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5281发布日期:2018-09-04 23:5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大巴空调新型风道、以及具有该风道的大巴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大巴及公交大巴越来越多安装上了空调。大巴空调冷风都是通过保温盖板与车顶组成不规则风道,再从大巴车空调出风口吹出,出风温度不均,且温度损失严重。

另外,随着大巴空调越来越豪华,出风口都使用一些不容易变形的金属材料。靠近空调出风口的大巴车空调出风口,风量大且出风温度低,很容易在其表面产生大量凝露水,积累多了后会滴到乘客身上,引起投诉。

现有技术中,存在出风温度不均、节能效果差和易产生凝露水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巴空调通过保温盖板与车顶组成的不规则风道出风导致出风温度不均的问题,达到出风温度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内部,用于接收待送风空调的输出风,并输送至第一风道,以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输出至所述空调的室内空间中。

可选地,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侧连通,用于将所述空调的输出风输送至所述第二风道中。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的进风端,伸出所述第一风道的道壁,与所述空调的输出风所在风道连通。

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中的至少之一的材质,包括:金属、塑料、帆布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中的至少之一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第二风道的内壁表面光滑、且无其它障碍物;和/或,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外壁间隔设置。

可选地,其中,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侧,设有第一出风孔;和/或,在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侧,设有第二出风孔。

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孔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中的至少之一的形状,包括: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其它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之一;和/ 或,所述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孔中的至少之一的出风孔洞的排列形状,包括:一字形、1字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之一。

与上述风道结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风道结构。

可选地,所述空调,包括:大巴车空调;其中,当所述空调包括大巴车空调时,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由所述大巴车空调的保温盖板和车顶形成的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对一次风道和/或二次风道上出风口的大小、多少进行科学分配,使大巴空调各出风口冷量均匀,达到大巴空调风口出风均匀的目的,解决了大巴空调出风不均、及各出风口出风温度不均问题。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一次风道中设置二次风道,并对相应风道中出风孔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设置,防止大巴空调出风口出现凝露,大巴空调各出风口冷量均匀。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一次风道中设置二次风道,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巴空调通过保温盖板与车顶组成的不规则风道出风导致出风温度不均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出风温度不均、节能效果差和易产生凝露水的缺陷,实现出风温度均匀、节能效果好和不易产生凝露水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二次风道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二次风道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中二次风道的一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进风口;2-第一风道(例如:一次风道);21-第一出风孔(例如:一次出风孔);3-第二风道(例如:二次风道);31-第二出风孔(例如:二次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大巴车空调的保温盖板扣上之后,与车顶形成一个空调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风从空调出风口(例如:出风口1)吹出后,顺着这个风道吹向两端,同时从这个风道下部的大巴车的空调出风口吹出。依据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量损失主要有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沿程损失除与流体黏性、管路表面粗糙度有关外还与流动路径长短有很大关系。局部损失主要是流体经过障碍物时产生漩涡会消耗能量。通用大巴空调风道内有保温层表面粗糙会加大沿程损失,内部经过电线、水管之类会产生涡流也会加大冷量的消耗,这样会导致风道内各处的温度场不均匀,离空调出风口越近温度越低、风压越大。实地对比测量,靠近空调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温度要比远离空调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温度低1~2度。

其中,保温盖板是方便设备维护可打开的盖板,盖板上增加保温层目的就是保温,防盖板上产生凝露。风道其它部位的保温层作用也是保温,防止风道内冷气与车体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风道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风道2和第二风道3。

其中,所述第二风道3,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2的内部,可以用于接收待送风空调的输出风,并输送至第一风道2,以通过所述第一风道2输出至所述空调的室内空间中。

例如:可以在一次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中设置二次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这样,通过在一次风道中设置二次风道,防止大巴空调出风口出现凝露,解决大巴空调出风口凝露问题。例如: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由车顶空调产生的冷风从空调送风口(例如:进风口1)进入二次风道,再吹向二次风道的两端,由二次风道出风孔吹向一次风道,再从一次风道的出风孔吹出。

例如:可以在通用大巴空调风道内置一个二次风道用于合理分配空调冷风的流量,达到大巴空调出风口风量均匀的效果,消除大巴车内由于出风不均导致的凝露及冷量不均现象。

由此,通过在第一风道内部设置第二风道,使空调出风线经过第二风道后再吹向第一风道,可以在通用大巴空调风道内置一个二次风道用于合理分配空调冷风的流量,达到大巴空调出风口风量均匀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2、所述第二风道3中的至少之一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塑料、帆布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和/或第二风道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软性的帆布等。

由此,通过多种材质的风道,使风道的设置更加灵活、更加方便。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2、所述第二风道3中的至少之一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不规则形状,可以是除所述圆形、所述长方形、所述正方形和所述三角形之外的其它形状。

例如: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和/或第二风道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态。

由此,通过多种截面形状的风道,可以提升风道设置的多样性和通用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风道3的内壁表面光滑、且无其它障碍物。

由此,通过使第二风道内壁光滑、且无其它障碍物,可以减少空调出风口输出风的热量损失,节能效果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2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风道3的外壁间隔设置。

例如:在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即一次风道)内增加二次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后,首先二次风道内表面光滑、内部无电线等障碍物,减少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由此,通过使第一风道的内壁与第二风道的外壁间隔设置,可以提升第二风道向第一风道送风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在所述第一风道2的出风侧,设有第一出风孔21;和 /或,在所述第二风道3的出风侧,设有第二出风孔31。

