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举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015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后举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举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MPV车型(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的尾门通常为后举门设计。后举门包括后举门外板和B灯支架(后举门侧尾灯支架)。由于造型的原因,后举门外板无法通过一片式外板直接冲压成形。因此,后举门外板为多片式,其包括上外板、下外板及位于上外板与下外板之间的外板中片,上外板、下外板分别与外板中片连接。B灯支架分别与上外板、下外板连接。传统后举门的组装方法为:先将B灯支架与上外板点焊,再将上外板分别与外板中片、下外板进行激光钎焊,最后将B灯支架与下外板点焊。由于点焊工艺和激光钎焊工艺分别在不同的制造单元完成,后举门需要来回驳运,装配效率低,而且增加了后举门的驳运成本。同时,在驳运过程中,为防止B灯支架与下外板之间发生错位,需要安装定位工装进行定位,增加了定位工装的制造成本,导致后举门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后举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后举门,其包括:后举门外板和B灯支架,所述后举门外板包括下外板、上外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外板和所述下外板之间的外板中片;所述上外板和所述下外板通过第一焊接方式分别焊接于所述外板中片的两端,所述B灯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下外板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通过所述第一焊接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焊接方式为钎焊连接。

可选地,采用激光发生器进行钎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外板上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B灯支架上设置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三翻边的内表面通过焊点连接。

可选地,所述焊点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焊点共线,相邻所述焊点之间具有空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翻边的外表面为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的长度为13-1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重合部分的宽度为7-9mm。

可选地,所述第二翻边的宽度大于1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后举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举门及汽车通过在B灯支架和下外板上分别设置翻边,将两个翻边通过钎焊连接,在满足后举门产品性能及外观要求的同时,可避免制造过程中多次驳运后举门的问题,降低驳运成本,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无需制作定位工装,生产成本低,同时该后举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举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举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举门的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举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举门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举门,其包括:后举门外板2和B灯支架1(后举门侧尾灯支架),后举门外板2包括下外板22、上外板23、以及位于上外板23和下外板22之间的外板中片;外板中片分别通过第一焊接方式与上外板23、下外板22固定连接。B灯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1,下外板22上设置有第二翻边21,第一翻边11也通过第一焊接方式与第二翻边21的外表面连接。其中,外表面为第二翻边21背向弯折方向的一面。将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21的外表面通过第一焊接方式连接,可增大焊接空间,使焊接设备能够伸入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21之间,保证第一焊接方式的可达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焊接方式为钎焊连接,如图1和2中的钎焊焊缝3。

优选地,采用激光发生器进行钎焊连接,采用激光发生器进行钎焊,激光聚焦性好,可局部加热,后举门外板不容易造成热损伤,可防止后举门外板发生形变。

后举门组装时,首先将B灯支架1与上外板23连接,形成上外板23与B灯支架1的分总成零件。然后,将该分总成零件驳运至激光钎焊制造单元,将上外板23与后举门的外板中片进行激光钎焊连接,再将下外板22的第二翻边21的外表面与B灯支架1的第一翻边11进行激光钎焊连接,并将上外板22与下外板23进行激光钎焊连接,即可完成后举门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举门通过在B灯支架和下外板上分别设置翻边,将两个翻边通过钎焊连接,在满足后举门产品性能及外观要求的同时,可避免制造过程中多次驳运后举门的问题,降低驳运成本,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无需制作定位工装,生产成本低,同时该后举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和2所示,上外板23上还设置有第三翻边24,B灯支架1上还设置第四翻边12,第四翻边12与第一翻边11相对设置,第四翻边12与第三翻边24的内表面通过焊点4连接。其中,内表面为第三翻边24远离第二翻边21的表面。

如果B灯支架1与上外板23、下外板22均采用激光钎焊结构连接,在生产节拍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势必增加激光发生器设备的数量,后举门的制造成本高。而通过设置第三翻边24和第四翻边12,两者通过点焊连接,在高节拍的生产状况下,无需增加钎焊设备,可减少硬件设备的投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后举门的生产成本。

在B灯支架1与上外板23、下外板22均采用点焊结构连接的情况下,若先将上外板23通过外板中片与下外板22激光钎焊,再将上外板23、下外板22分别与B灯支架1进行点焊连接,后举门外板2容易刚度不足而产生塑性变形;若先将B灯支架1分别与上外板23、下外板22进行点焊连接,则上外板23和下外板22也易出现变形,导致上外板23、下外板22无法与外板中片连接。因此,B灯支架1与上外板23、下外板22均采用点焊结构连接,也需要来回驳运后举门,也可导致驳回成本增加。

进一步地,焊点4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焊点4共线,相邻焊点4之间具有空隙,使得所有焊点4形成锯齿结构,可避免第四翻边12与第三翻边24在冲压成型时出现的褶皱问题,保证第四翻边12与第三翻边24更好地匹配。

优选地,第二翻边21的外表面为平面,可确保钎焊焊缝的连续性,保证连接牢靠。如图2所示,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21外表面的接触面也为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的长度为13-15mm。优选地,第一翻边11的长度约为14mm,可减小第一翻边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与下外板22之间间隙,使得后举门外板2与B灯支架1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21重合部分M的宽度为7-9mm。优选地,M的宽度为8mm,以保证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23的重合面积足够大,方便钎焊焊接,使得第一翻边11与第二翻边23的连接更加牢固。

较佳地,第二翻边21的宽度大于12mm。如图3所示,第一翻边11宽度方向上的边沿在延伸方向与第二翻边21弯折处有一切点Q。通过将第二翻边21的宽度设置为大于12mm,可使Q点与该边沿的距离N大于4mm,以保证激光钎焊焊接的可达性。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如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所述的后举门。其中,如图1-3所示,后举门包括后举门外板2和B灯(后举门侧尾灯)支架1,B灯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翻边11,后举门外板2包括下外板22、上外板23、以及位于上外板23和下外板22之间的外板中片;外板中片分别通过第一焊接方式与上外板23、下外板22固定连接。下外板22上设置有第二翻边21,第一翻边11也通过第一焊接方式与第二翻边21的外表面连接。其中,外表面为第二翻边21背向弯折方向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在B灯支架和下外板上分别设置翻边,将两个翻边通过钎焊连接,在满足后举门产品性能及外观要求的同时,可避免制造过程中多次驳运后举门的问题,降低驳运成本,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无需制作定位工装,生产成本低,同时该后举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