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束固定结构及使用该管线束固定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959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管线束固定结构及使用该管线束固定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线束固定结构及使用该管线束固定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线束和管体的架设,为了保证线束和管体架设的稳定性,需要将线束和管体相对于墙体、车体、支架等固定体固定,传统方式常常采用塑料扎带的方式将线束或管体捆扎在固定体上,由于扎带仅能一次使用,拆卸时需要破坏扎带才能将扎带解开,不仅拆卸不便,而且还造成扎带的浪费,提高了成本;另外,由于扎带仅能将线束或者管体捆绑在固定体上,对于无法捆扎的墙体等固定体或者捆扎不便的其他固定体而言,也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授权公告号为2045733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体快速固定结构,其束带体为扎带,但在束带体上设有固定部,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束带体通过其固定部及固定组件而相对于固定体固定,束带体可将线束或管体抱紧固定在固定体上。这种管体快速固定结构虽然解决了相对于固定体固定不便的问题,但是由于束带体在抱紧在管体上后依然是破坏式的拆卸,因此也是一次性使用,无法重复利用,而且其破坏式的拆卸过程十分不便,费时费力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卸方便且能够重复使用的管线束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管线束固定结构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管线束固定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管线束固定结构包括束带体,束带体的一端沿束带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倒钩排,束带体的另一端设有在束带体箍在管线束上时与倒钩排中的倒钩钩挂配合的挂接部,束带体上还设有在锁紧管线束时使束带体两端的挂接部与倒钩排拉紧、在放松管线束时使束带体两端的挂接部与倒钩排松脱的锁紧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管线束固定结构通过在束带体上设置在锁紧时使线束本体的两端朝向彼此背离方向拉紧、在解锁时使线束本体的两端朝向彼此靠近方向松开的锁紧结构,使得管线束固定结构可以方便的拆卸,从而保证了其可重复利用性,避免传统破坏式拆卸的不可重复利用导致的材料的浪费及成本的提高,由于拆装迅速,也可显著提高操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束带体包括第一、二、三段,第一段的一端设有所述倒钩排、另一端与第二段铰接,第三段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段上、另一端设有所述挂接部,第二段转动到贴紧在第一段上时,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铰接点与挂接部之间的连线位于第二段与束带体铰接点的内侧。利用杠杆原理,并利用第二段转动到过死点位置以后受的非开启方向的拉力也不再转动的特性进行对管线束的锁紧,利用手动扳动第二段绕过死点位置从而实现对管线束的解锁,结构简单巧妙,有效实现束带体的可拆卸方式。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段为弧形。方便紧贴在已经呈弧形的束带体上。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3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束带体上还设有用于与固定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为空心膨胀钉,空心膨胀钉上设有用于供销钉插入以将空心膨胀钉挤胀的销钉孔。通过空心膨胀钉的方式实现束带体相对于车体的电泳孔或定位孔的固定,简单方便可拆卸。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销钉孔内设有在销钉挤压下径向变形的膨胀件。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位于第一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车体和用于将管线束相对于车体固定的管线束固定结构,管线束固定结构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用于捆扎管线束的束带体,束带体的一端沿束带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倒钩排,束带体的另一端设有在束带体箍在管线束上时与倒钩排中的倒钩钩挂配合的挂接部,束带体上还设有在锁紧管线束时使束带体两端的挂接部与倒钩排拉紧、在放松管线束时使束带体两端的挂接部与倒钩排松脱的锁紧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束带体上设置在锁紧时使线束本体的两端朝向彼此背离方向拉紧、在解锁时使线束本体的两端朝向彼此靠近方向松开的锁紧结构,使得管线束固定结构可以方便的拆卸,从而保证了其可重复利用性,避免传统破坏式拆卸的不可重复利用导致的材料的浪费及成本的提高,由于拆装迅速,也可显著提高操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束带体包括第一、二、三段,第一段的一端设有所述倒钩排、另一端与第二段铰接,第三段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段上、另一端设有所述挂接部,第二段转动到贴紧在第一段上时,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铰接点与挂接部之间的连线位于第二段与束带体铰接点的内侧。