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73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车厢内进行空气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对于车辆用空调装置,要求一种防止前挡风玻璃的起雾以确保前方视野的除霜器功能。因此,设有一种用于自配置于前挡风玻璃的附近的吹出口吹出在空调单元中生成的较低湿度的空调风的除霜器。

提出了与这样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有关的各种技术(专利文献1等)。

在此,如图9(a)、图9(b)所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汽车用换气装置600包括:侧除霜管道620(620a、620b),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前除霜管道 630,其设于侧除霜管道620的大致中央;以及空调单元100,其用于向侧除霜管道620和前除霜管道630输送空调风。

并且,在汽车用换气装置600中,如图9(b)所示,空调单元100以该空调单元100的中心线a3与侧除霜管道620以及前除霜管道630的中心线a3相一致的方式配置于中央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25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汽车种类等的不同,存在因发动机室内的各种零件的布局等而想要使空调单元100的位置自侧除霜管道等的中央向左右任一方向偏置预定距离的情况。

即,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将空调单元100的中心线a2配置为相对于侧除霜管道620以及前除霜管道630的中心线a1向右方向偏置距离A。此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空调单元100构成为,具有被中心线a2左右一分为二而成的两个空调部100a、100b,在各空调部100a、100b中生成的空调风经由除霜开口部D1a、D1b被导入前除霜管道630以及侧除霜管道620。另外,来自各空调部100a、100b的空调风W1a、W1b由于分隔件130而分离。

然而,在图10所示那样的配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630中,对自侧除霜管道620(620a、620b)以及前除霜管道630输出的空调风进行了风量测量,结果发现,存在风量产生偏差这样的问题。

即,在图10中,当对自左侧的侧除霜管道620a输出的空调风W2a的风量和自右侧的侧除霜管道620b输出的空调风W2b的风量进行比较时, W2a<W2b。

另外,在前除霜管道630中,当对自左端侧输出的空调风W3a的风量和自右端侧输出的空调风W3b的风量进行比较时,W3a>W3b。

能够推测,这样的各空调风W2a、W2b等的风量的偏差是因为受到以下影响:由于使空调单元100偏置,因此,侧除霜管道620(620a、620b)以及前除霜管道630中的来自各空调部100a、100b的空调风W1a、W1b的导入部、各管道内的压力变得不均匀等。

当各空调风W2a、W2b等的风量如此地产生偏差时,被吹送至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的空调风的分布产生不均匀,存在不能充分地消除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的起雾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为了使各空调风W2a、W2b等的风量一致而在预定位置设置了引导肋等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不良情况:针对所输送的空调风的阻力变大、产生噪声或空调单元100的内压变化而对通气模式时等情况下的空调风的风量、平衡等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使自空调单元导入的空调风均压化,且在偏置地配置了空调单元等情况下使空调风的分布均匀化,以充分地消除前挡风玻璃等的起雾并抑制噪声的产生,且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左右独立的调温性能,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抑制在吹脚除霜模式(日文:デフフットモード)时对温度调整功能、左右的风量平衡造成的不良影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空调单元,其用于生成空调风;前除霜管道,其与所述空调单元的除霜开口部相连接,用于将来自所述空调单元的空调风引导至被配置于车辆前排座侧的大致中央的前除霜吹出口;以及侧除霜管道,其沿左右方向分支地延伸设置,用于将所述空调风引导至被配置于车辆前排座侧的左右的侧除霜吹出口,在所述侧除霜管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且是与所述除霜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自所述空调单元导入的所述空调风均压化的空室状的第1均压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根据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所述侧除霜管道与所述空调单元的除霜开口部之间设有用于对自所述空调单元导入的所述空调风进行一次性均压的空室状的第2均压腔,自所述第2均压腔形成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是通往所述第1均压腔的开口,另一个开口是用于向所述前除霜口送入空调风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根据所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述第1均压腔的截面积形成得大于所述侧除霜管道的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根据所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述空调单元的中心线以相对于所述前除霜管道以及所述侧除霜管道的中心线向左侧或右侧偏置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空调单元所偏置的一侧形成有所述第1均压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根据所述第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述空调单元构成为,具有被所述空调单元的中心线左右一分为二而成的两个空调部,在各空调部中生成的空调风经由所述除霜开口部被导入所述前除霜管道以及所述侧除霜管道。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利用空室状的第1 均压腔使自空调单元导入的空调风均压化,且在偏置地配置空调单元等情况下使空调风的分布均匀化,以充分地消除前挡风玻璃等的起雾,抑制噪声的产生,且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左右独立的调温性能,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抑制在吹脚除霜模式时对温度调整功能、左右的风量平衡造成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配置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仪表板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鸟瞰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下方侧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具有的第2均压腔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以往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以往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局部透视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空调装置;C1、第1均压腔;C2、第2均压腔;D1a、D1b、除霜开口部;10、空调单元;10a、10b、空调部;20、前除霜管道;30(30a、 30b)、侧除霜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例的实施方式。在此,在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此的说明是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的形态,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形态。

