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下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4691发布日期:2018-06-30 03:09阅读:1488来源:国知局
车门下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车门下护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车辆都在车门的下部设置车门下护板作为装饰件,以提高车辆的美感;车门下护板一般是在车门下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且厚度较薄的板状部件,其由合成树脂或金属等材料制成,主要通过螺接、卡接、粘结等方式固定到车门上。目前的车门下护板为单块板状结构,不仅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发生变形损坏,而且造型的立体性不足,降低了产品美观度。

因此,就需要一种车门下护板,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变形损坏发生的几率,同时造型立体,提高产品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下护板,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变形损坏发生的几率,同时造型立体,提高产品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下护板,包括设有车门连接部的外板和连接于外板的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腔体,所述外板的内表面设有若干朝腔体凸起的凸台Ⅰ,所述内板的内表面设有与凸台Ⅰ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的凸台Ⅱ。

进一步,部分所述凸台Ⅰ与凸台Ⅱ之间通过螺接组件以螺接方式相连,另一部分所述凸台Ⅰ与凸台Ⅱ之间通过卡接组件以卡接方式相连。

进一步,所述螺接组件与卡接组件沿车门下护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螺接组件包括设在凸台Ⅰ和/或凸台Ⅱ上的螺孔及与螺孔配合的螺钉。

进一步,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在凸台Ⅰ和凸台Ⅱ上的通孔、穿过通孔设置的卡筒及与卡筒卡接配合的卡扣。

进一步,所述凸台Ⅰ的数量为5-9个并沿外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外板的底部边沿设有“L”形的限位槽,所述内板的底部边沿设有与限位槽配合限位的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凸台Ⅰ与外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凸台Ⅱ与内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内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底面紧抵于外板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下护板由外板和内板所组成,外板作为外观件,内板则支撑外板,外板与内板之间形成腔体且通过凸台Ⅰ与凸台Ⅱ的配合维持腔体形状,使得下护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了变形损坏发生的几率,同时该下护板造型立体,提高了产品美观度,提升了整车档次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1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车门下护板,包括设有车门连接部1a的外板1和连接于外板1的内板2,所述外板1与内板2之间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腔体3,所述外板1的内表面设有若干朝腔体3凸起的凸台Ⅰ4,所述内板2的内表面设有与凸台Ⅰ4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的凸台Ⅱ5;车门连接部1a可为螺接部或者卡接部,用于将本下护板连接在车门下部;外板1、内板2可采用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装饰的同时具有保护作用;外板1作为外观件,内板2则支撑外板1,外板1与内板2之间形成腔体3且通过凸台Ⅰ4与凸台Ⅱ5的配合维持腔体3形状,使得下护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有效降低了变形损坏发生的几率,同时该下护板造型立体,提高了产品美观度,提升了整车档次感。

本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凸台Ⅰ4与凸台Ⅱ5之间通过螺接组件6以螺接方式相连,另一部分所述凸台Ⅰ4与凸台Ⅱ5之间通过卡接组件7以卡接方式相连;所述凸台Ⅰ4的数量可为5-9个并沿外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凸台Ⅱ5的数量与凸台Ⅰ4的数量一致;外板1与内板2之间通过螺接与卡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装拆方便,而且卡接在交变荷载下不易松动,从而提高了连接可靠度;具体地,所述螺接组件6与卡接组件7沿车门下护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即两个螺接组件6之间可设置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卡接组件7,从而提高外板1与内板2的连接可靠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接组件包括设在凸台Ⅰ4(凸台Ⅱ5上也可设置)上的螺孔及与螺孔配合的螺钉;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在凸台Ⅰ4和凸台Ⅱ5上的通孔、穿过通孔设置的卡筒及与卡筒卡接配合的卡扣;这两种连接组件的结构及其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板1的底部边沿设有“L”形的限位槽8,所述内板2的底部边沿设有与限位槽8配合限位的限位块9;限位块也呈“L”形,两个“L”形的截面配合,限位块9搭在限位槽8上,从而防止内板2的上下移动,同时提高护板底部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Ⅰ4与外板1一体成型,便于制造成型,并有利于提高外板1结构强度;同时,所述凸台Ⅱ5也与内板2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板2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翻边21,所述翻边21的底面紧抵于外板1的内表面;翻边21呈“L”形,作为封闭腔体3两侧边的部件,而且有利于维持腔体3形状。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