利用杠杆原理,并利用第二段转动到过死点位置以后受的非开启方向的拉力也不再转动的特性进行对管线束的锁紧,利用手动扳动第二段绕过死点位置从而实现对管线束的解锁,结构简单巧妙,有效实现束带体的可拆卸方式。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段为弧形。方便紧贴在已经呈弧形的束带体上。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3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为与车体上的电泳孔或定位孔膨胀方式连接的空心膨胀钉,空心膨胀钉上设有用于供销钉插入以将空心膨胀钉挤胀的销钉孔。通过空心膨胀钉的方式实现束带体相对于车体的电泳孔或定位孔的固定,简单方便可拆卸。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销钉孔内设有在销钉挤压下径向变形的膨胀件。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位于第一段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实施例中的管线束固定结构的示意图;也是管线束固定结构的拆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管线束固定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倒钩,2-弧形环,3-第一段,4-销钉,5-转柄,6-空心膨胀钉,7-挂接环,8-膨胀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管线束固定结构可应用在需要布置管路和线缆的各个领域中,可以用于墙体上线路或管路的布置,也可用于车辆内线路和管路的布置等,本实用新型的管线束固定结构可制作成一系列尺寸呈梯度排列的标准件,针对不同的管体直径和线束直径选用对应尺寸的管线束固定结构,此处所述的管线束固定结构的尺寸包括束带体的长度、束带体的横截面尺寸以及空心膨胀钉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电泳孔和定位孔,为了通过该电泳孔和定位孔实现对线束和管体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包括管线束固定结构,管线束固定结构可拆的连接在车体的电泳孔或定位孔中,并且具有将管、线束固定在车体上的束紧结构,即如图1-3所示的束带体,束带体采用柔性金属制成,也可采用柔性的工程塑料等。束带体包括三段,一端具有倒钩排的第一段、第一段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段,第二段为弧形且由硬质材质制作而成,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铰接并可绕铰接点转动,第二段的中部铰接有第三段,第三段的另一端设有挂接部,束第一段上一体成型有空心膨胀钉6,空心膨胀钉6具有可供销钉4插入以将空心膨胀钉6挤胀的销钉孔,销钉孔的开口位于束带体箍紧后的圆环内。空心膨胀钉6的内部设有膨胀件,本实施例为膨胀球8,膨胀球8在销钉4的挤压下沿空心膨胀钉6的径向进行变形,挤压空心膨胀钉6的外壁,使空心膨胀钉6膨胀。第一段3可柔性变形,绕在待固定的管体或线束上,第一段3端部的外周处设有倒钩排,倒钩排由多个沿第一段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倒钩1组成。束带体于空心膨胀钉6的另一侧设有一节带体,即第一段的另一部分,带体的端部铰接转柄5,即第二段,转柄5呈弧形,转柄5由硬质材质制成,例如金属。转柄5的中部铰接有拉带,即第三段,拉带为弧形环2,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弧形环2的端部设有挂接部,挂接部可以是挂钩或者挂接环7,挂接部用于与第一段3上的倒钩1钩挂配合。空心膨胀钉的壁厚为渐变结构,即截面为梯形,方便子啊销钉插入后端部的膨胀。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管线束固定结构在使用时:首先是固定部相对于固定体的固定,根据使用需求选用合适尺寸的管线束固定结构,将空心膨胀钉6塞入固定体上的安装孔内(若固定体上无现成安装孔,可通过电钻加工出安装孔),然后将适配的销钉4从空心膨胀钉6的销钉孔中插入,敲击使销钉4完全进入销钉孔中,此时由于空心膨胀钉6和膨胀球8的膨胀作用而挤紧在固定件的安装孔内,从而实现了管线束固定结构相对于固定件的固定;然后进行线束或管体的固定,根据线束或管体的方向旋转束带体或者在上一步的销钉4插入销钉孔之前调整好束带体的方向,将线束或管体放置在束带体中间内侧处,将第一段3和弧形环2向线束或管体上箍紧,使弧形环2上的挂接部挂接在第一段3的合适的倒钩1上,通过按压转柄5而使转柄5旋转,直到转柄5贴紧在束带体上,此时转柄5和第三段的铰接点与挂接部之间的连线位于转柄5与束带体铰接点的靠近管体的一侧,此时对于转柄5来说处于死点位置,不会被自动开启,即处于锁紧状态,若想拆卸管线束固定结构时只需扳动转柄5的后端向远离空心膨胀钉6的一侧旋转,即可使转柄5脱离死点位置,同时也可使弧形环2向靠近倒钩1的一侧松开,即实现挂接部与倒钩1的脱离,实现解锁,若想将管线束固定结构从固定体上拆下,只需将销钉4从销钉孔中起出即可将空心膨胀钉6从安装孔中拔出,拆卸过程简单方便且不会破坏管线束固定结构,可实现管线束固定结构的重复利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环上挂接部可包括两个或者三个挂接环,同时与第一段上的相同数量的倒钩挂接配合;锁紧结构也不限于采用转柄的方式,也可替换为以下方式:在弧形环上设置螺母,并通过在束带体上转动装配螺栓与之配合,通过螺栓拉动弧形带向倒钩靠近以解锁、向倒钩远离以锁紧;挂接部既可以采用挂接环也可采用挂钩;空心膨胀钉也不限于与束带体一体成型,也可替换为分体结构;膨胀件也不限于膨胀球,也可替换为其他形状;束带体上的固定部的位置也不限于束带体的中部,也可适当向两侧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管线束固定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各实施例中的管线束固定结构的各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