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

参照图1、图2来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结构等。

首先,参照图1来简单地说明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仪表板200。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以位于仪表板200内部的大致中央的方式配置(在图1中未示出),仪表板200位于车厢内前方。

并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生成的空调风经由未图示的管道自形成于仪表板200的上表面侧的除霜吹出口201、形成于前表面侧的中心通气吹出口 202、侧通气吹出口203、204以及未图示的前排用脚部吹出口分别向车内吹出空调风W12(W12a~W12c)、(W21a、W21b)、W22(W22a、W22b)、 W23(W23a、W23b)。

另外,在侧通气吹出口203、204的附近设有为了防止侧窗的起雾而经由与车厢内的侧通气吹出口203、204相连接的侧通气配风管道吹出空调风 W11a、W11b的防起雾吹出口205a、205b。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还自借助向后排座侧延伸设置的管道相连接的后排座用脚部吹出口向车内吹出空调风。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构成例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构成例。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车辆用空调装置1包括:空调单元10,其用于生成空调风;前除霜管道 20,其与空调单元10的除霜开口部D1a、D1b相连接,用于将来自空调单元 10的空调风引导至被配置于车辆前排座侧的大致中央的前除霜吹出口201 (参照图1);以及侧除霜管道30(30a、30b),其沿左右方向分支地延伸设置,用于将空调风引导至被配置于车辆前排座侧的左右的侧除霜吹出口 205a、205b(参照图1)。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空调单元10包括设置于空调壳体的内部的冷却用换热器(蒸发器)、加热用换热器(加热芯)等,该冷却用换热器(蒸发器) 用于对在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调用空气进行冷却/除湿,该加热用换热器(加热芯)用于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加热。

并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在侧除霜管道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且是与除霜开口部D1a、D1b的至少一部分(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除霜开口部D1b的右侧的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自空调单元10导入的空调风W1a、W1b均压化的空室状的第1均压腔C1。

此外,第1均压腔C1的截面积形成得大于侧除霜管道30的截面积为宜。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向侧除霜管道30(30a、30b)分配的风量均等化。在后面叙述第1均压腔C1的具体例。

另外,在侧除霜管道30与空调单元10的除霜开口部D1a、D1b之间设有用于对自空调单元10导入的空调风W1a、W1b进行初次均压的空室状的第2 均压腔C2。此外,在后面叙述第2均压腔C2的具体例。

在此,如图2所示,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空调单元10的中心线a2以相对于前除霜管道20以及侧除霜管道30的中心线a1向右侧偏置预定距离A的方式配置。

这是为了迎合以下期望:根据汽车种类等的不同,因发动机室内的各种零件的布局等而想要使空调单元10的位置自侧除霜管道30等的中央向左右任一方向偏置预定距离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使空调单元10的位置向右侧偏置距离A,但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使空调单元10的位置向左侧偏置,也可以将空调单元 10的位置的偏置距离设为任意量。

并且,在空调单元10所偏置的一侧(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右侧)形成有第1均压腔C1。

另外,在图2中,空调单元10具有被中心线a2左右一分为二而成的两个空调部10a、10b,在各空调部10a、10b中生成的空调风W1a、W1b经由除霜开口部D1a、D1b被导入前除霜管道20以及侧除霜管道30。

采用这样结构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在各空调部10a、10b中生成的空调风W1a、W1b首先被输送至第2均压腔C2,在第2均压腔C2所具有的空间中,空调风W1a、W1b所具有的动压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转换为静压,对空调风 W1a、W1b进行初次均压。