由此,通过在第一风道的出风侧设置第一出风孔、在第二风道的出风侧设置第二出风孔,使得相应风道的出风方便,且可以提升出风温度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孔21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孔31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例如: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二次风道的出风孔(例如:第二风道3中的第二出风孔31等)的大小和多少进行设置。这样,通过对风道(例如:二次风道)上出风口的大小、多少进行科学分配,使大巴空调各出风口冷量均匀,达到大巴空调风口出风均匀的目的,解决大巴空调出风不均、及各出风口出风温度不均问题。

由此,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可以提升出风便捷性,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人性化好。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孔21、所述第二出风孔31中的至少之一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其它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不规则形状,可以是除所述圆形、所述长方形、所述正方形和所述三角形之外的其它形状。

例如: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和/或第二风道3)的出风孔洞(例如:第一风道2中的第一出风孔21、第二风道3中的第二出风孔31等)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态。

由此,通过多种形状的出风孔,可以提升出风便捷性和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孔21、所述第二出风孔31中的至少之一的出风孔洞的排列形状,可以包括:一字形、1字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中的第一出风孔21、第二风道3中的第二出风孔31等)的出风孔洞的排列形状,可以是一字形(或1字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例如:二次风道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进风口1 接空调出风口,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软性的帆布等;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态;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出风孔洞(例如:第二出风孔31)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态;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出风孔洞的排列形状可以是一字形(或1字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例如:第一风道2的所有出风口(包括孔径和开孔数目)都一样,如图2 所示,每处都是21个出风孔。因为冷空气不是冷媒一样的可以相变的流体,第一风道出风口没有没办法调节温度及风量。温度及风量调节主要在于第二风道的孔径大小不同和开孔数目不同,如图5所示,分别为1孔、2孔、3孔、4 孔。

例如:依据经验公式Q=S2√(2P/ρ),流过孔道的流量与孔径成正比。结合实验测试情况,通过对各对应出风口(即出风孔)的孔径进行合理分配,就可以达到靠近空调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温度与远离空调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温度相近的作用。

由此,通过多种排列形状的出风孔,可以提升出风便捷性和灵活性,用户体验好。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进风口1。

其中,所述进风口1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风道3的进风侧连通,可以用于将所述空调的输出风输送至所述第二风道3中。

由此,通过设置进风口,并使进风口的出风端与第二风道连通,可以使空调出风先进入第二风道,结构简单,且送风顺畅,有利于提升出风均匀性和送风顺畅性。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1的进风端,伸出所述第一风道2的道壁,与所述空调的输出风所在风道连通,以允许将所述空调的输出风自所述进风口1的进风端输入所述第二风道3。

由此,通过使进风口的进风端伸出第一风道的道壁,便于空调的输出风先送入第二风道,在由第二风道送入第一风道,结构合理,送风方便。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一次风道和/或二次风道上出风口的大小、多少进行科学分配,使大巴空调各出风口冷量均匀,达到大巴空调风口出风均匀的目的,解决了大巴空调出风不均、及各出风口出风温度不均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风道结构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风道结构。

可选地,所述空调,可以包括:大巴车空调。其中,当所述空调包括大巴车空调时,所述第一风道2,可以包括:由所述大巴车空调的保温盖板和车顶形成的风道。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一次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中设置二次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这样,通过在一次风道中设置二次风道,防止大巴空调出风口出现凝露,解决大巴空调出风口凝露问题。

具体地,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由车顶空调产生的冷风从空调送风口(例如:进风口1)进入二次风道,再吹向二次风道的两端,由二次风道出风孔吹向一次风道,再从一次风道的出风孔吹出。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一次风道和/或二次风道的出风孔(例如:第一风道2中的第一出风孔21、第二风道3中的第二出风孔31等)的大小和多少进行设置。这样,通过对风道(例如:一次风道和/或二次风道)上出风口的大小、多少进行科学分配,使大巴空调各出风口冷量均匀,达到大巴空调风口出风均匀的目的,解决大巴空调出风不均、及各出风口出风温度不均问题。

可选地,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和/或第二风道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软性的帆布等。

可选地,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和/或第二风道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态。

可选地,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和/或第二风道3)的出风孔洞(例如:第一风道2中的第一出风孔21、第二风道3中的第二出风孔31等)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态。

可选地,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中的第一出风孔21、第二风道3中的第二出风孔31等)的出风孔洞的排列形状,可以是一字形(或1字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在一个可选例子中,可以在通用大巴空调风道内置一个二次风道用于合理分配空调冷风的流量,达到大巴空调出风口风量均匀的效果,消除大巴车内由于出风不均导致的凝露及冷量不均现象。

具体地,二次风道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进风口 1接空调出风口,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软性的帆布等;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态;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出风孔洞(例如:第二出风孔31)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态;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即二次风道)的出风孔洞的排列形状可以是一字形(或1字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这样,在风道(例如:第一风道2,即一次风道)内增加二次风道(例如:第二风道3)后,首先二次风道内表面光滑、内部无电线等障碍物,减少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其次依据经验公式Q=S2√(2P/ρ),流过孔道的流量与孔径成正比。结合实验测试情况,通过对各对应出风口(即出风孔)的孔径进行合理分配,就可以达到靠近空调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温度与远离空调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温度相近的作用。

其中,Q为流体流量,单位为m3/s;S为小孔截面积,单位为m2;P为气体压强,单位为Pa;ρ为气体密度,单位为Kg/m3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6所示的风道结构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一次风道中设置二次风道,并对相应风道中出风孔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设置,防止大巴空调出风口出现凝露,大巴空调各出风口冷量均匀。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