,两侧设有不锈钢行李架9,车厢顶部还设有温湿度计24。

机柜所在区域为大型分析仪器区。机柜14全钢制作。机柜14下方设置底座15,底座高度为250mm,机柜底部通过8个座式减震器16与底座相连。底座固定设于车厢内地板上,且两侧轮毂位置处分别设有轮包(轮包制作底座平台顶部预埋5mm钢板,外铺花纹铝板;底座顶部加强,设有方管骨架),底座中间设有两个金属抽屉22(总长960mm,高度210mm),且抽拉端朝向后端(即朝向其他仪器设备区)。机柜两侧通过4个侧式减震器17与车厢内侧壁(车厢内侧壁装饰板内部做钢板衬底处理)相连。机柜包括610mm高的上部机柜18(作为储物柜)和720mm高的下部机柜19(作为大型分析仪器存放位);上部机柜前后分别设有对开门;下部机柜包括框架结构和下部底板(即前后无背板、左右无侧板),框架结构上端与上部机柜底板相连,下端与下部底板相连,下部底板通过座式减震器与底座相连,且下部机柜内设有设备固定板20,根据设备位置确定,用于固定大型分析仪器。上部机柜上端面周侧向上延伸设有40mm高的环状挡板21,用于现场试验单据、文件、记录以及其它小配件的存放。机柜整体宽度为800mm,长度与车厢内部宽度相适配。机柜上方车厢顶部设有2个LED吸顶照明灯11,机柜左侧车厢内壁处分别设有两个电源插座22(220V 10A五眼插座和220V 16A三眼插座)。

机柜后方、车厢尾部为其他仪器设备区。其他仪器设备区内车厢地板铺设花纹铝板(内衬七夹板)。其他仪器设备区内的车厢地板上设有地钩,车厢内侧壁上设有弹性捆扎带,便于其它仪器设备存放区的设备存放和固定。其他仪器设备区内的车厢顶部设有2个LED吸顶照明灯11。车厢内,前后分别设置照明灯开关25,控制LED吸顶照明灯的开关。

为了便于仪器设备的装卸,在检测车的车体尾部加设了加宽后上车踏板23,后上车踏板规格为1000×250mm,承重量为300kg。

检测车内配置完备的电气控制盒26(包括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等),照明和插座分开布线,单独控制,所有车内布置电源线均采用绝缘管包裹,保证了用电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