接着,自第2均压腔C2的靠上端侧的开口部的一部分向前除霜管道20输送空调风W2。此时,空调风W2通过第2均压腔C2的均压化而作为仅具有向上方去的矢量成分的整流在前除霜管道20内流动。由此,能够使自前除霜管道20的左右端部输出的空调风W12a的风量和空调风W12b的风量大致相同 (W12a≒W12b)。

另一方面,自第2均压腔C2的靠上端侧的开口部的一部分(在图2中为右端侧)向第1均压腔C1输送空调风W10a、W10b。

此时,空调风W10a、W10b与第1均压腔C1的内壁相碰撞等而形成紊流,空调风W10a、W10b在所具有的动压被转换为静压之后向沿左右方向分支的侧除霜管道30a、30b分配。由此,能够使自侧除霜管道30a、30b的各端部输出的空调风W11a的风量和空调风W11b的风量大致相同(W11a≒W11b)。

这样,采用车辆用空调装置1,能够使自侧除霜管道30a、30b输出的空调风W11a和空调风W11b的风量、自前除霜管道20的左右端部输出的空调风 W12a和空调风W12b的风量均大致相同。

因此,即使在偏置地配置了空调单元1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调风的分布均匀化,从而能够充分地消除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的起雾。

另外,由于不必如以往那样为了使各空调风的风量一致而在预定位置设置引导肋等,因此,能够避免如下的情况:针对所输送的空调风的阻力变大、产生噪声或空调单元10的内压变化而对通气模式等情况下的空调风的风量、平衡等造成影响。

此外,虽没有特别限定,但将第1均压腔C1的宽度B1与前除霜管道20的下端部的宽度B2之比设为2:8为宜。

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空调单元10具有被中心线a2左右一分为二而成的两个空调部10a、10b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具有1个空调部的结构。

关于具体例

参照图3~图8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具体例。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鸟瞰图。

另外,图5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树脂成形品40的主视图,图6是其后视图,图7是其立体图。

此外,对于与图2的示意性的说明图所示的构成构件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功能等的详细说明。

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在构成空调单元10的树脂制的空调壳体15的上端部载置并固定有构成第2均压腔C2的空室状(中空状)的树脂成形品50。

在第2均压腔C2之上载置并固定有一体地成形前除霜管道20、侧除霜管道30(30a、30b)以及空室状的第1均压腔C1而成的树脂成形品40。

此外,树脂成形品40也可以为了树脂成形的方便等而沿长度方向等进行分割。

另外,第1均压腔C1形成为具有上方的壁部C1a和包围四周的壁部C1b、 C1c、C1e等的无底的箱状,贯穿左右的壁部C1b、C1c而一体地设有左右的侧除霜管道30a、30b。

另外,如图7等所示,在第1均压腔C1的下方开设有用于导入来自空调单元10的空调风的开口部C1A。

另外,隔着与开口部C1A相邻地设置的分隔部18,形成前除霜管道20侧的开口部20d。另外,如图4等所示,在前除霜管道20的上方形成有用于输出空调风的开口部20c。

图8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所具有的第2均压腔C2的树脂成形品50的立体图。

在构成第2均压腔C2的树脂成形品50的下端侧形成有与空调单元10的上端部相连接的凸缘部50a。

另外,在树脂成形品50的上端侧粘贴有与形成前除霜管道20、侧除霜管道30(30a、30b)以及空室状的第1均压腔C1的树脂成形品40的下端部贴紧的聚氨酯等的弹性材料50b。

采用以上所述的结构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能够使自空调单元10导入的空调风在空室状的第1均压腔C1中均压化。

另外,在偏置地配置了空调单元10等情况下,能够使空调风的分布均匀化,能够充分地消除前挡风玻璃等的起雾。

并且,在抑制噪声的产生且具有左右独立的调温性能的空调装置中,能够抑制在吹脚除霜模式时对温度调整功能、左右的风量平衡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人做出的实用新型,但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点均为例示,而不应认为限定于所公开的技术。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根据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进行限制性解释,而应用严格按照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进行解释,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技术均等的技术以及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的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